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力電器:擬調減或取消配套募集資金 繼續停牌

格力電器11月7日晚間公告,公司擬調減或取消配套募集資金,同時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票發行定價基準日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整。因相關調整事宜尚需取得交易各方一致同意,具體交易方案要素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11月8日起繼續停牌。

公司預計在不超過1個月的時間內披露優化及修訂後的收購方案,即在11月30日前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或者報告書。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內召開董事會審議並披露優化及修訂後的收購方案且公司未提出延期複牌申請或者申請未獲交易所同意的,公司證券最晚將於11月30日恢複交易,同時披露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基本情況、是否繼續推進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相關原因。

公司當晚還發布關於延期回複關註函的公告,公司11月2日收到深交所《關於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關註函》,深交所要求格力電器於11月4日前明確說明相關議案整體上是否認定為通過,並說明交易事項的後續安排,包括公司是否擬對方案作出調整、是否擬重新履行審議程序等。由於涉及的核查對象及核查內容較多,核查程序較為複雜,公司無法在11月7日完成《關註函》的回複工作。公司及中介機構將抓緊時間落實核查工作,預計不晚於11月16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回複。

根據收購方案,格力電器擬以15.57元/股發行8.35億股,作價130億元收購銀通投資集團等21名交易對方持有的珠海銀隆100%股權;同時擬以15.57元/股向8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配套募資不超過97億元,全部用於珠海銀隆項目建設,其中公司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認購41.88億元,員工持股計劃擬認購不超過23.8億元。此次收購完成後,公司將切入新能源汽車生產研發領域,並擬將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及儲能業務打造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格力電器最近股東大會上審議的議案共有26項,根據公告結果顯示,其中議案2、3等獲得出席本次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2/3多數通過,議案1、4等未獲得出席本次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2/3多數通過,議案26獲得出席本次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過半數通過。其中,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議案贊成比例為66.96%,反對和棄權比例分別為25.12%和7.91%,勉強達到通過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41

上市公司萬億理財盛宴:募集資金占比過半

有關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再一次被置於風口浪尖。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共有89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涉及資金1.07萬億元。其中中國神華、新湖中寶和溫氏股份位居前三,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分別達到310億元、277.2億元和254.1億元。

其實,利用閑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只是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冰山一角,投資於信托和資管計劃、定向增發和並購也是上市公司實現收益最大化的途徑。市場化投資行為本無可厚非,但要甄別資金來源,是來自於自有資金還是募集資金?如果是後者,可能就觸及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問題了。

上市公司萬億投資理財

數據還顯示,2016年,超過6成上市公司不止一次購買理財產品,9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次數在百次以上,其中二六三、恒生電子和建研集團的次數超過兩百次。從購買產品的類型來看,多數公司選擇了保本型產品,產品收益多數集中在2.5%到4.5%之間。

對於上市公司萬億元投資於銀行理財的行為,業內並不為奇。一位大行資管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屬於正常的理財行為,上市公司本身可以投資銀行理財,需在投資前公告披露,其作為流動性的管理手段,收益比銀行定期、活期存款利息高,有利於提高收益率。以前是存款現在可投資保本理財,兩者本質上沒有區別。”

不違規的理財投資行為,對於上市公司和銀行而言,可以說是“兩廂情願”。上述資管人士表示,一方面,公司在銀行開戶,銀行熟知其賬戶資金情況,可根據公司財務狀況主動營銷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也可以定制專戶類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從公司角度看,財務部有義務對閑置資金進行管理投資,對經濟行為進行更好的管理,從而獲取更高的收益。

事實上,相對於個人客戶占據著銀行理財的半壁江山,機構類客戶在26萬億元的銀行資管市場中占比僅約三分之一。中債登《中國銀行業銀行理財市場報告(2016上半年)》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余額為12.71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的48.38%;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余額為7.69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的29.25%。

當然,這7.69萬億元的機構專戶中,不僅涉及上市公司的理財資金,還潛伏著公募基金、私募、非上市企業等各路資本。有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1萬億元的理財資金在近30萬億元的理財市場版圖中並不十分顯著。

