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可能就是計劃推遲,內部沒有對於黃總這個言論提出什麼質疑,因為確實中國移動對於這個和約機的要求和限制特別多。
在中國移動和魅族之間,後者接受和服從前者一直是兩者關係的寫照,因為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電信 運營商,目前有7億手機用戶,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線下渠道。而這一次魅族似乎準備揭竿而起。
作為魅族的創始人,黃章認為中國移動定製機要求太苛刻,預裝一堆應用不說,還要去掉或改變魅族定製操作系統很多原有的特色和人性化設計。魅族科技副總裁莫翠天說,中國移動的定製機要求提了一百多項,加入了很多已經被淘汰的功能。
莫翠天:中國移動現在定製的流程有點複雜,要求有100多項。中國移動還保留了很多從功能到現在的一些要求。我們可能看到也是功能在這個手機上其實沒有必要,他們還加在流程裡面,好像有一個是彩信的要求,說實在話,大家買兩千多的智能手機,彩信對你還是很重要嗎?
對此我們試圖聯繫中國移動,但中國移動官方沒有對此進行回應,不過一位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說,之所以沒有和魅族合作成,主要是價格沒有談攏。據媒體報導,同樣質量的手機,往往價格比魅族便宜一半。而魅族的賣點是Flyme的定製界面,不過中國移動認為安卓界面是開放的,不需要定製界面。甚至有媒體預測,在接下來 手機市場競爭會異常激烈,不確定魅族能夠挺過幾輪洗牌。
此前,魅族CEO白永祥曾經邀請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管理層去魅族珠海公司參觀,在運營商眼裡,魅族的體量太小,算不得重點考慮的對象。又因為TD-SCDMA版的高通芯片才出來不久,魅族還不是很有經驗。從製造商的角度看,投入成本去研發TD版高通芯片的手機,未必能獲得很好的收益,媒體報導,魅族一度抱怨中國移動的檢測時間過長。
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人士眼裡,雖然魅族表現得很強勢,但魅族還不具備強勢的實力,一年出貨量兩三百萬台。而對於中國移動來說,目前正是TD-SCDMA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候。由於芯片大廠高通的支持,使更多的有實力的國際廠商加入了中國移動的3G陣營。
今年1月22日,魅族正式簽約中國聯通 ,成為聯通的定製機生產商。那時候,成為中移動的供應商還是魅族的目標。時至今日,魅族公關部人士說,公司還在猶豫是否生產TD版本的定製機。
來源:虎嗅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出台新規定,要求打車軟件必須與」96106「平台合作,除了在軟件冠名要加上96106之外,未經許可不許加入廣告,不允許加價行為。
不久前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視察「快的打車」,一直納悶我們做打車APP到底靠怎麼賺錢。我告訴他,3年內,我們不考慮賺錢,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通過新的技術手段,為平民百姓和小生意者提供超乎想像的便利,在用戶享受到基礎服務的前提下,我們才去考慮如何通過增量的服務賺錢。這就是創新和技術革命需要付出的代價——痛苦的賠錢煎熬。書記回去市委開會,繼續納悶詢問相關部門,到底陳偉星怎麼賺錢?這篇文章,一併和大家解釋。
打車APP為什麼燒錢?
