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只賣紙尿褲!花王擴大在華工業化學品布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154.html

不只賣紙尿褲!花王擴大在華工業化學品布局

一財網 劉瓊 2015-05-07 19:40:00

澤田道隆透露,花王集團工業化學品的年銷售額達到2900億日元,其中海外銷售額占比超過60%,亞洲銷售額占花王集團工業化學品銷售額約為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新工廠投產後會增加工業品產能,希望花王中國工業品占比達到10%”。

不只是賣紙尿褲和化妝品,為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高效益的增長,日本最大的消費品公司花王集團表示,已將加強化學品業務確立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而在中國加強工業化學品領域的布局,成為其與寶潔、聯合利華差異化競爭並實現有利潤增長的重要舉措。

“尤其是在增長顯著的亞洲市場,”5月7日在花王(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品工廠的竣工典禮上,花王集團社長澤田道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為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花王今後將積極推進化學用品領域的設備投資,在成長型市場不斷努力拓展業務”。

拓展化工領域加速藍海布局

與另一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日化與食品“兩條腿”走全球類似,日本花王集團一直也以日用化學消費品(包括“健康護理用品”、“美容護理用品”、“衣物洗滌及家居清潔用品”)和工業化學品兩條腿走路。

此前,花王在中國將重點放在市場規模較大的衣物洗滌、嬰兒紙尿褲、生理衛生用品等具有花王自有技術優勢的清潔類產品上。盡管工業品利潤更高,但花王在華的工業品占比並不高。

澤田道隆透露,花王集團工業化學品的年銷售額達到2900億日元,其中海外銷售額占比超過60%,亞洲銷售額占花王集團工業化學品銷售額約為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新工廠投產後會增加工業品產能,希望花王中國工業品占比達到10%”。

花王日化產品

據悉,位於上海市金山區精細化工產業園區的花王(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初期投資額約為50億日元,是花王集團在華最大的工業化學品生產基地。至此,包括上海花王化學有限公司(上海市閔行區、1997年竣工)和葫蘆島錦星鑄造有限公司(遼寧省葫蘆島市、2012年竣工)在內,花王集團在華化學品生產基地將增加至三處。

新工廠除了將生產作為洗發水、洗滌劑等日化品原料的界面活性劑以外,還將面向中國增長顯著的汽車、電子材料、精密機械等相關產業,生產采用花王獨有技術開發的產業用化學產品,並預計從2015年5月開始逐步投放市場。

實際上,與工業化學品領域不同,在“健康護理用品”、“美容護理用品”、“衣物洗滌及家居清潔用品”等領域,中國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不僅有寶潔、聯合利華等這樣的國際日化巨頭盤踞,近年來,中國本土日化企業也逐漸成長,在部分領域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相比日用消費品而言,工業化學品利潤更高,有更高的技術門檻,且競爭對手相對集中,花王此舉也能避開“紅海”領域差異化競爭,更易實現其“有利潤的增長”的目標。

調整產品結構 追求有利潤增長

此前2013年澤田道隆來華時曾對記者表示,花王希望成為在全球具有存在感的企業,為此制定了“花王集團中期三年計劃K15”,其中,在中國的目標是花王日用消費品銷售規模從2012年的150億日元,增長到2015年底的500億日元。雖然2015年並未結束,但澤田道隆對此相當有信心。

不過,“比數字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平衡”,他透露,花王集團的消費品業務中,目前妙而舒紙尿褲、樂而雅衛生巾等健康品在華發展順利,但洗滌類清潔產品和化妝美容產品則不那麽順利,“我們希望更加全面均衡的發展”。

澤田道隆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後,花王已經開始產品結構的調整,精簡品牌數量,追求有利潤的增長,目前,中國市場洗滌劑等清潔品與紙尿褲衛生巾等健康品已經基本完成構架調整,而包括蘇菲娜、佳麗寶等在內的化妝品部門也正在進行構架調整中,預計3~5年出現成果。

花王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其“妙而舒”紙尿褲,據日本媒體2014年10月的報道稱,由於日產紙尿褲“妙而舒”尤其受中國歡迎,且中日存在價差,有中國人囤積妙而舒紙尿褲,導致該產品在全日本脫銷。

