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千億蛋糕誘惑: 中外巨頭紮堆LED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7/0MMDAwMDI0MDg0Mg.html

5000億元LED蛋糕讓國內外照明巨頭虎視眈眈。

5月26日,本報從廣州國際照明展主方辦獲悉,包括歐司朗、通用電氣、Lumileds、英飛特、科銳、三安、銀雨、勤上等國內外照明巨頭已拿下大面積展位參展,為中國市場提前佈局。

中國企業LED投資升溫

由於在節約能源方面具備優勢,中國已經把LED光源技術在城市照明、城市景觀、交通照明和居民照明工程中的應用作為重大科技節能專項來推廣,並列為「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0年全國LED照明產業產值超過1500億元,並預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佔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

中 國掀起一股LED投資熱,2010年,僅上市公司LED投資計劃額就超過了300億元。其中,僅三安光電計劃投資就達200億元;德豪潤達則宣佈41億元 投向LED;浙江陽光2010年年報中宣稱,未來三年內對LED投入資金總額將為10億元。此外,惠州科銳、比亞迪照明等一批超10億元的重量級項目也相 繼上馬,總投資60億元的台灣洲磊LED芯片等項目亦落戶東莞。

外資大鱷加快佈局

但作為上游產 業核心鏈條LED照明芯片卻牢牢掌握在日本和歐美企業手中。以MOCVD機為例,2010年單在發改委登記備案的就有近700台,有些廠家不等發改委的補 貼而直接購買。而MOCVD機差不多被德國廠家AIXTRON和美國廠家VEECO壟斷,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

據中投顧問報告顯 示,MOCVD設備2010年在中國的出貨量約在260台左右。在2010年部分國內新進MOCVD設備產能尚未完全釋放的前提下,今年大規模的產能擴張 可能使國內LED上游產業供需情況不容樂觀,以全球MOCVD設備出貨地區分佈的變化趨勢來看,全球LED產能未來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明顯,對產業格局 影響深遠。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創辦人潘文波認為,跨國照明與LED巨頭參展,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其提前佈局中國市場之意明顯。 據其介紹,照明展特設了亞洲LED展,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彙集了全球領先的LED品牌企業,展品涵蓋LED上游、中游、下游及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全面覆蓋由半導體原材料到LED應用的整個層面。「不應該僅僅是商品展覽,而應該是一個技術與行業信息交流的平台。」潘文波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5

圈子、面子和赌性——晋江富豪扎堆上市的文化基因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914

短短几年间,福建晋江市已有19家公司相继上市。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人们对于晋江这个仅有百万余人口却品牌林立的弹丸之地兴趣陡增。但走上资本市场,不仅仅意味着财务透明,还使企业不得不加速扩张步伐,对于富于赌性的晋江企业家来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豪赌。 

“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王良星夹起一块鱼肉,刚要放到嘴里,转身问司机:现在股价多少?“三块六毛五。”

在今年10月份,这种几乎程式化的一问一答,每天至少进行两到三次。一个多月前,利郎和同城的匹克先后登陆香港股市,加上此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 喜德龙,福建晋江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19家,这个数字在中国几千个县及县级市中排名第二。隔着台湾海峡,晋江距离金门仅有5.6海里,是一个有百万余 人口的县级市。

也许是因为利郎上市后股价即跌破了发行价,也许是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鲜感,王良星近乎偏执地关心着自己公司的股价。以至于他“现在和朋友们打牌、喝茶的机会少多了”。

他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身材保持得不错的中年男人。草根出身,但总是一身时尚装扮。你若问他,将来如果有一天卖掉了家族企业,会不会移居像巴黎等时尚之都时,他会连忙摇头:“不可能的啦……充其量到香港或澳门!”

企业上市,这是王良星20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事。1988年,26岁的小伙儿王良星到北京捞世界,在一家四合院遇到比他还要小8岁的同乡、后来的安踏董事长丁志忠。20年后,安踏和利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46亿元和11亿元,前者俨然成为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一介标杆。

安踏于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挂牌后,丁志忠鼓动王良星也加入到资本阵营中来,并把曾在安踏任CFO、后帮自己做财务顾问的倪忠森介绍给了王良星。

事实上,此前一年王良星已在酝酿上市,同时也聘请了一家机构做顾问,当丁志忠推荐倪忠森时,他不假思索地请原先的机构出局,然后把倪的恒润国际视为座上宾。“王、丁二人的关系密切和信任程度可见一斑。”倪忠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也是晋江富豪们圈子文化的一处注脚。事实上,除了王良星与丁志忠这种“故交”之外,一些在产品线上存有竞争的企业老板们,同样在私底下谈笑风生——譬如丁志忠发起,在晋江紫帽山圈下几十亩地建造的一座农场,股东就有特步、利郎、九牧王、七匹狼等企业的掌门人或少帅。

晋江企业家喜欢抱团的特点,早就体现在他们过去相互模仿营销手段、集体创牌的行动中,而现在,在企业上市的问题上,他们也有着同样的热情。

安踏当初上市时,丁志忠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说,上市是“绿色工程”,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在这种上市冲动的驱使下,晋江企业选择的上市地可谓五花八门,譬如今年除了361度、利郎和匹克在香港上市外,还有鸿星沃登卡在韩国挂牌,至和织造在新加坡挂牌,星泉鞋业甚至选择了马来西亚!

