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回歸上海灘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83
1949年上海匯豐銀行比人共左產,冚家逃回英國,60年後回來,仲打算成為第1隻A股上市的外資銀行,成事可能性極高中國由於有外匯管制,集資的資金不能匯出國,只能投資在中國上,由於香港係中國屬地,匯豐是可以將錢用在香港上的,因此一旦上市成功,匯豐將成為中國第2間人民幣結算行上市細節方面,匯豐應該不會用母公司上市,因為冇理由攤薄全世界的股東去投資一個地區,因此上市的很可以是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在上海創立的公司在上海上市,亦合乎歷史鄭海泉將成為東亞地區最接近神的男人(比柯清輝去金管局代替陳德霖咪好囉...)雖然阿爺話比英資上市,但匯豐為了得到更多的方便,很可能會將總部搬回香港成為港資,一來香港前景暗淡,稅率將越來越低,二來離阿爺更近,合乎匯豐的重心在亞洲的戰略
我撐匯豐管理層 東尼
|
|
問:我是你的長期讀者,以往跟你買中石油賺了很多,但不同意你對滙豐的看法。滙豐管理層近年作出不少錯誤決定,甚至有報導認為它今年會蝕一百億美元。 答:過去已是過去,若你是長線投資者,更應着眼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 我不明你何以覺得滙豐管理層質素下降,銀行業備受金融海嘯打擊,滙豐是最能減輕損失的一間,亦因此,不計中資銀行,以市值或盈利計算,滙豐已取代花旗集團及摩根大通,成為刻下全球最大的國際性銀行。以其規模看,現時首要任務是固本培元,而非勇於四出收購。 我 不認為銀行業正走下坡,正因為實力雄厚,銀行業必會翻身。以往我也曾買入管理層被質疑的公司,最佳例子是偉易達(303),○一年偉易達被外界認為管理不 善,股價跌至兩元,當時我苦口婆心叫讀者買入;刻下其股價升至五十元,我雖過早沽出,但亦大賺五倍!要在股市賺大錢,我傾向在股價低殘時掃貨。 我不相信滙豐今年會蝕一百億美元,即使真的如此,未來兩年也不致有同等虧損。我對滙豐長遠發展十分樂觀,估計未來五年內,滙豐盈利可見二百五十億美元。 問:我在一百元高位買入了太古A(19),你對這公司有什麼評價?長揸可以嗎? 答:有逾百年歷史的太古,刻下側重發展物業,並且是國泰航空的大股東,還經營各行各業。 太古持有二百三十億平方呎物業,當中六成多位處香港,其餘集中於中國。香港出租物業包括有太古城鰂魚涌一帶商廈、金鐘太古廣場及又一城,物業淨值約一千億元。不過,航空業前景難料,尤其國泰在對沖油價損失不菲。 以A股價一百元計算,太古市值約一千五百億元,刻下其資產淨值為一千三百五十億元,因此你的買入價偏高,惟物業價值會上升,今年盈利勢必高於○八年。不計重估收益,太古未來三年估計賺八十億至一百二十億,若你作長線投資,太古A未嘗不可,而且它有力捱過逆景。 問:領匯(823)上星期剛公布業績,我欲以現價買入,你意下如何? 答:領匯無疑是優質增長股,因為它能夠按通脹,刺激物業價值自動上升。此公司管理有效率,刻下正落力開源節流,增加收益。 以現價十七元計算,領匯股息約五釐,在刻下環境更顯得吸引。我認為未來派息有望增加,但亦要留意政治因素,影響其表現。 問:你對玖龍(2689)及理文(2314)這兩隻紙業股有什麼睇法?哪間較好? 答: 玖龍曾被市場大幅炒上,惟現已回復理性,每年約賺二十億元人民幣。以現價計算,玖龍市盈率十倍,算是吸引,惟半年業績出現盈利大幅倒退,因此預計全年僅賺 八億元,屆時市盈率急增至二十五倍。理文市盈率僅六倍,但不算太可靠。要兩者二揀其一,我會選較平的理文,但我更傾向遲些再算。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
