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天也太長。學聯剛於十月一日向梁特發出最後通牒,促其下臺,學民思潮翌日便公開表示不希望示威長期持續下去,並要求對話。學聯其後約於晚上九時,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出公開信,表示願意與政府對話,政改是唯一議題。而公開信已沒有再提梁振英下臺,亦沒有要求人大常委會撤回《決定》。
梁特隨即於晚上約十一時,聯同林鄭月娥會見傳媒,宣布委派林鄭月娥與學聯代表見面,商討香港的政改;但重申不會辭職。事情急轉彎,明顯是背後有高人操盤,已非梁特主導。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外長王毅剛於美國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是否另有玄機,實在耐人尋味。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和警方都用一個最大程度的忍讓」、「特區政府和警察會繼續用一個最大程度的忍讓方式」、「警方會以最大的容忍」、「警方是以最大的容忍來看待市民的集結」、「警方是會繼續以最大的容忍度容讓集結的人士在政府總部和行政長官辦公室前面集結」。
梁特二零一四年十月二日晚上會見傳媒時五次重申特府和警方「忍讓」示威市民,真的如此嗎?事實是,截至二零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香港共有二萬八千六百多名正規警員。面對數以萬計分布多處的示威市民,實在是不可能以武力清場。無力清場與忍讓集會是兩碼子的事。梁特的「語言偽術」不攻自破,假如「一直以來」都用最大程度的忍讓的話,那麼,八十七枚催淚彈又說明甚麼呢?
以大話掩飾真相畢竟就是梁特本色。他說:「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和警方都用一個最大程度的忍讓,來讓他們以不同的集會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訴求和關註。過去一、兩日,有一些同學和其他青年人提出以包圍、佔領,甚至乎衝擊政府大樓,包括警察總部,包括政府總部,亦包括特首辦這個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訴求和爭取對話。特區政府和警察會繼續用一個最大程度的忍讓方式,來讓這些青年同學和其他青年人集結。」
梁特將矛頭指向青年同學和其他青年人,明顯有意在示威市民之間製造分化。事實是,集會市民和其他市民之間,以及集會市民內部均開始出現矛盾。示威集會擴日持久,對集會市民極之不利。而集會市民的訴求亦已模糊化,甚至是針對中共政權,而不再聚焦政改,這亦可能是學生爭取對話,讓這場運動重新聚焦政改的考慮因素。畢竟,這場運動不是甚麼「雨傘革命」。
在梁特宣布委派林鄭月娥與學聯商討政改之後,學聯淩晨發表聲明表示,將與林鄭月娥公開對話,期望政府盡快交代細節;並期望林鄭與數十萬港人一樣,同樣願意作公開承擔,公開對話。而「佔中」運動亦表示歡迎林鄭與學生會面,希望談判能為當前的政治困局帶來轉機。
化解這場困局,的確需要政治智慧和勇氣。觀乎「佔中」醞釀經年,而在梁特統領下的特府,經過長時間的考量和部署的結果,就是第一時間出動催淚彈和防暴隊,但卻是失敗收場。在在說明特府的低能與低智,如今展開對話,亦印證了事態發展已另有高人操盤,而非梁特主導。
林鄭與學聯的對話結果如何,不日揭曉,但可以預見的是學生退場,示威和平結束。而方案或方向,可能是:梁振英承諾不連任、將公民提名元素加入提名委員會委員選舉、盡量降低特首參選人入閘門檻、參選人以名單制出閘、重新開放公民廣場。縱使第一項較難實現,不過,假如真的落實一人一票,梁特還有望勝選嗎?