不過,除了利用閑置資金投資於銀行理財,銀行通過表外理財為企業融資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一位私募公司投資總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行本身有放貸需求,但囿於政策和資本約束限制,比如不能直接給開發商放貸款,而是通過信托、券商資管發起成立理財計劃,由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所募集的資金用於房地產商融資,實際上是利用上市公司投資房地產,這種現象在上市公司融資中比較普遍。當然這一“潛規則”可能不在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範圍之中。

募集資金占比高達56.6%

在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動力下,除了萬億元逐鹿銀行理財之外,上市公司通過投資信托、資管計劃賺取固定收益,通過定增和並購獲得股權收益,都是隱藏在私募市場之中。

對於上市公司資產配置領域,上述私募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上市公司業績比較好,主營業務不需要資金投入,公司閑置資金往往通過投資和並購來實現收益最大化。通常有三種常規投資途徑:一是配置銀行理財,理財產品期限靈活,流動性高;二是投資於信托和資管計劃,投資期限較長,安全性高。一般央企和國企類上市公司追求穩健收益,對這兩類投資偏好較強;三是定向增發,通過私募股權投資於一級半市場,一般可獲取年化20%的超額收益。上述三種資產配置比重各在30%左右。

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也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信托都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安全性較高。其中,銀行理財期限短、流動性強,對上市公司資金運用限制少,是上市公司資金配置的重要領域;信托和資管計劃期限較長,收益率較高,適用於對投資期限和流動性要求低的公司。各家上市公司針對不同期限的需求進行匹配。

“一般上市公司投資理財、信托和資管計劃都會去做,我接觸的上市公司閑錢一般都是做並購,不過這要視每個公司的不同需求而定,有的央企、國企類公司不缺錢,追求穩健投資不想做並購,就會利用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最終目的都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上述私募投資總監說。

對於上市公司並購的方式,該私募投資總監透露,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私募股權投資於一級半市場,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類型業務。上市公司可以直接參與並購,比如出於公司發展戰略和利益需要收購企業,也可以不直接參與並購,而是通過投資私募股權產品,或是定向增發,兩者各占有一定比重,此外,還有一種方式是參與新三板企業的並購。

並購資金來源方面,除了自有資金,一般上市公司開展並購可通過銀行結構化產品募集資金,由銀行理財和保險資金作為優先級,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作為劣後級發行資管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並購活動。

不過,除了閑置資金用於投資這本無可厚非的市場行為,一個尤其值得關註的現象是,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資手段募集資金用於投資和並購。根據上市公司的公告,1.07萬億元的理財資金中,除了自有資金之外,來源於募集資金的比例達到56.6%,占比超過一半。

袁吉偉表示,上市公司可能本身有特定目的投資,存在投資短期的管理需求,但是也不排除圈錢進行套利的可能性。盡管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有限制,要求定增有特定目的屬性,但也要加強再融資的監管管理。

事實上,監管層近期表態再融資已經傳遞出更嚴苛的信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月20日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資目前存在問題,表現在部分公司過度融資、結構不合理;將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證監會方面則表示,現行的再融資制度從2006年開始實施,至今超過10年,所以有必要進行評估、優化、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69

獨家丨基金殼資源“去庫存” 超期未募集遇監管紅牌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殼資源“去庫存”大戲,一定程度來講,如同A股IPO堰塞湖泄洪一般。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1日,3月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又有130只新基金成立,按照此速度,本月基金成立數量極有可能逼近歷史較高水平。只不過,基金發行高潮背後並非市場繁榮所致,而是由監管指導下全行業“殼資源”被動去庫存所致。

3月中上旬,監管層公布了一份截至2月底全行業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的文件,其中74家公司存在逾6個月超期未募集的情形。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監管層已在業內傳達了相關指示,即2017年1月起,產品獲批而超期未發的情況占比超過60%的基金管理人,日後申報基金產品將受限。基金公司若想繼續申報產品,需通過現場檢查,一個月內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註冊申請。

