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影話:《霍金:愛的方程式》我們也是冷凍人!

1 : GS(14)@2014-12-09 13:58:18









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俗稱「漸凍人症」的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健康將每況愈下。世上奇怪的是如果他沒患上這個病,一般大眾大概不會理會這個人,地球大爆炸理論也沒人深入了解。這到底是他和我們的幸與不幸呢?《霍金:愛的方程式》的內容主要還是在愛情故事,有關的科學實際上並沒有多談。這部報喜不報憂的電影,實在是令我感到快樂。但走出戲院之後,我又在想:真有這種愛情嗎?太美麗感人,我這一代人是應該看這部電影,不必看霍金的傳記。有時人實在需要樂觀的人生,美麗的夢幻。就像前陣子流行的淋冰水遊戲,我只有捐了一點錢,沒有玩這個遊戲,是覺得我們淋一點冰水,會明白這個病患的病人的痛苦嗎?也許我是一個太理智的人,其實在現在看了這部電影,我更覺得霍金的人生委實是很好。當然你得要有像他一般不平凡的腦袋。但我更覺得科學的實用性顯示在他所坐的輪椅上。到底如果患病的不是霍金,有沒有人研究這麼一張輪椅?這是尖端科技實用化的最佳明證,卻也同時告訴我們這並不是一般同樣患有這個病的人能享受的福份。電影沒有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好像覺得理所當然。霍金的話我們不可不知,不可不聽。至於平凡的人的話,誰想聽啊!菲莉絲迪鍾斯飾演的珍,才是這部電影最美麗之處,除了她的演技出色外,現實上也是因為有她,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能成就這個童話故事。對於霍金的學術研究,我這個外行當然難以明白。我看《時間簡史》總在想,人類知道宇宙怎樣形成真的重要嗎?隨着我們在毀滅地球的事實,人類實際上因為科學而令自己在不斷萎縮。我們全都是冷凍人,而且還不知道病情已經很嚴重。我們的思考和對大自然的珍惜已經萎縮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菲莉絲迪鍾斯這個角色令人相信這個世界還是有真愛的,覺得人類這個物種,因為有他們值得保留下去。電影當然令我這個腦袋有問題,思想單面的人想到,在一片黃色雨傘下,畫面多漂亮。我們看到傘下的美麗人性。也同時看到原來這只是少數珍品而已,大部份都是醜陋的病人。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209/189623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28

兩歲女腦癌死 冷凍屍體待重生

1 : GS(14)@2015-04-19 23:37:11

■馬瑟琳(圖)家人冷凍了她的腦部和身體。


泰國一名兩歲女童年初因罕見腦癌不治,父母即委託美國機構「阿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冷凍她,盼日後科技發展至可治療她、讓她重生,相信是全球最年輕的「冷凍人」。兩歲女童馬瑟琳(Matheryn Naovaratpong)去年4月患上室管膜母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一周後奇蹟醒來,之後經歷12次腦手術、20次化療和20次放射治療,終在今年1月8日去世,隨即接受冷凍。冷凍程序索價8萬美元(約62萬港元),一般要到美國進行,但因為馬瑟琳死前太虛弱,基金會破例派員到泰國。冷凍程序包括在冰床上人工恢復她的心臟跳動,再以-79℃的乾冰櫃將她運到美國;抵美後,先抽出腦部存於-196℃的氮氣罐內,身體就開胸放血灌入醫療抗凝液,同時慢慢降溫至-196℃,整個過程需時約兩周。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9/191174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75

移植兒時冷凍卵巢組織比利時不育婦誕B

1 : GS(14)@2015-06-11 09:06:02

■一名剛果出生的化療女病人,在比利時醫院協助下植回多年前切除的卵巢組織成孕,創全球先河。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或電療,生育能力可能受損,無法繁衍後代。比利時一名女子童年接受化療前,冷凍保存了卵巢組織,成年後將卵巢組織植回體內,重拾生育能力,並且在切除卵巢14年後,於去年11月順利誕下健康寶寶,是首次有人植回未完全發育的卵巢組織後順利懷孕並分娩,成為全球首例。


負責這個個案的醫生,在最新一期《人類生育》(Human Reproduction)期刊發表報告。個案主角現年27歲,在非洲剛果共和國出生,5歲時確診患了鐮狀細胞病(sickle-cell disease)。