和任何創新型的產品一樣,一個產品需要經過設計、研發、市場培育、增值服務設計然後再進入盈利階段。打車APP的特殊性在於:作為人手一個的產品,要改變最普通的人群出行和接客習慣,教育時間成本非常之高。為了加快這個習慣的養成,同時加上競爭,使得我們在市場培育階段的費用急劇上升。「快的打車」每個月的支出接近300萬,員工薪資福利、司機補貼和各種市場費用各佔三分之一。其中線下推廣的員工額外支出、司機補貼和市場費用都是在培育期的特殊費用。而由於線下推廣的特殊性,這個產業的發展是個長線競爭,因此,誰能熬到最後,才是最後的勝出者。
打車APP在江湖中的三股勢力
互聯網是免費時代,只要有競爭存在,通過基礎的服務向用戶收費是天方夜譚。打車APP市場有三股勢力,他們有著各自的算盤,但大部分都會在不久的將來悄悄地死去。
第一股勢力,各種與相關政府部門有「關係」的投機客。這些人的習慣通過「關係」進行政府項目營銷,獲得政府的高額訂單,同時到處閱讀陳舊的媒體諮詢,哪個行業熱他就和政府合作哪個行業,甚至通過遊說他們在政府的哥們,通過申請財政支持項目、辦證准入、政策壟斷、釣魚執法、喝茶威脅等傳統手段,獲得優勢資源切入這個行業。我們曾在杭州碰到過這樣的競爭對手,「嘀嘀打車」在深圳也碰到過釣魚執法,背後都有著一個「血統更正」的公司。很可惜,這些公司基本都是地頭蛇,只能獲得單地區優勢,沒有規模就不可能等到未來產生增值服務的賺錢階段。簡單算一筆賬,即使在本地的打車APP公司,如果要做好產品和運營,至少需要30到40人規模的團隊,包括薪酬福利辦公費用和雜項支持,一年沒法少於400萬的費用,這還不包括推廣乘客的費用。這個錢誰來出?又能支持多久?難道繼續使用財政補貼?
第二股勢力,各大出租車公司。由於戰略的考慮,出租車公司會擔憂未來打車APP作為用戶來源,會對其生態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因而,每一個大出租車公司的信息中心都會把打車APP作為一個戰略工程。同樣,即使在內部推廣司機的成本低廉,如果要做好這項服務,仍然免不了基本的人員費用。對於出租車公司而言,司機能夠開心的工作和做打車APP同樣重要,而作為傳統的出租車公司,嚴重缺少互聯網基因。如何做精做細打車APP和如何推廣,將成為出租車公司自有APP的瓶頸。並且由於同業競爭,無法最終起規模效應。最終大家能發現,打車APP只是個員工福利,而與APP公司合作,等於是免費的員工福利外包。因此,出租車公司的APP也許會長期存在,但未來與全國性的打車APP合作將是主流。出租車公司的打車APP的生命週期,會和公司養的這個高成本團隊的耐心成正比。
第三股勢力,互聯網出生的打車APP公司。眾所周知,目前打車APP全靠VC們賭未來,給高額的投資生成。毫無疑問,這些公司可以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但面對高昂的成本,誰都可能斷糧死亡。「快的打車」投靠阿里巴巴,「嘀嘀打車」投靠了騰訊,在互聯網界打車APP已經成了巨頭的遊戲。其他的打車APP我很難相信繼續由VC進來燒錢,轉型和死亡也就是在年內的事。當初我和馬云說起這個項目,只問一句:目前看來很燒錢,打還是不打?馬云只說一句:打!當然,如果沒有夢想,光賠錢的事情,我們也不見得會一直打。
打車APP在全媒體關注的光環下,無論是獨立的公司還是大公司的部門,都懸著「缺錢」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而政府的管制,成了投機者的誘餌和燒系劍之繩的燃燈。而媒體是推動這場鬧劇的助推器。一年之內,我們將看到慘烈和醜陋的各種結局。
誰能活到最後?
從項目推廣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團隊說,這個生意看誰能活到最後。只有心懷夢想,餓不死的唐吉可德才能生存。
首先,要進行持續穩定的產品創新。快的打車從研發的第一天起,我們就不是定位為一個專門打車的工具。我們為軟件設計了用戶和聊天體系,為了以後能更加方便地擴展服務。而打車只是我們獲取用戶和品牌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智能出行,然後第三步的綜合服務APP呼叫平台。對於用戶而言,未來的快的打車不光能叫到的士,還能叫到商務車、代駕、甚至家政、旅遊等等。
其次,懂得如何管理好現金流。一旦政府強力介入,高額的市場推動費用要隨時靈活的能控制下來,並積極配合好政府,儘可能減少損失。即使在再惡劣的環境,都需要有活下來的勇氣和能力。
最後,永遠不要忘記夢想。我們夢想通過移動互聯網,讓出租車司機這樣的小生意人都能將自己的服務放到網上,以獲得更強的生存能力,讓再渺小的勞動者也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夢想讓每一個普通人,未來都有一群服務者圍繞在他的周圍,隨時候命。當然我們要為服務者付費。
創新總是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穩步的成長。一個被媒體過分炒作的行業,使得無知者蜂擁而至,使得領先公司的估值高得離譜難以為繼,並且引來各路神仙指點江山。面對創新,我們更需要一起去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扼殺在搖籃之中。全國都在做中國夢,我們是在賠錢做夢——但這只是年輕的創新者樂得付出的代價!
