📖 ZKIZ Archives


上藥即將赴港IPO 輝瑞或藉機入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4000.html

海醫藥(601607.SH,下稱「上藥」)昨日停牌,並定於5月6日正式赴港招股,而市場關注的是,全球最大製藥企業輝瑞製藥會否借此機會入股國內第二大醫藥分銷企業。

輝瑞藉機入股?

昨日,上藥董事會秘書韓敏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公司將於5月6日復牌,屆時將有重大消息發佈。而根據此前的停牌公告,復牌日即為上海醫藥H股招股開始日。

而目前市場上盛傳,上藥已引進包括輝瑞製藥、國浩集團(00053.HK)、淡馬錫及中銀集團等4家基礎投資者,認購金額合計達5.5億美元。

上藥證券事務代表陸地稱,目前處於敏感期,暫不對上述傳聞置評。

而輝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濱向本報記者表示,不知道該傳聞,並拒絕作進一步評論。

一位行業權威人士認為,通過上藥H股發行的時機入股,是輝瑞製藥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上海醫藥的最直接途徑。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告訴本報記者,對於輝瑞製藥曲線入股上藥的傳聞,他還沒有獲取確切的消息,但是他也認為,輝瑞近期頻頻接觸上藥、北 藥、海正藥業等非專利藥企業,有進行股權合作的強烈意向。「輝瑞的想法是通過收購或者參股非專利藥企業,將營銷的重點下沉到縣級市場。」

而上藥同時還是全國第二大醫藥分銷企業,輝瑞如果藉機參股上藥,將不難達成產品生產、銷售、分銷和終端的全產業鏈合作。

「從上藥的角度來看,其在工業方面專利藥比較弱,非專利藥比較強,如果與輝瑞達成股權合作,不但產品方面的互補性非常強,另外上藥也可以通過輝瑞的渠道將非專利藥推向海外市場。」平安信託一位資深醫藥投資顧問如是認為。

4月22日,上藥曾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已與輝瑞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利用各自優勢在中國醫藥市場開展廣泛合作。根據備忘錄所述,「雙方還計劃尋求未來的合作機會,包括進一步的分銷、商業化、研發等舉措,以及生產製造和股權投資的機會」。

合作方式待解

對於全球最大製藥公司輝瑞來說,往生物製藥大公司轉型是近年戰略所向,外媒報導稱,輝瑞公司將逐漸剝離非處方藥、奶粉等多元化業務,聚焦於處方藥尤其是生物製藥。

而在中國,由於新一輪醫改啟動已有兩年多,加上人口紅利等因素,中國有望在未來十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其戰略地位對跨國公司來說不同尋常。

輝瑞中國在2009年底完成了與惠氏中國的業務整合之後,為適應中國新醫改的市場環境,一直謀求於在非專利藥領域有更大擴張。而吳曉濱此前也在各種場合表示,將與國內的醫藥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

而業界關注的正是輝瑞中國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模式。從目前跨國藥企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模式來看,合作研發、合作生產、合作銷售、合資建廠是幾大基本方式,但近年有呈現轉向收購內資企業為主的跡象。

於明德認為,目前跨國藥企在與內資企業的股權合作方面均以控股為主要條件,到目前還沒有一宗做小股東的案例。「對輝瑞這麼大的一家公司而言,只有控股國內企業才有意義,小股東的方式不科學。」

吳曉濱曾表示,輝瑞中國通過上藥在2010年度實現的藥品銷售量總值達30億元,今年的目標則為90億元。這一方面意味著輝瑞中國的業務要急速擴張,另一方面其與上藥的合作金額也要急速擴大,只有通過併購內資企業或參股上藥的方式才能實現。

但上藥是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優質企業,輝瑞想參股容易,要實現控股則比較艱難。外企界一位資深人士認為,輝瑞如果要與上藥進行股權合作,合資建廠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上藥與羅氏製藥、百時美施貴寶都有合資建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0

銀行超級優等生跨入資本市場上海商銀即將挑戰金融股王新寶座

2011-11-07 TWM

 
 
 

一直是台灣金融業超級優等生的上海商銀,今年股東會通過將於明年七月公開發行,等於向外界宣告跨入資本市場的決心。十一月一日,八十八歲高齡的董事長榮鴻 慶親率高階幹部宣示,這家目前兩岸布局最完整的銀行,將在未來大中華的金融市場引領風騷。

撰文‧劉俞青

十一月一日上午九點,台北市信義區內的W HOTEL異常地熱鬧,這是上海商銀三年一度的盛事;這一天,台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三家的「上海商銀」五十幾位高階主管全部齊聚台北,連高齡八十八 歲的大家長榮鴻慶,都精神抖擻地全程坐鎮,為來年的業務做出規畫。

然而,這一天的氣氛熱絡更異於以往,全場彌漫著一股興奮的氛圍。因為除了當天排定三方簽署金融備忘錄(MOU)之外,大家心裡都知道,再過不久,可能就是 這家成立將近一世紀的老銀行,正式跨入資本市場的時點。上海商銀確定在明年七月正式公開發行,按照台灣法令規定,公開發行後二個月即可登錄興櫃,半年後即 可送件申請上市。

獲利與股價表現超越股王

如果一切順利,屆時台灣的金融股股王,將從目前國泰金與富邦金兩雄爭霸的局面,轉為一大獨強,而這一大,就是上海商銀。

過去幾年,上海商銀一直是台灣金融業(包含金控與銀行)中,蟬聯多年的獲利王,以去年獲利來看,台面上金控獲利王是富邦金,每股盈餘二.三三元,然而,未 上市的上海商銀每股盈餘已是三.七五元,足足多出六成;而富邦金去年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九.三二%,上海商銀則是九.九七%,也是略勝一籌。

如果以十月三十一日的收盤價觀察,國泰金股價是三十六.一五元,富邦金是三十五.六五元,然而,未上市盤上交投較為冷清的上海商銀股價是三十八元,已經是 名副其實的金融股股王。

