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繁榮自由可否共存?
1 :
GS(14)@2015-03-26 00:33:27
李光耀可說是死於新加坡求變之時,而求變的最大動力正時來自沒經歷過戰亂、但深受互聯網牽引的新一代,他們開始質疑繁榮與自由是否只能二擇其一,教老一輩憂慮李光耀的政治遺產會漸被淡忘甚至唾棄。
「我們既愛且恨」
跟很多已發展國家一樣,新加坡正受全球化弊端拖累:在中國及印度的龐大勞動人口以及新移民影響下工資被拉低、收入不均及貧富懸殊日趨嚴重、資訊流通令網民嚮往外國的民主運動,特別是本港去年的雨傘運動令新加坡年輕人特別有共鳴。李光耀曾將年輕人求變現象,解讀為年輕一代無經歷過戰亂,不懂感恩,將繁榮穩定視為理所當然,但二○一一年大選,反對派取得空前佳績,凸顯求變心態已危及執政者的管治。二十八歲評論員卡爾頓.陳(Carlton Tan)坦言,「我們對李光耀既愛且恨、既敬重亦不齒……我們對數十年來的經濟騰飛心存感激,但同時質疑是否有必要犧牲自由」,現時新加坡民眾應透過「提出尖銳問題、作艱難抉擇、及幻想一個截然不同的新加坡」,去向李光耀致敬;二十二歲大學生陳冠宏亦稱,「在感激李光耀貢獻的同時不贊同他某些做法,希望我們可以退一步重新看看一些問題」。「我們擔心將有甚麼事會發生。」五十六歲商人林書琳擔心李光耀離世將令新一代不欣賞他的政治遺產,「我們感受到不滿,人們想要轉變」;另一名五十多歲商人易卜拉欣亦認為「新一代更加敢言,他們教育程度較高,來自小康家庭,又見過世面,改變是在所難免」。美聯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68
【美食解讀】美味與環保共存 咖啡膠囊回收學問
1 :
GS(14)@2016-03-06 16:13:00最近,德國漢堡市政府頒佈「綠色採購指南」,表示當地公營機構將禁止使用「構成污染的產品或成分」,矛頭直指全球流行的「膠囊咖啡」,成為世界熱烈討論的話題。其實膠囊咖啡的出現,全為了迎合現代人對方便快速的要求,當然因此而衍生的廢棄物問題亦是不爭的事實,為此不少大型品牌都會研究回收膠囊計劃,以盡可能切合環保原則。以Nespresso為例,其全鋁製咖啡粉囊既能保持咖啡品質,亦是可回收物料,官方亦表示再生鋁所產生的碳排放,比首次生產節省了95%,所以品牌在全球設有過萬個回收站,香港除了專門店外,亦提供上門回收咖啡囊的服務。
UMUTIMA wa Lake Kivu,產自盧旺達基伍湖,咖啡櫻桃能充份享受日照,帶來濃郁味道,且充滿果香餘韻,適合調製Espresso或Lungo。
TANIM de Chiapas,來自墨西哥恰帕斯州,咖啡農世代在茂盛的熱帶雨林護蔭下栽種咖啡,提升了咖啡果實的香氣。
品牌與衣索比亞、肯亞和南蘇丹等咖啡豆盛產國推行永續計劃,同時保障咖啡豆品質及咖啡農的福祉。
不少品牌亦設有咖啡粉囊回收計劃,例如Nesprsso就於全球設有回收站,甚至能讓送貨人員上門循環回收咖啡粉囊。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同時亦非常支持小農戶,這些散落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小型農夫,對自家出品的咖啡要求相當高,亦愛護自家的農地土壤,比需要大量生產的農地更環保、更可持續發展。好像今年春天推出的兩種限定口味,就分別來自盧旺達基伍湖的肥沃土地及墨西哥恰帕斯州的火山高地,基伍湖的UMUTIMA咖啡豆全由咖啡農親手挑選,經烘焙後味道細膩而濃郁,且散發優雅的果香餘韻;而記者更喜歡恰帕斯州的TANIM,咖啡豆取自咖啡農家中的後園田地,代代相傳的家業技術能生產出絲滑芳香,並帶有堅果回甘的濃香咖啡。
當然,我們難以否定咖啡囊對環境的影響,而即使品牌大力推動回收計劃,亦必需要用家配合才有成效,對於環保意識不算高的香港來說,我們大概更需要反思如何實在地參與環保課題,平衡現代生活與保護環境所需,同時亦能享用美味咖啡。記者:黃穎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06/19517894
【別拋下我】大肚媽媽的掙扎狗狗與BB可共存?