患上遺傳性血液病

患有這種遺傳性血液病的人,紅血球會產生異常的血紅蛋白,在血液失氧後會變為不溶性,很快從血液循環中被除去,導致貧血。患者會有周期性疼痛,平均壽命亦會縮減至40歲左右。女子11歲時舉家移居比利時,醫生發現她已急性貧血,需要盡快移植骨髓。為免身體出現排斥,骨髓移植病人要接受化療或電療,但這同時會損害她的卵巢。為了讓女子有機會生兒育女,醫生切除她右邊卵巢,冷凍保存部份組織。當時女子13歲,未有初經。約10年後,女子希望懷孕,醫生替她將部份卵巢組織解凍並植回體內。但由於她左邊卵巢已萎縮並且失去功能,只能夠移植4片。另外11片被植於皮膚下和子宮一帶,以刺激她的荷爾蒙生產,令卵泡生長,產生月經。女子在手術後5個月開始定期來經,顯示她卵巢可以孕育小生命。誰知她的男友原來不育,兩人試圖進行人工受孕但失敗。到去年初,女子跟新伴侶成功造人,自然懷孕,胎兒發育良好,在去年11月順利出生,是重3.1公斤的男嬰。女子終於圓了媽媽夢。



成為全球首宗例子


為女子做手術的布魯塞爾伊拉斯謨醫院(Erasmus Hospital)德梅斯泰爾醫生(Isabelle Demeestere)指出:「本個案是這個領域的重大突破。這意味將來兒童病人最有機會受益。」過去亦有成年女性在化療、電療前保存健康的卵巢組織,並且在治療後藉此誕下嬰兒;但使用切除自青春期前的卵巢組織,本個案卻是全球首例。專家指,在青春期前切下卵巢組織,以後是否可以製造出成熟卵子,此前一直沒有定論。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類手術中,卵巢組織移植後一兩年就會喪失功能,但本個案中的女子去年初成功懷孕時,距離做移植卵巢組織手術已超過兩年。醫生指她的卵巢在產後維持正常功能,「沒有理由顯示她不能再生育」。法新社/美聯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611/19180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72

港醫生稱不宜切除 家人盼冷凍療法有效 18歲仔長巨瘤 北上尋生機

1 : GS(14)@2015-09-14 19:21:22

■醫生曾替腹部腫脹的俊仔開刀,惟發現腫瘤不宜切割,令其腹部留下長疤痕。張鼎和攝


【本報訊】剛考完DSE的湯俊峰(18歲),今年5月腹部突然長出拳頭般大腫瘤,其後腫瘤以幾何級數生長,現時已長成逾10吋巨瘤,服藥未能縮細。其姊引述醫生指他患罕見侵略性腫瘤,因胃部被腫瘤壓住致暴瘦,加上腫瘤附有很多血管,若動手術有流血不止危機,生存率不足2%。家人昨決定帶俊仔出院,前往廣州求醫,希望爭得一線生機。記者:金敏琍 張鼎和 周子惇



經過半日舟車勞頓,俊仔昨傍晚抵達廣州一間腫瘤醫院時已十分疲累,他感謝讀者的關懷,家屬今日將會見醫生。據知其家人日前到該醫院問症,得悉可用冷凍療法醫治腫瘤,希望一試。其實俊仔日前在本港威爾斯醫院留醫時曾患肺積水,院方替他插喉醫治,至昨晨肺積水病情好轉,家人即安排他出院北上。俊仔高高瘦瘦,原本體重129磅,腰圍28吋,但現時增至149磅,腰圍暴增至40吋,其二家姐欣欣稱過去4個月因巨瘤壓住胃部致無胃口,現時面頰,雙手,背部瘦至見骨,所增加20磅來自腹部巨瘤,巨瘤更影響血液循環致雙腳腫脹。



全港僅13宗同類個案

今年5月,俊仔考畢DSE(中學文憑試)不久,感肚脹不適到私家診所求醫,醫生指疑是胃氣脹,但他服藥後未有改善更感腹痛,由家人陪同到仁濟醫院求醫。「家姐帶我去仁濟睇急症,照到肚有個拳頭咁大嘅瘤」。其姊稱,俊仔6月底接受手術,但開刀後醫生發現腫瘤長有很多血管連着腹部,擔心手術中流血過多會有生命危險,立刻縫補傷口,現時他胸口至下腹,留下長逾10吋粉紅色的疤痕。「仁濟幫我開刀,醫生見到個瘤,話太多血管黐住,割唔到,驚一開刀會整爆啲血管,流血不止」。其姊又引述醫生指俊仔患上的是罕見的侵略性腫瘤,全港只有13宗同類個案,俊仔其後獲轉往瑪嘉烈及威爾斯醫院,腫瘤亦於過去3個月極速增生數倍,其姊指醫生評估切除腫瘤手術風險高不宜進行,若做切除手術,生存機會低於2%,建議服藥令腫瘤變細再切除。