曾偉強
本文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事件】: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
【點評】:
在經濟和通脹下滑接近一年之後,市場終於等來了央行的終極大招——降息。我們在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已經有所放松,最為典型的特征是央行已經不再強調“調節好流動性總閘門”。我們以前多次強調,在提到“閘門”字眼的貨幣政策報告中,往往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貨幣政策放松;如果不提“閘門”字眼,實際上已經打開了放松的口子。
此前關於降息和不降息的爭論主要是降息可能會起到較強的刺激作用,擔心可能重新刺激企業加杠桿和刺激房地產泡沫,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因此貨幣當局更傾向於使用定向刺激,包括定向降準、PSL、MLF等政策。但面對仍舊偏高的貸款利率和整體社會融資利率,經濟增速和通脹仍有下行壓力,最終倒逼貨幣當局只能采用最強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降低融資成本手段——降息。而且這次貸款利率下調幅度高於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引導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利率下行的目的十分明確。而且選擇在年末降息,很多存量貸款會在明年年初重定價,對於降低企業存量融資成本會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居民房貸的還款壓力也會降低。
► 1、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以壓縮銀行息差為代價:貸款利率下調25-30bp,存款利率微幅上升
非對稱降息,貸款利率下調幅度高於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從之前的五檔管理調為三檔管理,最高降幅是40bp。尤其是5年期以上中長期貸款,降幅為40bp,從6.55%降至6.15%,居民按揭貸款將直接受惠(如圖1)。假設居民房貸100萬,貸款30年,按照基準利率,每個月還款額將從6354元降低為6092,降低261元,降幅4.1%。大部分居民房貸會在年初重置利率。企業存量貸款一般半年到一年重置利率,也將隨著基準利率的下調而下調。
對於存量貸款,按照貸款期限結構,在貸款利率重置後,我們估計存量貸款利率將下調25-30bp。對於增量貸款,從最近銀行貸款投放情況來看,貸款上浮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在基準利率下調的情況下,增量貸款利率也將有明顯下降。
存量存款重置後,我們估計利率微幅上升5bp以內。存款利率普遍下調25bp,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不變,保持0.35%,其中2年期存款利率下調40bp到3.35%。由於存款利率上限從1.1倍上調至1.2倍,活期存款利率實際上有所上調,而3年存款利率在執行1.2倍上限後,實際上也是上調。總體來看,我們估計存量存款重置後,利率微幅上升,5bp以內。
總體來看,執行完上浮之後,存款利率小幅上調,而貸款利率下調20-30bp,銀行息差會有相應幅度的縮小。2012年降息後,2013年銀行息差也平均比2012年下降15-20bp。因此這次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是以壓縮銀行息差為代價的。
圖1: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表及變動計算:基於銀行存貸款不同期限占比
——存量貸款利率下調25-30bp,存款利率微幅上升,壓縮銀行息差
資料來源:PBoC, 中金公司研究
註:1. 利率提供調整前與調整後的基準利率及上浮後的利率(對應的上浮比例分別為1.1倍與1.2倍);
2. 活期與定期存款占比根據人民幣信貸收支表10月份的活期定期占比計算;
3. 貸款期限占比根據上市銀行半年報中披露的不同期限貸款占比計算。
► 2、降息的影響
從降息的影響來看,最直接明顯的影響是企業存量貸款成本明年將有所下降,從而有利於緩解企業財務壓力,企業利潤也將得到改善,部分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也會因為降息而化解一部分。此外,在居民房貸還款壓力降低的情況下,居民的消費能力會得到提升,加上未來理財的利率會在息差縮小的壓力下逐步下降,緩解目前理財實際利率偏高而鼓勵居民儲蓄而非消費的情況,推動居民將更多收入和存量資金用於消費。因此,降息是對刺激消費邁出了重要而正確的一步。受到降低的刺激,中短期內,居民的買房意願也會提升,刺激房地產銷量增加,從而化解房地產開發商庫存。不