按照時程,如果上海商銀可以在後年初順利轉上市,根據法人估計,股價至少上看五十元,如果再把其兩岸三地的布局與前瞻性計入,甚至可能更高。

上海商銀在台灣共有六十七個據點,都會區都可見到其分行,外觀看來也與一般銀行無異,但事實上,它有著極其曲折的歷史淵源背景,尤其在兩岸敏感的金融地圖 上,幾乎是一個空前絕後的特例。

三地布局領先同業

上海商銀最早是一家在上海成立的民營銀行,但當年被迫從中國撤出後,陸續在香港、台灣兩地重新開業,如今在香港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台灣則是台灣人熟 悉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加上中國原來的「上海銀行」,三家銀行就和它們的名稱一樣,有點像又不太像,彼此之間也有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交叉持 股;因此看似各自獨立,卻又有著極為特殊的血脈關聯,更是目前唯一橫跨兩岸三地的銀行,比起富邦金、或者在對岸擁有分行的其他銀行,更具有優勢。

早期許多台商的兩岸資金往來,都習慣從上海商銀進出,「最重要的是放心,匯到大陸去還是叫上海商銀,錢不會掉了,二來手續費便宜。」一位從事螺絲貿易的中 型台商負責人說。這其實也是上海商銀在兩岸三地金融市場的最大價值。

然而這一切,對看盡金融市場裡海浪般起伏的榮鴻慶而言,對這一天的到來,恐怕是欣慰多過感嘆,責任多過榮耀。

直到今日,上海的陝西北路上有一間優雅的白色洋房,如今已經是澳洲星空傳媒的上海總部,但門口仍可以看到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榮宗敬故居」,此人就是榮 鴻慶的父親,也是榮家的第一代,這塊牌子等於是中國政府對當年這位實業家,也是「麵粉大王」、「紡織大王」的尊敬。

當時榮家所有的事業就從陝西北路開始;後來對榮家多半的認識,是因為家族裡出了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他是榮鴻慶的堂兄,也讓外界從此對榮家有了權貴的印象。

但事實上,榮家一路走來,並非如外界想像般享盡特權,事事順遂。榮鴻慶的父親當年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紡織工廠在面前被轟炸,等於一生的心血付諸流水,當場中 風,全家因此避走到香港,卻也從此讓榮家對戰亂懷有非常高的風險意識,無論在香港或台灣,對於銀行的經營都是戰戰兢兢,認為企業要有承受突如其來風暴的能 力。以台灣的上海商銀為例,呆帳提存率六五○%,信用卡循環餘額的提存率甚至將近一四○○%,幾乎都是全體銀行最高,背後的經營理念就從這裡開始。

經營策略謹守風險控管原則上海商銀在一九一五年成立,是當時全中國最小的銀行,資本額只有七萬多元,員工七個人,比當時較具規模的錢莊還要不如,根本沒有 人看好。榮家的資金在一九一九年正式進入,當時股本增資達到一百萬元,榮家成為上海商銀二成股權的大股東,從此股權比重一路提高。

避走香港之後,榮家在上海很多的資產都被沒收,更多在戰亂中被摧毀,直到一九三四年,香港的上海銀行重新開業;台灣的上海商銀則一直到一九六五年,開放民 營銀行成立後才重新掛上招牌,在當時有「小華爾街」之稱的台北市館前路上正式成立總行復業。

那一年,榮鴻慶四十三歲,台灣的上海商銀成立時的資本額一千五百萬元,員工只有二十九人;但當時,已經以外匯業務領先著稱,三商銀的員工甚至要派人到上海 商銀的辦公室裡學外匯,上海商銀外匯業務上的領先優勢,直到今天還在。

今年已經八十八歲的榮鴻慶,自己親自掛名台灣上海商銀的董事長,身體依然硬朗,長期住在香港的他,每個月至少飛一次台灣,巡視分行、看報表,從不假手他 人。而上海商銀的員工福利在台灣金融業至今可說無人能及,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員工分紅制度,就是榮鴻慶的堅持。

員工分紅制度領先科技業

上海商銀幾乎是創台灣風氣之先,一九八九年,連科技業都還未實施員工分紅的二十多年前,榮鴻慶就獨排眾議,讓員工以面額十元認股。

到了一九九八年,上海商銀在未上市盤的股價衝上一百五十元的高點,就連很多基層的櫃台同仁都有千萬元的身價;即使如今股價長期維持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元區 間,但根據一位上海銀行資深員工估計,行內規定年資滿一年就可參與認股,只要是資歷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員工,如今手上股票至少都有五百萬元的市值。

而據透露,不少位業績優異的分行經理,甚至有上億元身價,羨煞所有同業。

這是榮鴻慶一路走來的經營之道,他在八十四歲那年唯一出版的回憶錄,書名取為︽獨木不成舟︾,意思就是指他人生中所有的成就,當然包括上海商銀的經營,都 是很多人的幫忙才能完成,因此對員工極為感謝與厚道。這位今年八十八歲老人家的謙卑之心,著實令人敬佩。

榮鴻慶的厚道不只表現在對待員工上,連股東也不例外。

從一九九六年至今,上海商銀一共經歷三次重要的增資,按照規定,現金增資時如果有股東放棄認購,可由董事長決定投資人認購,而一般公司此時通常都是由大股 東自行吃下,幾乎已經成為市場上的通則。

但榮鴻慶卻不作如是想。因為上海商銀有其特殊歷史背景,因此屬於中國股東的部分,幾乎等於確定放棄認購;按理說,這部分股權其實可由榮家自行認購,但榮鴻 慶從來就沒有這樣做,他總是把放棄認購的股權,讓台灣地區所有股東按比例再認一次,所有的權益和股東一起分享。

而這也讓許多上海商銀的股東,五年來、連續三次都以面額十元「超額認購」。因此,榮鴻慶不僅員工長期追隨,連許多外部股東都是長期投資,死心塌地跟定榮鴻 慶。

上海商銀在台灣復業四十六年來,一路走來都是台灣所有銀行業的模範生。

三次金融風暴都全身而退

二○○五年雙卡風暴最烈時,幾乎主要的民營銀行都要提列高額的呆帳,但上海商銀沒有發過一張現金卡,信用卡也僅止於優質客戶;因此當年全體銀行獲利因為雙 卡風暴大幅衰退五八%,但上海商銀幾乎毫髮無傷,全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達六十四.四億元。