對此,澤田道隆表示,將加速中國和日本相關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並透露,其官方在中國的妙而舒紙尿褲的銷售額(含進口和國產)2013年是2012年的兩倍,2014年也是2013年的兩倍,其中國產妙而舒紙尿褲2014年銷量為2013年的三倍。

花王2014財年的業績顯示,營業額同比增加6.6%,達到了1.40萬億日元(約人民幣732億元),並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營業利潤則時隔9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達到了1332億日元(約人民幣70億元,同增6.9%)。

澤田透露2014年花王亞洲的銷售額約為1100億日元,其中,中國的銷售額超過亞洲的20%,“2015財年雖然還未結束,但預計比2014年有更多的增長,中國每年的銷售額都在不斷增長,占比也在不斷增長,花王希望通過加強針對中國國內需求不斷增長的事業領域的產品供應機制,實現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27

杜邦與陶氏化學宣布合並 全球化工巨無霸誕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492.html

杜邦與陶氏化學宣布合並 全球化工巨無霸誕生

一財網綜合 一財網綜合 2015-12-11 20:03:00

綜合消息,北京時間11日晚,美國最大兩家化學公司杜邦與陶氏化學宣布達成平等合並協議,雙方各持50%股份,合並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

綜合消息,北京時間11日晚,美國最大兩家化學公司杜邦與陶氏化學宣布達成平等合並協議,雙方各持50%股份,合並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目前兩家公司市值均接近600億美元,合並後的新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化學公司。這也是全球化工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並購交易。

根據交易條款,杜邦股東手中每股股票將可獲得1.282股陶氏杜邦股票,陶氏股東手中每股股票可獲得1股陶氏杜邦股票。預計交易將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

兩公司表示,合並後的公司未來將尋求分拆為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陶氏化學和杜邦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化工產品和材料的銷售,但兩家公司的合並不會給這個相對不夠集中行業的競爭格局帶來大的改變。不過,兩家公司的合並交易將成為種子和農藥行業逾10年來出現的第一次大的調整。

目前這個行業有六家公司實力較為雄厚,包括德國的拜耳公司和巴斯夫公司。這些公司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全球範圍內糧食價格的低迷削弱了農民和農場主的收入,迫使他們壓縮從種子、化肥到農業機械的所有支出。

由於大宗農作物價格持續下跌,陶氏化學與杜邦在農業領域業績下滑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陶氏化學包括農藥和種子在內的總銷售額同比下降10.3%,為36.11億美元。其中銷量和售價分別下降4%和6%,另外,杜邦發布的2015年三季度業績顯示,杜邦季節性經營虧損為2.1億美元,與2014年同期相比多出了1.54億美元,其中,由於種子的銷量減少和對害蟲控制產品的需求減少,農業板塊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0%。

去年春天全球第一大種子供應商孟山都拉開了當前一波並購交易潮的序幕,當時孟山都提議收購競爭對手、全球最大農藥企業瑞士先正達公司,不過在8月份孟山都最終放棄了交易。有報道稱,目前至少還有一家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意收購先正達。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388

煙臺一化學公司爆裂事故致4死4傷 股價走低

據新華社消息,位於山東煙臺的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1日上午發布公告稱,20日17時22分,該公司發生一起爆裂事故,現已造成4死4傷。

該公告稱,9月20日17時22分,公司煙臺工業園MDI裝置在按年度計劃停車檢修期間,一個12立方米粗M產品中間緩沖罐發生爆裂,造成8名工作人員受傷,受傷人員被迅速送往醫院救治,搶救無效死亡4人(其中20日死亡3人, 21日淩晨死亡1人),其余4人狀態穩定。經現場檢測,事故沒有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現場無次生災害發生。

事故發生後,公司立即啟動事故應急預案,全力組織救治傷員,妥善做好事故善後工作,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公司將根據事故調查進展情況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21日開盤後,萬華化學(600309)低開低走。截止10:30,股價已跌4.09%。

萬華化學(600309)21日股價走勢(9:30-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88

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2016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中午,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澤•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得這一獎項。這些機器可謂是“最小機器”,只有人類頭發的千分之一大小。

讓 - 皮埃爾·索維奇,1944年出生於法國巴黎。1971年從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及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名譽研究主任。

J.弗雷澤·斯托達特,1942年出生於英國愛丁堡。1966年從愛丁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西北大學化學教授。