上述74家基金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期未發情況,比如中金基金公司超期未發的占比為100%、中融基金為67%、中郵創業為83%。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獲批超期未發產品數量占比超過60%的話,基金公司一個月內正常將無法被接受產品註冊申報材料了,幾乎不會有一家公司會冒著監管核查的風險去申請申報一只產品,一旦核查出問題便是大問題。

基金發行高潮背後

沈寂一段時間的基金發行市場再度爆發。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1日,3月以來共有130只新基金成立,這一數據僅低於2016年12月的213只、2016年11月的181只和2015年的149只。在3月剩下的10天里,若按此前每天成立6只產品的節奏,那這個月份基金成立數量極有可能逼近歷史較高的水平。

然而,基金發行數量的井噴並不意味著市場的繁榮,相反從歷史數據的對比來看,當前基金的發行處於弱勢。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3月以來,成立的130只基金發行份額共計1022.83億份,平均到一只基金頭上約為7.87億份,而對應的平均發行時間約為25天。這一發行數據遠低於過去兩個會計年度內的平均情況。2016年,共有1151只基金發行,規模總計1.83萬億元,平均募集份額9.41億元,每只基金平均募集時間約為15天;2015年822只基金成立,募集金額總計1.64萬億元,平均募集份額20億元,單只基金平均募集時間約為12天。

從基金發行的角度來看,今年是公開發行較為困難的一年,延期募集的現象屢見不鮮。近期中信建投發布公告稱,中信建投睿康混合基金原定於2月13日起募集至3月23日募集結束,延期至4月21日。而在3月份成立的基金中,萬家家泰、興業18個月定開債基、安信新低點、民生加銀鑫益、萬家家盛、海富通欣盛定期開放、國泰融信定增等基金的發行期時間為86至92天不等,基本用足了3個月時間。據證監會7月7日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第十一條規定,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個月。此外,行業內有接近兩成的新基金募集時間超過60天。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稱,3月份基金成立數量多,主要是去年12月起發行的基金數量特別多,到了今年3月份必須要成立。據Wind資訊統計,從基金發行起始日角度來統計,去年12月基金發行數量189只,僅次於委外定制基金發展高峰期的2016年11月,但當時的情況是基金市場頻現新產品單日、快速成立。

監管指導行業亂象

2016年,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經歷了產品數量大擴容。盡管遭遇過此前的“股災”以及去年10月以來的債市調整,但在委外資金的推動下,公募行業“量價齊升”,一年發行數量破千只,整個行業體量站上9萬億大關。

一邊是委外資金的蠢蠢欲動,一邊是基金市場踐行的註冊制,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積極申報新產品以備日後應對機構以及市場風口所需。這也造成了行業內大量產品獲批而超期未發行的情況發生。

3月中上旬,證監會公布的一份截至2月底的全行業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文件顯示,74家基金公司已獲批的而超期未發行的情況,比如中金基金、中融基金、中郵創業批而未發的比例高達100%、67%、83%。按照監管最新要求,基金管理人存在基金產品超過六個月進行募集,需要對原註冊事項進行實質性調整的,可向證監會提交變更註冊申請。基金管理人一個月可以申請一只基金的變更註冊,每只基金產品的變更註冊申請不能超過一次,變更註冊申請獲批後應當在6個月內進行募集。對於超期未募集產品數量占比超過60%的基金管理人,經現場核查,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投資運營、人員配備等方面不存在相關問題的,每一個月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註冊申請。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實際上監管的態度還是相對柔性的,過去半年不間斷地進行政策指導,顯然是繼續在呵護著基金市場的健康發展。

去年10月末及11月初,針對基金公司快節奏申報產品的“囤殼”亂象,監管層窗口指導基金公司的產品發行工作,規定一個月內,各家基金公司上報產品數量不得超過10只。此後,這個行業開啟了獲批“殼資源”的去庫存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去年12月監管也曾下發通知稱,要求自2017年1月起,對於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複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在產品申報上將受限;基金公司若想繼續申報產品,需通過現場檢查,一個月內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註冊申請。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產品經理稱,本次監管發布了截至2月末各家基金公司超期未發行的數據,警示業內囤殼未發的公司將遭遇不能申報產品的後果。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理論上監管來現場檢查如果沒有問題的話,一家基金公司可以一個月內申報一只產品。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冒這個風險。“一旦有任何一個問題被檢查出來,就有可能是大問題。”

