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跨境電商 網易、聚美紛紛赴韓“圈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617.html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跨境電商 網易、聚美紛紛赴韓“圈地”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6-04 22:55:00

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第二天,網易CEO丁磊便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奔赴韓國。

在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後,跨境電商巨頭紛紛坐不住了。

6月2日,即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第二天,網易CEO丁磊便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奔赴韓國。考拉海購公關總監王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丁磊一行人考察了LG生活健康、NATURE REPUBLIC、It’s skin等韓妝品牌。王錚透露,在丁磊受邀赴韓之前,考拉海購已在近期獲得了數十個韓國美妝品牌的官方授權,包括AHC、LG生活健康、skinfood、too cool for school、綠手指等。

在自貿協定中,洗發水、沐浴露和護膚品等化妝品在5年內部分降稅20%~35%,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將在10年內取消現在10%的關稅。

除了關稅的降低,該協定還聚焦了快遞服務。“中國快遞企業在韓不用設立辦事處,可以直接在韓國開展包括空運和海運的各項國際速遞業務;也可以開展除韓國郵政部門依法保留之外的所有國內速遞業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如是認為,其指出這將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很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一家跨境電商巨頭聚美優品也開始跑馬圈地。6月2日,聚美優品CEO陳歐在微博上稱,“來韓國,本來想找It’s skin買蝸牛霜,聊得開心幾千萬美元直接入股了”。據了解,It’s skin(伊思)是韓國三大化妝品公司之一韓佛公司的子品牌,伊思旗下的蝸牛霜此前成為國內電商和海淘渠道的銷量爆款。

品牌爭奪“火藥味”暗藏其中。在聚美優品宣布入股伊思後,根據考拉海購官網上公布的丁磊赴韓行程,6月3日上午,丁磊亦與It’s skin公司高管“就雙方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度洽談”。而除了考拉海購和聚美優品外,京東、天貓也分別在今年3月和5月在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開通了“韓國館”,銷售品類涉及母嬰、食品保健和個護美妝等。

“以後隨著韓國化妝品關稅的降低,更多的韓妝品牌會進入中國市場,這樣中國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信任度也在提高,能帶動跨境電商中韓妝品牌的銷售;其次,今後韓國進口商品在通關、清關等環節效率也會得到提升。”對於此次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王錚認為跨境電商將迎來以上利好。

其同時指出,由於此次自貿協定和6月1日起實施的進口護膚品降稅,主要集中在關稅環節,而進口化妝品需要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暫未涉及,所以短期來看,進口商品只需要交納行郵稅(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跨境電商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

跨境電商爭搶資源的背後是韓國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異軍突起。根據韓聯社5月18日報道,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的韓國化妝品規模為1.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2%,占同期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19.1%。韓國僅次於法國成為中國第二大化妝品進口來源國。

韓妝品牌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韓國最大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財報顯示,2014年,其中國市場銷售額為4673億韓元,同比增長44%。

“當前中國市場歐美系化妝品份額最大,韓妝市場則是占有率增長較快。這與現在韓劇、韓國偶像在中國持續走紅有關,同時韓國彩妝、護膚品定位‘自然、青春”加上價格較低,所以比較貼近年輕人。”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對記者分析,但其同時直言,由於韓妝進入中國時間較短,相對於歐萊雅、資生堂等歐美、日系品牌,發展並不穩定,群眾根基也相對薄弱。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6

中澳正式签署“自贸协定”(商务部权威解读)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71

导读: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17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出席签字仪式。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



中澳正式签署自贸协定

据新华社17日消息,中澳自贸协定谈判于20054月启动,历时十年。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11月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 期间,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共同确认并宣布实质性结束谈判。此次协定正式签署,为两国分别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使协定尽快生效奠定了基础。

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

在货物领域,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 100%;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97%。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对我国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中方则以正面清单方式向澳方开放服务部门。此外,澳方还在假日工作机制等方面对中方作出专门安排。

在投资领域,双方自协定生效时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方同时将对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降低审查门槛,并作出便利化安排。

除此之外,协定还在包括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等“21世纪经贸议题”在内的十几个领域,就推进双方交流合作作了规定。

澳大利亚是经济总量较大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是全球农产品和能矿产品主要出口国,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及治理模式。中澳自贸协定 签署,是我国在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进程中迈出的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对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起到重 要的促进作用。中澳自贸协定也是继韩国之后,我国与亚太地区又一个重要经济体签署的自贸协定。这对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由贸易 区(FTAAP)进程以及加快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是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澳两国一直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1369亿美 元,是2000年的16倍。截至2014年底,中国赴澳各类投资总额约749亿美元。目前,澳大利亚是我国海外投资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目的地。我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资金、资源流动和人员往来,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向 持久和深入方向发展,使两国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获益,造福于两国人民。

链接:自贸区能带来啥福利?