伯納德·L·費林加,1951年出生於荷蘭Barger-Compascuum。1978年從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有機化學教授。

距離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已經過去115年,2016年是第108次揭曉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

化學獎是眾多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的發起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各項發明和推動工業進程的多項成就,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37

大突破!中國科學家用化學物質合成了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標誌著人類向“再造生命”又邁進一大步。研究結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據新華社10日報道,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介紹,該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準合成了活體真核染色體,首次實現人工基因組合成序列與設計序列的完全匹配,所得到的酵母基因組具備完整的生命活性。

“如果說基因組測序是‘讀懂生命密碼’,基因組合成就是在‘編寫生命密碼’,從讀到寫,是一個巨大飛躍。”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說。

2010年,美國科學家首次將人工合成的基因組植入一個原核細菌,開啟了化學合成生命的研究大門。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元英進告訴記者,原核生物基因組雖已合成成功,但其染色體相對簡單,動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多條線性染色體,生命形式更複雜豐富,我國科學家在此次研究中解決了一系列科學難題。

研究中,基因組實際序列與設計序列的精確匹配至關重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戴俊彪說,研究人員創建了基因組缺陷靶點快速定位與精確修複方法,確保化學合成的基因組具有高度的生命活性。

釀酒酵母是生物遺傳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以合成型釀酒酵母染色體為研究對象,可以加快在基因組重排、環形染色體進化領域的研究進度,為人類環形染色體疾病、癌癥和衰老等提供研究與治療模型。

2012年開始,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美國等國家的科研機構共同推動了酵母基因組合成國際計劃(Sc2.0),旨在對釀酒酵母基因組進行人工重新設計和化學再造。我國科學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占Sc2.0計劃已經合成染色體的三分之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80

上海化學工業區打造危廢處置“蘇伊士模式” 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每天大量的生活垃圾無處掩埋,焚燒難度不斷加大。更具環境風險的工業危險廢物無法處置,帶來諸多隱患。這是眼下許多城市面臨的棘手問題。

一份有關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現狀的報告稱,目前,一些地方危險廢物末端處置能力緊張,焚燒和填埋處置的兜底保障能力不強;危廢處理處置產業局部結構失衡,特定廢物的處理處置矛盾突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信息平臺有待建立,末端規範化處置壓力大。

但第一財經記者16日在上海采訪時卻發現,上海固體廢物處置已基本做到了“遊刃有余”。上海市環境保護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市危險廢物市內轉移處置約40.43萬噸,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10.96萬噸,較2010年分別上升了41.4%和77.6%,有效防範了環境風險。

2016年頒布的《上海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也介紹,目前,上海市“一主多點”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基本形成,運行、在建生活垃圾(含餐廚垃圾)末端處理能力達到27000噸/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基本得到安全處置。

化工區的“蘇伊士模式”

在上海金山、奉賢兩區的交界處,距市中心約6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規劃面積為29.4平方公里的上海化學工業區,這個工業區一期項目總投資達150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以石油和精細化工為主的專業開發區,同時也是上海六大產業基地的南塊中心。上海化學工業區全部建成後工業產值可達1000億元人民幣,被譽為“上海工業騰飛的新翅膀”。

該化工區管委會主任馬靜介紹,目前,英國石油化工、德國巴斯夫、德國拜耳、德國贏創德固賽、美國亨斯邁、日本三菱瓦斯化學、日本三井等跨國公司,以及蘇伊士集團、荷蘭孚寶、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美國普萊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落戶區內。

專門為這些企業處置工業廢料的是一家名為上海化學工業區升達廢料處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升達”)的企業。上海升達2006年正式投產,一期設計運營的兩套大型工業危險廢棄物焚燒處理裝置年處理能力為60000噸,為目前國內最大焚燒處理量的企業。由上海化學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有限公司、升達廢料處理有限公司(隸屬於法國蘇伊士集團)、香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75億元人民幣組建。

上海升達采用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的先進廢物處置技術,為各類客戶提供27大類廢物類別,271小類廢物代碼的工業危險廢棄物的包裝、收集、運輸、檢測及焚燒等綜合管理服務。

3月16日,上海升達投資3.5億人民幣的第三條危廢處置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每年的廢物處置量因此擴大了一倍。