過,我們一直認為,目前房地產放松政策仍主要集中在首套房的剛需和低收入人群,對於改善性趨勢的二套房和三套房的直接放松政策仍未出臺,房地產銷量回升的持續性仍有待觀察,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放松二套房和三套房的房貸。如果房地產銷量回升持續性得到保證,則房地產開發商的投資需求會有所回升,可能使得房地產市場兩年一個周期,單數年份是大年,雙數年份是小年的規律得以延續。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明年經濟增速可能會小幅放緩,但尾部風險逐步降低。
► 3、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對於債券而言,就本次降息來看,對利率債利好不明顯,信用債收益更為明顯,因為銀行存款資金成本變化不大甚至略有上升。而貸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倒逼信用利差進一步壓縮。從2012年降息經驗來看,降息對債券市場不能算是完全利好,畢竟降息後,中國境內和海外利差將縮小,可能引發資金外流,近幾個月外匯占款持續減少已經反映這種趨勢,如果明年美國加息,進一步壓縮中外利差,可能導致外匯占款持續偏少甚至流出。此外,降息的強刺激作用可能推動房地產銷量回升以及穩定市場對經濟信心,基本面上可能也不太有利於債券。2012年7月份降息後,央行沒有再及時跟上更多放松政策,流動性逐步有所收緊,最終收益率有所回升。
不過,我們認為目前局面與2012年不完全類似。這次降息後,我們認為央行會跟上降準政策,進一步放松流動性;下周開始,正回購操作利率也會繼續下調甚至未來可能改為逆回購。因此外匯占款較少甚至局部的資金外流可能會被央行進一步的貨幣政策放松對沖。其次,在目前經濟總體杠桿較高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央行一次降息可能不會完全解決經濟的所有結構性矛盾,房地產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外部經濟也依然障礙重重;而在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以及人民幣相對於一攬子貨幣持續走強的情況下,CPI仍有下行壓力,我們初步估計2015年CPI平均水平可能在1.8%-1.9%,略低於今年水平。而目前貨幣市場利率和短期債券收益率相比於2012年和2013年低位仍偏高,未來政策在引導短端利率下行方面仍有繼續放松的空間。因此,我們認為這次放松並不是最後一次,債券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放松仍會有預期。因此債券收益率並不會因為“利好出盡”而明顯回升。但相對而言,我們認為中短期債券的下行空間可能相對更大,而長期債券收益率在對未來經濟可能逐步走出低迷的預期下,下行空間相對有限(10年期國債可能回到2012和2013年低點3.2%-3.4%水平,10年國開債可能回到3.6%-3.8%),收益率曲線可能會繼續牛市變陡峭。風險偏好繼續提高的情況下,風險資產表現會更好於無風險資產,可以增加高收益債和轉債以及股票資產的配置。
► 4、後續政策判斷
我們預計後續可能回臺的政策包括:下調正回購利率、未來將正回購轉為逆回購、MLF到期後展期、調整貸存比口徑並同時全面降準、明年仍會有全面降準和降息的政策、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針對企業和居民的同業存單明年也可能會推出、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引入更便宜資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央行貨幣戰,你方唱罷我登場。近日,在和歐洲央行的短兵相接中,加拿大央行略勝一籌。
受歐洲央行QE預期影響,加拿大央行本周緊隨瑞士和丹麥央行宣布降息,大出市場預料。周三,加拿大央行降息25個基點,隔夜目標利率從1%降到0.75%。
此舉造成加元暴跌,加元/歐元直線下挫,從0.715水平驟降至0.7以下。
但昨天歐洲央行也不負眾望,推出萬億規模QE,歐元也隨之暴跌。這也令加元/歐元再次回升至0.71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自去年8月以來,加元/歐元就一直很穩定。此次兩家央行你來我往,表面上看,雙方堪堪打了個平手。但加拿大其實略勝一籌。
權且不說QE後加元/歐元尚未回到0.715水平,加拿大用25個基點的降息,就抵過歐洲的萬億QE。如今,加拿大仍留有降息空間,但歐洲利率已經降無可降,而且放出了QE大招。接下來可怎麽辦呢?