| ||||||
從傳統汽車零組件代工做起,歷經金融海嘯站起來,和大工業不但身居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最重要的代工供貨、協同研發夥伴,而且特斯拉的訂單一路爆量成長,成為和大的新財神爺。 撰文‧林麗娟 「平時做好準備,當機會來敲門時,還真是非你不可。」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攤開雙手面帶微笑地說。 的確是會春風滿面。這家以汽車齒輪、變速箱為主要產品的零組件廠,自二○一二年拿到全球最火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首張訂單後,對其出貨量一路倍數成長。從第一張訂單的一年六千台變速箱,到今年,出貨量將達二.一萬台,不到兩年成長二.五倍。 不僅搭上最夯的電動車題材,重要的是,如同沈國榮說的,和大已讓特斯拉「非你不可」,成為它全球唯一的減速齒輪供應商,因此公司能忠實反映特斯拉近年以來的爆發成長。 然而,也不過是四、五年之前,沈國榮才剛剛經歷過一段「只求公司能夠存活下去」的苦日子。當時,他經常掛在口邊的話,不是大談如何抓住機會,而是一個聽來略感卑微的宣示:「和大絕對不能倒!」金融海嘯 公司遇空前危機在攻下特斯拉之前,和大的茁壯歷程與美國底律特三大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幾乎可以說,北美市場就是和大的「生命線」。○五年,決定走向國際的和大,開始在美國底特律設置辦公室,陸續爭取到福特、克萊斯勒的零組件訂單後,○七年再攻下通用汽車。「簽約的當下,我心想,全世界三大車廠現在都是我的客戶,生意一定做不完。」然而,沈國榮的美夢很快就醒了。○八年金融海嘯爆發,通用、克萊斯勒聲請破產,以往每年給和大二十多億元的訂單,一夕之間掉到剩十億元;其他大客戶也受池魚之殃延後付款。除此之外,金融海嘯期間全球資金流動性吃緊,台灣行庫也開始縮減貸款額度;而在當時,和大才剛蓋好中科新廠,背負二十五億元聯貸所產生的龐大利息壓力。 「簡直喘不過氣來。」沈國榮坦承,當時曾經整整一個月六神無主,甚至想過不放棄就得籌資,最後,他篤定告訴自己「和大絕對不能倒!」從最細部的「節流」開始調整營運,「連隨手關燈都變得很重要。」撐過最難熬的時期,但沈國榮的風險意識未因此降低。「我告訴同事,一定要積極開發新客戶,而最有未來性的新客戶,就是特斯拉。」他首次談到打入特斯拉供應鏈的經過。原本,致力耕耘北美市場的和大,對特斯拉早已有所耳聞,只是不得其門而入;○九年獲悉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特斯拉,首筆研發補助經費一給就是四億美元,和大自然希望成為它的供應商,派人到舊金山灣區特斯拉總部,卻見不到承辦主管,聽說他「在國外」,只得無奈作罷。沈國榮沒有料到的是,這個「國外」,其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不惜成本 通過特斯拉驗收一○年初,沈國榮再次指示下屬:「繼續追蹤特斯拉。」這才知道,原來特斯拉的採購中心暨研發團隊就設在台北;且當時特斯拉已與位在台中神岡的富田電機合作,完成全世界首輛電動跑車Roadster上市。沈國榮聞訊,立刻拜訪富田總經理張金鋒請託牽線,果然,特斯拉工程師很快地來和大工廠參觀。 「來台三年了,竟然到今天才認識你們!」這是特斯拉工程師參訪和大之後,對沈國榮說的第一句話。 相見恨晚的原因,就像沈國榮所說,「做好準備,當機會來敲門時,就非你不可。」原來,特斯拉這才知道,和大不但已有英國標準協會品保認證,主要客戶也幾乎包括一線大廠,從美國三大廠、日本豐田(TOYOTA)、富士重工,到德國的BMW與全球最大渦輪增壓器業者BorgWarne。客戶名單一列出來,特斯拉工程師立刻表示:「我們可以協同研發。」話雖如此,特斯拉對和大的各項評鑑仍然從嚴考察,和大團隊舉例,豐田有向特斯拉採購電動車傳動機件,特斯拉為了一開始發單給和大就要做到無瑕疵,邀請豐田資深技術專家共同到和大考察;別人考察一、兩個小時的項目,他們考察四個小時以上。