“全部投入使用後,不僅可以全部處置工業區的危險廢物,而且處置能力還有富余。”上海化工區管委會規土建處環保辦負責人朱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條生產線的投產,有助於緩解上海危廢處置壓力,提升處置能力和水平。”

“作為化工區的配置項目,上海升達承擔了全區所有企業的危險廢物處置任務。這條生產線的投產,也進一步改善了上海化工區的投資環境,提升了化工區的綜合競爭力。”馬靜說。

16日上午,蘇伊士集團在上海化工區的危廢處置研發中心也進行了揭牌。蘇伊士集團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國際業務CEO鄧瑞安(Marie-Ange DEBON)表示,該研發中心將致力於優化危廢處置工藝及能源回收效率,以支持集團在中國這個快速增長市場的發展。

3月16日,蘇伊士在上海化工區的危廢處置廠第三條生產線投入運營。攝影/章軻

3月16日,蘇伊士在上海化工區的危廢處置研發中心揭牌。攝影/章軻

實現各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固體廢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轉化,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采取的處理方法不當,有害物即將通過水、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

《上海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定,到202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核心,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綜合利用,強化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實現各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為實現循環經濟,上海升達在處置危廢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將全部被回收利用,用於生產蒸汽輸送給園區內的企業使用。”上海升達執行董事古山介紹,此舉可降低園區對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第三條處理線所產生的蒸汽能源每年可減少4萬噸標準煤的消耗量。

鄧瑞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2013年中國產生了4000萬噸危廢,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將可能達到7600萬噸。”中國各地政府及工業企業已意識到這其中的環境風險,並積極在現有環境政策引導下調整自己的發展模式。

鄧瑞安認為,蘇伊士集團在上海化工園區創造的危廢處理模式,應該能夠在中國其他地方進行複制。

截至目前,蘇伊士集團在大中華區已擁有6個危廢及市政廢棄物處置項目,其中有3個項目已投入運營。在南通經濟開發區,蘇伊士集團運行著一座廢轉能工廠,該廠具備年處理30000噸危廢及3300噸醫料廢棄物的能力。

3月2日,蘇伊士集團又為其在泰興市經濟開發區新建的危廢處置工廠舉行了奠基儀式,該廠亦具備每年30000噸的危廢處理能力。南通及泰興兩廠均設有能源回收裝置,用以生產蒸汽並回供給周邊工業企業使用。

蘇伊士亞洲區首席執行官郭仕達表示,目前蘇伊士正在建設中的項目包括計劃於明年投入運營的江蘇啟東、常州及泰興危廢轉能項目,以及正在香港建設的首個有機廢棄物處置廠及澳門全新的水處理廠。

蘇伊士在上海化工區的危廢處置廠第三條生產線投入運營。攝影/章軻

蘇伊士在上海化工區的汙水處理廠。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12

IPO不是想沖就能沖 新三板公司邁奇化學因業績下滑終止上市  

4月6日晚,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邁奇化學(831325.OC)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3月31日向證監會申請撤回IPO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邁奇化學成為新三板上首家主動要求終止IPO審核的公司。

邁奇化學稱,預計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所以撤回上市申請。不過,今年2月底,邁奇化學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現場檢查,財報還顯示,邁奇化學存在毛利率異常和應收賬款大幅增長。

有業內人士認為,IPO不是想沖就能沖,新三板企業也要三思是不是真有上市的實力。同時,邁奇化學事件對新三板的集郵投資策略也帶來警示,不判斷企業價值、盲目投資擬IPO新三板企業的行為可能遭致虧損。

因業績下滑終止IPO審核

4月6日晚,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邁奇化學(831325.OC)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3月31日向證監會申請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公司解釋稱,由於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今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根據公開資料,邁奇化學主要從事化工溶劑及化工助劑、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於2014年11月掛牌新三板,去年5月入選新三板首批創新層企業,有中信證券和方正證券兩家做市商。

邁奇化學掛牌期間交易頗為活躍,公司股東人數由掛牌時的21名增加至213名。2015年10月28日,邁奇化學宣布IPO輔導後,公司股價從7.28元快速上漲到12.2元,去年4月複牌後又繼續上漲至14.3元,停牌前公司市值達11億元。

2016年5月18日,證監會受理了邁奇化學首發IPO申請,保薦機構和會計師分別為中泰證券和山東和信會計師事務所,截至今年3月30日,邁奇化學仍出現在深交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中,審核狀態是已反饋。