“要么当领头羊,要么做乞丐”

当蜂拥上市与“绿色工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这个隐喻似乎都不失精辟。

“上市可以使企业运转更规范、更透明,也算兑现了对高管的激励。”王良星说。

前半句是“普适句式”,而后半句就未必可嫁接到所有的上市公司了。王良星的戏剧性风格再一次显现——他的太太经常抱怨他给的“零花钱”太少,而对利 郎高管却分外慷慨。比如利郎副总裁潘荣彬,当年是一家年利润二十多万元的利郎专卖店老板,如今持有3%的公司股份,市值约1.4亿元。

“我在一个类似‘移民城市’的组织里,尝到了‘高薪养人’的甜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过,拼命三郎的代价是不菲的。在潘接受亿元市值的股票之前,他的妻子由于无法忍受其不分日夜的工作方式,一怒之下选择了离婚。

而“绿色工程”同样也可隐喻为,在合适的时机上市,不但可以在资本市场圈钱,还可以获得政府的“红包”,更重要的是,可将自己过去不太拿得出手的历史“洗白”。

“这其实涉及到晋江民企的原罪话题,”倪忠森说,“这一群体要么是遇到资金困难后试图豪赌解困,要么希望结束过去游走在混沌的游戏规则边缘的日子。”

豪赌几乎是晋江商人的天性。不但是上市,惯常的商业决策也无处不见豪赌的影子。丁志忠当年请孔令辉做代言人,“机”从“危”中来,最后赌了个咸鱼翻生。

王良星同样曾是一位“赌徒”。创业14年后,王良星于2002年遇到了一道几乎迈不过去的坎儿,几乎弹尽粮绝,刚提出不久、日后成为其立足之本的“商务休闲男装”概念就要成镜花水月。王良星决定孤注一掷,到这一年3月28日的北京服装展会上做最后一搏。

这一天,利郎企业史上“最真实的荒诞”一幕出现了,在北京昆仑饭店百平方米的豪华展位,代言人陈道明走秀轰动全场。“整个服装界的感觉是一匹黑马出现了,我们的加盟商一下子从80多个增加到120多个。”利郎副总裁胡诚初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

彼时利郎欠债已超过3000万元。展位又要耗费近200万元,签下陈道明数百万元。钱从何来呢?

“请陈道明的钱是我到上海借的。”胡诚初说。其他的资金渠道,则是王良星向朋友举债,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融资。

“要么做领头羊,要么做乞丐。”这些细节如今王良星已能坦然面对。但于当时命悬一线时,他亦是一度灰心到极点的。只是最后他成了赢家。

有趣的是,当年王良星并不寂寞,兄弟企业劲霸也同时遭遇危机,最后通过柒牌向银行担保借贷6000万元,才躲过一劫。

2004年,利郎销售额突破亿元。一年后,王良星的腰板硬朗多了,他也不再忌讳告诉陈道明当初“六个锅盖十个锅”的有惊无险。彼时陈道明买了辆奔驰车,后又不太喜欢,对王良星开玩笑说,我把车卖给你吧。王良星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他把这辆车送给了父亲,自己又买了一辆。

事后的侥幸成功掩盖了豪赌的风险,人们后来只看到那些幸存的公司,却忽略了晋江也有大批企业倒闭的现实。当地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晋江老板远没有外界传说中那么光鲜。“许多晋江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糟糕,又不懂得变通,有的就通过借高利贷发工资”。

上市又何尝不是一次豪赌?不过,从商业史上看,豪赌上市比赌一场秀摔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了。

“红包”的哲学

站在被称为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晋江大桥上,你可以看见桥头两侧的“风景”——一边是桥侧宽阔的草地上低头吃草的牛群,一边是名为“易建联” 运动品牌的巨幅广告。 而在晋江市区,“香港姚明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贵人鸟隔壁。20分钟路程,你还可以去到“奥巴马餐厅”……

如果将桥头的老黄牛视为晋江或整个泉州企业主们埋头苦干的写照的话,“易建联”“姚明”“奥巴马”尽管有山寨之嫌,但从一定程度上亦可视为民间智慧的缩影了。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时常感到自卑,觉得我们的地理位置不好,学历和见识不如别人,所以只好加倍努力去创造。”王良星说。他去读EMBA,除了吸收知识和结交朋友,他还把自己最欣赏的老师,请到自己旗下做独立董事。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民间力量的自由选择,一直是闽粤、江浙和重庆一带制造财富奇迹的永动机。不过,近几年,包括晋江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更希冀“有形之手”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利郎、匹克等企业今年均获得了超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民间称之为“红包”。这源于晋江市政府于2007年制定的“对企业上市的扶持措施”,即对当地上市企业奖励330万元。

利郎们所获奖金来自于2009年约3000万元的政策资金预算,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7500万元。晋江市政府的“扶持措施”于今年年初修改后,对股改、筹备上市都有从30万元到150万元的奖励。

这些激励政策并非晋江市政府独创。泉州市也有相关的红利政策,不过力度逊于晋江。而在浙江温州市,当地政府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对于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甚至包括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可享受温州永强机场贵宾待遇等。

但除了激励政策之外,晋江市政府为了协助企业上市,还聘请了经济学家吴晓求及国家发改委官员等人设立晋江企业上市专家顾问组,甚至请来深交所驻福建首席代表兰邦华来挂职市长助理10个月,可谓用心良苦。

“在闽南人本来就非常注重‘面子文化’的情形下,这一政策容易导致企业主的浮躁心态。”晋江一位闲暇时写诗的企业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力陈一些晋江企业“为上市而上市”的陋习,和上市后“大企业做小”、“小企业做大”等造假行为。

激励之下,晋江上市公司难免良莠不齐。当地一位财务人士透露说,在他经手上市的当地企业中,财务报表需要推倒重来的公司大约占四到六成。

而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上市成本较低的证券交易所,对中国地方政府奖励企业上市的举措向来喜闻乐见,并通过各种渠道眉目传情。

事实上这些交易所时有尴尬,如新加坡证交所,一方面对中国概念夹道相迎,另一方面又为挂牌的中国企业频繁闹出丑闻懊恼不已。

王良星信心满怀。不过他有时也会流露出对资本市场基本游戏规则的陌生。11月9日,利郎发出的一纸澄清公告称:“近期投资会议中,管理层对利郎业务表现的评价及对未来的展望,不代表公司对有关截至2009年12月底业绩的估计或预测。”

分化进行时

当九牧王等龙头企业上市受挫时,利郎“后发先至”,给晋江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震动。而当更多的服装企业急于上市融资时,先行者们则希望走得更快。“我 们接下来要大力打造新品牌。”王良星为自己斟上了一杯茶。利郎招股书显示,上市所募集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即用以推出L2系列。他的计划是,2010年利郎销 售额突破20亿元,新品牌销售过亿元。