【澳大利亚:红酒龙虾,快到碗里来!】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美食众多。鲜活的海鲜、香嫩的牛羊肉、独特的时蔬、品质上好的奶酪和橄榄油,还有醇香爽口的澳式啤酒以及品质上乘的红酒。

根据中澳自贸协定谈判结果,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这意味着,美味澳洲大龙虾今后可能从高档酒店“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大家也有更多机会品尝澳洲牛排和澳大利亚红酒。

所以,小伙伴们可以尽情呼喊:澳洲红酒大龙虾,快到碗里来吧!

【韩国:抢购化妆品无需再等“双十一”】

2004年中韩双方宣布启动民间可行性研究,到今年最终完成实质性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可谓“十年磨一剑”。

根据双方谈判结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这意味着,在中国销路一直不错的韩国服饰、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的售价有望更“接地气”。同时,韩国的美容机构将有机会把诊所开到中国境内,让中国消费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韩国的美容服务。

韩国化妆品受到许多中国年轻女性消费者青睐,但不少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水涨船高”,“火了”国内的代购生意。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这一价格差异有望缩小。想买韩国化妆品,也许不必再等“光棍节”。

【新西兰:不必再“抢奶粉”】

新西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虽然人口只有400多万,但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量居全球第一。

200847日,中国和新西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规定,中国将从2008101日起逐年降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关税,并于201711日前取消鲜奶及奶油、黄油、奶酪的关税,于201911日前取消奶粉关税。新西兰奶制品有望成为更多中国“奶爸”和“辣妈”的选择之一。

【东盟:优质水果平民价】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自2010年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自贸区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实惠十分明显。山竹和榴莲等来自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在国内市场日益普遍,泰国大米、越南绿豆糕、菲律宾芒果干、印尼黄金糕、越南和马来西亚咖啡等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北方的腊月想吃热带水果?没问题!

【智利:好酒不只欧洲有】

提及葡萄酒,许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地中海,习惯把葡萄酒与法国划上等号。但是,地处南美洲的智利凭借其气候优势、独特的葡萄品种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酿酒工艺,其葡萄酒产品不仅有欧洲风味,同时兼具南美特色,具有多个知名葡萄酒品牌。

中国-智利自贸协定2005年签署,2006年正式实施。物美价廉的智利葡萄酒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下次买葡萄酒,别只盯着法国品牌。

【瑞士:拉近名表距离】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今年7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第一个双边自贸协定。

根据中瑞自贸协定,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其中降税幅度较大的产品有纺织品、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和金属制品等。

瑞士的诺华和罗氏都是全球顶尖的制药公司,零关税有望降低中国部分进口成品药和原料药的价格。同时,钟表是瑞士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随着关税降低,瑞士名表的境内外价差望逐渐缩小。也许过几年,瑞士手表的价格也会变得“亲民”一些。

(文章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来自商务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81

中國應簽訂更多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66

中國現在推“一帶一路”戰略,從宏觀層面來講,有必要。這跟中國的自然稟賦有關系。中國人多資源少,又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現在快速崛起,既需要全球原材料,也需要海外市場。這是中國的國情。現在越來越多的原材料來自國外,市場在國外。但從我們可選擇的海外合作對象,到投到什麽領域,到如何實施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戰略等等,都面臨較大的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謀劃。

第一個挑戰是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魯卡斯(Lucas)教授提出的:為什麽全世界的資本從窮國往富國流動?一國之內,為什麽資本從窮的地區到富的地區,比如從廣西到深圳?由此進一步發問,中國是否更應該到美國和歐洲投資,而不是到發展中國家投資?

我問過一些全世界做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的高管。主權財富基金是長線投資,比其他類投資者更願意到發展中國家去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基礎設施是長期投資,一般投資者不大願意投。他們的經驗是什麽?就基礎設施投資而言,全世界賺錢的地方在發達國家。歐洲做得比較好的主權財富基金,賺錢的是投在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投在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基礎設施賠錢概率較大。這個挑戰非常大,既是理論上的挑戰,也是經驗上的挑戰。

對中國而言,由於自然稟賦等國情原因,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不得不去,發達國家的高鐵我們也不容易投進去。

既然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得不去,要做的是極富挑戰的事情,我們要充分理解前提條件,把投資決策和執行做好一點。如果僅從狹義層面來講,我們或許要虧錢,但可能從廣義方面獲益。必須從戰略上、宏觀上通盤考量。但我們要把前提講清楚,把相關政策想明白,該由國家補貼就合情、合理、合法地補貼,政策和機制提前到位。