財務穩健幾乎居全體銀行之冠,因此,在主管機關凍結新分行成立的政策下,還能連續五年,從金管會手中拿下新設分行數的第一名;今年上海商銀就獲准成立三家 新分行。

此外,上海商銀沒有一毛錢投資歐債,不賣連動債。一路走來,榮鴻慶曾在行內會議時說:「沒有什麼,真的沒有什麼,銀行就是良心經營而已。」這「良心」二 字,聽在台灣全體銀行業老闆的心中,有如一刀一斧,其實要深刻地愧疚反省才是。

上海商銀今年九十六歲了,能有今天,是一位高齡八十八歲長者的經營智慧,值得許多人學習。

專訪未來掌門人榮康信:

選擇對股東最好的方式

上海商銀的業務穩健、獲利亮眼,一直是許多專業投資人心中的最愛,如今喊了多年的上市傳言,終於在今年六月股東會上跨出第一步,正式通過明年七月即將公開 發行。

本刊專訪上海商銀副總經理榮康信,他是榮鴻慶的長孫,也是這個百年家族未來的掌門人,目前在行內專門負責資訊與海外業務。關於未來的上市計畫,他雖然沒有 正面答覆,但相較過去上海商銀總是對外低調表示「沒有上市計畫」,他的回答已經跨越一步,不再迴避上市問題。以下是專訪內容:問:這次為什麼會終於決定要 走公開發行的路?

答:主管機關希望我們這麼做。因為我們是目前唯一沒有公開發行的銀行。

問:請問有具體的上市計畫嗎?

答:我覺得這是所有股東的決定,看股東有沒有這個需求,我們會選擇對股東最好的方式進行。

問:如果未來決定要上市,上海商銀會選擇香港、台灣或中國?

答:因為之前沒有股東要求我們上市,這都是要看…,看當時的時間點而定,時間會改變,看到時在哪裡掛牌對股東是最好的,我們一定是以對股東最好的情況來考 量。

問:上海商銀目前有七千多位股東,員工占多少?外部股東有多少?

答:二千多位員工基本上都是股東,退休的員工也有約三千位,絕大多數也是繼續持股,其他的都是外部股東。

問:所以如果員工都希望趕快上市,就會加緊腳步?

答:哈哈,我們一切還是以股東的權益為最大考量。

榮家三代顯赫

榮鴻慶

出生:1922年

現職:台灣上海商銀董事長經歷:上海商銀董事、副董事長、台灣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學歷:上海滬江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榮智權

出生:1945年

現職:香港上海商銀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上海商銀董事經歷:美國花旗銀行(香港)經理、上海商銀常務董事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榮康信

出生:1968年

現職:台灣上海商銀董事、副總經歷:上海商銀總經理特助、資訊長、美國大通銀行香港分行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上海榮家大事紀

1915年 創辦人陳光甫於上海設立上海銀行1919年 榮宗敬(榮鴻慶之父)參與增資,並選任為董事1965年 台灣上海商銀正式對外營業,是唯一自大陸遷台復業的民營銀行1991年 榮鴻慶出任台灣上海商銀董事長2002年 本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獲准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直接進行通匯2006年 榮康信(榮鴻慶之長孫)進入台灣上海商銀董事會擔任董事2007年 榮智權被選為香港上海商銀董事長2008年 台灣上海商銀開辦人民幣與新台幣現鈔的雙向買賣業務2010年 金管會核准香港上海商業銀行赴大陸地區設立上海分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1

大盤股中信重工IPO即將來襲 中信系或再添新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3/4NMzA4XzM5MDc4Ng.html

21世紀網訊 雖然陝煤股份、中交股份這兩支超級IPO的發行在2011年年內難以成行,12月23日,在距離2012年僅僅數日之時,21世網獨家獲悉,繼新華保險之後,又一支主板大盤股——中信重工的IPO的征途或將在日前拉開。

「如果不出意外,中信重工IPO的預批就在最近一兩天時間內,預計會趕下週末之前上會審核,即2011年年底之前上會。」12月23日,接近於監管層的有關知情人士向21世網透露。

據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重工前身為洛陽礦山機器廠,為我國重型機械行業的「七大重機」之一,主要從事建材、礦山、冶金、電力以及節能環保等行業的大型設備及大 型鑄鍛件的開發、研製和銷售。2008年1月26日公司正式改製成立,中信重工為中信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在此次發行之前,中信集團共持有中信重工約 86.83%的股權,中信投資、中信汽車、洛陽城投分別持有其6.59%、3.29%、3.29%股份。

「此次中信重工預計發行的股份數 約在不超過8.8億股左右。」上述知情人士向21世網透露,其雖然同為主板大盤股,但發行規模較之中水電、陝煤、中交等今年幾支超級大盤股IPO而言還是 不可同日而語,而其此次募集集資金將用於高端電液智能控制設備以及礦山冶金裝備製造項目等5個項目。

據中信重工有關財務數據顯示,其2010年每股收益約為0.3元,2011年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16元,按此推斷,若中信重工此次發行數額足量8.8億股發行,其此次融資的規模約在60億元左右。(21世紀網 羅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5

房產商斷鏈,地方政府問題債務即將到期,整改進行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y9a.html

 

=====從 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在中國特定城市化階段承擔了巨大的投資職責,而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地方政府建設資金來源的地方稅、市政債券,在我國都還有所缺位,因此 依靠賣地、平台貸款及其他隱形債務融資,都是不得已的行為。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發放平台貸款也是其市場選擇,何況在投資迅速擴張的時期,這類貸款反而 表現得更像優質貸款。因此,與其每次遇到事情才整改,還不如多重視未來改革,一是弱化政府主導的投資規模,二是改革財稅體制,減少地方政府「非規範」融資 衝動。=====


房产商断链,地方政府问题债务即将到期,整改进行中  《每日財經新聞》

 

受宏觀調控影響,2011年大部分城市土地收入都出現了明顯下調,尤其是住宅用地。統計顯示,130個城市中,住宅類用地成交額12391.3億元,同比下滑了24%;成交面積同比減少18%,樓麵價也下跌了12%