两年翻一番,显然是一个艰巨的超越。这意味着,王良星以后到紫帽山的农场里和大伙儿切磋茶道、体验养猪养牛之田园乐趣的时间要更少了。

一位泉州投资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称,由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等十几家企业于2008年发起成立的“闽商投资公司”一年来,上马项目屈指可数,“他们每家现在考虑最多的是自我纠错和变革。”

做女裤的威兰西做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决定——开始有意在网络营销上“烧钱”。

“泉州的商业文化,草根气息太过浓重,不少企业主要么是对网络营销不甚了解,要么始终有着可能会对普通销售渠道产生冲击的偏见,这块蛋糕于是被冷落 了,以后八成又会蜂拥而上。”威兰西总裁范道远笑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蜂拥而上”,正是泉州特别是晋江企业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你做批发,我也批发; 你转变渠道,我也跟着改变;你请形象代言人,我比你请得身价更高;你要将总部迁至厦门,我过去做你邻居;你要上市,我紧随其后……

而以利郎推出L2系列,和威兰西大力尝鲜网络营销通道为代表的当下生态,正是以变革为驱动力的“新泉州逻辑”。

管理层面的变革趋势其实更为明显。林聪颖开始反思九牧王高管流动频繁的真正原因,丁志忠与王良星常互相调侃:到底是“先集中,后民主”,还是“先民 主,后集中”更适合高效做出正确的决策?“结论呢?”“讨论本身的意义大过结论。”“那你和丁志忠谁更强势?”“当然是他啦,我与他一起出差住同一间房 里,电视遥控器始终握在丁志忠手上。”

王良星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培养自己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不久、24岁的大儿子,“他到处去实习,从在专卖店做营业员开始,有时也会来利郎旁听董 事会”。“分化同时,晋江企业大整合已拉开帷幕。”倪忠森说,“如何提高晋江样本的上市品质,或许更为重要。”他认为未来晋江运动品牌企业恐怕要有一轮大 洗牌,活下来的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将不超过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2

LED扎堆IPO:產能過剩以自救還是賭下一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5/xMMzA4XzM4ODQxMA.html

本土LED企業出現奇特一幕。證監會公告顯示,12月8日至12日5天內,聚飛光電、深圳萬潤、利亞德光電和深圳長方4家LED企業接連申報上會。

它們為何扎堆IPO?原來,這幫企業正日益遭受著產能過剩煎熬,如不能安穩度過,2012年可能引發嚴重資金短缺問題,不排除成為人家的整合目標。

產能過剩加劇

12月8日晚9點,同方股份副總裁王良海在深圳與幾位LED企業高層聊天時說,明年一季度,國內LED芯片產能將升到歷史高點,價格將大幅下降。

他表示,截至目前,同方共到貨50台MOCVD,20台投產,剩餘部分也將調試投產。

「MOCVD數量在10台以下的企業,未來發展很危險。」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說。

這主要沖規模而去。按規律,一個LED企業MOCVD設備至少30台以上,才有規模效應。很多LED企業仍繼續購買該設備。比如,11月中,湖南華磊光電又向AIXTRON訂了8台。

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國內新增MOCVD達300台,預計2012年將再增近200台,屆時LED芯片產量將約為2010年的10倍。

之前,MOCVD設備巨頭Veeco中國總裁王克揚對記者說,中國前幾名LED企業已購買了他們公司訂單,其中一家買了很多。消息人士透露,德豪潤達一家訂了大約100台。

王良海說,明年第一季度,國內LED芯片價將見底,隨後庫存消化週期至少要6個月。

瑞豐光電董事長龔偉斌認為,國際產能過剩是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前兩年,台企與日韓廠家也曾瘋買設備,數量達2000多台,但因市場疲軟,導致今日它們將庫存傾銷大陸。王克揚說,年初,三星減少芯片採購,致70%背光芯片傾銷至照明市場。LG和台企跟進後,全球一片紅海。

截至目前,台灣LED上游企業產能利用率僅60%。張小飛斷言,明年國內企業生存狀況將因產能過剩而出現惡化,資金將進一步短缺。

LED併購潮

這跟扎堆IPO有何關係?原來,追求規模須有大筆資金。如果自身規模無法快速擴充,明年可能成為別人整合的目標。

過去一年行業已現併購潮。本報整理的數據顯示,7月以來,全球LED業已發生13起併購案,中國市場4起。

張小飛說,國內LED企業被收購,一般與產能過剩、價格下滑導致運營資金短缺有關。

正在中國尋求設廠的歐司朗,半年來瘋狂併購:7月初,歐司朗收購德國Siteco;10月,通過Townsend Ventures完購EnceLium;11月,收購Traxon Technologies剩餘股份。

國內一家LED封裝上市公司高層透露,去年歐司朗曾開出10多億元價格,要買下他的公司,但被他拒絕,後來他選擇了自行上市。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亞洲副總裁陳坤和說,收購可加速佈局中國,省時間。

GE、 科銳和飛利浦幾 個月來也接連發起併購。它們已經拉大與中國企業的差距。中國企業不願被甩得太遠。11月中旬,中油潔能以3.86億港元收購內地LED照明企業通達;德普 科技以1.24億元收購Mega Wide和Starry View所有股權,獲得內地、香港及歐洲品牌產品銷售業務。此前,德普還以1.6億元收購君譽科技60%股權,間接獲得江西偉光95%股權。

德普董事長李永生說,公司原電解電容業務增長乏力,年初開始併購涉入LED業,目前公司已斥資10億元收購4家LED企業,未來還將物色新目標。

但目前差距仍很大。雷曼光電董事長李漫鐵說,本地上市公司最大的營收不超過10億元,台企收入已達50億元,歐美巨頭則大約70億元。聚飛、萬潤、利亞德和深圳長方招股說明書顯示,4家企業營收僅4億元左右。