恒生收購匯豐 - 天花亂墜的故事 貓王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31960
股市裡每天發生著動人的故事,炒家有炒家的故事,市場有市場的故事,個股有個股的故事;不過,極 多的故事是出於某些財經名嘴的口,目標是要把股票推銷到我們的手中。
今天我貓王想起一個很有 趣的故事,天花亂墜,以前人們對我講的時候,我真的信了。現在回想,這是可能是善意的大話(White Lie),目的是要讓我們賺錢!話說香港華商在上世紀60年代默默地起革命,在70年代初期股市狂潮時陸續把企業上市並壯大,到70年代未期 、80年代初期殺過英資操手不及。在此之前,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危機,華資銀行多次受到衝擊,其中恆生銀行發生幾次擠提事件,並且蒙受鉅大損失。4 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最後匯豐收購恆生銀行51%股份。取得控股權後,匯豐除去了香港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 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 銀行業是經濟實力的一個代表,在80年代有前輩告訴我,每當匯豐銀行(0005)股價跌到某些價位,必定引來收集的買盤,他們形容這些買盤幕後其實都是華 商的勢力,並解釋話說當年恒生有超越匯豐之勢,恒生墮入被匯豐的收購陷阱,這使眾華商耿耿於懷、深深不忿!那時乘著香港回歸,華商可能借中國之勢,反收購 匯豐,世界輪流轉,將來有機會上演恒生收購匯豐的好戲!

事實上,當年匯豐好匪都是香港的結算銀行,形同一國之央行,它早有回避被狙擊之招架,它的組織大綱並不是依據香港或英國普通公司法而行 的,其組織大綱不許任何股東持有其股份的2%。再說,我貓王想當年華商加上中資亦沒有本錢鯨吞匯豐,相信前輩們只不過用心量苦,道出美美的故事,目的是想 我們這班後生收集匯豐,可惜我雖信了這故事,當時買賣匯豐只是出出入入般,豪無大志!
匯豐裁員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0914&sec_id=12187389&art_id=15611325&cat_id=255&coln_id=22
滙豐銀行宣佈中期業績時,已表明會全球裁員三萬人,但因為香港滙豐表現好,亞洲滙豐係未來希望,北美滙豐流血不止,歐洲滙豐味同雞肋,拉丁美洲滙豐羽毛未豐,故此一般以為滙豐裁員,唔會影響香港,此乃傳媒當時所得印象,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好似亦係咁講過。
想 唔到上星期滙豐竟然宣佈香港裁員三千人,佔總名額十分之一,份額之大,令人意想不到,即使全世界要交「人頭」,香港駛唔駛交咁多呀?工會批評滙豐賺錢而裁 員,冇社會責任,係標準工會講法,全世界都一樣,毋須理會。電視台搵人評論此事,主持人與嘉賓一面倒咁話資本主義唔掂,自由市場唔掂,估唔到今時今日香港 竟有人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政府規劃經濟嗰一套,信者必死。
滙豐裁員,應是從商業角度考慮,認為香港租金成本貴,員工薪酬高,可將後勤工作外判至印 度、中國、菲律賓。林奮強近日講香港商廈租金升勢不止,一個秘書所佔嘅空間嘅租金可能貴過秘書份月薪,或者文員嘅月薪,繼續下去嘅話,銀行會將呢啲工作移 至外埠,影響本地就業,解決方法之一係增加寫字樓土地供應,令到香港甲級商廈租金不要比星加坡高出兩三倍。但如此一來,必有人批評多建寫字樓是明益地產 商,官商勾結,殊不知,如果職工盟、工聯會識得諗深一層,就唔好開口埋口鬧政府明益地產商,而係要求政府多想辦法(例如拆建中區政府合署西翼及中環街 市),增加寫字樓供應,方可保住工人份工!