如果說歐洲央行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那麽加拿大則是四兩撥千斤,而且遠比火線降息的丹麥央行從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分析師孫崢,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本文亦發布於微信號“hthgyj”
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可以遭遇的風險:
1、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比或上升至90%,增加3-5萬億。在政府不再兜底的背景下,融資平臺等企事業單位會把一些債務重新劃轉為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可能會因此大增。
2、四級政府債務負擔不均衡,“市縣”承壓較大。四級政府債務負擔差別很大,市縣級政府占比較大,兩者占據了81%的比例。
3、2015年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占比或達20%以上,約為3萬億。我們預計2015年地方政府需要償還的債務占比可能還要達20%以上,如果根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比確實上升到80-90%,那麽2015年需要償還到期債務至少在3萬億左右。
4、地方政府融資結構過度依賴信貸。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銀行貸款占比高達50.8%。如果央行緊縮貨幣政策,銀行惜貸,那麽地方政府的融資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5、地方融資平臺剝離融資功能後,融資來源存在缺口。地方融資平臺將剝離融資功能,地方政府債將成地方政府債務唯一的舉債來源。從舉債主體來看,未來地方政府債務的後續融資存在一個大的缺口。
6、各個省份債務負擔差異很大,有可能爆發局部債務危機。經濟欠發達省份的債務余額比例普遍高於發達省份。
解決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三大措施:
1、增發地方政府債和PPP模式融資填補融資平臺缺口。可以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可以填補一定的資金缺口。僅僅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的形式可能治標不治本。PPP模式通過將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資本開放,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可以有效減輕財政壓力,可以起到填補融資平臺剝離後的缺口。
2、信貸政策和貨幣政策給予地方政府一定喘息時間。2015年作為地方政府債務甄別後的第一年,信貸政策需要給予地方政府2-3年的過渡期,在信貸政策上要支持地方政府舉債,對於一些還債確實比較困難的地方,要給予展期。在“穩健”的大基調下,要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定向寬松政策,保證地方政府融資暢通,比如,通過PSL向地方政府註入資金。
3、增信融資平臺,避免信用危機。我們建議通過增信融資平臺的辦法來延續其融資能力,即使地方政府不再兜底,地方融資平臺本身還能健康發展。
一、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遭遇哪些風險
(一)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比或上升至90%,增加3-5萬億
根據2013年12月30日審計署發布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9萬億,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2.7萬億,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4.3萬億,分別占比為60.8%、14.9%和24.3%。由於債務劃分後,根據43號文“借、用、還”相統一的原則,負有擔保責任和救助責任的債務地方政府一般情況下不再償還。由於一些項目為公益性質或者準公益性質,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來覆蓋成本,在政府不再償還的背景下,融資平臺等企事業單位會把一些債務重新劃轉為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可能會因此大增。
長安信托常務副總裁陳英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三屆年會上透露,截止去年年底,地方債歸類已與審計署公布的2013年6月底數據發生很大變化,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地方政府負有全部償債責任的債務比例高達90%。如果這個傳聞屬實,以2013年6月底審計數據為依據,那麽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比可能上升20-30個百分點,增加3.4-5.2萬億。
(二)四級政府債務負擔不均衡,“市縣”承壓較大
截止2013年6月底,省、市、縣和鄉鎮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分布為17780、48434、39573和3070億元,分布占比16%、45%、36%、3%。四級政府債務負擔差別很大,市縣級政府占比較大,兩者占據了81%的比例。
(三)2015年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占比或達20%以上,約為3萬億