2011年三季度開始,流標和流拍縈繞在多個城市的土地市場。2011130個城市土地流標900宗,其中居住類流標達到了420宗。總數相比2010年的280宗上漲了2.2倍。特別是在11-12月,全國性的樓市調控見效,房產交易的低迷傳遞至土地市場,這兩個月土地流標數量達到了近300宗,其中居住類佔到了50%

 

2011年,全國130個城市共錄得土地出讓金1.86萬億,同比減少13%由於部分地方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性較大,土地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勢必影響到抵押物的價值。2011年前十大城市土地出讓金年內合計7745億,同比減少15.2%

 

另外,2011年 絕大部分城市也未完成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主要原因是限購顯效且調控依然收緊,這明顯影響了開發商的市場預期,他們已經逐漸減少在熱點城市的投入;信貸規模 收縮,融資困難,開發商資金吃緊;另外,很多城市土地推出的時間主要在下半年,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導致大量土地地價成交或被迫收回。

 

土地市場如此低迷,根本原因是地價仍然太高。土地價格並未明顯降低,部分土地的起價過高。如此窘境,為什麼2012年地價沒有明顯下降?由於土地的獲取成本也就是拆遷補償的成本太高,政府還想賺點錢,以至於去年只是土地成交的萎縮,先是量的萎縮,然後才是降價,這會在2012年上半年發生。

 

2012年地價會有明顯下滑,或者是付款方式會有明顯的變化,比如延長付款時間或降低利息等。也有可能會有大量適銷對路的土地上市;而作為「土地財政」的部分補缺,房產稅也將提上日程。

 

 

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10.7萬億元,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達2.5萬億元,而2012年地方政府將迎來還債高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項目的貸款條件和償債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現在建項目後續建設資金和還貸資金無著落的局面。按照審計署此前披露的數據,進入2012年至少1.8萬億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需要償還。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底會議上說「根據審計署10.7萬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7174.91億元,『問題』債務總額約5308.58億。而目前整改到位資金約2591.93億元,整改到位率為48.9%。部分地方政府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投資熱情高漲,籌資需求旺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相關項目的開發和營運風險值得關注。」


大多數地方政府存在通過平台公司等變相舉債的情況,其中有7個省級、40個市級和107個縣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在2010年國務院19號文下發後,仍以出具承諾函、寬慰函等形式,或以財政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違規為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舉借債務提供擔保464.75億元。

 

6576家融資平台公司中,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的債務資金在731.53億元。審計署對此表示,有關單位通過完善相關手續、充實抵押物、增加合法抵押物、完善貸款手續、加快土地徵收和拍賣、變更土地收儲單位名稱、與銀行協商歸還貸款等方式,整改到位230.61億元,整改率在31.5%

 

 

與此同時,針對審計發現的1319.80億元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地方政府整改積極性最高,到位1017.47億元,完成率高達77.1%針對違規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項目的351億元債務資金,目前整改到位140.35億元,到位率40%此外,針對融資平台公司虛假出資、註冊資本未到位等2441.5億元資金,整改到位983.23億元,整改率44%

 

上述問題中,違規抵質押整改率較低是有其原因的。目前地方政府平台貸款整改工作遇到的挑戰之一,突出表現在還款方式合同補正和補充合法有效抵質押物兩個關鍵環節進展較慢。

 

2011年底的監管會議上,監管層強調,要結合市場波動情況,及時對押品進行價值重估,對於難以覆蓋貸款風險的,應要求借款人盡快增加足值抵質押物,這也部分印證了2012年地方政府潛在的土地財政風險。根據審計署披露的數據,2012-2014年將分別有約1.81.21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近期銀監會正組織金融機構對平台貸償債風險進行專項排查。

 

國務院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各種償債主題要落實責任,不能逃廢債,地方政府不得違規提供擔保承諾,銀行也不得違規提供貸款,否則將嚴重追究 責任。另外,監管層還強調,目前各種規避監管的隱性平台融資逐漸增加。尚福林向商業銀行發出提示,「在一些地區,當地政府通過具有平台特徵但又在平台名單 外的企業向銀行融資,或承接原平台債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2

SONY連虧四年 最年輕總裁即將接任平井一夫要靠加法讓百年巨人再起

2012-01-23  TWM
 
 
 

Sony Ericsson將走入歷史!索尼買回易利信手上五○%的股權,結束和易利信十年合資關係,索尼愛立信成為日本索尼集團一分子。連年虧損的索尼,為何要花 巨資買下這家公司?新任總裁平井打著什麼算盤?

撰文‧翁書婷

連續虧損三年後,二○一一年索尼(SONY)可能又要大虧十一億美元。索尼這位巨人有可能再爬起來嗎?

一月中旬,中國上海外灘老碼頭,一座後現代美感的舊倉庫裡,搖滾樂聲震耳欲聾,索尼移動(SONY Mobile)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Magus Ahlqvist)和台灣區總經理林志遠興奮的在舞台上公布最新手機Xperia S。

這是索尼收購易利信股權,一○○%獨資後的第一炮。雖然只是一支手機,卻代表索尼即將大變革的前兆!

曾經風光一時的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六年以八.七%全球市占攻進第三名。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索愛卻像洩了氣的皮球,○九年大虧八.三億歐元,去年也在虧損邊緣掙 扎,市占敗退到四%全球第八。

不只手機節節敗退,母公司索尼也自身難保,從○八年開始虧損,累計至一○年已經累虧三九九二億日圓(約一五五九億台幣),核心業務電視,敵不過三星、 LG,遊戲機也難敵任天堂Wii,筆電也在蘋果Mac air風潮盛行後黯然失色。

砸重金收購索尼愛立信

去年十月下旬,正當SONY陷入谷底時,卻悄悄傳出砸下十四.七億美元(約四四○億台幣)買回易利信手上五○%持股,成為索尼完全掌控的公司。

在流血不止的情況下,為何索尼還要花珍貴的現金掌控一家前景不明的公司?