滙豐裁人之舉,短期着眼點係股價,要向基金投資者、分析師清楚顯示。歐智華係改革派,上台後削減成本絕 不手軟,將來利潤增長有保證,足以支持股價回升。但長期來講,呢個大裁員決定是否適當?香港必將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乃銀行必爭之地,滙豐在本港瘦身,並 非明智之舉,左丁山見過交易員( dealer)升上最高職位, dealer精於短期賺快錢,對長期(以年計,不是以星期計)無耐性,歐智華是否如此,過兩三年先至知。 
1985年7月2日華僑日報封面: 匯豐將遷入新總部
1985年7月1日早上,承建商公和永保聯營正式把匯豐(5)新廈地庫4樓及寫字樓交回匯豐,並預期在21周後搬遷完成,這個項目的完成寫下了里程碑。據後來王浵世的書所述,這搬遷的實際事務由他運作。
這項目投資額達50億元,樓高達52層,在最初時,匯豐打算把40%的樓面出租,但是,因業務發迅速,寫字樓分散多處,耗費不貲,所以就改作自用。
據本次負責驗收的大班、後來成為匯豐銀行掌舵人的浦偉士稱,這物業會成為匯豐的主要營運「廠房」,經過嚴格的設計,內有所有營運所需的設備,且可按各項實際需要改。
在搬入這物業後,匯豐會把海富中心的物業出售,呎價1,800元。這兩句說明了,長江實業(1)在快速出售金鐘的上蓋物業有匯豐的支持,另外如果未來商業前景良好,千萬不要出售黃金商業地區物晝。
另外,這新聞的最後兩段都要對匯豐不利的新聞,加上不等匯豐當時大班沈弼回港就發佈這新聞,何況物業也尚未接收完成,相信都是想提高各位存戶及投資者的信心,信心是商業社會的基石,匯豐也可能極為重視,所以就用這重大機會澄清。
所以,公司有特別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1981年3月10日: 匯豐(0005)供股
原本想寫新城市新界的資料,但是由於缺乏資料,先寫這罕見的供股。
匯豐(5) 宣佈,公佈良好的中期業績,賺14.31億,增長26%後,宣佈20供3,發行1.671億股,每股12元,較收市價20.55元,折讓41.61%,集資約20億,以供本港及海外投資之用,維持資本平衡用途,但估計相信都是為支持
美國匯豐銀行前身海豐銀行的資金需要。
供股金額可分兩次支付,一半於5月份,一半可於10月份。而為集資此大金額,當然有甜頭。除4送1紅股之餘,也派特別股息47仙,以吸引股東供股。加以當年拆息約20%可見,這批資金對銀根應該影響銀大,以及需財之急。
此外,公司預期本年中期及末期息為20仙及40仙,不計特別息,以供股價及收市價計,股息率為5%及2.9%,計上特別息,只是5.2%及8.92%,較當年銀行存款低,不太值得投資。
在公佈消息後,在倫敦股價已跌5%,報19.45元。雖面對這不利消息,但市場人士相信,這是管理層深思熟慮的決定。以後來各項消息及市場情況來看,這是一個到頂時刻,未來幾年前途談判等,很多公司面臨低潮,所以可以見到管理層眼光不錯,選擇到集資的好時機,增強資金實力,為未來壯大發展打好基礎。
匯豐的故事----李戴克 王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2ea47c0101bzz1.html果問香港人,香港有哪一個機構最能使香港人在國際社會引以為傲,或是最能代表香港國際地位,多數港人會首推匯豐銀行。
如果問香港人,香港有哪一家公司他們最愛,或與他們的生活最有關係,多數人的回答可能還是匯豐銀行。
為什麼?理由太多。香港開埠的147年歷史上,匯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公司,港幣的第一個而且一直是最主要的發行者,一直扮演著准中央銀行的角色。從香
港政府到最大的香港公司,到絕大多數的香港市民都是匯豐的客戶。同時匯豐還是所有公司中擁有最大港人股東(股票持有者)的香港上市公司。許多港人既是客戶
又是股東,所以稱為匯豐的利益相關者(stake
holders)。
根據香港投資者協會在2009年3月9日匯豐歷史性災難的時刻所做的調查,在1013名首訪香港市民中,約有53%曾經投資過匯控的股票,有64%當時仍持有股票。
匯豐在20世紀90年代將總部移居倫敦,並擴張發展成為全球最大銀行及最大集團公司後,將公司名改為匯豐控股(英文名從原來的匯豐銀行Hong
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orperation Limited 改為HSBC
Holdings)。