「點解18歲發生咁嘅事」


可是腫瘤每日長大,本月初還是9吋長,5吋闊,但10日後暴增至10.5吋,更壓住胃及肺部,「食乜嘢,嘔乜嘢!」7月DSE放榜,俊仔成績不理想,但面對日漸長大的巨瘤,原本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亦一度失望。家人指,俊仔一向健康,亦無不良嗜好,只愛打乒乓球,他曾向家人透露希望從事飛機維修工作,一邊進修一邊工作,在發病前他常去小童群益會義教小朋友打波,所以當發現腹部腫瘤越來越大,十分徬徨。俊仔之前一直服藥,但腫瘤不受控制不減反增,他亦感氣餒,其姊哽咽說:「細佬一開始都好似冇嘢咁,個個喊佢都冇嘢,但佢噚日喊,話驚自己有事,問點解18歲發生啲咁嘅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4/19294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79

女作家冷凍遺體盼50年後新科技復活

1 : GS(14)@2015-09-22 02:29:57

「媽媽,我們未來見!」重慶知名兒童文學女作家杜虹胰臟癌離世,其女找來美國公司將母親遺體冷凍,希望能在-196℃的低溫裏保存最少50年,讓未來的科技將她復活。這名女兒雖知這實驗可能失敗,但她仍覺是希望,並與母親約定重遇之地。杜虹今年5月30日離世,終年61歲,在她死亡一刻兩名來自美國的醫生為她注射抗凝劑、抗菌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製設備保證血液繼續循環。醫生之後將杜虹體內液體變成冰點更低、不容易結晶的保護液,防止水份結冰後刺破細胞,並更換她體內全部血液。手術在4小時後完成,她的身體已跌至0℃,醫生將她移入-40℃的冰棺,運到美國洛杉磯的冷凍人體機構,將她的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當中,期待未來的科學家能為她重生及再造身體。



75萬元分離頭部保存

杜虹去年因胃痛到醫院檢查,發現患上胰臟癌第三期,手術成功率只有1%,於是她便說:「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她的女兒張思遙稱,在母親治療期間看到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冷凍。張思遙便與丈夫四出尋找,內地唯一一個人體冰凍公司稱已停止研究,輾轉找到位於美國的冷凍人體機構,並花75萬元人民幣保留頭部。張稱母親遺體近日已完成處理,她亦與丈夫到美國探視,成為內地首名冷凍遺體的人。《重慶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8/19300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21

「不想被埋地下」  興訟勝訴開先例少女獲准冷凍遺體待重生

1 : GS(14)@2016-11-20 23:51:57

■冷凍程序要先將遺體置於冰水中,再以繁複程序逐步降溫。



病魔不容她活過14歲,但她深信只要好好保存遺體,終有一日會重生。英國14歲少女勝出官司,得以冷凍遺體作復活之用,相信是英國甚至全球首宗涉及冷凍遺體議題的訴訟。「我只有14歲,我不想死但知道必須要死。冷凍遺體給我一個康復並蘇醒的機會,那怕是數百年後的事。我不想被埋在地下,只想活下來,活更久,也許將來會有方法治好我的癌症並將我喚醒。我想把握這個機會,這是我的遺願。」化名JS的少女去信法庭表達強烈生存意志,可惜上月始終敵不過罕見癌症安詳離世。


遺體運往美國冷凍保存

JS住在倫敦,死前數個月開始對「冷凍遺體」感興趣不斷上網找資料,獲媽媽支持,但已離異且沒見面至少八年的爸爸卻反對,因為「即使療程成功,她可在200年後重生,但她已找不到親人,或已忘記所有事。爭拗沒完沒了,JS決定由法庭決定是爸爸還是媽媽有權話事。法官杰克遜特別強調,他判案着眼點在於案中兒童的權益,而非冷凍遺體牽涉的道德等議題。杰克遜到過醫院探望JS了解她所想,被她面對治療時的勇敢深深打動,最後將遺體處理方式的決定權交予母親。即使JS死前已獲悉裁決,法庭決定留待她死後才公開案件細節。冷凍遺體概念是在人死後極速將屍體置於低溫,再逐步降至以極低溫長期保存避免細胞受損,可望當人類找到致死疾病的療法後,就可為遺體解凍、醫病從而讓人復活。最終JS的遺屬花了3.7萬英鎊,將她的遺體運往美國一家公司冷凍保存。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86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