答案不在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身上,背後的影武者是正在千里之外參加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索尼副總裁平井一夫(Kazuo Hirai)。「表面上收購案是現任索尼總裁主導,但背後操刀者其實是平井一夫。」一名熟悉索尼的知情人士透露,而奎邁格也說,「平井是這個大變動背後的 驅動關鍵人物。」身兼索尼旗下子公司索尼電腦娛樂董事長的平井一夫,被美國︽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評為遊戲業界最有權力的主管。在索愛仍是合資公司的時代,平井一夫就已經和手機部門密切合作,「我們的產品正好也是消費類產品,由平井負責 驅動整體生態系統整合,」奎邁格說。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索尼娛樂內容與硬體的整合。

去年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把PlayStaion成功導入手機,讓消費者拿著手機也可以玩PS電玩。

挾著讓遊戲機事業轉虧為盈的戰功,一二年才一開始,就傳出平井一夫即將於四月接替在位六年的史川傑(Howard Stringer)成為下一任索尼總裁。

面對這家虧損累累、部門各自為政的生病巨人,這位索尼最年輕的總裁必須提出破釜沉舟的變革,才能逆轉這家公司的命運。

靠整合準備重建雄風

從索愛成功把PlayStaion移植到手機上,平井一夫看到了索尼再起的曙光,「整合」成了索尼未來發展的關鍵字!

「索尼患有大公司病(big company disease)……員工數高達十六萬人、四十一座工廠、二千種商品,部門溝通困難……。」《彭博商業周刊》直接點出索尼組織肥大,各部門整合困難。

擁有最好的技術、最多的專利、豐富的音樂、電影資源,卻輸給後起的蘋果,「索尼可是上個世代的Apple,有硬體、有數位內容,有電影、音樂,只是沒有辦 法整合出a big hit(轟動全世界的產品)。」一名外資分析師說。

蘋果、Google從手機系統開始橫向整合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進一步將電視也納入,企圖把消費者鎖在熟悉、統一的操作介面中。反觀索尼帝國中,各 種操作介面仍然獨立存在,每種介面都是阻止消費者的障礙。

平井一夫為了排除障礙,第一步就是從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下手,花大錢買下易利信的股權,就是要完全掌握手機部門未來走向,不讓外人介入索尼的深度整合 中。

過去索尼只是小試牛刀,把自有硬體技術加在手機上,「索尼因為開賣全世界第一支照相手機Cyber-shot、Walkman隨身聽手機一炮而紅。」前索 愛首席專案經理、現任睿傑專案管理顧問總經理的謝志傑回憶。

未來平井一夫上台後,將掌控集團所有資源,不僅可以將消費電子的軟硬資源整合在手機上,靠著加法的方式,更可以將最有價值的音樂、電影整合進來。手機不僅 可買SONY音樂、看SONY電影,電影部門可以提供好萊塢電影,音樂則有一千兩百萬首歌。「手機可以當電視遙控器,用電視遙控器也可以操作手機。」林志 遠興奮的說。

這樣的四屏一雲戰略並不稀奇,不只索尼,蘋果、三星、Google也想這麼做,但蘋果和Google在數位電視都踢到大鐵板,停滯不前,三星電視雖然賣得 好,數位內容卻沒有索尼豐富,平井要絕地大反攻,得靠自家閒置的智慧財產翻身。

索尼重新站起來的第一站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是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我們利用台灣、香港的團隊人才和大中華共享……,到了一四年中國就會成為索尼行動最大 市場。」奎邁格信心滿滿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0

陸客自由行即將屆滿一周年陸客財大熱? 台灣業者看得到吃不到

2012-6-4  TWM




陸客自由行即將屆滿一周年陸客財大熱? 台灣業者看得到吃不到陸客來台人次再攀升,四月底已有單日突破一萬人次的紀錄,但在人潮背後,也發生陸客團欠團費、業者惡性削價競爭、陸客破壞觀光景點等問題,台灣業者真能賺到陸客財嗎?各界都畫下一個大問號。

撰文‧朱景文、鄭淳予

一個平常的周四午後四點,台北市區一隅交通呈現癱瘓。以國父紀念館為中心的忠孝東路與光復南路口擠滿大型遊覽車,回堵車輛造成整條光復南北路嚴重塞車,在 這種平日非交通尖峰時間,南京光復路口到仁愛光復路口大約二公里路程,竟然可以堵車半小時。造成交通癱瘓原因,竟是指名到國父紀念館,大陸觀光旅客搭乘的 遊覽車。

來台陸客造成國人生活不便,尤其熱門觀光區更是人滿為患。北台灣野柳地質公園遊客,今年單日人數屢創新高,前四個月平均每日七千人,四月二十九日還湧入逾一萬三千七百人,其中陸客占野柳遊客六成,日前觀光局計畫管制野柳每日入園參觀人數。

從野柳例子不難看出,擺在政府面前,陸客來台旅遊問題,已經牽涉到質與量的平衡,觀光業者更關心,到底商機在哪裡?

取消最低消費規定

市場大亂 業者削價競爭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來台陸客高達一百七十八萬人次,比起民國九十七年開放陸客全面來台當年度的三十二萬人次,成長逾五倍。過去觀光局設定,每日發出四千名陸客入台證,現在已成長到每日七千名,四月底甚至曾突破單日一萬人次。

然而,陸客人潮與錢潮卻有明顯落差。根據觀光局數據,來台大陸觀光團每人每日的消費金額約二百四十六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二百元),不僅低於全體來台觀光者的每日平均消費,與日本觀光團約三百一十八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三百元)相比,差距高達三成。

在「旅行業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旅遊團品質注意事項」中,有條「最低消費」的規定,來台陸客每人每日最低接待費用至少要達六十美元,但這條規定不僅即將於今年九月取消,甚至早就形同虛設。

中華兩岸旅遊資訊協會理事長王啟漢指出:「台灣旅行社到大陸去拉生意,如果開價一天收費六十美元,一團都搶不到!那些生意最好的旅行社,他們的團費一天絕 對不會超過十五美元。」一天十五美元團費,不到四百五十元台幣,在台灣包玩、包吃還包住,真是太不可思議!就有陸客形容來台旅遊是「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豬 差、跑得比馬快。」至於大量承攬陸客吃、住與交通的相關業者,雖然賺到人潮,但完全屬於「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