第二個挑戰是新型國際金融機構的股東治理機制。比如,亞投行有57個發起國。57個國家在一起開會都不容易,各國都有各自的利益。世界銀行的做法是把股東國家分成三類,超級大股東、大股東和小股東。大股東——發達國家不在世行借錢。在所有的大股東里面又突出一個大股東——美國。美國可以一票否決,派人做總裁。從保護大股東的利益和執行效益而言,世界銀行的機制有借鑒意義。

從投資決策和執行的效率來看,絲路基金值得看好,其執行力、股東治理機制等方面有不少明顯優勢。

第三個挑戰是:中國到海外投資,投什麽?非洲有一些海外投資的情況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中國到非洲去修鐵路,鐵路上跑火車。日本到非洲去修公路。公路上跑汽車,把日本的二手汽車賣到那里。中國要在海外建工業園區,如果希望以此幫助消化國內的過剩產能,我們要三思投哪些好、投哪些更好、投哪些最好。

過去一年對外貿易方面最重要的進步是中韓和中澳自貿區的簽訂。美國聯合日本等國,推動TPP。按照比TPP更高的標準來簽訂中韓和中澳自貿區協定,有助於確立中國進一步對外貿易開放的制高點,在全球示範作用巨大,對實施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戰略意義重大。所以,中國應該堅定不移地繼續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簽自貿協定。

中美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啟動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假如在美國下一任總統任期內,中美雙方從BIT(雙邊投資協定)再前進一步,簽訂自貿協定,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貿易大國將為進一步促進全球貿易、推進全球化作出巨大貢獻。中國應該為此創造條件,積極努力。

(本文為作者在深圳大學海外利益研究中心舉辦論壇上的發言記錄,經作者修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38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035.html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一財網 郭麗琴 2015-07-24 21:08:00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WTO的《信息技術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擴圍談判產品清單已最後敲定,年內將完成降稅期談判

WTO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成員7月24日終於在日內瓦達成包括201個產品的最終擴圍清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了解到,繼上周取得突破之後,聚集在日內瓦的各國談判等國內對最後談判內容的授權,24日是最後截止日期,目前所有談判方都已接到授權確認達成一致。

該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各方只是就取消關稅的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下一步還有降稅期談判。目前,計劃年底前完成談判。

“關稅不是一達成就取消,分3、5、7年完成,哪些3年或5年或7年內取消還要談。”他說。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IT類產品最大的貿易方,是此輪談判達成的關鍵。此前,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達成一致。之後,其他一些國家又提出新的問題,例如韓國等經濟體提出將LED產品納入清單,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已完成的這輪談判旨在進一步削減ITA覆蓋的敏感產品清單,目標是完全消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共有70個世貿組織成員參加談判,占據全球IT產品貿易的97%。

這個新的清單將是WTO近二十年來首次達成的關稅削減協定。據估算,這些新增的201項產品的年貿易額在一萬億美元左右。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於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移動通信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產品清單成了世界關註的焦點。

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的數據,如果各方都批準,這個最終清單上產品的關稅將降到零。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遊戲機,打印機墨盒,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等等。

整輪談判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是中美雙方的博弈。

2013年末,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發表聲明稱,自2012年9月以來,中方一直在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不僅多次協調國內相關產業,而且在擴圍談判中不斷改進出價。

但美國曾於日內瓦當地時間2013年7月17日,2013年11月21日,兩次號稱與中國立場不同,策略性中止談判。

編輯:李興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0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035.html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一財網 郭麗琴 2015-07-24 21:08:00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WTO的《信息技術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擴圍談判產品清單已最後敲定,年內將完成降稅期談判

WTO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成員7月24日終於在日內瓦達成包括201個產品的最終擴圍清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了解到,繼上周取得突破之後,聚集在日內瓦的各國談判等國內對最後談判內容的授權,24日是最後截止日期,目前所有談判方都已接到授權確認達成一致。

該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各方只是就取消關稅的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下一步還有降稅期談判。目前,計劃年底前完成談判。

“關稅不是一達成就取消,分3、5、7年完成,哪些3年或5年或7年內取消還要談。”他說。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IT類產品最大的貿易方,是此輪談判達成的關鍵。此前,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達成一致。之後,其他一些國家又提出新的問題,例如韓國等經濟體提出將LED產品納入清單,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已完成的這輪談判旨在進一步削減ITA覆蓋的敏感產品清單,目標是完全消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共有70個世貿組織成員參加談判,占據全球IT產品貿易的97%。

這個新的清單將是WTO近二十年來首次達成的關稅削減協定。據估算,這些新增的201項產品的年貿易額在一萬億美元左右。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於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移動通信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產品清單成了世界關註的焦點。