截止2013年6月底,2015年需要償還的債務為18577億元,占比17.1%。但是由於一方面,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會大增;另一方面,由於目前數據只是截止2013年6月底,2014年和2015年還會新增債務,因此,我們預計2015年地方政府需要償還的債務占比可能還要達20%以上,如果根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比確實上升到80-90%,那麽2015年需要償還到期債務至少在3萬億左右。
(四)地方政府融資結構過度依賴信貸
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銀行貸款占比高達50.8%,BT占到11.2%,發行債券占10.7%,信托融資占7%,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機構融資占1.8%。銀行貸款占據地方政府融資結構的半壁江山。這種過分依賴銀行貸款的融資結構可能會受銀行信貸政策、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如果央行緊縮貨幣政策,銀行惜貸,那麽地方政府的融資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五)地方融資平臺剝離融資功能後,融資來源存在缺口
在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債主體中,地方融資平臺舉債占負有償還責任債務比例為38%,政府部門和結構占比28%,經費補助事業單位占比16%,這三類舉債主體累計占比82%。地方融資平臺在地方政府債務舉債主體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據351號和43號文,地方融資平臺將剝離融資功能,地方政府債將成地方政府債務唯一的舉債來源。那麽誰來代替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功能,從舉債主體來看,未來地方政府債務的後續融資存在一個大的缺口。
(六)各個省份債務負擔差異很大,有可能爆發局部債務危機
我們計算了各個省份截止2013年6月份的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余額占2013年GDP的比例,發行一個規律,經濟欠發達省份的債務余額比例普遍高於發達省份。我們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目前公共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還有很大建設空間,公共設施欠賬比較多;第二,中西部省份由於經濟落後,財政收入低於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第三,由於產業轉移,東中西部經濟增速切換,中西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比較大。
債務分布的不均衡會有可能導致出現局部的債務危機,比如,貴州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余額占GDP比例高達57.7%。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這種危機發生的概率可能大大提高。政府有必要一方面加強對於中西部省份債務擴張的約束,另一方面加大對於中西部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二、2015年地方債務風險該如何化解
(一)增發地方政府債和PPP模式融資填補融資平臺缺口
截止2013年6月份,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中融資平臺舉債為4.1萬億,或有債務為2.9萬億。對於存量債務,地方政府需要償還到期債務;對於新增債務,為了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社會事業的適度發展,債務規模還要適度增長。當融資平臺剝離融資功能後,就需要有新的舉債方式來替代融資平臺。目前,根據43號文,發行地方政府債是地方政府舉債的唯一來源。可以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可以填補一定的資金缺口。但是,由於經濟下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都在下滑,僅僅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的形式可能治標不治本。相反,PPP模式通過將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資本開放,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可以有效減輕財政壓力,可以起到填補融資平臺剝離後的缺口。如果2015年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為5000億,凈融資額為3300億,PPP需要填補的缺口約為6000-10000億元。因此,政府要在2015年積極推廣PPP模式,大力引進民營資本。
(二)信貸政策和貨幣政策給予地方政府一定喘息時間
在融資結構中,信貸占據50.8%的比例,信貸渠道對於地方政府債務融資來說舉足輕重。2015年作為地方政府債務甄別後的第一年,信貸政策需要給予地方政府2-3年的過渡期,在信貸政策上要支持地方政府舉債,對於一些還債確實比較困難的地方,要給予展期,避免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突增帶來的風險。在“穩健”的大基調下,要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定向寬松政策,保證地方政府融資暢通,比如,通過PSL向地方政府註入資金。
(三)增信融資平臺,避免信用危機