無論是作為以香港為基地,分支機構及業務遍佈亞洲的地區的「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或是作為全球性金融集團的「匯控」它的英文原名仍是「香港上海銀行公
司」。在1865年匯豐在香港創立時,香港開埠只有23年,故港人對匯控的感情深厚,並將其視為「香港人的銀行」。香港的強積金、特區政府持有的外匯基
金,以及1997年香港政府入市後所建立的盈富基金等,都持有匯控股份。絕大多數香港的億萬富豪如李嘉誠、李兆基、新鴻基等家族都持有大量匯豐股票。
匯豐貴為全球最大銀行(近年因中國三大銀行工行、建行、中行在全球經濟危機後崛起,使匯豐成為全球第四),但香港至今仍是匯控集團中單一最大盈利地區
及最多股東地區,佔全球投資者人數大約30%。2011年匯豐銀行稅後收入超過675億港元,佔集團全球總盈利1300億港元的一半以上。
有些港人把匯控的股票當作傳家寶,父傳子,子再傳子。當匯豐出現困難,導致匯豐股價下滑時,一些對匯豐忠心耿耿的鐵乾粉絲散戶自發地在低價接盤、護盤,被稱為「血肉長城」。
為什麼?許多港人與匯豐一起成長,與匯豐一起壯大,甚至一生的經濟命運與匯豐相關聯。香港人購買股票時,流行以購買匯豐當成儲蓄,深信其管理層可以將
公司價值不斷提高。其派息長期保持穩定,亦建立起與民分息的形象。另外,匯豐銀行因其銅獅子像深入民心而又被稱為獅子銀行。
匯豐在1977年開始推出終生投資計劃。每月儲蓄如1000港幣,一年共計投入12000港幣,不計成本按月定期買入匯豐股票。就像定期供保險一樣,
並將收到股息全部買入匯豐股票,稱以股代息,三十年共計投入360000港幣,2006年年末共計持有121212股匯豐股票,按2007年4月股價
140港幣計算,市值達到1696萬港幣,投資收益為
47倍(4614%)。美林證券香港副總裁林森池的研究指出,若香港人由1977年開始,每年以1萬港元購買匯豐的股票,第10年開始,其股息已足夠購入
1萬元股票。30年後,匯豐市值已經增長80多倍,每年股息有50多萬港元。當時有市民戲言,要投資,只需學4個字——HSBC,以此反映香港人對該銀行
的態度。投資界亦有所謂「聖誕鐘,買匯豐」的流行語,認為聖誕前夕買入匯豐,必賺無疑。
港人與匯豐的真情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得到歷史的見證。
當2009年3月3日匯豐公佈業績時宣佈因買入巨額的美國次貸證券而使2008年盈利相對2007年大幅倒退接近七成,並宣佈供股集資以彌補自有資本
的不足時,單日股價下跌18%。3月9日匯豐又在單日下跌24%。匯豐宣佈按照每12股配發5股的比例進行供股,共發行50.6億新股,籌集資金1380
億港元,這麼大的集資令許多中小投資者,甚至富豪也可能有心無力。
匯控在香港本地的配股價,每股為28港元,比停牌前56.95港元折讓50.8%,整個供股計劃由高盛和摩根大通負責。包括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等香港富豪都高調表態支持供股。其中,李兆基和李嘉誠都將協助分包銷約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的匯控股份。
如果供股情況不佳,負責分包銷的人士需要自掏腰包協助認購多出來的配股股份,即所謂「硬包銷」。
許多港人動情動心,不惜一切努力與代價掀起全港保衛匯豐,保衛自己的銀行的「群眾運動」。
在這一「集體投資」運動中,有些人是在摸頂價152.8港元時買入的,有的是長期忠實粉絲,從匯控只有幾港元的時候開始持有。3月9日,著名股評人胡
孟青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眼見匯控收報33元,不禁當場痛哭。有人問她是否有損失,她說:「我一股都沒有,是替匯豐股民難過。」
許多港人也感動得流淚,報紙、互聯網等都爭論著「供與不供」,「供得起與供不起」。當年4月6日,匯豐宣佈供股完成時,香港的供股率高達98%,全球股東的支持率也大致如此。匯豐成功地度過它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匯豐股價開始回升,不久又再衝破百元大關。
有人說1977年的投資者應該在2007年中期匯豐股票衝破150元大關時拋售股票,這樣收益率看起來不至於到2009年落差那麼大。但如果算上匯豐
控股的分紅派息,恐怕投資者會有另外的感受。2009年即便匯豐控股自高位股價暴跌超過七成,但2008年匯豐每股派息仍能達到0.64美元,1977年