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的數據,如果各方都批準,這個最終清單上產品的關稅將降到零。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遊戲機,打印機墨盒,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等等。

整輪談判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是中美雙方的博弈。

2013年末,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發表聲明稱,自2012年9月以來,中方一直在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不僅多次協調國內相關產業,而且在擴圍談判中不斷改進出價。

但美國曾於日內瓦當地時間2013年7月17日,2013年11月21日,兩次號稱與中國立場不同,策略性中止談判。

編輯:李興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1

全球最大貿易協定破局 背後角力戰

2015-08-10  TCW


「二%毀了九八%」,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寫照。七月底十 二國部長的最終回合談判,大部分議題雖已有共識,卻卡在新藥專利、關稅等少數議題上而未達成協議,TPP的未來也成了未知數。事實上TPP這次功虧一簣, 正是政治考量凌駕經濟的結果。

充滿政治味:

美國藉TPP,排除中國

由美、日主導、涵蓋全球四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TPP,表面上是貿易協定,背後卻充斥著政治。這個被美國政府定位為「平衡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地位」的協定,一開始就排除亞太區最大製造工廠與市場——中國。

TPP成員裡,馬來西亞、越南、日本甚至美國,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都是中國。未來可能加入的如台灣、菲律賓、韓國等成員,也都和中國有密切經貿往來。號稱 跨太平洋的TPP,卻把太平洋地區這個最重要成員排除在外,正如《經濟學人》所形容,沒有中國的TPP是個「巨大缺憾」。

其次,TPP表面上要降關稅,骨子裡卻有不少保護主義者的「潛規則」,美國堅持引進的「從紗開始」(Yarn Forward)就是一例。

「從紗開始」的規定,是指廠商不只要在成員國內完成加工,就連原料來源也要從成員國進口,否則即使產品出口到成員國,也無法享有關稅優惠。以成衣來說,從紗、布、縫線等製造原料到最後成品,都要在成員國間完成。美國將其引進TPP,乃是為保護其國內的紡織成衣業。

有道德風險:

美國引進仲裁,恐不利競爭

《紐約時報》引述一位香港女性內衣製造商馮煒堯的話,由於TPP,他考慮將工廠搬到越南。雖然越南只有廉價勞力,但因為它是TPP成員,包括美國在內的其 他成員國,有棉紗及棉布料產業。因此像馮煒堯這類製衣商,可在越南設生產基地,從美國進口布料,製成服裝後對美出口,以享有低關稅優惠。

對台灣來說,目前紡織業主要出口品,乃是紗線與布料。若不能成為TPP 一員,其他成員國廠商向台灣購買這些原料的誘因就會下降,紡織業出口將受影響,廠商外移誘因也大增。紡織業去年為台灣創造超過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 四百億元)的外匯,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出超的產業,雇用超過十四萬名勞工。若失去此動力,對台灣經濟將有不小影響。

TPP另一特點,乃是美國引進的「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過去跨國公司至開發中國家投資,有時會遭當地政府打壓,這個機制允許他們申請建立一個國際仲裁小組,對該國政府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在尚未法治化的國家,當政者動輒拿跨國企業開刀——如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這種機制或有意義。但TPP的成員如美、日、星、加等國,本身已有完備法規,跨國企業在這些國家經營的政治風險不高,ISDS也無迫切必要。

但用ISDS保護跨國企業,卻會造成「道德風險」——既然有此機制保護,跨國企業對別國的投資,將更不謹慎。這和政府補貼虧損的企業,於是企業就會胡亂投資一樣。

同時,這個機制也會被跨國企業用來打擊其他對手。近年來Google在歐洲面臨的反壟斷官司,就是其美國對手利用歐洲的反壟斷條款發起的。ISDS讓有心企業可用來打造人為的市場進入障礙,這反而不利市場競爭。

最後,TPP還把勞工、環境、人權等議題捆綁在一起。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說:「(TPP)每個成員國須避免雇用未成年勞工,以及在不安全的場所工作。」該協定還特別要求越南要遵循國際勞動條件,成立有民主集體協商機制的工會。

協定管很寬:

保護主義條款變企業阻礙

此外,TPP還有環境保護專章,對過度捕魚、林木盜伐、野生動物盜獵均有規範,充份彰顯其「什麼都要」的特色。這自然也是政治運作的結果。

對台灣來說,雖然經濟部宣稱,加入TPP等於一次和十二個國家簽署貿易協定,但TPP當中,卻有諸多政治干預與保護主義條款,恐怕會讓企業經營時,遭遇更多政府有形之手的阻礙。