IPO或許能從資本的角度給本地帶來擴張機會。除可大量採購MOCVD設備(每台約300萬美元)、整合擴張外,它們也面臨一個嚴峻問題:背光市場接近飽和,依靠補貼的工程市場不可能無限持續,而通用照明市場遠未普及。它們必須留點糧食度過冬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1

【2011經濟表情】百萬創業者扎堆:蘋果商店裡沒有冬天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094

中國人在蘋果商店裡的下載量和購買力之增速令全世界瞠目結舌。於是,成千上萬的草根創業者們將其視為一座富礦,夢想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個開發出「憤怒的小鳥」式應用的幸運兒;他們深知成功者畢竟是少數,但這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

不需要車庫也能創業

2011年12月24日,廣州網易大廈一樓報告廳,「85後」陳宇賣力地展示著他剛推出的一款應用——漫畫照相簿。

台下,五百多位聽眾擠成一團。與他同台展示的,還有十幾位年輕人。這些人年紀相仿,點子則千奇百怪,有專門賣避孕套的,也有開發模擬男女搭訕軟件的。

陳宇的時間只有五分鐘。興奮、不安,寫滿了他的臉龐。他今天參加的這個活動,是一家成立只有一年多、名為「36氪」的互聯網科技博客主辦的。從 2011年5月開始,36氪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舉辦幫助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接的開放日。出人意料的是,每到一地,活動都異常火爆。它們已收 到了兩百多個創業團隊的申請。

據36氪負責人程涵介紹,這些申請者特徵都非常鮮明——創業時間通常不超過兩年。團隊人數少於20個,六到七成都集中在移動互聯網。

陳宇所在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和手機應用商店。一年之後,又為開發者們提供iPhone軟件開發包,並且開 放了App Store(蘋果商店),此時陳宇還在讀大學,與一幫同學寫程序。3年後,陳宇加入了廣州一家名為鋒鋒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參與創業。漫畫照相簿是他們的第 三個產品。這個能把個人照片通過DIY生成真人漫畫風格的應用,在App Store上推出不到兩週,就在香港區娛樂軟件中排到了第一名。

這極大地增強了陳宇的自信心。按照蘋果公司的分成協議,開發者每在App Store上賣出一份軟件,就可以得到七成的收入,這讓像陳宇一樣的開發者和消費者的關係變得直接而簡單。它意味著所有不起眼的小團隊,甚至個人,都擁有一戰成名日進斗金的可能性。

一些人的確成功了。被提及最多的,是一款名為「憤怒的小鳥」的遊戲。在2009年12月登陸蘋果App Store時,其初期投資僅為2.5萬歐元(約25萬元人民幣),一年之後,它成為彼時最暢銷的iPhone應用軟件並在蘋果的iOS平台賣出了1300 萬份。現在,它每月吸引著1.3億的用戶,日活躍用戶數達到3000萬,僅周邊衍生產品授權便收入7000萬美元(約4.4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創造奇蹟的「小鳥」也在誕生。就在半年前,曾經創辦愛卡汽車網和譯言網的陳昊芝帶領一支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捕魚達人」的遊戲,在App Store中迅速躥紅,三個月就輕鬆進賬500萬元人民幣,成為2011年從「蘋果」身上獲利最多的中國創業者。如今「捕魚達人」已成功獲得二輪融資,累 計金額超過1億元。

「App Store的出現,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創業門檻。」Cyber Agent深圳公司投資經理楊溢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最近兩年,她接觸了不少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年輕」是她對這些創業者的最深刻印象。他們中的一些人, 純粹是出於興趣和一腔熱情。沒有辦公室,甚至連個「創業車庫」都沒有。不少創業者每週都聚會,有時在單位食堂,有時在附近的快餐店,他們常常談論到晚上十 一二點。不見面討論時,則會掛在網上長聊。

移動市場研究公司Distimo於2011年末發表的報告顯示,目前七大移動應用商店中的應用數量超過了100萬款。而據美國科技網站BGR的報 導,2011年5月的時候,僅App Store上的應用數量就已經超過了50萬款。這股潮流被一位英國的App創業者Simon Oliver形容為「App explosion」(應用大爆發)。

「就算虧損, 我們也不能停下來」

百萬大軍齊創業,浩浩蕩蕩,熱火朝天。風投們自也跟著興奮。中國市場之大,消費能力之強,他們誰都不想錯過這一撥賺錢——哪怕是賺快錢的機會。

根據Distimo的報告,2011年1月,來自iPhone端App Store下載量,中國市場份額佔中美兩個國家總和的18%,但到了11月,這一數字已經上漲到30%,iPad端的下載量,更是上升到44%。中國用戶的增長速度驚人,令美國本土市場望塵莫及。

香港SMG環球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周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早先並沒有投資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項目,但從2010年開始調整了策略。2011年12 月24日這天,聽說廣州有創業者展示應用,他和另外兩位同事甚至放棄過聖誕節,專程從香港過來「旁聽」。他們行蹤頗為神秘,既沒有和主辦方打招呼,也沒有 告知創業者,到了現場,找個安靜的位置坐下,然後邊聽邊記,遇到印象不錯的,就在紙上做個記號。

蘋果的App Store似乎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讓無數懷揣著夢想的開發團隊擁有了一夜暴富的可能。可是,在蘋果這棵大樹下,究竟如何實現盈利,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得很清楚。

在推出漫畫照相簿前,陳宇的公司推出了另一款名為APP43的專門推薦App Store精品軟件的應用,但下載者不多。此後,他們又相繼推出推出一款基於新浪微博的圖片社交應用,以及漫畫照相簿。但這幾款應用都沒有為其帶來收入, 原因很簡單——它們在App Store上都是免費的。

就目前來看,國內的App創業者獲取收入的渠道無非三條:一是付費應用帶來的分成收入;二是應用免費,在應用內嵌入廣告,按點擊分成;三是應用免費、應用內收費,如按道具收費等。最牛者,當然是三者兼而有之。