對於生產流程、品管良率細節的詢問,幾乎已問到內部機密的邊緣。 另外,特斯拉連幫和大代工的廠家也逐一檢測,包括颱風、地震、火災、停電時如何維持正常供貨。最後和大列出各家供應鏈的備胎方案,才於一○年底完成考察報告,和大躍升減速齒輪箱唯一供應商。 而特斯拉也表示,既然和大到位了,特斯拉在台灣的採購、研發拼圖已經拼上最重要的一塊,台北辦公室可以就此撤除。一一年二月,特斯拉向通過評鑑的和大拋出第一個要求:「半年後的八月,我就要貨,Model S九月初必須試車。」以往,變速箱光開模具就要三、四個月,特殊刀具的採購也要三、四個月,現在時間如此急迫,量也不大,「這擺明是一筆不划算的生意。」但沈國榮指示幹部,採購不及就自行製作刀具,必須不惜重本做出精品級的水準,接下來再趕緊接洽中鋼特殊鋼材量產供應。 交貨以後,特斯拉的評語是「齒輪運轉得很平順、無噪音,比我們要求的品質還好。」試車之後,和大在一二年拿下來自特斯拉的首張訂單,數量是每月五百台、一年六千台。 新品大單 業績將翻十倍特斯拉市場行情大爆發,訂單數量一路按季追加,和大今年交貨量將達兩萬一千台,而特斯拉又已傳話過來:「明年銷往香港、北京,供貨量再加倍。」和大上下士氣大振:「絕對可以把金融海嘯時流失的業績補回來!」和大能成為特斯拉倚重的最大供應廠,沈國榮指出關鍵,「因為我們把客戶的生意當作自己的生意看,做得既要精良,又要省本,一個小建議,就幫特斯拉節省上億元成本。」原來,特斯拉設計的齒輪箱,把刀具的公差(機械產品對規格誤差的容忍值,數字愈小愈精密)設定為高標準的六級,「但我對他們說,不妨先試試次一等級(公差設定為七級)的產品,和大有信心,即使設定在七級,品質也能達到六級的水準。」果然,這批一度讓特斯拉半信半疑的產品,經過檢驗,品質的確能夠符合要求,讓特斯拉能以七級的成本達到六級的效益,也讓其所生產的電動車價格更加親民。「我算過,這一個建議,已幫特斯拉至少省下新台幣上億元。」沈國榮說。 特斯拉因為對和大滿意,不但把訂單全部交給和大,甚至沒有找候補供應廠。「我們是長期夥伴,請務必不可斷掉生產線。」沈國榮說,特斯拉一五年起的Model X休旅車的減速齒輪箱訂單已交給和大,每月五千台以上,與當初每月五百台相比,是十倍以上的成長。沈國榮點點頭:「特斯拉說和大是長期夥伴,我們很欣慰。」 沈國榮 出生:1949年 現職:和大工業董事長 經歷:和大總經理、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祕書學歷:台大EMBA、中興大學管理學系成績:國內齒輪製造業第一大廠,全球前十大車廠之傳動零組件供應商 和大工業 成立:和興工業社1966年創立,1975年沈國榮接手變更為和大工業開發,1990年更名為和大工業 負責人:沈國榮 資本額:20.03億元 主要業務:生產重型機車、汽車及產業機械之齒輪等傳動零組件 近三年獲利: 2010年EPS 0.59元2011年EPS 1.04元2012年EPS 1.42元 | ||||||
(白色的人道主義救援車輛駛入烏克蘭東部戰亂地區,烏克蘭政府擔心其中可能混有援助叛軍的俄羅斯軍車,目前在俄烏邊境嚴查入境車輛。圖片來自BBC。)
烏克蘭高官稱,俄羅斯仍在支持烏東部分裂勢力,俄方的軍車偽裝成提供人道援助的車輛越過邊境,進入烏境內支援親俄的叛亂武裝。本周稍早烏克蘭就拒絕過280輛俄羅斯卡車的救援隊入境,惟恐俄方趁機入侵。
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Leonid Matyukhin接受彭博采訪時稱,昨晚闖入烏克蘭的俄羅斯軍車車身塗成白色,偽裝成執行維和任務的車輛。但烏方並未將此視為俄羅斯可能開始入侵。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防務委員會發言人Andriy Lysenko表示,上述俄羅斯軍車駛入反政府分裂勢力控制的地區,並未裝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車輛。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也表示,“昨晚我們確實看到了俄方侵犯行為,即跨越烏克蘭邊界”。但拉斯姆森只將之說成“侵犯(incursion)”,而非定性為更嚴重的“侵略行為(invasion)”,“這只是確認有武器和戰士從俄方流入烏克蘭的事實,這表明俄羅斯有介入”。
