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y9a.html
=====從 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在中國特定城市化階段承擔了巨大的投資職責,而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地方政府建設資金來源的地方稅、市政債券,在我國都還有所缺位,因此 依靠賣地、平台貸款及其他隱形債務融資,都是不得已的行為。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發放平台貸款也是其市場選擇,何況在投資迅速擴張的時期,這類貸款反而 表現得更像優質貸款。因此,與其每次遇到事情才整改,還不如多重視未來改革,一是弱化政府主導的投資規模,二是改革財稅體制,減少地方政府「非規範」融資 衝動。=====
受宏觀調控影響,2011年大部分城市土地收入都出現了明顯下調,尤其是住宅用地。統計顯示,130個城市中,住宅類用地成交額12391.3億元,同比下滑了24%;成交面積同比減少18%,樓麵價也下跌了12%。
自2011年三季度開始,流標和流拍縈繞在多個城市的土地市場。2011年130個城市土地流標900宗,其中居住類流標達到了420宗。總數相比2010年的280宗上漲了2.2倍。特別是在11-12月,全國性的樓市調控見效,房產交易的低迷傳遞至土地市場,這兩個月土地流標數量達到了近300宗,其中居住類佔到了50%。
2011年,全國130個城市共錄得土地出讓金1.86萬億,同比減少13%。由於部分地方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性較大,土地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勢必影響到抵押物的價值。2011年前十大城市土地出讓金年內合計7745億,同比減少15.2%。
另外,2011年 絕大部分城市也未完成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主要原因是限購顯效且調控依然收緊,這明顯影響了開發商的市場預期,他們已經逐漸減少在熱點城市的投入;信貸規模 收縮,融資困難,開發商資金吃緊;另外,很多城市土地推出的時間主要在下半年,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導致大量土地地價成交或被迫收回。
土地市場如此低迷,根本原因是地價仍然太高。土地價格並未明顯降低,部分土地的起價過高。如此窘境,為什麼2012年地價沒有明顯下降?由於土地的獲取成本也就是拆遷補償的成本太高,政府還想賺點錢,以至於去年只是土地成交的萎縮,先是量的萎縮,然後才是降價,這會在2012年上半年發生。
2012年地價會有明顯下滑,或者是付款方式會有明顯的變化,比如延長付款時間或降低利息等。也有可能會有大量適銷對路的土地上市;而作為「土地財政」的部分補缺,房產稅也將提上日程。
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10.7萬億元,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達2.5萬億元,而2012年地方政府將迎來還債高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項目的貸款條件和償債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現在建項目後續建設資金和還貸資金無著落的局面。按照審計署此前披露的數據,進入2012年至少1.8萬億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需要償還。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底會議上說「根據審計署10.7萬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7174.91億元,『問題』債務總額約5308.58億。而目前整改到位資金約2591.93億元,整改到位率為48.9%。部分地方政府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投資熱情高漲,籌資需求旺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相關項目的開發和營運風險值得關注。」
大多數地方政府存在通過平台公司等變相舉債的情況,其中有7個省級、40個市級和107個縣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在2010年國務院19號文下發後,仍以出具承諾函、寬慰函等形式,或以財政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違規為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舉借債務提供擔保464.75億元。
6576家融資平台公司中,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的債務資金在731.53億元。審計署對此表示,有關單位通過完善相關手續、充實抵押物、增加合法抵押物、完善貸款手續、加快土地徵收和拍賣、變更土地收儲單位名稱、與銀行協商歸還貸款等方式,整改到位230.61億元,整改率在31.5%。
與此同時,針對審計發現的1319.80億元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地方政府整改積極性最高,到位1017.47億元,完成率高達77.1%。針對違規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項目的351億元債務資金,目前整改到位140.35億元,到位率40%。此外,針對融資平台公司虛假出資、註冊資本未到位等2441.5億元資金,整改到位983.23億元,整改率44%。
上述問題中,違規抵質押整改率較低是有其原因的。目前地方政府平台貸款整改工作遇到的挑戰之一,突出表現在還款方式合同補正和補充合法有效抵質押物兩個關鍵環節進展較慢。
2011年底的監管會議上,監管層強調,要結合市場波動情況,及時對押品進行價值重估,對於難以覆蓋貸款風險的,應要求借款人盡快增加足值抵質押物,這也部分印證了2012年地方政府潛在的土地財政風險。根據審計署披露的數據,2012-2014年將分別有約1.8、1.2和1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近期銀監會正組織金融機構對平台貸償債風險進行專項排查。
國務院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各種償債主題要落實責任,不能逃廢債,地方政府不得違規提供擔保承諾,銀行也不得違規提供貸款,否則將嚴重追究 責任。另外,監管層還強調,目前各種規避監管的隱性平台融資逐漸增加。尚福林向商業銀行發出提示,「在一些地區,當地政府通過具有平台特徵但又在平台名單 外的企業向銀行融資,或承接原平台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