對此,雄獅旅行社入境部經理葉宇翔感嘆:「許多業者不重視服務品質,削價競爭,我們也是被迫做出選擇。」易飛網總經理陳明明也表示,價格戰只能爭取短線生意,無益業者的品牌口碑。

市場充斥短線業者

港資卡位 陸人賺陸客錢一位旅行社業者透露,目前陸客發團量前十大的旅行社,表面上看是台灣業者,實際上,大多已將旅行社牌照租借給香港旅行社。

根據了解,台灣市場充斥炒短線的港資旅行社業者,這早已是業內公開事實,而這些港資旅行社一貫的獲利模式,就是先壓低團費,然後在行程中「強迫」陸客購物,之後再向購物站業者抽取至少五成的佣金。

來台陸客團每天至少一個逛購物站的行程,七天六夜的來台行程就得「參觀」七個購物站,同樣天數的日本團至多只逛三個購物站。據統計,「購物費」占陸客每人每日消費總金額的一半以上,較日本觀光客高出近三成。

購物站雖大多仍是台灣業者經營,但也已有港資卡位。一位旅行社業者指出,香港較台灣早開放陸客觀光,接待陸客的經驗豐富,因此容易卡位成功。

另一個原因則是,中資尚無法直接來台投資,但透過港資進到台灣卻是允許的,「最後就演變成大陸人自己賺大陸觀光客的錢」。

近年已在台灣開設三家購物站的鑫瑟國際,在台北、高雄與台東各有一購物站。集團總經理張雅琍就是個大陸人,她出生於廈門,十四歲移民香港,後來到台灣。

張雅琍表示,購物站將產品利潤與旅行社共享,可以降低旅行業者的成本,以更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外國遊客來台,對於整體旅遊價格比鄰近國家還要高的台灣來說,的確是爭取客源的操作手法之一。

低團費刺激陸客團量大舉攀升,但這些來台陸客的消費力卻有下滑趨勢。

一家國內知名鳳梨酥業者舉親身例子:曾有陸客團到店內消費,全團二十多人,竟連一盒三百元鳳梨酥都沒買,他相當納悶,畢竟鳳梨酥幾乎已是陸客來台的指名購 買商品之一,他私下詢問一位陸客,得到的答案讓他驚訝不已。陸客說:「我買一盒鳳梨酥的錢,夠我一家三口生活一個月。」這名工人階級的旅客會來台灣,全因 為來台灣實在太便宜。

消費力弱賺不回購物財

單日來台破萬 景點不堪負荷陳姓導遊表示,取消每日最低團費的消息一傳出,他和同事們紛紛感嘆:「看吧,要開始賭了!」賭的是能不能接到消費力雄厚的陸客團。

除了取消最低團費,觀光局對於來台人數的管制更讓業者啼笑皆非。「過去一天發出四千張入台證,但因為剛開放時來的量不多,那些名額居然可以留著慢慢發,現在一天最多一萬人次,整條上阿里山的公路都塞滿滿!」王啟漢直言。

一家位於日月潭的觀光飯店業者指出一個弔詭之處:七、八月暑假期間反而是陸客來台的淡季,因為飯店業者在暑假期間都將銷售主力放在國民旅遊,不願再配合低價團削價搶客。

過度開放陸客來台不僅沒有真正帶給台灣業者錢潮,反而造成排擠效應,最直接衝擊的,就是國民旅遊的意願大幅降低。

陳明明呼籲政府,應該適度調整自由行和觀光團來台的比重,「去年六月開放自由行後,半年只來了四萬名自由行的旅客,如果要紓解大陸觀光團客的負載量,最好 的辦法就是推廣自由行,分散客源,不僅能做到深度旅遊的品質,又能避免台灣業者薄利多銷的狀況。」開放陸客自由行即將屆滿一周年,去年此時觀光局估計將會 為台灣帶來九十億至一百五十億元商機,但是現在自由行的人數遠遠低於預期,大量的低價團暴增,旅客衍生出各種問題,業者也怨聲載道。

交通部觀光局應該在增加陸客量外,也應提升旅遊品質,並嚴加監督,若繼續坐視不管,只怕台灣觀光業成為代工業之後,下一個「毛三到四」的殺價競爭產業。

香港旅議會打擊低價團

2010年3月,香港金凱國際旅遊以610元人民幣,招待安徽旅客到港4天3夜,導遊李巧珍指責該團遊客購物太吝嗇,出言威脅:如不購物,便不給飯吃,晚 上也沒酒店住。此強逼購物事件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後來香港旅遊業議會裁罰李巧珍「停牌半年」,金凱旅遊則被罰款4萬7500元港幣。因相關強迫購物事件層 出不窮,香港旅遊業議會於該年7月向香港政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值得台灣觀光局或旅遊同業公會參考。

1. 一團一導遊,旅客觀光及購物要由同一導遊負責。

2. 行程要列名服務內容。

3. 被帶往購物的店鋪要向議會披露董事身分,令公眾了解店鋪背景。

4. 導遊要列名基本收入,建議小費每日25元港幣。

5. 內地組團社、香港接待社及導遊要簽訂服務協議。

6. 旅行團導遊實施「記分制」,按導遊及旅行社違規嚴重程度扣分懲罰,二年內記滿30分將停牌或停會籍3個月,第二次再被扣滿則停牌一年,第三次就吊銷牌照。

陸客團省很大!