的儲蓄投資者手上的共計12.12萬股匯豐股,共計獲得59.53萬港幣的股息,仍超30年總投資的36萬港幣、月均5萬港幣左右的股息收入,這在香港已
經是較高白領的工資收入水平。而在匯豐銀行正常經營年份,例如2006年,該投資者年股息收入能達到76萬港幣左右。
匯豐至今仍在歐美危機的困境中,股價只是2007年10月到11月之間的150港元的一半左右,但匯豐至今所派股息一直都遠遠高於港幣定期存款及其他政府債券。以現價計,匯豐2011年的息率仍接近5%,高過不到1%的定存利息。
匯豐被許多人看成是「價值股」、「終身股」、「退休股」,這是一個港人的故事,也是一個投資史上動人的「價值投資」故事。其實,除了匯豐之外,也有許多香港投資者把幾個最大的藍籌公司,如恆生銀行、中華電力、新鴻基、恆基地產、太古等作為長期或終生投資的股票。
其實歐美發達資本市場也有類似的故事,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麥當勞等也在講著類似的投資故事。中國何時能出現類似匯豐的公司及匯豐的故事,讓股民將自己終身的命運與其聯繫在一起並分享公司利潤而發財致富。
匯豐考慮拋售近百億美元平安保險股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959匯豐正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價值93億美元的中國平安保險的股份。
匯豐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說,「匯豐不時會收到對其持股的接觸,匯豐證實正在進行商討,最終可能會出售這些股份,也可能不會出售。」

香港經濟日報和香港信報都報導說,控制Charoen Pokphand集團的泰國億萬富翁Dhanin Chearavanont是一個可能的買家。
匯豐在2002年以6億美元收購平安10.1%的股份,2005年又花11億美元將其持股增加至19.9%。2010年平安發售股票匯豐未認購,持股比例降至15.6%。
目前平安在香港和上海同時上市。匯豐持有40%的平安H股,佔整個公司15.6%的股份。按照H股最近一個月的平均交易價61.42港元,這批股份價值約為98億美元。
週一收盤中國平安H股下跌1.93%至58.45港元,按此計算這批股份價值93億美元。
去年匯豐宣佈大規模成本節省方案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Stuart Gulliver說匯豐沒有計劃出售平安的股份。
平安是匯豐在中國的第二大持股。匯豐在中國的第一大持股是交通銀行。目前中國允許外資銀行持有中資銀行股份上限為20%,匯豐稱如果監管部門批准,他們願意增持交行。
除了交行和平安股份外,匯豐還持有8%的上海銀行的股份。
匯豐宣佈94億美元向正大集團出售平安保險 交通銀行或成下一出售目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383匯豐銀行宣佈將向泰國正大集團出售所持所有15.6%平安保險股份,價格為94億美元(727億港幣),每股價格59港幣。由此,匯豐正式退出對平安保險長達十年的投資。
2002年,匯豐以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平安保險15.6%的股份。而現在,這些股份以94億美元的價格轉手。(匯豐為何急於出手,請參看匯豐出售平安的五大動因。)
據路透,此次交易中所有股份將分為兩次轉讓。第一次轉讓2.57億股(20.8%),將於12月7日完成。剩下的9.76億股(79.2%)須在取得中國保監會監管批准後9個營業日或2013年1月7日兩個日期中的較後日期完成轉讓。
此外,該交易部分將以現金支付,部分則根據國開行香港分行的貸款協議提供融資。
交易完成前,瑞穗證券估計,匯豐將從這筆交易中獲得稅前65億美元的利潤。
這筆交易也被視為匯豐銀行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監管改革之後「三年恢復計劃」的一部分。
路透引述分析師表示,匯豐下一個將出售的資產將是手中所持的中國交通銀行19.9%股份,價值約790億港幣。匯豐銀行在中國的投資還包括上海銀行、北京匯豐保險及匯豐晉信基金。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