這些方式曾經讓許多最早一批「吃螃蟹者」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在經歷了初期的繁榮之後,「遊戲」變得越來越殘酷——在軟件商店裡,除了最新排行榜和熱 門排行榜,售出數量越多的軟件能佔據相應分類排名越靠前的位置,更容易被顧客注意到,從而賣得更多。後來者要想在浩如煙海的軟件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宣傳和推廣顯然必不可少,而這都需要錢。對於草根開發者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鋒鋒的產品經理吳東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創業時的啟動資金並不多,現在幾乎只夠勉力生存。近20個人的團隊,每個月只能發些生活費。他們的策略是,希望先積累用戶,「沒有用戶,所謂的廣告,應用內收費等,都是空談」。

他坦言,包括自己在內,對未來如何盈利,並沒有想清楚。而這「幾乎是所有草根創業者的通病」。來自易觀國際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24%的應用開發者無月收入,有月收入但虧損的佔7%,虧損者合計超過三成,月收入1萬元以下的團隊及開發者佔19%。

「這就像是一個悖論,如果你不投入,你永遠也沒有機會,而投入越多,也可能虧損越多。」吳東海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停下來,移動互聯網畢竟是未來最重要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7

風投反思扎堆燒錢投資模式 尋找定位精確公司

http://news.imeigu.com/a/1326503183851.html

胡中彬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互聯網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為202起,披露金額的案例投資總額為67.40億美金。

去年一陣喧囂的投融資熱後,互聯網領域投資熱度漸減,去年大把真金白銀投進了互聯網的VC們也迎來了一個反思的季節。

互 聯網行業去年再次成為風險投資積聚的領域,尤其是電子商務挑得了大旗,京東商城、凡客、拉手、美團、大眾點評等知名公司先後進行了數輪的融資,催生了投資 熱潮。互聯網行業也因此找到了一條獨特的融資模式:創立——融資——擴張——再融資,這條循環的鏈條中,VC成為了最重要的一環。

尋找「小清新」

深圳創東方投資集團(下稱創東方)近期剛剛敲定了一筆新的投資,廣東省的一家服飾類電子商務公司成為了它們最新投資的對象。

這家公司針對的是童裝領域,公司創立不久,至今也就僅有一年時間,去年上半年獨立的B2C商城正式上線。儘管在媒體上還很難見到這家公司鋪天蓋地的廣告,但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獨具特色的配套服務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和其他類型的電子商務公司不盡相同的是,這家公司在此前並沒有進行大規模融資,也沒有沿襲當前流行的花高價引入流量的方式,而是依靠公司本身準確的市場定位、合理的價格策略而求得生存空間。據悉,該公司現在已經是小有盈利,這也是創東方看重它的原因。

這種不求迅速做大,而求先做精的模式正是互聯網企業中的一類「小清新」,他們與傳統電子商務依靠資本的力量而擴張的模式大不相同,因而顯得特別和新穎。

「小清新」有著鮮明的特色:聚焦於某一細分市場,受眾精準,不依靠鋪天蓋地的廣告帶來流量;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不依賴外來資金的輸血也能過日子;用戶黏性高,口碑傳播,用戶的品牌忠誠度高。目前這類「小清新」正在得到更多PE/VC們的青睞。

上 述這家公司只是創東方在尋找這類「小清新」公司的突破之一,沿襲著這樣的思路,另一家公司再次讓創東方眼前一亮。這是一家行業細分招聘網站,這家公司也與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綜合類招聘公司不盡相同。該招聘網站是目前國內效果最好的行業細分招聘網站,「該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充分認識到精細化、精準化服務的魅 力和威力」。這幾年以來先從行業細分服務入手,目前已經初步發展成為基於招聘網站平台,從行業細分、區域細分和職位細分的專業服務的立體服務格局。而在公 司的介紹中,也明確稱,在確保盈利基礎上保持高速的成長。

這兩家公司讓創東方董事長肖水龍體會到了互聯網行業中這類「小清新」小而美的優勢,他也觀點鮮明地表示,這類不依賴大規模燒錢,回歸商業本質,以追求盈利為發展基礎的互聯網公司將會得到投資人更多的認同。

反思投資模式

事實上,這一變化是從去年底開始的,投資圈已經開始總結在互聯網領域投資的得失,互聯網行業原來流行的那種單純依賴資本擴張的模式受到了種種質疑。

以 電子商務行業為例,2011年裡電商挑起了互聯網投資的熱潮,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12月初,已經披露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事件 共發生93起,其中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77起,投資金額總額達到46.91億美元,打破2010年同業投資紀錄,再創歷年新高。

但在 這大筆資金供給了電商企業,卻未能讓投資方和電商都真正賺到錢。「最近看了中國的幾家電商,驚喜地發現又有中國式的盈利模式創新:主營業務都不賺錢,但以 賺不同輪次的VC/PE的錢為主。這使我想起當年的荷蘭鬱金香,大家都指望著下家比自己更傻。」軟銀賽富首席合夥人閻炎在微博上稱。

大多電 商人出身於互聯網行業,他們較早地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市場空間,但他們本身又早已習慣了互聯網企業的慣性思維,先燒錢獲得用戶,再套索商業模式。於是,在成 百上千家電商公司同時崛起又採用同一模式推動下,為了抓住用戶,不計成本做營銷推廣,但獲取新用戶的費用越來越高,真正留住的有效用戶寥寥無幾。

這種模式被總結為「創立——融資——擴張——再融資」,這一循環中,盈利與否從來都非主導這一模式推進的關鍵要素,盈利也自然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上市的公司都未盈利,如土豆網上市後仍然在虧損,已經進入上市快車道的凡客、京東亦同樣尚未盈利。

一 位知名創投人士稱,中國互聯網取經於美國,互聯網企業加上大量外資創投及海外資本市場三個體系構成了這一模式的參與體系。現在要對這種模式下定結論並非時 候,但這造成了兩種「怪現狀」值得注意:一是互聯網創業企業或許從根本上就沒有考慮過如何實現盈利,而是如何獲得風投的資金,這是種本末倒置,以獲得風險 投資為目的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二是和海外市場不同,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付費意識也正是在互聯網公司拼流量的背景下遲遲未能培養成型。