1 :
GS(14)@2016-09-17 16:15:48「救狗之家」去年收留了490隻無家可歸狗隻
因懷孕而棄養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根據政府數據,香港每年平均有一千多隻狗隻被主人遺棄到漁護署,而專門向漁護署接收狗隻的「救狗之家」指,去年收留的490隻狗狗當中,就有五分一的原因正正是由於懷孕,或有小孩而不便養狗,當中有狗隻已年屆十多歲,甚至是長期病患。難道BB跟狗狗,生來就不能共存?記者:黃芷蔚 攝影:馮峰、畢傑、林春
有五份一棄養原因是因為主人懷孕
Cactus指現時有工作坊教導主人和狗狗如何跟BB相處
同樣是唐狗的Ricky同Noggin,在「救狗之家」時已經好老友,三年前一同被夫婦Helen和Lionel領養回家,Helen和Lionel當時已有生育打算:「我們不覺得是衝突,大肚時我們有做一點訓練,例如給寶寶哭聲給狗狗聽,我想牠們由媽媽大肚時已經感覺到BB存在。」直至九個月前BB湛然出世,他們笑言最初狗狗聽到哭聲會走去八卦一下,現在已經懶得給反應,「Noggin比較黏人一點,有時我們和BB坐在地上玩,牠又要走過來一起玩,要求有同樣對待,同樣服侍。」
唐狗Ricky(左)和Noggin(右)三年前齊齊被領養到同一個家庭
Helen和Lionel領養時已有打算生BB
Ricky平日喜歡舔小主人湛然
很多父母親會擔心養狗會影響BB健康,去年《美國醫學會兒科醫學期刊》其中一項研究證明,一歲前有跟狗狗相處的小孩,患上哮喘機會率比沒有養狗的小孩低13%。Helen和Lionel就接受兩隻狗舔BB手手腳腳,「舔完後洗手洗腳其實就OK,不過有時牠們太熱情,我們都會Say No。醫生朋友都笑說,人口水比狗更加髒!」
Noggin就比較天然呆
片中主人有說話想對兩隻狗狗講
老土都要講,養寵物是一生承諾,父母眼中當然一切以子女為先,但同樣地,在狗狗眼中,主人就是牠們所有,很多被棄養的狗狗會花上一生時間,期望主人會回頭。坊間現時有不少工作坊教育父母為BB跟狗狗相處做好準備,例如懷孕時給狗狗聆聽BB哭聲,以及安裝安全閘分隔狗狗,待子女長大一點再看看管下教導他們相處。鳴謝:救狗之家 Hong Kong Dog Rescue(HKD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5/19770871
【平等共存】80後唔養寵物愛影街貓 想做鄰居多過做主人
1 :
GS(14)@2017-01-07 00:29:37與阿平相熟的貓,名為「阿哥」,由附近一位婆婆放養。
有種鄰居總是神出鬼沒——屋簷上、街角口、巷弄間,時而隱身在叢木之中,時而躺平於陽光底下。你知道他們的存在,但未必會駐足細看。這些不甚起眼的鄰居,偏偏成為80後文樂平(阿平)鏡頭下的主角,「我覺得貓係一種好靚嘅生物,尤其眼睛。佢嘅眼睛,用現代化嘅數碼相機影完,番屋企放大嚟睇,你會見到佢眼入面仲有好多嘢,倒影見到好多景物。」阿平是街貓攝影愛好者,2009年開始接觸攝影,因就讀的中文大學有不少流浪貓,便經常在午飯、放學時間拿着相機通山走,拍攝貓足跡。單單一處山頭當然容不下他。幾乎有街貓的地方,就有可能碰見這位背着紅色背嚢、文質彬彬的大男孩。他於3年前設立Facebook專頁「喵Hunt」,分享他走遍香港拍下的貓足跡。由初初着迷拍攝貓咪特寫,到後來被貓與環境、人的互動吸引,再配上有趣Caption,阿平的作品有故事、有溫度,還曾經贏得LENS攝影比賽,「盡量唔想做假場景,想用觀察嘅形式,保持一段距離,見到一種情境就記錄低。希望我嘅相除咗有貓之外,都有訊息可以帶出嚟,會有一個故事。即使唔係太明顯嘅故事,都希望將個故事講到出嚟。」你以為愛影貓就一定愛養貓?其實不然,皆因阿平認為「飼養寵物」含有階級意味,「我比你更強,比你更有能力,所以我就可以養埋你咁,我自己唔太接受呢種諗法。我唔係反對人幫手領養流浪貓,我唔排除有咁嘅需要,但自己就唔想做呢個角色,寧願選擇同佢哋一齊住喺社區入面,做鄰居角色多過做主人。我想選擇一種平等嘅關係。」數年影貓生涯裏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卻與另一拍攝街貓的專頁有關。該專頁專門拍攝某地區的貓,卻於一年半前突然停止更新。阿平後來到訪該區,發現當地已成為景點,不少人專程去看街貓,令他反思這是否專頁停止運作的原因,「心態上睇非壞事,但可能帶俾嗰度嘅貓好多滋擾,會提自己除咗做興趣之餘,要留意後果,唔好好心做壞事。」怎樣才是與街貓共存的理想方式?阿平則認為是「佢有佢住佢搵食,我哋都有我哋住我哋搵食,唔會騷擾到大家存在。」很多人常投訴街貓四處出沒、叫嚷是騷擾,阿平卻反問,難道我們人類沒有對環境產生滋擾?「我哋一樣都做緊呢啲嘢,例如夜晚開燈咁,其他生物可能都要瞓覺架喎,但我哋因為自己喺度住,就不斷改變個環境。咁點解我哋唔可以都對其他喺度住嘅生物,有一個包容喺度呢?」
阿平接觸了兩年的白貓,生性較怕人,曾嘗試為她尋找領養卻未成功。
阿平最初愛拍攝貓咪特寫,圖為LENS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後來阿平偏愛拍攝貓與環境的互動,以情境說故事。
被人類趕絕的街貓?阿平卻笑說這其實是錯覺,因他熟悉該處的貓,深知牠們根本不會走上樓梯頂。
Facebook專頁:喵Hunt記者:封愷瑜攝影:徐振國、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6/1988817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