4月6日晚,邁奇化學公告稱,董事會已審議通過《關於公司終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的議案》,並提請股東大會審議。

記者了解到,2月2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第十七次常規抽簽,從120家參與此輪抽簽的企業中抽中6家公司,邁奇化學就在其中。

此前3月1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的IPO現場檢查工作正在準備安排中,檢查對象包括三類企業,包括首發企業抽簽中被抽中的企業、貧困地區IPO企業以及日常審核中有必要進行現場檢查的企業。

根據公司財報,邁奇化學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62億元、3.22億元和1.9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1萬元、3933萬元和3083萬元。但公司2013年凈利潤僅為451萬元,3年時間內公司業績增加了5倍之多。

廣州證券新三板業務總部總經理梁雪妮認為,公司終止審核的原因可能與毛利率異常和應收賬款金額太大有關。

2013年至2015年間公司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分別為14%、18%和21%。對此邁奇化學解釋道,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降低促使公司產品價格同步下降,同時市場需求爆發提升了公司的議價能力。

另外,公司應收賬款也增長迅速,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低於公司利潤。根據財報,2013年末、2014年末和2015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4315萬元、5625萬元和7932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20%,且增長幅度大於公司營業收入增幅,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當期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36%、49%和57%。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邁奇化學原定於3月20日發布2016年報,目前已經兩度延期,最新公告顯示將延期至年4月27日披露。公司表示,為確保財務數據和披露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年度報告內容仍需複核完善。

集郵策略還靈不靈

據萬德資訊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81家新三板企業宣布接受IPO輔導。今年2月,創業板發審委召開工作會議,新三板公司廈門光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家IPO過會的新三板企業。同日上會另一家新三板企業凱倫建材(831517.OC)被暫緩表決。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認為,邁奇化學給擬IPO的新三板企業提了一個醒。“IPO市場不是想沖就能沖,很多不具備條件沖擊IPO的企業一旦被發現存在造假嫌疑,就算終止審查一樣會被追究責任。”

億瑪在線(836346.OC)董秘兼CFO張榮告訴第一財經,“一窩蜂IPO的三板公司要三思,是不是有這能力做上市公司。”

他表示,上市公司應該是各行業內佼佼者,具備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經營素質,新三板掛牌企業如果自身具備真實的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應該不失時機IPO,但實際上不符合標準,僅僅看到IPO“加速”或者覬覦一、二級市場估值差異而追逐IPO就有可能嘗到苦果。

隨著越來越多掛牌公司公布轉板意願,新三板市場上出現了被稱為“集郵”的投資策略。投資者趕在停牌前收羅擬上市公司股票,目標在於獲取新三板和主板間估值差為回報,並且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去年12月,江蘇中旗登陸創業板後估值提升了2.7倍。

福建華興創投業務五部副總經理林彥鋮告訴第一財經,集郵策略大部分做法是輔導後就買入,企業可能是真輔導也可能是假輔導。即使在真輔導的情況下企業經營能不能支撐走完整個IPO過程,對於新接觸股權投資的人來說也很難判斷。所以,集郵不能重倉一家公司,必須保持每一家的投資比例都差不多才能賺到安全收益。

梁雪妮認為,邁奇化學此次終止IPO審核事件後,投資機構會對新三板擬IPO標的會更加從投行的角度審慎判斷上市可信性和風險,不過,目前擬IPO標的定增價格還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一旦邁奇化學終止IPO審核回到新三板,當時突擊進入的投資者可能將面臨尷尬的局面。林彥鋮認為,如果企業可以調整再次報會依然是個機會,而且二次上會的企業過會率也更高,對股價的沖擊未必很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邁奇化學IPO終止由業績大幅下降導致,涉及行業和經營問題,會影響到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和誠信的認可。如果這時在新三板複牌,股價可能遭到重創。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74

預測全球化學品66%增長來自中國 這家外企想做“中國局內人”

“我們堅信公司的未來是由中國市場決定的,必須抓緊中國市場。之前公司並沒有把中國市場作為非常核心的市場,而只是諸多重要市場的其中之一,但今後中國將是最重要的市場。”