除了商業模式上的反思外,讓VC們還有些心有餘悸的是,一些互聯網企業在拿到風投資金後扭曲了的價值觀。

「一些互聯網公司拿到錢以後第一個考慮的是改善辦公條件,從普通的寫字樓搬到高檔的寫字樓,之後便考慮員工加薪,提高福利。」上述創投人士感嘆,動不動就五十萬、上百萬的薪水也讓人心疼。這窺視出了一些互聯網創業企業在成本控制上的諸多問題。

肖水龍也認為,創業階段的互聯網公司不能過於小資,大手筆的廣告費、高昂的薪酬待遇、舒適的辦公條件等並不適合,他認為,互聯網公司應該更多地專注於產品和服務,不能將命運純粹寄託在用極高的廣告費砸出來的模式上。

事 實上,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參與,VC都在其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是形成這一循環鏈條的核心力量。常常有風投人士提出「鼓勵企業花錢,教企業花錢」等論調,其 對企業快速發展的期待不言而喻;但很難把握的是,很多企業的方向和目標是否正確,錢花對了地方帶動企業高速擴張,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大肆花錢,無疑也會加 速企業的滅亡。

一輪輪的投資之後,VC發現自己投出去的錢幾乎是在「打水漂」,看見的是表面的繁榮,背後卻是賠本賺吆喝,當企業不能如願達到資本預期時,暗藏的風險就會漸漸顯現。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4

房企扎堆香港上市 星河集團擬赴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5MNDA2XzQzNTk5MQ.html

招商地產和萬科在香港借殼拉開了深圳開發商的新一波上市熱潮,星河集團、卓越集團、光耀地產等深圳二線房企的上市計劃如箭在弦。

一直低調神秘的民營開發商星河集團開始走向前台,與其他房企紛紛收縮過冬恰恰相反,星河集團卻逆勢進行商業地產二次佈局。

5月17日,星河集團總裁姚惠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該集團正在調整內部業務架構和戰略佈局為上市作準備。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雖然在全國的知名度表現欠佳,但星河集團在商業地產領域的實力已經可以匹敵中海地產、招商地產、龍湖地產等行業巨頭。

而在內地房地產企業因遭遇調控陷入看空境況下,商業地產二次佈局或將成為星河集團衝刺資本市場的核心概念和成敗關鍵。

隱形商業地產巨頭

姚惠瓊透露,被深圳市政府列為重點項目之一的星河雅寶綜合體項目,計劃總投資將超過130億元,這個巨無霸項目是該集團商業地產二次佈局的重要依託。

公開資料顯示,星河雅寶綜合體項目總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在土地資源稀缺的深圳頗為罕見。

有行業分析認為,萬科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對於城市綜合體等商業項目的投資共計約200億元,中海地產力推的環宇城項目單個投資約40億元,星河雅寶綜合體項目投資超過130億,可見星河集團打造商業地產的決心。

姚惠瓊表示,投資近10億元的龍崗COCOPark將在年內開業,而COCOPark商業地產模式將會向江蘇常州、廣東惠州等地複製。

由於「COCO」系列的成熟運營為開發商業地產提供了範例,目前哈爾濱、瀋陽、武漢、長沙等地都希望將「COCOPark」模式複製到當地,集團近年加速商業地產擴張是必然,主要方式是自建、購買其他項目、輸出商業品牌管理模式等等。

星 河集團在商業地產方面的發展起源於2004年,當時星河收購了位於深圳市中心區的原「泰華購物公園」商業用地,並將之註冊為「星河蘇活購物公園」的商業項 目,後改名COCOPark。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的COCOPark自2006年開業至今,在深圳已經成為和華潤萬象城齊名的大型購物中心,更是深 圳CBD板塊商業的代表。

目前,COCOPark每年租金收益超過2億元,按照該地段是商舖價值,該項目估值已經超過100億元。

在星河現有的商業地產版圖中,還包括在深圳最核心的中心區的星河第三空間、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星河發展中心等項目。此外,龍崗COCOPark、福田星河中心的商業部分、龍華COCOCity暫未開業。

讓同行最羨慕的是,在深圳CBD核心的福田中心區,星河集團竟佔其四分之一,成為唯一在深圳中心區中產品線覆蓋住宅、商業、酒店、寫字樓等多種形態的專業地產開發商,且產權全部是星河集團持有。

姚惠瓊表示,目前星河集團在運營的商業地產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

比較可以發現,星河集團的商業地產經營面積已經超過了同城的金地集團、佳兆業、花樣年、萊蒙國際等上市房企,與招商地產、中海地產、龍湖地產等全國性房企巨頭體量相當。

涉足金融

按照計劃,商業地產在星河集團的收入比重將從目前的20%上升至30%,2011年星河集團的住宅產品銷售接近70億元,該銷售規模超過很多上市房企。

僅在2011年,星河集團就連續在天津、北京、廣州、江蘇常州、廣東惠州等多個城市大規模拿地,區域範圍涵蓋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土地儲備超過500萬平方米,並計劃進入武漢、重慶、成都等二三線城市,實現全國佈局。

姚惠瓊表示,星河集團早在兩三年前就具備了上市條件,只是因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宏觀環境欠佳而未急於上市,目前星河集團計劃在香港資本市場進行整體上市,而該上市進程會在2015年前完成。

由於目前的國際大環境造成股市震盪,同時內地房地產企業也面臨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而暫時陷入低潮,開發商在內地上市道路遇阻,在香港上市之路也越發艱難。自2009年底花樣年、融創中國、萊蒙國際等開發商港股成功上市後,至今國內幾乎沒有房企再登陸資本市場。

但有分析認為,帶有商業地產概念的房企在香港資本市場會相對受到青睞,萊蒙國際上市成功就與其商業地產概念密切相關。

從 目前開發商的路逕取向來看,借助商業地產概念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2012年5月,招商地產宣佈收購一家香港消費電子類上市公司,意在 將旗下商業地產進行分拆上市。不久前的2月份,原本以包裝印刷為主業的華僑城亞洲(03366.HK)也提出發展成為商業綜合開發運營商,意味著華僑城亞 洲有望被打造成華僑城集團商業地產的重要資本載體。