證監會網站最近一次披露的信息顯示,進入3月份,僅有鵬華基金、廣發基金、上投摩根、平安大華、華富基金、建信基金的新產品申請材料被證監會所接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59

首單公募募集失敗背後:委外收縮下的弱市困境

經歷了股災、債市震蕩以及監管升級等一系列考驗之後,基金發行艱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很少有人會想到,自上世紀90年代公募問世、歷經19年後這個行業竟出現了基金募集失敗的極端情況。嘉合睿金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稱“嘉合睿金”)近日發布公告稱,基金於3月20日開始募集,並於4月19日結束募集,因未能達到基金合同生效條件,基金合同暫不生效。

第一財經記者向嘉合基金求證緣何做出如此選擇,該公司人士回應道:“公司不準備對外解釋這一情況,所以無法告知相關的緣由和細節。”然而,記者從接近嘉合基金的相關行業人士處獲悉,募集失敗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二:受制於委外新政實施,原本談好的機構資金無法進來;同時礙於投權益為主、鎖定一年的產品契約約定,新的幫忙資金也不願意進來。

無論如何,首單募集失敗給公募基金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在接受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極有可能還會有後來者遭遇發行失敗,每一次失敗都將讓相關基金公司的品牌、管理能力受到外界質疑。

首開公募發行失敗先河

4月29日,嘉合基金網站悄然掛出了一則基金合同公告。從字面上來看,這則公告並無特別之處,但它卻開創了公募基金募集失敗的第一例。

按照基金法規定,基金合同生效需滿足兩大硬性條件:募集金額不低於2億元及持有人戶數不低於200戶。200戶的門檻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幾乎沒有任何難度。過往在弱市逆勢發新基金時,很多基金公司通過公司員工自購的方式輕易達成這一要求。但2億元的門檻在行情並不景氣的當下,如果產品本身並無特色或創新之處的話,通常會遭遇發行難問題。

“肯定是機構資金不願進來,萬不得已,不可能出此下策。”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過往市場環境再不好,新產品保成立是整個行業“遵守”的行規。慣例遲早是要被打破的,但無論是哪家公司開這頭,都會遭遇市場對於其品牌和管理能力的質疑。

嘉合睿金發行之際,不僅是市況不佳大批基金延期募集之際,也是委外新政出爐使得機構資金難以入市之時。與上述副總經理一樣,接受采訪的其他多位人士均表示,發行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委外新政實施,機構借公募通道入市空間大幅收縮。

公開資料顯示,過去一年,盡管市況不佳,但依靠銀行等委外資金,基金發行勢頭總體較好,有強大渠道優勢的基金公司甚至在這一年中發出了多只百億規模以上的基金,其中工銀瑞信發出逾900億新基金更是震驚業內。

委外業務興起時,中小基金也跟著大型基金的腳步,承接少許業務。相比而言,它們起步相對較晚,承接的委外資金多數來自於城(農)商行、股份制銀行等中小型銀行,而這些銀行的委外業務隨後成為監管政策調控的“重災區”。

隨著政策層面的變化,公募行業依靠委外大肆擴張已經成為過去時。3月以來,無論是央行推出MPA考核,還是銀監會發文監管同業及委外業務,抑或是證監會出臺流動性管理新規要求,都讓委外資金借助資管平臺投向股市和債市的“傳統模式”變得舉步維艱。

按照證監會對委外業務的“新老劃斷”監管要求,3月17日起新設基金,單一持有人認購金額不得超過基金規模的50%。這意味著,過往委外定制基金通過一家機構定制2億元金額以上規模公募產品的模式極有可能拆分成兩家或者更多機構參與的“拼單”方式。這對於一向在銀行面前議價權式微的中小型基金而言,爭取委外機構垂青的希望變得越發渺茫。