如今TPP因政治因素而無法達成協議,對台灣最大啟示或許是:「讓政府歸政府,讓市場歸市場」。避免TPP政治條款妨礙經濟運作,才是這個協定能帶來的最大好處。

【延伸閱讀】8國各有主張,讓協定難達陣?TPP各成員國談判主要爭議

1.加拿大:拒降乳製品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酪農

2.美國:主張專利藥期限十二年,以保護國內藥廠

3.日本:拒降稻米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農民

4.越南:被TPP要求其政府改善勞動條件,包括可成立工會

5.馬來西亞:被TPP要求限制對國有企業的補貼,但該國主張政府可補貼

6.澳洲:主張縮短專利藥期限至五年,以協助國內學名藥業者

7.紐西蘭:要求加拿大降低乳製品關稅,以協助國內酪農出口

8.智利:主張專利藥期限零年,以避免國內藥價波動

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5

出賣捷克的《慕尼黑協定》

2015-09-28  TWM

納粹德國在併吞奧地利後,把目標轉向捷克的蘇台德區。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在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由英、法、德、義四國首腦共同簽訂《慕尼黑協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

你如果給老鼠餅乾,當心牠會得寸進尺向你要牛奶。

邱 吉爾曾對羅斯福說:「這場大戰,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一九三八年三月,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下一個獵物看準了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和德國同樣講德語,所以 算同文同種合併,其他國家無法插嘴。捷克斯洛伐克呢?師出要有名,它的境內有一塊「蘇台德區」,居住著三百萬說德語的人民,希特勒就指使其中的納粹分子, 出來要求「民族自治」,要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當然不同意,希特勒就能利用蘇台德區的人民被壓迫為由,向捷克出兵。捷克與法國是盟國,打捷克等於打法 國,英國又是法國的盟國,這樣一牽動,又將重演一次大戰的歷史。

張伯倫斡旋 希望和平解決英國和法國都不想打仗,而最有實力制止德國的就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積極斡旋,希望能和平解決。希特勒提出新要求,蘇台德區不只要民族自治,還必須由德軍占領,以便「保護」。捷克當然不幹,宣布全國動員。希特勒調了七個師在兩國邊界,戰爭一觸即發。

一 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義大利墨索里尼出面邀請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里達拉第、德國希特勒,四國的首腦在慕尼黑開會,商量如何解決蘇台德區。希特勒向張 伯倫保證,這是德國「最後的領土要求」,他得寸不會進尺。張伯倫決定退讓,以肉餵虎,反正不是自己的肉,犧牲捷克。於是四國訂下了《慕尼黑協定》,結論就 是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

第二天,捷克拒絕《慕尼黑協定》,但英國、法國向捷克施壓,說如果捷克不乖乖聽話,一定要去惹老虎,那英法兩國就沒有義務協助捷克。

捷克自知力量太弱,只好把肉送進虎口,同意割讓蘇台德區給德國。

張伯倫回到倫敦,在機場受到熱烈的歡迎,他一下飛機,拿出那一紙簽好的《慕尼黑協定》在空中揮舞,說他爭取到「一代人的和平」!

在 眾人一片喝采聲中,有一位烏鴉不以為然,他就是邱吉爾。邱吉爾在張伯倫去慕尼黑前,就希望執政黨和反對黨成立一個聯合聲明,要求張伯倫要堅定立場,不能讓 步。結果沒人理他,以為他有戰爭狂。張伯倫回來後,邱吉爾更痛批《慕尼黑協定》是一次徹底的失敗。他對張伯倫說:「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 是,屈辱過後,你仍然得面對戰爭!」這個立場引來噓聲、批評、攻擊,他差一點被罷免,失去席位。張伯倫的聲望如日中天,一九三九年一月,有人提名將諾貝爾 和平獎頒給他,許多人認為實至名歸。這時一位瑞典的議員埃里克.勃蘭特看不下去,他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向他們推薦希特勒,因為如 果張伯倫可以得和平獎,那怎麼可以漏掉希特勒?

邱吉爾痛批 讓步助長戰事希特勒的功勞比張伯倫大,他才是和平之子!信中充滿了諷刺的語意,這才潑了一桶冷水,讓和平獎委員會的人冷靜下來,沒有把獎頒給張伯倫。可是 事情傳到外面,歐洲許多人以為真的要頒給希特勒,紛紛附和,向希特勒道喜,拍他馬屁。這又印證邱吉爾的另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 了全城。」後來希特勒變成頭號戰爭魔頭,有人出來罵勃蘭特是混蛋,居然曾經提名希特勒得和平獎。可憐的勃蘭特不知被多少的白痴白罵。