金地集團也曾在去年7月擬通過收購華人置業旗下至祥置業,從而實現其商業地產在香港借殼上市融資的籌劃,但卻意外夭折。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星河集團上市成敗與否將取決於商業地產給其帶來的未來「想像力」。不過,目前眾多開發商紛紛進軍商業地產,國內排名前20名的房企無一例外地均已進入了商業地產領域,並帶來商業地產投資的一哄而起和模式趨同。

但姚惠瓊認為,星河集團的核心優勢在於金融業務與商業地產的相互支撐,橫跨住宅、商業和金融投資的三元產業架構,將為星河衝擊資本市場提供更大的騰挪空間。

4 月18日,大眾公用(600635.SH)公佈的2011年年報不僅曝光了國內最大創投機構深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盈利狀況,也讓眾多參股公司浮出水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頗為神秘的深圳地產開發商星河集團,其以17.391%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大股東,從而獲得了高達1.45億元的年度分紅。

在金融領域,除了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參股深創投外,目前星河集團還是陽光保險集團第五大股東,同時還是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的創始人和第二大股東。截至2011年6月底,陽光保險集團當年保費收入超過160億元,行業排名第八位。

與 這些金融資產產生的巨大溢價相比,星河集團更看重參與金融市場帶來的業務互動效應。姚惠瓊表示,目前金融業務在集團還相對獨立,但集團將考慮在未來實現產 業和金融互動,以金融優勢為房地產尤其是商業地產開發運營提供更多支持,比如打造更多的金融平台,或者成立房地產基金等,這是其他開發商所無法具備的優 勢。

姚惠瓊說,星河集團在住宅開發將繼續堅持走豪宅等高端路線,商業地產更注重資產配置功能而非到處跑馬圈地,而金融則為住宅和商業不斷輸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9

游資扎堆狂炒沉香 兩年價飆15倍達每克3萬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7/1NNDE4XzUzMDg1NA.html

沉香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價格飆升超過15倍,達到每克3萬元的「天價」。

沉香主要分佈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 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沉香價格飆升的核心原因,就在於大量游資快速、深度介入其中。沉香早就是稀缺資源,但直到2010年開 始,「沉香稀缺」的論調才逐漸從行業、從珍藏品領域,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眾傳遞。

2004年-2008年炒作紅木家具的資金,到2010年開始就逐漸退潮,退潮的原因是相當一部分紅木生產企業開始尋找新的木料替代資源。此時,從紅木中獲利、被套牢的資金,迫切需要新的項目來進行炒作,由於流通量少,收集相對容易,沉香成為替代紅木的最佳產品。

常年玩沉香的人相對有限,但如今沉香的價格飆升到這麼高,就是因為大量游資湧入其中。沉香有三個並非:一並非「不可再生」的資源,二並非「不可替代」的藥品,三並非「只漲不跌」的收藏品。

業內人士表示:沉香市場魚龍混雜,常年缺乏透明的信息源及相應的監管措施,導致市場「跟風」嚴重。無論是質監部門還是別的部門,對沉香都缺少相應的檢測手段。

業內人士建議應通過相應標準協會的方式,推動沉香產業走向規範,避免之後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10

譚洪:海龜創業者的扎堆聚會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797.html

文/譚洪

UA857/858是美聯航來往於舊金山和上海的直飛航班。過去10多年來,我每年都要多次乘坐這個航班。2012年裡,我乘坐UA857/858飛了12個來回。幾乎每次在這些航班上,我都能遇到熟人,多半是海龜或海鷗,這些人都是來回奔波的創業者或者VC。有時還能巧遇某個名人,有一次在舊金山等飛機時,突然發現對面坐著個面目奇異之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馬云;還有一次,在浦東機場等飛機,一轉身發現UTStarcom的陸弘亮坐在邊上,他也是坐同一班飛機去硅谷……

我依稀記得美聯航的上海-舊金山航班是2000年4月開通的。之前,從上海飛舊金山只有中國的國航是直飛;乘坐美聯航通常需要在日本轉機。我是UA858處女航的旅客。當時整架飛機大約只有50來個乘客。浦東機場那時候也剛剛啟用,只有現在的1號航站樓;整個機場大廳裡空空蕩蕩的,沒幾個旅客。由於後來幾年中,國航和其他的國內航空公司連續出了幾起空難或其他重大事故,所以我更願意選擇美國的航空公司,感覺相對安全些。UA857/858開通沒多久,幾乎每天都人滿為患了。

這個航班見證了硅谷海龜和海鷗創業的歷史。10多年來,來回飛躍大洋、腳踏兩岸的創業者越來越多;他們的飛行也越來越頻繁。以前活躍在硅谷、來自中國大陸的成功創業者們很多都回國繼續發展了,比如WebEx的朱敏、NetScreen的鄧峰和我的校友陳宏。

一個地區的創業環境和氣候一旦形成,就會發生滾雪球的效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開始向這兒聚攏。硅谷的VC和創業者們喜歡聚集在Palo Alto、Menlo Park和Woodside等地的幾個咖啡館或飯店裡,比如Buck's和Woodside Café。上海的海龜VC們和創業者似乎也形成了幾個獨特的聚集地,UA857/858航班可謂最具特色的匯聚點。上海張江藥谷的星巴克是生物技術創業者和投資者喜歡扎堆的地方,每天下午3點左右,你都會見到幾堆人會用夾雜著英語的中文熱火朝天地聊天。據說現在上海人民公園的芭芭露莎也逐漸成為VC和創業者談工作的去處。所以,如果你想認識業內的頭面人物,就經常去這些地方轉轉。

據說北京有人專門開了一個咖啡店,招攬創業者和VC們來聚會。我覺得這種咖啡店有點兒計劃經濟的味道。或許,我的這個感覺不對。UA857/858航班上扎堆飛的海龜和海鷗都是不期而遇的;張江藥谷星巴克里每天的聚會也是自發形成的。事實上,硅谷就不是人為規劃的。世界各國各地試圖人為山寨硅谷,迄今沒有一處能夠成功,這說明人工的東西是沒法和自然力量PK的。