——全體、日本及大陸觀光團體旅客之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支出 單位:美元

居住地別 旅館內

支出費 旅館外

餐飲費 在台境內

交通費 娛樂費 雜費 購物費 合計

全體

觀光團體 金額 57.26 22.78 20.33 23.09 2.54 129.11 255.11 結構比 22.45% 8.93% 7.97% 9.05% 0.99% 50.61% 100.00%

日本

觀光團體 金額 97.46 40.22 34.66 30.78 3.74 111.10 317.96 結構比 30.65% 12.65% 10.90% 9.68% 1.18% 34.94% 100.00%

大陸

觀光團體 金額 47.31 17.05 16.63 21.13 1.74 142.37 246.23 結構比 19.21% 6.93% 6.75% 8.58% 0.71% 57.82% 100.00%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3

中核上市漸近 核電重啟大幕即將拉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6/1NNDEzXzQ0ODU1NQ.html

來自環保部的一紙公告,使得中國核電資產上市進程再度加速。

6月5日,環保部發佈公告稱,按照工作程序與要求,環保部已經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核電)下屬7家生產企業開展了核查工作,經核查,沒有發現該公司下屬生產企業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這意味著,中國核電已通過上市環保初審。

「預計兩三個月內中國核電就將正式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材料。」6月6日,一位接近中國核電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中國核電的上市問題,國務院已經有特批,年底前獲得審核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而就在此前幾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並同意公佈《關於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兩國也共同簽署了中俄核領域合作文件。

種種跡象表明,停滯一年多的我國核電建設重啟的大幕即將拉開。

核企衝刺上市

「今年3月,公司專門召開了上市動員大會,要求各部門全力配合上市工作,而且祖斌總裁明確提出,要力爭今年內成功上市。」中核集團一位人士說,「公司原來計劃6月份提交上市申請材料,現在看來可能會有稍許推遲。」

前身為中核核電有限公司的中國核電,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作為控股股東,聯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和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中國核電在環保核查文件中稱,此次IPO募投項目包括福清、秦山、三門、昌江、田灣等新建和擴建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7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田灣項目也出現在普京5日訪華簽署的合作文本中。

事實上,早在去年初,中國核電就計劃向證監會提出申請上市的要求。然而,突然爆發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使得這一工作被迫暫停。

在上述中國核電人士看來,解決核電發展中巨額資金投入的問題是中核謀求上市最重要的目的。

「現在一個大型核電項目投資額動輒達到幾百億,如果僅依賴銀行貸款或者滾動發展確實是難以跟得上發展需要。」

「儘管核電重啟還沒有實現,但這已是按步驟預期中的事,目前國內僅有中核、中廣核及中電投三家核電運營商,率先上市的公司肯定能獲得資金優勢。 」一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與中核進行上市賽跑的還有中電投。作為國內第三家具有核電站控股資質的公司,中電投無論是在核電裝機容量還是手中掌握的在建項目都無法與中核及中廣核相提並論,但在資本運作上的經驗,卻遠超兩位核電前輩。

早在去年7月,中電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就已經發佈定向增發公告,擬增發收購中電投集團持有的禾曦能投公司的全部股權。

禾曦能投是由中電投與上海電力共同出資成立,前者持股99.97%、後者持股0.03%。而在此之前中電投已將其旗下全部核電資產,包括江蘇核電30%的股權、秦山三期20%的股權和秦山二期6%的股權無償劃轉至禾曦能投公司。

這意味著,增發成功後,中電投核電資產將進入上市公司上海電力。

重啟核電臨近

停擺一年多的中國核電審批尚未重啟,而業主已經摩拳擦掌。

6月4日晚,*ST贛能(000899.SZ)、贛粵高速(600269.SH)均發佈公告稱,中電投江西核電有限公司擬向股東按持股比例增加資本金4億元將按照持股比例增資江西彭澤核電項目。

作為內陸核電代筆的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前期曾因評估真實性問題而備受爭議。

「大股東選擇在這個時候增資,說明對核電重啟及審批通過抱有較強信心。」一位證券分析師說。

*ST贛能的公告顯示,項目選址階段的環境評估報告和安全評估報告已獲得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核安全局的批覆,項目廠址的「四通一平」工作已全部結束,其中1號機組已具備開工條件,項目進展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有序推進。

「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自從去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以來,沒有開工的核電項目就都停工了,而我們一直在做前期工作」。 *ST贛能董秘李聲意稱,「現在就等『拿路條』開工了。」

「核 電重啟現在只差臨門一腳。」在國泰君安證分析師劉驍看來,隨著6月1日《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通過,意味著中國 核電重啟進程已經過半,最後的重啟只待《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和《2020年核電中長期規劃》兩項政策性文件的審批通過。

而上述兩份規劃都已經編制完成,並已進入國家發改委審批程序,有望於近期上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討論。如果兩個文件獲得通過,將正式重新開啟中國的核電建設。

不過,對於核電重啟後的審批速度,業內人士均持謹慎態度。

「由於安全性的考慮,估計國家並不會因為2011年和2012年核電建設放緩而在未來加快進度。」劉驍稱。

值 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場一度預期2020年我國核電規模將達到8000萬千瓦,目前普遍預期在7000萬千瓦左右,而在5月10日,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 在「2012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透露,核電中長期發展目標也可能最終被定於6000萬到7000萬千瓦之間,低於市場預期。

「儘管離核電重啟已經不遠,但日本核電危機對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從目前國家高層的反應來看,未來我國核發展不太可能再是狂飆突進式。」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4

碳黑,即將爆發的股票模型 吳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802.html

自從1992年進入股市,本人已有21年證券投資的歷史。1998-1999年,在北京某證券營業部擔任總經理,期間,遇到一技術分析與市場分析高手,受他啟發,開始痴迷股票的技術分析。

 

本人把中國證券史上每年漲幅最大的前幾十個股票(特別是熊市之中漲幅巨大的股票)的k線圖復權以後,用電腦紙打印出來,張貼在牆上,每天觀察,尤其是仔細觀察漲幅最快最大的地方,在大漲的前一天的位置,我用蚊香燙一個黑點,然後,用剪刀從這裡剪斷,從這個「剪斷的位置」 向前期追溯,觀察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甚至兩年。經過4年左右的研究和學習,編制了「暴漲股票模型」 ,我把這個模型取名叫「蚊香燙黑」,簡稱「碳黑」  

 

 

「碳黑」描述的是:一隻股票在中長期的市場中自由波動的形態、是長期波動形成的成交價格趨勢和成交量,是市場自身的力量,是市場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是市場中多種合力集合形成的自然的爆發力。

 

「碳黑」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標準模型,現實當中,沒有一支股票能夠完全符合它。

 

 