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全球特種化學品制造商科萊恩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顧培楠的表達顯得既直白也有些急切。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讓中國的業務從邊緣走向核心是他去年春天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如果說前幾年公司沒有全力抓住中國機會,接下來就必須發力了。

“最近幾年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並沒有達到當地的平均增長值,這顯然是有問題的,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制定新計劃來達到兩位數增長。”為了實現顧培楠所說的兩位數增長速度,科萊恩這家源自瑞士的企業提出了改頭換面的新集團戰略,並誓言要成為“中國市場的局內人”。

全球化學品66%的增長都將來自中國

如此急迫地來到中國並專心聚焦中國市場,顧培楠看到的是中國化學品市場的巨大潛力。

作為特種化學品跨國企業,科萊恩的主要業務領域包括護理化學品、催化劑、自然資源以及塑料和塗料。目前,該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約占全球的8%。

顧培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目前已經是實際上增速最快也最大的市場,中國的化學品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40%,到2021年將超過45%,相當於是中東與非洲的兩倍;而在未來的5年里,全球66%的增長都將來自於中國,僅15%來自於北美,其余8%來自於中東和非洲市場,4%來自於亞太地區,2%來自於拉丁美洲,還有3%來自於印度。

根據科萊恩的預測,到了2021年,中國化學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3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萬億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

與此同時,顧培楠表示,未來5年,中國特種化學品市場的增長速度預計為7%~8%,是全球平均值3%的2倍以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萊恩提出了讓中國業務“從邊緣走向核心”的新集團戰略以及兩位數的增長目標。

一家外企怎麽做“中國局內人”

改變原有的運營方式,不斷擴充從邊緣走向核心策略的細節,這是顧培楠來到中國後試圖做的事。他說,要想實現集團在中國的遠大目標就必須要實質性地提升科萊恩在中國的增長能力,這其中包括更貼近客戶、理解中國的特定需求以及授權予中國組織架構。

“中國的營銷和銷售手段和其他國家很不一樣。比如催化劑領域,我們看到供應商會花很多時間在客戶公司,好像內部人員一樣,以前不理解,現在越來越理解,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重要。”顧培楠說,“科萊恩將會安插更多本地的員工,他們在本地有職業發展路徑和關系。更重要的是,還要讓他們有核心的話語權,他們很明白中國需要什麽,但要讓他們發聲,歐洲總部要強化這個通道。”

除了進一步完善本地客戶的關系,科萊恩集團還專門任命了新的中國區總裁,並特別強化了中國區總裁的職責,必須對損益負責;與此同時,科萊恩全球管理委員會里將新增一名代表且僅代表中國,以發出中國的聲音;另外,在集團頂層的80人管理團隊中,還會專門增加5~6名中國代表,以前只有1~2名中國人,未來將會增加到7~8名。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國市場也相應做出了調整。“全球現有的措施是銷售人員達到特定目標後,拿到獎金後就不能拿到額外的激勵了。但在中國,有很多人很有野心,所以激勵措施就會調整,以使他們能盡可能發揮能力。”顧培楠說。

作為外企,要成為“中國的局內人”並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絕非易事。顧培楠坦言,中國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尤其是化學品行業。由於勞動力和原材料低廉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公司也進入了特殊化工品以及更多和技術相關的行業。與此同時,產能過剩也是行業的現象之一,如何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並創造出高效的產能,是擺在科萊恩以及所有競爭者面前的挑戰。

科萊恩計劃加強對中國的投資,比如針對本土創新能力的投資。“部分業務是把銷售額的2%用於研發投入,催化劑是技術密集型,所以會把銷售的6%~7%作為研發投入。”顧培楠表示,科萊恩大中華區總部和區域研發中心將於2019年遷入位於上海莘莊工業園區的“科萊恩一體化園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96

邁奇化學複牌大跌66% 因業績下滑撤回IPO申請

5月9日消息,邁奇化學今日複牌,該股開盤即大跌,盤中一度重挫逾78%,截至發稿,該股下跌66.43%,報4.8元。

邁奇化學為創新層企業,目前擁有2個做市商。此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於2016年5月18日獲證監會受理,公司股票自同年5月23日停牌。

停牌期間,由於公司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2017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為保障投資者利益,邁奇化學於2017年3月31日向證監會撤回了上市申請。4月19日,證監會決定終止對公司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33