嘉合基金亦不例外,它成立於2014年7月30日,作為一家次新基金運作兩年多來,業務規模始終處於行業後列。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嘉合基金旗下僅有兩只公募產品,一只名為嘉合貨幣的貨幣型基金份額66.27億元;另一只名為嘉合磐石的偏債混合型基金份額僅0.46億元。

失敗的另一大原因

市況不佳時,業內多數公司會選擇短期機構幫忙資金保成立,而致使產品募集找不到幫忙資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極有可能是它的自身產品設計問題。

依據基金合同,嘉合睿金為定期開放的混合型基金,封閉期為一年。過去1年,作為委外基金的熱門,定開債產品大行其道,在債券牛市中,依靠運作、加大杠桿等方式,這類品種收益穩定。但嘉合睿金絕非定開債品種,基金契約顯示封閉運作期間其有權滿倉股票。

依據當下的市場環境,股票市場震蕩向下,上證指數跌落3200點,創業板指數逼近股災以來新低。本身厭惡風險的委外資金,在市況如此不佳的情況下,若無保本不收益的承諾,鎖定一年投資股票市場幾無可能。

“現在發行一只基金,成本要幾百萬元。”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華東區域經理稱:“我們找機構幫忙成立產品,產品成立後不久,機構資金就會出去。當然,作為一家業務規模行業小微的次新基金公司,(嘉合)又有多少實力來向機構打包票,讓機構願意甘心鎖定一年。”

在發行失敗之後,募集資金將進行退款。依據合同規定,若發行失敗,嘉合基金將以固有資產承擔因募集行為產生的債務和費用,結束募集30日內返還投資認購款及利息;嘉合基金和托管人渤海銀河及銷售機構在基金募集中支付的一切費用各自承擔。

不過,上述區域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雖然名義上是費用各自承擔,但實際上渠道向來強勢,基金公司極有可能為托管行及銷售機構代付大部分費用。

募集失敗或有後來者

嘉合睿金募集失敗之後,是否會有批量公司效仿?接受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了否定。華南一家大型公募產品經理稱,這與產品清盤不一樣,基金公司可以選擇不發行或者重新變更註冊,但一旦發行並遭遇募集失敗,將對品牌造成巨大影響。這對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會是忌諱,但也不排除弱市中還會有後來者。

保成立,曾幾何時不光是基金公司的事情,也是托管行的事情。在2008年A股市場熊市發生之後,基金發行一度陷入艱難境地,產品延期募集屢見不鮮。但在托管行預留給基金產品的檔期即將屆滿之際,托管行便會發揮自己的渠道優勢,動輒上億元的資金會火速進入新產品中。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跟記者講述起當初的基金面臨成立風險時的情況:“托管行會從總行層面下發文件,讓各分行配合銷售,各地都有銷售指標。過去幾年,各家托管行比拼的是各地分行的執行力。而基金公司則要拿出誠意,一方面是向渠道返傭,另一方面還會額外激勵一些容易出量的支行。”

在這位從業人員看來,當初基金公司數量有限,截至2010年末,基金公司總量僅60多家,一家基金公司一年僅發行數只基金產品。保基金成立不僅關乎基金公司發展,也跟托管行的品牌直接相關。

2014年8月起,基金行業先於A股市場推行註冊制,基金發行數量和節奏均大幅提升。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一年發10只產品的也不少見。2016年,博時基金一家新發基金79只,新基首發募集總規模約508億,這樣的規格在註冊制之前,相當於再造了數家中等規模的基金公司。在這樣市場化的發行模式之下,托管行總部層面發文保產品的模式難以為繼,保產品成立的重任回歸到基金公司層面。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上海渠道銷售人員對第一財經稱,發行一只新基金的成本為上百萬元,但即便如此,基金公司為了品牌和日後的發展,普遍接受“賠本賺吆喝買賣”。但這一次嘉合是真的發不出產品了,這不僅關乎它本身的品牌,同時也跟股東方的支持力度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嘉合基金由5位股東組成,其中第一大中航信托與上海慧弘實業集團各持股 27.27%,並列第一大股東,廣東萬和集團、福建省聖農實業有限公司、北京智勇仁信投資咨詢分別持股22.73%、18.18%、4.55%,分列第3至5大股東。