本月11日,俄羅斯政府發布聲明稱,將與國際紅十字會合作,向烏克蘭派遣救援隊。次日,280輛卡車組成的俄羅斯救援隊出發開往烏克蘭。
但本應協調救援行動的國際紅十字會表示並不知曉這些卡車在運送什麽、將運往哪里。烏克蘭和西方對於俄羅斯或以人道救援作為入侵借口的擔憂升級。
12日當天,Lysenko表示,俄羅斯派往烏克蘭東部的人道主義救援隊“未通過國際紅十字會認證”,不會允許其進入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助理Valery Chaly稱:“我們不會允許任何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或俄羅斯軍方的護送,運送過程將由烏克蘭負責。”
烏克蘭外長 Pavlo Klimkin今日向彭博表示:“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讓局勢降溫,要制止車輛越境,雇傭兵、資金、武器都不能過來。現在要終止俄羅斯的影響。”
烏克蘭方面還表示,俄羅斯的人道救援運輸車輛抵達邊境時,烏方邊境守軍會在紅十字會代表在場的情況下檢查,這些車輛到底運載哪些物品。
華爾街見聞今日上午文章提到,俄羅斯媒體Novoye Vremya和烏克蘭媒體Hromadske的記者都看到,俄羅斯的裝甲運兵車駛入烏克蘭。烏克蘭政府過去幾個月來一再表示,烏克蘭反政府武裝獲得的增援來自俄羅斯。不過俄方一再否認牽涉其中。
俄國決定不經許可就把幾百輛救援卡車駛入正在交戰的烏克蘭東部,美國、北約、譴責此舉將加劇危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俄國不經烏克蘭許可把運送人道救援物資的卡車開入烏克蘭東部戰區,現在俄國的第一批卡車已經抵達被烏克蘭軍隊圍困的親俄獨立分子控制的盧甘斯克市。
烏克蘭當局把俄國救援物資卡車進入該國東部稱為“入侵”,聯合國準備很快就此召開緊急會議。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Ben Rhodes稱,280輛俄羅斯卡車未經允許駛入盧甘斯克,“明目張膽侵犯烏克蘭主權。”
如果“車隊不撤出烏克蘭,俄羅斯將冒遭受更多制裁的風險。”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周五(22日)在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中說,自8月中旬以來,烏克蘭東部的俄國軍事介入急劇升級,包括使用俄國軍隊,加上星期五的事態發展,令人非常關註。
拉斯穆森稱“已經發現俄羅斯在運送大量先進武器,在烏克蘭邊境俄軍開始集結。”北約呼籲俄羅斯停止惡化烏克蘭危機的行動。
莫斯科方面表示,進一步延誤救援物資的運送是不可接受的,還否認在烏克蘭境內有俄國士兵和大炮。
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召開之前,俄國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說,俄國對於烏克蘭延誤救援物資運送的“指揮鏈”失去了耐心,而且有些救援食品是容易腐爛的,所以必須送進去。
俄羅斯外交部對烏克蘭方面發出警告稱,不要對這些救援隊成員采取任何行動。不過他們並沒有說,如果烏克蘭采取行動,將會有什麽後果。
俄羅斯車隊抵達的盧甘斯克,是親俄勢力大本營之一。本周烏克蘭政府軍強攻盧甘斯克並已攻入市中心。
周五烏克蘭局勢再度緊張引發了恐慌,標普500自歷史新高小幅回落,避險資產黃金上漲0.4%,反彈至1280美元/盎司附近。