事實證明,希特勒在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三日撕毀協定,併吞捷克。目標轉向波蘭,張伯倫在三月三十一日發表聲明,說如果波蘭受到德國侵略,英國一定支持波蘭,向德國宣戰。結果五個月後,德國就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開打,印證了邱吉爾當時的預言。

原 來人人嫌棄的烏鴉,這下取代張伯倫成為首相,領導英國對抗德國。如果當時去和希特勒談判的是邱吉爾,那麼歷史一定改觀,因為他不會相信希特勒,所以不會讓 步。他講話的樣子,也一定會讓希特勒明白英國會跟他幹到底。偏偏那時人人害怕打仗,所以大家喜歡溫、良、恭、讓的張伯倫,邱吉爾就不得人緣。否則本來這場 大戰如邱吉爾所說,是可以在開始前輕易制止,可惜因為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痺、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這個教訓,歷史上一再重演。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8

資金、雄心和齒輪機制:《巴黎協定》將世界帶向何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73.html

資金、雄心和齒輪機制:《巴黎協定》將世界帶向何方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2-15 21:53:00

一位與發達國家談判代表接近的智囊團成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達成的最大意義在於,向國際投資者發出綠色投資戰略信號。此戰略意義,必須由資金、齒輪機制(5年一次盤點制度)和雄心三者確保。

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落下帷幕。而對這份近200個締約方歷經13天密集而艱苦的談判催生的《巴黎協定》,國際市場反應很直接。

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股價12月14日在紐交所下跌13.15%,創下2003年來最低值;與此同時,在全歐洲領域,包括維斯塔斯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股票全面上漲。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閉幕全會上發言時明確指出,《巴黎協定》傳遞出“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

在《巴黎協定》達成時,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勛爵,這位保守內斂的典型英國紳士,罕見地在場外歡呼起來。

斯特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巴黎協定》是一個轉折點,將為各國加速長效的低碳經濟發展和增長創造巨大機遇。

一位與發達國家談判代表接近的智囊團成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達成的最大意義在於,向國際投資者發出綠色投資戰略信號。此戰略意義,必須由資金、齒輪機制(5年一次盤點制度)和雄心三者確保。當然,這也就是單一透明機制設計的目的所在,即解決三個最重要的問題:錢從哪兒來、如何監督“雄心”、如何加強執行力。

從3.6攝氏度到2攝氏度以下

一位美國資深官員在《巴黎協定》達成後召開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一年前的預測顯示,如果沒有186個國家的自主貢獻,全球將走在3.6攝氏度的升溫道路上。

根據各國截至今年10月提交的各國自主貢獻(INDC),模型預測全球升溫降至2.7攝氏度。

麻省理工學院與氣候互動組織方面15日發表的情景分析指出,如果《巴黎協定》中的齒輪機制可以成功實施,全球很可能會在2100年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即有可能控制在1.8攝氏度左右。

此次,《巴黎協定》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模式首次寫進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聯合國提交了自主貢獻文件,涉及全球95%以上的碳排放。

《巴黎協定》明確規定,各方將以“國家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這種方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與《京都議定書》中提出的自上而下的強制減排模式不同,優點是極大提高了各國的參與度,不足之處是“雄心”程度。

《巴黎協定》也指出,2025年和2030 年由國家自主貢獻提出的溫室氣體排放合計總量達不到控溫2攝氏度的設想情景,但在2030年達到預計的550億噸排放水平概率很大。因而,需要作出的減排努力應遠遠大於與國家自主貢獻相關的減排,才能將排放量減至400億噸,也才能將與工業化前相比的全球平均溫度升幅維持在2攝氏度以下。

如何理解1.5攝氏度,這個更具雄心的目標呢?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全球氣候項目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在《巴黎協定》即將達成之前的一場專家解釋會上表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則表示要全球在2080~2090年實現凈零排放;而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意味著要在2060~2080年實現凈零排放。

目前,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方面尚缺乏科學論證。為解決這個問題,《巴黎協定》規定,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 2018年,就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全球升溫 1.5攝氏度的影響與有關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提交一份技術文件。

《巴黎協定》將在2020年生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報告中指出,若想讓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或遠低於2攝氏度,碳排放量必須在2020年達到峰值,並在此之後快速下降。目前若將現有的氣候承諾加總,也僅達到目標額度的一半,留下120億~160億噸排放差距。

五年審議制度促減排加速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巴黎協定》達成後發表聲明稱,沒有一個協議是完美的,這份協議也不例外——牽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磋商總是有挑戰性的。即使在巴黎設定的所有初始目標都已達成,我們也只是在減少大氣中碳排放的道路上走完了一部分,且不能因為現在的協議而自滿。

但奧巴馬表示,毫無疑問,《巴黎協定》建立了世界解決氣候危機所急需的持久性框架。它創建了繼續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機制和架構。