根據43號文,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融資功能,政府信用不再;另一方面,三類債務明確劃分後,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本質上需要融資平臺公司償還。不同的債務不同的償還方式將導致融資平臺失去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其信用等級會降低,風險溢價升高,可能會發生局部的債務償還風險。此外,融資平臺的融資能力可能會大大下降,城投債的供給可能會減速,影響融資平臺公司本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建議通過增信融資平臺的辦法來延續其融資能力,即使地方政府不再兜底,地方融資平臺本身還能健康發展。第一,對於一些盈利能力不強、財務指標差的公司可以註入優質資產和優質項目,比如,一些盈利能力強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註入,提高企業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第二,鼓勵融資平臺公司兼並重組,優質資產兼並劣質資產,通過兼並重組,提高企業整體的資信水平;第三,債轉股,對於實在沒有辦法按期償還的債務,可以通過轉換為股權的形式進行償還,起到短期緩解債務償還壓力的作用;第四,鼓勵民營資本入股融資平臺公司。民營資本進入融資平臺可以提供一部分資金來源,還可以提高平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對於平臺公司的長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援引消息稱,歐元集團已經批準延長對希臘的援助,希臘暫時擺脫了違約風險。
斯洛伐克財長Kazimir確認,歐元集團批準延長對希臘的援助。同時希臘財政部也確認歐元集團批準延長對希臘的援助。
根據路透周二看到的希臘改革方案,希臘承諾對於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的資產私有化不予推翻,並保證應對“人道主義危機”的措施不會影響預算。這份清單還包括承諾改革稅務政策,以及對政府支出的“各個方面”進行審查和控制。
周二希臘股市開盤大漲,漲幅近8%,創去年12月9日以來最高。希臘銀行股指數大漲14%。
(雅典ASE指數)
希臘三年期國債收益率跌279個基點至13.77%,五年期國債收益率跌214個基點至12.24%。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經歷了長達11小時的談判後,希臘與歐元集團上周五達成協議,延長援助計劃四個月,但條件是希臘必須提交一份能讓歐元區滿意的改革和預算方案。
昨天希臘政府已經提交了改革方案,周二歐元集團財長將舉行電話會議,以討論是否最終批準延長救助。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歐元區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在接受稱:“我非常有信心,在最後兩天里, 希臘政府表現出了誠意,非常努力的配合工作。未來幾個月里,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希臘政府,對此我很樂觀。”
不過即便Dijsselbloem表示樂觀,希臘政府避險邁過兩道難關。首先,改革方案必須得到IMF、歐洲央行和歐盟委員會“三駕馬車”的批準。其次,齊普拉斯總理必須頂住左翼政府的反對壓力。
IMF的橄欖枝
IMF執行總裁拉加德已表示,她希望希臘和歐洲之前的談判是一場“頭腦風暴”。
拉加德周一接受HuffPost采訪時說:“希臘必須經歷非常深刻,甚至非常困難的改革。希臘必須沖破利益集團的阻撓,在多個市場實施改革。”
德國外長Frank-Walter Steinmeier告訴德國圖片報(Bild newspaper),“現在“球”在希臘政府這一邊,希臘政府可以在某些具體方面做出變革,但如果變革導致開支增加,那麽他們需求減少其它方面的開支或者增加財政收入。
救助協議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宣稱,新的協議會“取消緊縮”,即歐元區放棄了削減國有企業員工工資,減少養老金,和增加稅收的要求。
新的協議還將允許希臘降低基本預算盈余的目標,即在償還債務利息之前的財政盈余水平。這能讓齊普拉斯兌現競選時的部分承諾。
而作為回報,希臘政府將承諾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危及救助方案的單方面行動,歐元區EFSF救助基金仍然只能給希臘銀行業補充資本,而不能直接用於救助。
內部分裂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稱,他提交的改革方案將根除希臘的“人道主義危機”,他要重新制定稅制,清理銀行壞賬,結束大量房屋抵押止贖,同時希臘要打擊偷稅,腐敗,走私,以及政府官僚作風。
希臘的改革方案還包括一個叫做“撒薩洛尼基計劃”( "Thessaloniki program)的扶貧方案,未來一年希臘貧窮人口水電費將得到減免,規模總計將達到18億歐元。
為了進一步安撫民眾,希臘政府還在改革方案中把“三駕馬車”,改稱為“三個機構”。但即便如此希臘左翼政黨內部出現了分裂跡象。
執政的Syriza聯盟元老,歐洲議會議員Manolis Glezos指責齊普拉斯背叛了競選時的承諾,並試圖用花言巧語安撫民眾。
艱難的決定
自2010年希臘接受救助以來,希臘經濟規模已經萎縮了四分之一,失業率在歐元區最高。
希臘經濟、航運、旅遊和基礎設施部長George Stathakis周日接受采訪時稱,即便齊普拉斯不能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希臘議會還是會批準這個改革方案。
