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樓市冷卻 香港無懼加辣 走勢相反 北水湧港成關鍵
1 :
GS(14)@2017-06-23 01:34:27■Kembangan Garden外觀平實。
【本報訊】港府自2009年來多次收緊按揭成數、增交易稅打壓樓市,成效不彰,反觀新加坡早年面對樓市過熱用類似招數,卻能冷卻樓市,近月更減辣提振市場。專家分析3大原因,本港有中資資金湧入屬關鍵,加上新加坡資金渠道不及港豐富,且八成人住組屋,故調控成效較好。記者:周家誠
新加坡自2010年起開展逆周期措施,2013年樓價即見頂,截至今年3月底過去3年累跌近11%,故今年初調低賣家印花稅,減輕出售物業成本。星展集團研究部高級副總裁陳偉祥受訪時指,新加坡成功冷卻樓市,主因是2013年引入供款佔入息比率總限制(TDSR),令投資者入市意欲、借款能力大幅收緊。本港雖有類近TDSR準則,但中原地產新加坡總經理許大偉解釋,本港銀行以外其他融資渠道豐富,如物業二按較蓬勃、發展商貸款等,均未必審視TDSR,成為灰色地帶,新加坡則非常嚴格,二按和發展商貸款均受嚴格監管。陳補充,兩地冷卻樓市措施相近,但中資參與程度使樓價走勢不同。香港背靠中國腹地,是中資落腳地首選,很大程度影響本地樓價,新加坡雖有鄰近東盟優勢,但國家眾多,不及中國單一及資金量龐大。
新加坡八成人住組屋
許亦同意香港內地資金遠較新加坡豐富,令港成為投機者的「VIP賭場」,「睇中資投地嘅威力都知」。而新加坡則着重中長期發展,以移民政策為例,新加坡較為嚴謹,即使符合金額要求,尚須由政府決定背景是否適合,「唔想要中國富二代入嚟拎張證就走人,政府想要有實業有技術、以新加坡為家的人」。兩地住房結構亦有重大分別,新加坡組屋資助性質重,入場費便宜,而且市民級別待遇分明,公民(Citizen)可買一手組屋,永久居民(PR)可參與二手市場,亦可以公積金代供款,上車相對容易,故近八成人居住組屋,外地人則不能參與組屋市場。許認為,由於新加坡人可居於組屋,私樓只作「細屋搬大屋」之用,政府加辣自然立竿見影。相反港府對戶籍及房屋資源的規管僅以收入為最大原則,公屋申請者收入須相當低微,「所以香港人要結婚上車,一定要買私樓」,殷切需求拖累減辣成效。惟許說,如港府要加大資助房屋比例,會影響發展商及業主,私樓財富效應會消失,「如果顛覆既有事情,樓價一定會受到影響」。陳亦提及與不少香港客人見面時,談及兩地樓市政策,均指新加坡模式較優勝,如組屋提供不少津貼,低收入家庭亦住得起;果香港願意擴大公屋比例,社會紛爭將減少。他預期今年新加坡私樓樓價將有1%至2%升幅,若樓價下跌3%至5%,計及過去3年跌近11%,或會出現負資產個案,屆時政府或會再減辣提振樓市。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824
內地樓市未冷卻 去年銷售額增14%
1 :
GS(14)@2018-01-22 04:53:56【明報專訊】去年內地樓市調控頻繁,但無礙熾熱銷情,居民買樓、發展商買地步伐齊加快。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商品房銷售額達13.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3.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3%、辦公樓銷售額增增長17.5%、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25.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6.94億平方米,按年增7.7%。
商品房庫 存亦因此大幅下降,截至2017年12月的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9億平方米,較11月份減少683萬平方米,較2016年底的商品房待售面積6.95億平方米,按年跌15.27%,較2015年底高峰期的商品房待售面積7.19億平方米,跌了近18%。
房企購地金額增近五成
至於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升7%至10.98萬億元,當中住宅投資7.5萬億元,按年增9.4%。當中連東北地區投資亦增1%至4015億元。
房企亦一改2016年收購土儲的保守態度,201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按年升15.8%至2.55億平方米;土地成交款按年增長49.3%至1.36萬億元。
樓價方面,據該局數據,12月份15大熱點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有9個城市樓價按月微升,兩個維持平穩、4個城市下跌,跌幅只介乎0.2至0.3個%。8個錄升幅的城市中,包括成都、武漢、鄭州等多為近月放寬對人才置業的戶籍限制城市。
按年表現方面,15大熱點城市中則僅得6個城市樓價錄升幅,最高為廣州按年升5.5%;8個城市樓價按年錄得下跌,當中深圳跌幅最勁達3%。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80&issue=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