相對於美國,中國的科技創業地點比較分散。比如上海以生物技術、半導體等為主;北京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而蘇州在生物技術等方面屬於後起之秀。這些地方都有大量海龜們的足跡;他們的聚會地點和方式各具特色。不過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更喜歡上海和蘇州,因為這兒的風格適合習慣了硅谷生活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18

紐約人也愛扎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10015.html
約從不缺少雨水,但這個夏天,人們卻熱衷於趕赴一場「不會被淋濕的雨」。

7月最後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有人凌晨五點就來排隊了。這個時間那些玩夜場的人才剛剛回家。這是「雨屋」(Rain Room)展出的最後一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甚至決定開放至午夜來迎接絡繹不絕的人群。此前開展兩月中,共有超過5.5萬人前來體驗,而在曾經展出過的倫敦,「雨屋」創下的觀看者記錄是5個月內7.7912萬人。毫無意外,它一定會出現在年底《紐約客》雜誌或Time Out的「年度展覽」名單當中。

它成為了一時熱議的話題,在這個展覽多如牛毛的城市——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數以萬計的電影海報式照片和各種興奮不已的評論。

簡單來說,它是一場可參與的「行為藝術裝置」——儘管屋內大雨傾盆,人們漫步其中卻毫髮不濕。對體驗者來說,任何一張捕捉到的照片都可成為好萊塢式的絕佳背景。不過,為獲得這樣的一次體驗,付出的成本將是在流火的夏日等待2至13個小時不等——這取決於你選擇工作日還是假日前往,是否是MoMA的會員,以及當天運氣如何。為了達到最好效果,這裡每次只允許10個人進入。

設計這個行為裝置的工作室叫作Random International,由一個來自英國的出生於1980年的年輕人Stuart Wood所創立。他在大學裡學的是機械工程學,和藝術毫不沾邊,在此之前帶領這個工作室做過一些和燈光及運動有關的項目。以藝術家自稱的Stuart Wood講得直白,他期待借此給人們帶來「呼風喚雨」(Controling the Rain)的感覺。總監Hannes Koch甚至還聯繫到了五年前北京奧運時政府對於天氣的控制,「很多人都在試圖控制環境,我們的興趣則在於讓人們藝術性地去挖掘人和環境的關係」。

「雨屋」的創意最初源於一個簡單構想,將水滴到水反應介質表面來實現打印過程,這反倒激發他們走得更遠——「為什麼不能重現下雨場景?並將人帶入其中?」

他們用了整整兩年時間來將這一想法付諸現實。當然,無論從藝術還是科學角度來看,「雨屋」都顯得太過輕巧——「這是藝術麼?」藝術評論家對此反應平淡,「儘管設計巧妙,也只能算是巧妙的消遣」,Ken Johnson在《紐約時報》上如此評價;至於科學上它也並不玄妙,無非是利用了大量3D數字傳感器,通過監測人們的一舉一動,來控制雨滴是否降落,除非人們移動得過快,否則完全不會被淋濕。

通過將技術和藝術相融合併成功吸引注意力,Stuare Wood和他的「雨屋」或可為營銷和廣告業帶來啟發。新奇,浪漫主義——很多情侶竟然在這個場景下訂婚了,並不故作高深,濃郁的參與感和互動性,這些都構成了「雨屋」被迅速傳播的基礎。它營造出一種「成人遊戲」的氛圍,充滿趣味又有些魔幻。這場無法被定義的展覽不僅在紐約形成話題,也吸引了美國各地的人們蜂擁而來。

排隊由此也成了一種充滿儀式感的行為——唯此不足以證明自己參與到一場不容錯過的大戲之中。《紐約時報》將這種集體性行為評價為「FOMO」(Fearing of Missing out,擔心錯過)。人們在談論這件事的時候,第一句並不強調作品本身,而是彼此詢問等待了多長時間。這種心態蔓延至這個城市中的諸多方面。

多數時候人們無非想傳遞出「我在場」這樣的信號——比如跨年夜時代廣場的倒計時,或是中央公園夏日的莎士比亞戲劇節。如果每一代都要被冠以某種稱號,這些人應該是「在場的一代」,他們始終在奔赴城市中的下一樁有趣的事。紐約每天都發生著一百萬個故事,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它們身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53

「山寨」比特幣扎堆 「萊特幣」異軍突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20

隨著比特幣的火爆,全球湧現出了大量「山寨」比特幣的電子貨幣。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經存在至少30種其他的電子貨幣,如萊特幣、質數幣、比奧幣、瑞波幣、招財幣、美卡幣等等。

這些山寨幣中名氣最大的就是萊特幣,業界甚至還流傳著「比特黃金,萊特銀」的說法。我們昨天曾報導,在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時,萊特幣也奮發向上,突破了25美元,一週內漲了400%。萊特幣也被認為是「改良比特幣算法最成功的虛擬貨幣」。

萊特幣的創造者Charlie Lee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曾經是Google的員工。他於2011年設計了萊特幣,目前萊特幣的市值已經達到6.7億美元。

據Lee介紹,萊特幣與比特幣的區別主要由以下幾點:

  • 1、萊特幣挖礦比特幣更容易,普通的計算機就可以進行挖礦,而比特幣需要專用的挖礦機或超級計算機。
  • 2、萊特幣的數量預計共有8400萬個,而比特幣為2100萬。
  • 3、萊特幣確認時間更短,只需要2.5分鐘,而比特幣需要10分鐘。

根據CoinMarketCap.com,目前僅次於比特幣和萊特幣的第三大市值的電子貨幣是Peer幣,在過去24小時內上漲了22%,目前的總市值是7700萬美元。

虛擬貨幣集中湧現,市場也是魚龍混雜。中國新聞社曾撰文報導過其中亂象,並提醒投資者,目前我國第三方交易平台實力參差不齊,其一旦倒閉,那意味著用戶可能永遠無法收回存儲在上面的金錢和電子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