魯比尼全球研究所分析師Ariel Rajnerman告訴彭博新聞社:“齊普拉斯必須向選民解釋與歐元區達成的這個協議。希臘這場大戲還會繼續,但是最終各方會妥協。因為誰都受不了重頭再來的代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宏觀】政策暖風頻出 化解房地產硬著陸風險 事件: 3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下發通知,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二套房最低降至40%。財政部同時也發文,將售房免征營業稅的門檻從5年下調至2年。 點評: 一、新政反映的宏觀調控重心轉變?進一步印證年初以來宏觀調控政策全面轉暖趨勢,利於降低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穩定社會信心、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今年年初經濟開門不利,1-2月工業增加值下滑到6.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到13.9%,結合發電耗煤增速、貨運量、工業品價格等高頻數據,一季度經濟實際增速下破7%概率較大,在此背景下,我們註意到宏觀調控政策開始轉暖:從3月政府工作報告即可看出,對穩增長的描述力度明顯有所加大,政策重心短期向確保經濟不過快下滑轉移;從實際政策出臺也可以看出,自去年11月降息開始,貨幣政策轉暖後,今年2月開始財政政策亦開始發力,2月財政支出明顯加速,小微減稅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置換也表明了積極財政的思路,寬貨幣+緊財政的政策組合正逐步轉向寬貨幣+寬財政的組合,今天地產新政的出臺,大體在預期之內,進一步印證了年初以來宏觀調控政策全面轉暖趨勢,利於降低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穩定信心、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二、新政反映的地產調控重心轉變?地產調控政策由需求管理轉向供需並重式管理,由註重剛性需求轉向支持改善性需求。 需求管理轉向供需並重式管理:上周國土部和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優化住房和用地供給結構,聚焦中小城市去庫存,表明中國的地產調控由單純的需求管理轉向重視供給結構,今天330新政的推出,表明政府從供需兩端雙向發力,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這種做法實際上已經擯棄了各地政府一窩蜂賣地財政的思維,更加註重房價和地價的穩定及區域平衡。 剛性需求轉向改善性需求:地產泡沫是中國近幾屆政府最為關註的資產泡沫和經濟隱患,因此即便在地產行業已經大趨勢景氣下行的宏觀背景下,政府放松地產調控的重心長期仍聚焦於確保剛性需求,而害怕刺激投資和投機性需求,去年930地產新政,針對的也只是首套房首付比例、利率下限和首套房認定標準,但930新政只是短期的刺激了一下地產銷量,自今年年初開始,地產銷售又重現低迷,在此背景下,政府終於實質性放松改善性需求,對二套房首付比例進行下調,同時放松的還有營業稅政策,均回歸到2008年的水平,上一輪地產上行周期中收緊的行政化措施繼續趨勢性的放松,去行政化趨勢明顯。 三、新政對宏觀經濟的效果如何?預計短期會有兩個月左右需求沖擊,但對新開工投資的拉動有限。 中國的地產行業已處於趨勢性的供需拐點,一方面是供給過剩庫存高位,如果看房地產在建/新開工比例,該比例已經處在歷史高位,2014年在建面積達70億平米,而銷售面積僅10億平米左右;另一方面是購房主體人口的趨勢性減少,自1990年左右開始中國新出生人口大致每年減少100萬人。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330地產新政很可能如去年930新政類似,短期對地產銷售有脈沖式的刺激,改善性需求將有望迎來一波釋放,但銷售改善趨勢恐難持續,在此預期下,地產開發商將以去庫存為主,對新開工投資仍將比較謹慎,預計地產投資仍將向5%左右水平收斂,因此我們預計地產新政可以有效化解地產硬著陸風險,但難以改變其景氣下行趨勢。 四、後續地產政策將如何演變? 單純的一兩次地產去行政化措施難以改變地產景氣下行趨勢,在政府區間調控思維下,我們預計地產實體景氣下滑和地產政策持續轉暖托底的組合將繼續持續,從區域上來看,一二三線城市的調控措施可能分化,一線特大城市的政策差異化,去行政化措施推進將相對較慢;宏觀層面看,二季度還可以預期的有利於托底地產的政策包括:1、按揭利率的下調;2、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3、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納入營改增。 (來自申宏宏觀) |
郭英成的回歸,讓佳兆業的命運再度變得撲朔迷離,更有猜測認為隨著該公司房源解封,其背後的風險正在逐步化解。
但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郭此前涉及的官員貪腐案並未完結,其人只是名義上回歸,截至目前仍未回到深圳的佳兆業總部履職。而真正讓郭重掌董事會主席印章的原因,恐怕是佳兆業遲遲未能披露的2014年度業績報告。
年報或含財務地雷
3月17日晚間,佳兆業發布預虧公告稱,集團在2014年錄得虧損,但具體虧損情況有待進一步審核。此前有市場人士曾預測,該集團可獲得超過30億盈利。
鑒於此,佳兆業原本計劃於3月23日披露的業績報告被推遲到3月31日,但截至目前,佳兆業的財務數據依然沒能公布。
遲遲無法披露的財務數據,讓其隱藏背後的財務問題逐步受到市場人士關註。
有分析人士稱,作為上市公司如果推遲披露報表,說明審計報告難產的概率很大。
有接近佳兆業董事局成員的消息人士透露,佳兆業2014年度的審計報告將該集團此前隱藏的大量負債以及虛增的利潤披露出來,目前公司仍和審計單位普華永道積極溝通,因此遲遲無法披露報表。
事實上,此前該集團披露的2014年負債狀況以及業績預虧公告,已經讓其財務問題露出端倪。
佳兆業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其計息債務總額約為300億,但在該公司今年2月的一則公告中,該數據變為了650億,增加額度高達350億,排除去年下半年該公司正常的新增貸款外,超過200億的債務為重新審計暴露出來的。