股權的分散或許也成為任何一家股東均不願意重金投入去支持嘉合基金的擴張的緣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89

光大銀行擬定增H股股票 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10億元

光大銀行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擬認購不超過23.31億股本次發行的H股股票(以下簡稱“本次交易”)。

公告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10億元人民幣,其中華僑城集團認購方認購資金總額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光大集團認購資金總額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本次非公開發行的H股股票數量不超過65.69億股,由華僑城集團認購方認購不超過42.38億股,光大集團認購不超過23.31億股,最終發行數量以境內外相關監管機構的批複為準。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4.72元人民幣等值的港幣/股。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為此,本行已於2017年5月2日與光大集團簽署了附條件生效的《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與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認購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之股份認購協議》(簡稱“《認購協議》”)。本次關聯交易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

截至本公告日,光大集團直接持有本行普通股股份比例為25.15%,光大集團為本行關聯法人,本次交易構成本行的關聯交易並應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

公司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後,將進一步增強本行綜合競爭力和風險抵禦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91

軟銀:千億基金已募集到逾930億 未來主投科技領域

據CNN報道,5月20日,日本軟銀集團宣布,軟銀願景基金已在首輪募集到超過930億美元資金,出資者包括沙特主權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軟銀集團、阿聯酋主權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蘋果公司、富士康、高通和富士康旗下的夏普。

圖片來自CNN

軟銀在聲明中表示,自己將出資280億美元。根據此前報道,沙特主權基金將在未來五年最多出資450億美元,阿聯酋主權基金預計投資150億美元,蘋果、富士康、高通和夏普預計都將投資約10億美元。

軟銀表示,基金將主要投資於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移動APP、電信、計算生物學、雲計算、金融科技等領域。基金將主要做長期投資,每筆投資傾向於超過1億美元。

軟銀集團董事長兼CEO孫正義在聲明中表示,“科技有望解決當今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需要長期和有耐心的資本、有遠見的戰略投資夥伴給他們提供資源,幫助他們成長。長期以來,軟銀一直在大膽投資顛覆性技術,並支持這類企業家。軟銀願景基金的戰略與此一致,將投資能為下一階段信息革命奠定基礎的平臺性企業。”

去年10月,軟銀和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宣布共同組建科技基金,其中軟銀將出資250億美元,沙特則承諾投入450億美元。雙方一直在為剩下的300億美元缺口尋找投資人。孫正義曾說,“該基金原則上會對數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進行投資。軟銀將會遠離危險。”

據彭博社此前的報道,軟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說,隨著資金的到位,他將開始為基金尋找投資標的。他還表示,“印度擁有大量的投資機會。這里人口眾多,許多人都會說英語,許多新技術誕生在這里。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興奮點,我對在這里投資十分感興趣。”

在孫正義看來,過去的兩年間,軟銀已經在印度投資了20億美元,投資對象包括打車應用Ola、電子商務網站Snapdeal和食品雜貨遞送服務商Grofers等。對於這些投資,軟銀近期在財報中計入了5.6億美元的投資虧損。

據悉,2014年,軟銀對Ola投資2.1億美元,對Snapdeal投資6.27億美元,對Housing.com投資9000萬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2015年,軟銀又對Grofers投資1.2億美元,對Oyo投資1億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

早些時候,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1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孫正義曾表示,用不了多久,聯網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會達到1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24

凱迪生態:無法按期歸還募集資金,涉及資金超15億元

5月10日,凱迪生態公告稱,2017年5月10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使用11.31億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為12個月。截止2018年5月9日,上述資金未歸還至募資專戶。

公告披露,另經保薦機構核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等10個募資專戶於今年初向非募集資金監管賬戶轉出約4億,截止昨日未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