從型態和市場波動的角度來看,「碳黑」同時具備如下特點:

 

(1)      包含了至少一年半以上的趨勢;

(2)      它處在:「一個巨大的收斂的箱體」,或,「一個巨大的上升收斂三角形」,或,「一個非常緩慢的上升通道」

(3)      在上述的型態和趨勢中,後期的成交量與前期的成交量相比,總體而言,後期成交量發生逐漸遞減的趨勢;

(4)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經常與大盤背離,有時的背離會顯得非常極端;

(5)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開始在「長期市場平均交易成本」附近,自由穿越,輕鬆突破某個重要價格區間,特別是向上穿越重壓力區、向下跌破重支撐區時,根本無須放量,極端地說:「買一股,可以封死漲停板;賣一股,可以封死跌停板」;

(6)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波動的週期和節奏開始加快;

(7)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幾週以來:這個股票的價格,已經悄悄超越了「長期市場平均交易成本」,並且,溫和小量,小陰小陽,緩慢波動;

(8)      (這個股票所對應的公司所處的)行業裡面,有許多股票的走勢和形態,與它大體類似;

 

「碳黑」模型必須同時滿足上述8個條件。

 

大盤若擺脫了熊市、進入牛皮市、甚至大盤已經走在右側,這個型態具備較強爆發力。

 

在實踐中,有些已經被多方控制的股票,還會發生明顯的「向多方向」的操縱手法,這裡不一一贅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7

摩洛哥:Chevron即將開始的石油盛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586

石油開採,摩洛哥?!是的,沒有看錯。作為一個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一度佔能源總消費90%的國家,摩洛哥的石油儲藏被現在西方石油公司描述為「非洲的大象」確實不可思議。

但事實上,摩洛哥王國的石油勘探和開採開始於1929年,並且在70年代生產峰值達到過8,400桶/天。雖然這個數目在當時無法和沙特的800萬桶/天,以及俄羅斯的日均產量在350萬桶的Samotlor油田相比。但對於當時國內能源需求來說,摩洛哥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石油出口國家。當時的國王Hassan二世,對其他方面的野心大於將摩洛哥發展成為一個石油出口國家,而佔全國能源總消費90%的石油天然氣全部依靠進口的情形也使得摩洛哥石油生產極度萎縮。直到1999年Mohammed六世繼位,開始對石油儲藏進行勘探後發現,摩洛哥石油和天然氣的總儲量可能分別達到860億桶和16000億立方米

一時間,石油公司紛紛對這片新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據花旗銀行報告稱,石油公司計劃至2014年在摩洛哥海區開鑿至少10口油井。BP前執行總裁Tony Hayward稱,BP可能在第四季度,在摩洛哥開鑿第一口油井,明年將會再開鑿另外三個。BP財務總監Julian Metherell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道,預測摩洛哥全國原油儲藏達24億桶。主要蘊藏位於摩洛哥海域附近。

2013年1月22日,Chevron與摩洛哥國家油氣及礦產辦公室簽署協議。根據協議,Chevron對摩洛哥海域Cap Rhir, Cap Cantin 和 Cap Walidia三個深水區域進行勘探和開採。這三塊區域總面積約在11300平方英里,Chevron擁有75%的作業權,摩洛哥國家油氣及礦產辦公室有25%的權益。Chevron希望在摩洛哥的這次開採可以彌補其錯失了對加納石油蘊藏達6億桶的Jubilee油田的勘探開採機會。

摩洛哥,目前不僅僅是吸引諸如BP和Chevron這種對全球油氣資源嗅覺十分敏銳的巨頭公司,Longreach Oil & Gas,Circle Oil,Gulfsands Petroleum以及Longreach都將或已經開始進行勘探開採活動。正如倫敦First Energy Capital公司分析師Stephane Foucaud說的,

對於一片可能蘊藏著數十億桶原油,從未進行過開採的土地來說,這是人們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20

徵信業管理條例即將實施小貸公司將接入徵信系統

2013-3-4  NCW
 
 

 

□ 本刊記者 李小曉 文《徵信業管理條例》 (下稱《條例》 )自今年3月15日實施,徵信市場有法可依,且有望向民間借貸開放。

2月18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全國徵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今年要加快制定《條例》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徵信管理制度體系;要做好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徵信服務,將符合條件的上述兩類機構有序接入徵信系統,提供徵信服務。

目前徵信系統的主要使

用者是商業銀行。一方面,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報送數據;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根據有關規定,向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實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然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 以 及 P2P(Peer to Peer)小額貸款網絡平台等民間借貸機構,均未被納入接入徵信系統的範圍。

不被納入徵信系統造成

的結果是,民間借貸公司無法對接央行的徵信系統,既不能直接進入徵信系統查詢借款人的信用記錄,也不能將借款人的信用記錄納入徵信系統。

“拍拍貸” 總裁張俊表示:“我們一直爭取進入國家的徵信系統,為徵信系統貢獻一些數據。但央行徵信數據目前只對商業銀行開放,P2P 網貸公司連查詢的權利都沒有。 ”

華峰 小 額貸款公司某

負責人表示,未來若能將小貸公司接入徵信系統,全國6000多家小貸公司以及5000 多億元資金都將獲得更好的監控。對小貸公司而言,查詢企業貸款信息就更加方便。

有小貸公司人士認為,接入徵信系統有如下作用:加強銀行和小貸公司信用體系的及時聯繫,達到信用信息共聯共享;防止債務人利用小貸公司信用體系的孤島性質,游離于社會信用體系之外,規避徵信系統的及時監督;有利於各銀行、小貸公司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債務人統一進行信用監督和制裁。

但也有小貸公司的人士

擔憂,如果接入徵信系統,會影響小貸公司生意,因為小貸公司的客戶都是小微企業,企業質量也比銀行的客戶較差,過去徵信都不是很透明,一旦他們在小貸公司的資金往來要被監控,可能會產生畏懼感。

宜信公司總裁唐寧表示,監管層之前也提出過類似意見,說要把小貸公司逐漸接進徵信系統。因此,這並不是一個新方案,而是意味著監管層有決心要把這個事情繼續推動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