對於半年時間內前後兩次審計報告能產生這麽大的債務差額,有財務方面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債權人集體追訴是將隱藏債務曝光的主要原因。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佳兆業此前在預收賬款等科目上隱藏了大量債務的同時,還憑借評估增值等會計手法虛增利潤,導致去年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據透露,普華永道已經出具了初步的審計報告,但佳兆業的董事局成員均無法接受該審計結果,因為這可能會導致該公司高管面臨被訴訟的風險。
郭英成或被逼回歸
消息顯示,普華永道的審計師拒絕給予佳兆業去年的報表給出任何獨立審計意見,這意味著,該集團的過去的一些會計障眼法已經被普華永道所識破,而此舉極有可能給佳兆業原管理層帶來額外的麻煩。
有分析人士認為,郭英成可能是被迫回歸,遲遲不出年報說明審計報告難產,而前任董事局主席不願意承擔責任,將郭逼回了主席的位置上。
“這應該是郭英成火線回歸董事局主席位置的原因。”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只要郭英成拒絕在審計報告上簽字,該份報告便無法披露,而佳兆業也將一直處於停牌狀態。
事實上,郭英成並未回到內地,而是在香港處理相關事宜,而其首先需要化解的問題便是普華永道的這份報告。
對此,有會計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上無法達成一致,通常發生在公司財務狀況已經嚴峻到無法粉飾的情況下。此時,公司和會計事務所雙方都會試圖推卸責任,一是公司存在造假可能,而事務所在此前的多期報告中也存在失察嫌疑。
消息人士稱,郭英成正試圖在香港與普華永道就報表的事情進行協商溝通,希冀達成一致意見。不過鑒於佳兆業如今處於債務重組的特殊境地,普華永道作出妥協的可能性並不大。
按照港交所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推遲披露年報的時限僅有一個月,這意味著留給郭英成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將如何說服普華永道修改報告,將極大考驗其運作能力。
對於外界聲稱郭英成有意拿回佳兆業股權的猜測,目前佳兆業方面以及郭英成本人均未作正面回應,而融創方面除了孫宏斌憑借一條微博表達“收購依舊”的消息外,也未作進一步說明。
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融創團隊依然在佳兆業總部辦公,而資本運作高手伍捷思也仍然就佳兆業債務重組問題與各方積極磋商。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參加浙江調研
劉鶴浙江調研
中央財辦在杭召開六省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 夏寶龍李強與劉鶴會談
原標題:中央財辦在杭召開六省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
11月10日至1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調研組來浙調研,並在杭州召開第26次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以及企業負責人座談會。
調研組在浙期間,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分別與中央財辦主任、調研組組長劉鶴一行進行了會談交流。雙方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進行了深入交談。
劉鶴在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講話。他表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的要求,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行動指南,把經濟結構性改革作為重點,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劉鶴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五大支柱,針對當前產能過剩問題,加大淘汰僵屍企業力度,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高度重視實體經濟,著力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發展的動力十分重要,要發揚企業家創新精神,發揮創新人才和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座談會上,調研組與有關省市同誌及企業負責人圍繞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就三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怎樣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結構性改革;怎樣樹立企業家信心、增強微觀活力;怎樣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調研組還聽取了與會同誌對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浙江、江蘇、上海、安徽、遼寧、山東、河南等省市主管經濟工作的黨委、政府部門負責人,以及我省部分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袁家軍參加座談會,中央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舒國增等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