據公告,由於公司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停牌近 6 個月,停牌期間 對公司融資產生了一定影響,另公司在建工程較多、回款較慢,市場 資金狀況差疊加 2018 年到期債務多的背景下,目前公司流動資金緊 張、有息負債余額較大,故公司無法在期限內籌集資金並按時向監管 專戶內歸還資金。

凱迪生態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擬剝離非生物質發電資產,後續公司將加快推進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融資、電費回款等方式籌措資金,盡快歸還應歸還至專戶的募集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27

寧德時代獲IPO批文,募集資金大幅縮減

5月18日,證監會核準了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籌資總額不超過60億元。據悉,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其中,“獨角獸”寧德時代備受關註,業界預計寧德時代的上市將刷新創業板的市值最高紀錄,成為創業板市值第一股。

值得註意的是,寧德時代此次募資金額較此前預披露招股書大幅縮水。根據預披露招股書,寧德時代計劃募集資金人民幣131.2 億元,其中68%的資金將用於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32% 的資金用於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

目前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主要乘用車客戶包含吉利、 上汽、北汽、福汽、東風、長安、寶馬、蔚來等,主要客車用戶包含宇通、福汽、 湖南中車等,並且已經進入寶馬、大眾等國際一流整車企業的供應體系。

業績方面,2015年-2017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57.03億元、148.79億元及 199.9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人民幣9.51億元、30.89億元及42.88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皆呈大幅度增場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0

獨角獸基金500億募集上限為何突遭窗口指導?

有消息稱,六家基金公司接到了監管層下發的下調規模上限的窗口指導,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上限或下調至200億元。

6月11日上午,第一財經從一家發行“獨角獸基金”的公募人士處了解到,傳聞非虛,該公司的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規模已從原計劃的500億上限下調至200億上限。

“為最大限度保護持有人利益,我司決定在規模達到或接近200億的時候結束募集。”該發行“獨角獸基金”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不過,另一家發行“獨角獸基金”的公募人士則向第一財經表示,他們公司並未接到下調上限的通知。

一種說法是,“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上限或下調至200億元”是誤讀,戰略配售基金的規模門檻是50億元即可設立,上限仍為500億元不變,只是要求各基金公司根據自身管理風格,適度發行可行可控規模的基金產品,即不到500億元也可結束募集。

6月6日下午,華夏、招商、嘉實等6家基金公司拿到了證監會下發的準予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LOF)註冊的批複,同意上述基金管理人註冊3年封閉戰略配售基金。

當上述六家基金公司決定推出“獨角獸基金”時,市場對於該類基金推出的時機、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營銷模式等爭議就不曾停歇。

“一是這些獨角獸公司未來成長空間的爭議,二是發行估值和定價的問題,三是三年鎖定期可能面臨的流動性風險。”某市場人士表示。

中金王漢鋒分析預計,未來幾年來自CDR發行帶來的融資量可能年均在2000億-3000億元左右,按照這樣的募集資金總額並參考歷史上A股募集資金總額的大小,總體上對市場流動性有一定壓力但基本在可控範圍。

需要看到的是,此次發行的戰略配售基金將不會從二級市場買股票,只參與一級市場的配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22

ST長生:主要銀行賬戶和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

7月26日,ST長生晚間公告稱,近日查詢銀行賬戶獲悉,公司及長春長生名下主要銀行賬戶和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上述賬戶的凍結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將產生重大影響。 

24日,長生生物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18年7月26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長生生物”變更為“ST長生”。

據公告,隨著狂犬疫苗事件的持續發酵,導致長春長生其他產品生產和銷售受到重大影響。長生生物表示,本次事件將會對公司 2018 年下半年業績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同時由於本次違規事項,預計對未來公司疫苗銷售將存在一定的阻礙,對未來經營業績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影響程度尚不確定。

ST長生今日複牌並實施風險警示,開市即跌停,報11.16元,跌幅5.02%。自7月16日起,ST長生連續8個一字跌停,8個交易日,市值累計蒸發130.42億元。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