在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幾個月後,德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始擔心,烏克蘭軍隊在東部的節節勝利會讓普京很沒面子,這將降低俄羅斯以保全顏面的方式解除危機的可能性。
於是,由德國牽頭的外交活動的焦點發生了轉移。據路透社報道,他們希望說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保持克制,避免對親俄勢力造成羞辱性的打擊,德國擔心這會引發普京的強勢回應。
德國總理默克爾預計在本周六訪問基輔,這是她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第一次踏上烏克蘭國土,也釋放出柏林支持波羅申科的明確信號。波羅申科上臺還不到三個月。
但是默克爾可能會利用這趟行程說服波羅申科,認真思考摧毀親俄勢力會帶來的後果。
一位官員對路透社表示:
波羅申科需要知道,烏克蘭東部的問題是無法靠軍事來解決的,他在武器上是贏不了的,普京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過去幾周,烏克蘭軍隊在戰事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奪下了不少親俄勢力控制的據點,政府軍幾乎包圍了親俄勢力的核心城市——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
親俄勢力的三位高級領導人被替換,頓涅斯克的親俄勢力開始對逃兵處以極刑,希望重建軍隊的秩序。
外交官員認為,親俄勢力的退守可能會讓俄羅斯更傾向於通過談判尋求解決路徑。
但是對基輔來說,他們有機會趁勝追擊,一舉平息叛亂,因此很難接受停戰並且簽署和平協議的想法。
上周日,應德國的邀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外交部長們在柏林會談。德國的目的是尋求停火,但是在5個小時的談判中,雙方並未表現出妥協的意向。
下周,普京和波羅申科將會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碰面。
路透社報道稱,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Mecuria)正向嘉能可和托克等金屬交易巨頭發起大膽挑戰,準備深度開拓金屬市場。
消息人士稱,本月稍早,前托克全球精煉金屬主管Tristan Busch加入Mecuria擔任全球金屬主管,進軍北美、南美和歐洲市場。
這是該公司兩年多前開始交易銅、鋁和其他基本金屬以來,首次進行重大擴張。
該報道還稱,三位熟知該公司的消息人士說,Mecuria迅速成長的支柱,是在中國進行大宗商品融資交易。
而Mecuria將進行重要戰略轉型,業務將不僅限於數量龐大的中國銅融資交易。該公司將焦點鎖定在以產品銷售權獲取融資協議(offtake agreement)的激烈競爭業務,以及與生產商和終端使用者建立關系上。
Mecuria的金屬業務主要交易來自中國總部上海的基本金屬,負責上海總部操盤的是另一位同樣出身自托克的銅交易員James Wu。兩位消息人士說,該總部約有50名員工,包括10名左右的交易員。
這些交易幫助Mecuria成為全球第三大基本金屬交易商,每年處理逾100萬噸金屬。摩科瑞以能源領域的影響力最為知名。
最近幾年,即使來自其他能源交易商Gunvor和巴西投行BTG Pactual的競爭升級,Mecuria一直是金屬市場最成功的新勢力之一。
這與行業消息人士此前的預期不同。Mecuria並不是依靠收購摩根大通業務來把主要集中在中國的金屬業務拓展至全球。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3月,Mecuria以35億美元收購摩根大通的金屬倉儲在內的大宗商品現貨業務,交易尚未完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