新三板集郵概念股觸雷 邁奇化學複牌暴跌近7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0/1103651.html

每經記者 王小璟 每經實習編輯 曾艷艷

撤回上市申請的新三板企業邁奇化學(831325,OC)昨日複牌,開盤即暴跌,收盤4.40元,暴跌69.23%。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自2015年10月底宣布IPO之後,公司股價應聲而起,截至2016年5月23日停牌,漲幅高達96.43%。

對於公司突然撤回上市申請,複牌股價暴跌,投資者有苦難言。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提醒投資者,應該以正確心態看待IPO概念股。同時聯訊證券預計,未來數月內,類似案例將會大幅增加。

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奔赴IPO,提前布局至關重要。關註公眾號“NBD財訪”進入微信平臺,獲取最優質新三板公司董事長的深度訪談,在此前專訪的企業中,金宏氣體等公司的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確成矽化等6家公司已進行IPO輔導。

撤回上市申請複牌首日暴跌

停牌接近一年的邁奇化學昨日(5月9日)複牌,投資者卻高興不起來,公司股價開盤即暴跌,截至收盤股價跌幅高達69.23%,成交399.3萬元,許多IPO集郵黨表示已“哭暈”。

邁奇化學主營化工溶劑、化工助劑及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3.95億元,同比增長22.65%,實現凈利潤5463.35萬元,同比增長66.24%。公司處於創新層,采用做市轉讓交易方式,有兩家做市商,分別是方正證券、中信證券。

年報業績如此亮眼的公司,為何會撤回上市申請?公司公告顯示,撤回原因為“由於公司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2017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記者還註意到,2017年2月24日,邁奇化學在證監會組織的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中中簽。4月6日,該公司即發布公告,撤回IPO申請材料,終止IPO事項。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在公司宣布IPO之後,公司股價曾一路上漲,每股從7.28元上漲至14.30元,漲幅高達96.43%。由於受到IPO“集郵黨”的熱捧,股東人數也從掛牌時的21人變為2016年報披露的212人。

複牌之前,邁奇化學總股本為0.77億股,市值為11億元,市盈率為20.14倍。該公司屬於鋰電池概念股,據Wind數據顯示,整體鋰電池板塊最新市盈率(TTM,算術平均)為70.66倍,估值差距巨大。昨日暴跌後,邁奇化學的市盈率僅為6.19倍。

業績變臉或成集郵最大變數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告訴記者:“邁奇化學複牌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創下了新三板多個‘第一’:第一家在IPO受理停牌一年後,申請終止IPO;第一家在IPO停牌期間,主動披露業績大幅下滑和預虧;第一家在IPO停牌期間,被證監會隨機抽查抽中;第一家終止IPO後,回新三板複牌交易。”

“複牌首日暴跌也在市場普遍預期當中,這給了我們新三板投資者一個警醒,掛牌企業IPO不可預見和不可控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太多,有機會也有風險,很可能還沒嘗到甜頭卻被挨了一棍。”周運南補充道。

作為新三板二級市場知名投資者,周運南對IPO集郵行為提出三條建議,“一是若要重倉某只擬IPO票,必須是熟悉的公司,至少自己親自要去現場調研過的公司。二是如果不是熟悉的公司,可以采廣撒網的集郵策略,分散購入多家,組合投資以降低風險。三是在(企業)輔導驗收後,受理停牌前,適當將手上票出部分,將成本降低。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陪同IPO,以低風險甚至零風險去搏取IPO收益。”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聯訊證券在五月上旬發布的年報專題報告中,對擬IPO企業的風險加大趨勢,已向投資者提示風險,二級市場上IPO概念股的炒作熱潮也在逐漸消退。

此外,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認為,業績“黑天鵝”的情況,投資者確實很難防範。2016年報顯示,已公布年報的374家新三板擬IPO企業平均凈利潤為5389.16萬元,同比增幅僅為3.78%,這一數據普遍低於市場預期。業績下滑的擬IPO企業有119家,其中20家企業的凈利潤出現了50%以上的下滑。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預計,未來數月內,因業績及其他因素,新三板已申報IPO企業撤回申請材料,以及已進入上市輔導企業中止上市輔導案例,將會大幅增加。因此投資者應以正確的心態看待擬IPO概念股,充分意識到新三板企業IPO的不確定風險性,切勿押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