奧巴馬所說的機制,包括五年一次的定期審查和全球盤點制度。

具體而言,這涉及兩個容易被混淆的五年制度:一個是五年定期審議;一個是五年一次全球盤點。

《巴黎協定》指出,那些提出INDC的國家,需要在2020 年前通報一次新的國家自主貢獻,並在此後每五年通報一次。

此外,《巴黎協定》還在全球盤點方面規定,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氣候互動組織負責人瓊斯(Andrew Jones)表示,如果各國想控制升溫在2攝氏度之下,各國必須遵守《巴黎協定》,並對INDC作出改進,即更大力度削減排放,盡早排放達到峰值,且做到全體國家參與,並制定長期目標。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包括不少推動將控溫1.5攝氏度目標寫入《巴黎協定》的發達國家,目前也未對該目標進行經濟模型測量,各國目前在等待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的報告。

與此同時,歐盟方面認為,如果需要做到在2060~2080年實現凈零排放,那麽必須要依靠“負排放”技術,即通常意義上的大規模部署碳捕獲和封存(CCS)技術,將碳保存地下而不是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做到凈零排放。

然而,需要提出的是,CCS在歐洲各國都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環保議題。

資金路線圖的歷史突破

資金又從何處而來呢?在資金落實方面,分成2020年前和2020年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巴黎協定》指出,決心推動發達國家締約方緊急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加強各締約方2020年之前行動的力度,在這方面,強烈促請發達國家締約方提高其資金支持水平,制定切實的路線圖,以實現在2020年之前每年為減緩和適應提供1000億美元共同資金以及大幅提高當前適應融資水平的目標,並進一步提供適當的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資金問題爭議極大。甚至在資金統計口徑上,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多重疑慮,其原因在於發達國家融資機制透明度缺失。

2015年10月,經濟合作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提出,在2013年,發達國家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向發展中國家註入522億美元的氣候融資,2014年註入620億美元,涉及方式是雙邊、多邊、出口信貸以及私人部門資等。

這一說法遭到了以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駁斥,認為OECD的報告在統計方面有重大缺陷,而印度方面給出的數字是20億美元。不過,一位發達國家談判代表對本報記者稱,雖然OECD的數字可能不完美,但是相差這麽多,也不知道印度是怎麽計算的。

印度環境部長賈瓦德卡爾在大會上談到此問題時,表示“重複審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實的數據”。

巴西環境部長特謝拉表示,要在巴黎大會上建立透明的機制以得出真正的數據。

我們歡迎經合組織做的這份報告,但是發展中國家並不認可,因為覺得其中的計算並不統一。解振華表示,另外這正說明了在資金問題上,在各個要素的透明度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同樣重要的還有對於未來氣候變化融資的安排。《巴黎協定》指出,發達國家有意在減緩行動和執行工作的透明度框架內,繼續現有的到2025年的集體籌資目標;2025年前,作為《巴黎協議》締約方會議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將在考慮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和優先事項的情況下,設定一個新的集體定量目標,每年提供最低1000億美元。

一位前發展中國家談判代表對本報表示,此次會議出現融資方面的路徑設定,這樣的文本語言和成果,的確是歷史性的。以前,達成這樣的成果是她無法想象的。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3

歐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9978.html

歐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1-17 14:00:00

經過為期四天的第九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方面宣布取得了自2013年11月中歐啟動投資談判以來取得的重大進展,並直接響應了2015年六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雙方首腦做出的政治承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方面獲知,經過為期四天(1月12日~15日)的第九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方面宣布取得了“自2013年11月中歐啟動投資談判以來取得的重大進展,並直接響應了2015年六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雙方首腦做出的政治承諾”。

歐盟方面認為,中歐對未來投資協定範圍達成一致意見。在此次於北京舉辦的投資談判中,歐盟與中國的談判代表達成了清晰共識,將為最終簽署一項範圍全面、雄心勃勃的中歐投資協定共同努力。

確保雙邊投資者不受對方企業歧視

在其中, 歐盟與中國特別達成共識,未來的投資協定應當通過切實保障投資權利,確保雙邊投資者不受對方企業的歧視,從而完善雙邊市場準入。

雙方還表達了應對監管環境關鍵挑戰的決心,其中包括透明度、執照發放和授權流程的相關挑戰,以及如何為投資者及其資本提供高水平、平衡性的保護。協定還將針對外資涉及的勞務和環境問題做出規定。

歐盟方面表示,本周會晤所取得的成果將談判納入正軌,並期待能達成真正具有附加值的協定,造福中歐企業在各自的市場的投資。中歐談判代表將在2016年內繼續精誠合作,落實協定的相關細節。

當下,歐盟已經連續11年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12年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之間的貿易額節節攀升,並向著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一萬億的目標推進。

來源:歐盟貿易司網站

2016年期待歐盟釋放積極信號

在2015年歲末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透露,中歐雙方已經商定,2016年還要舉行5—6輪談判,其中第九輪談判將在1月12—15日舉行。

沈丹陽介紹,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啟動資金至今已經過了兩年,在其中,一是雙方在協定議題範圍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二是雙方就制作合並文本作出安排,也就是說已經基本實現今年6月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雙方領導人設定的“爭取在2015年年底前就協定範圍達成一致,並形成合並文本”的目標,這也為下一階段的談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沈丹陽表示,早日達成一個高水平的投資協定,不僅是深化互利共贏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堅實基礎,而且也是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造福雙方企業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雙方共同的目標。

沈丹陽稱,中方正在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堅定不移開展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中國領導層最近進一步強調“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的施政理念,明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的政策方針,這些都將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沈丹陽表示,希望歐方能夠相向而行,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等中方關註的重大問題上釋放積極和明確的信號,鞏固並增進雙方互信,共同推進談判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不過在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暫時無解。

在當地時間周三(13日)的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全體會議上,歐委會表示將對此問題將進一步進行全面評估,並將在2016年下半年決定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歐委會第一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此方面的討論將在未來幾個月中持續。與此同時,他轉述歐盟主席容克的話稱:“容克非常清晰地總結到,考慮到事關歐盟經濟,以及事關國際貿易,需從所有重要角度對此事進行全面評估。”

容克口中所謂“所有重要角度”涉及歐盟機構司局內部政治、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歐洲制造業工會、中歐政經關系以及歐美關系,利益攸關方紛爭眾多,也遠遠不僅是一項法律技術問題:譬如一份來自歐委會方律師的技術建議就提出,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這一觀點同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制造業工會截然相反。

這對於擔任2016年上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荷蘭而言,可不是一項輕松的差事。《第一財經日報》從可靠渠道獲知,從當下到7月為止,荷蘭貿易部長普魯曼(Lilianne Ploumen)會負責協調成員國之間就“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討論。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7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雙滿月” 上海關區進口貨物稅款優惠近四千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04.html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雙滿月” 上海關區進口貨物稅款優惠近四千萬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2-22 17:15:00

中韓、中澳兩項自貿協定實施兩個月,上海關區兩項自貿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萬元。

中韓、中澳兩項自貿協定實施兩個月,上海關區兩項自貿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萬元。

其中,自韓國進口主要受惠商品為未鍛軋鋅、合成橡膠等工業類產品;自澳大利亞進口主要受惠商品為牛肉、海鮮等民生類產品。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於2015年12月20日起正式實施,當日實施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實施第二次降稅。經過一定過渡期後,兩個協定項下絕大多數貨物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其中,中韓自貿協定項下,最長20年過渡期後,韓國將對92%稅目數的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我國將對91%稅目數的韓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澳自貿協定項下,澳大利亞將在5年內對全部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國在經過最長15年過渡期後對96.8%稅目數的澳大利亞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

據上海海關介紹,截至目前,兩項自貿協定項下共進口貨物2063批,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2萬元。其中韓國原產貨物進口840批,受惠貨值5.1億元、稅款優惠1220.6萬元,主要受惠商品為未鍛軋鋅、合成橡膠等;澳大利亞原產貨物進口1223批,受惠貨值7.3億元、稅款優惠2771.6萬元,主要受惠商品為牛肉、海鮮等。

除企業享受到成本降低、通關便捷外,普通市民也將享受到自貿協定帶來的實惠,能更快、更省錢的買到來自韓、澳的“美食盛宴”。

“貿易協定生效後,稅率經過兩次調整,進口成本下降,所以我們相應調整了一些商品的零售價。比如從澳洲進口的龍蝦,關稅從15%下降到9%。隨著幾級供應商不斷放大成本優惠的效應,我們的零售單價也從去年的每斤325元左右降至270多元;等2019年關稅降為0後,隨著綜合稅率下調,龍蝦價格將有進一步的下降空間。”上海極鮮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杜震介紹說。

截至目前,中澳自貿協定項下,澳大利亞原產牛肉進口406批,受惠貨值1.7億元人民幣,占比23.1%;海鮮進口327批,受惠貨值7311.7萬元人民幣,占比10%。

2015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貿企業面臨進出口“寒冬”。上海海關方面表示,自貿協定實施後,上海海關在通關現場設立了中澳、中韓自貿協定貨物通關專窗,為受惠貨物驗放提供便捷通道,及時解決企業通關受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