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ORTUNE (Sep.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ovm.html

Mar.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Why Big Oil Is Putting the Brakes On」。

一兩年前,能源行業非常缺乏設備,在1974和1975年,很多石油公司都面臨著各種設備短缺的局面,以至於為了購買設備必須支付極高的價格。但是就在這幾個月,情況變得反過來了,設備的短缺消失了。能源相關設備的供應很充足,而石油公司購買它們的慾望下降了。

石油商們說,油價控制的蔓延和解除天然氣價格管制的失敗將會使得石油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入堪憂,在此預期下,他們不可能大規模投資購買相關設備。

與之相反,聯邦能源局(Federal Energy Administration)則認為,雖然價格是受到管制的,但是石油公司仍然有豐富的現金流,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借貸為產能的擴張融資。所以,聯邦能源局希望能源行業投資950億美元用於石油開採和未來5年的發展。

獨立研究表明,未來能源行業的實際投資可能只有610億美元。如果這一研究結果屬實,美國本土的原油生產量將會下降,而到1980年進口石油量則會上漲到每天1200萬桶。

 

 

April.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Is the One-Family House Becoming Fossil? Far from It」。

高漲的房價使得美國人對他們未來擁有家庭住房的前景充滿擔憂。從1972年到1975年,價格在中間水平的新房的售價上漲了42%,達到了一套39200美元,而同期,收入在中間水平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只增長了大約20%。

雖然存在著收入與房價上漲的不平衡,但美國家庭都擁有住房的前景比人們所認為的要樂觀很多。去年,很多開發商都遇到了新房賣不出去的問題,為此,他們開始建造更小而且更便宜的房子,其目標消費者是年輕的夫妻家庭。這個消費者群體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在未來幾年內將是他們購買房產的集中時期,這為房地產提供大量需求。

不過,政府提高住房價格的可能性是對美國家庭擁有住房的一個威脅。例如,在加利福尼亞,一項環保政策將會使得售價40000美元的新房再增加2300美元的成本。

為了讓美國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政府應當減少對建造更多更便宜的住房的經濟和政治阻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1

利率史讀書筆記: 工業化之前的社會 - Rick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qlx.html

利率就是讓渡資金使用權的價格,而價格則是由供需決定的。那麼影響資金供需的因素有那些呢?我們這裡先談工業化之前的社會。

 

(1)政治穩定性

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未流血)之後,在議會與國王的權力之爭中,議會佔據上風。之後英國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上一篇博客裡,我們看到19世紀英國的長期利率從世紀初的5%逐漸下降到了世紀末的2.5%。

 

相對而言,19世紀法國的政局並不穩定。

世紀之初是拿破崙當政

1915年滑鐵盧戰爭之後,波旁王朝(路易十八)重新統治法國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的侄子(三世)當選總統

1852年,拿破崙三世取消議會,宣佈法國重返帝制

1870年,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被俘。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

1871年,巴黎爆發革命,成立巴黎公社(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但是巴黎公社只持續了2個月。

 

法國長期利率的每一次飆升都是都是重大政權交替的時候。而每一次政治危機之後,穩定、和平和低利率就會迅速出現。根據書中216頁的圖表對比,整個19世紀,法國的長期國債利率(歲金)比英國高出2-3個百分點。

 

1815年拿破崙戰爭之後,荷蘭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國家重新恢復。1831年,比利時從荷蘭分離出來。之後荷蘭倣傚英國,創建了議會君主制。整個19世紀的剩餘時期,荷蘭都處於和平時期。19世紀,荷蘭的長期國債利率比英國高於1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個比法國的動盪政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國家是西班牙。18世紀西班牙處於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之下。

1808-1814年是西班牙獨立戰爭。獨立之後國外返回西班牙

獨立戰爭之後是西班牙內戰,內戰停停打打一直持續到1873年

1873年,國王離開西班牙,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成立。但只持續了一年

1874年,前女王支持兒子阿方索復辟

 

在19世紀期間,西班牙破產了4次。分別是1820年、1837年、1851年和1873年。而在此之前的18世紀期間,西班牙一次又一次地破產。

 

我一直有個困惑,為什麼歐洲有的國家有王室,有的國家沒有王室?有的王室認清社會變遷的潮流之後,就讓渡權力給議會,而有的王室卻在做困獸之鬥?最終導致自己被徹底消滅。有的歐洲國家戰亂頻仍,過去的幾百年就是在持續的戰爭中走過來的;有的國家卻在大部分時間裡享受和平?與地理位置相關,還是與性格相關?疑或其他因素?

 

戰爭的結果對債券的價格造成重大的影響。最有名的例子莫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期間對英國國債的投機(不知道是杜撰,還是真有其事?利率史上未提及此事)。

 

(2)社會形態(以中國為例)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人類社會按歷史發展階段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不同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封建社會是漢語裡的一種提法,其實翻譯成專制社會可能更為貼切。而社會形態的變遷並不是割裂的,或者一天之內完成的。而是逐漸過渡完成的,比如中國在漢朝的時候,還有奴隸,並且官府允許奴隸買賣。秦朝從一個封土建國的社會變成一個中央集權的社會,制度轉變過於徹底,終於15年而亡。漢朝建國之後,向後退了一步,首都附近實行中央集權,而東邊沿海諸郡實行分封。最後,還是武帝很聰明,用推恩令將這些諸侯瓦解。應了中國社會的一句古話: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前幾天我看動物世界,解說員最後也用了這麼一句,來評論幫助獅子殺死老水牛王的新水牛王)。而現代社會的中國,可以看成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過度,社會形態的轉變需要很長的時間,100年根本算不上什麼。

 

封建社會的主要生產方式是農業,中國向來重農抑商。按照教科書上的提法,明朝中後期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在1644年亡國,明朝中後期應是指瀘州老窖的第一窖池建立(1573年)的前後。而英國工業革命是在1760–1850年之間,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代表。

 

我想書上講的資本主義的萌芽應該指的是商業,特別是沿海的茶葉和絲綢的貿易。因為南美發現白銀,歐洲人用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運回歐洲去銷售。而中國的近代工業,要到了洋務運動之後。

 

不同社會生產形態的生產效率是不一樣的。在生產效率低下的農業社會,民眾能過上溫飽的生活已屬不易。當時的有錢人是地主和官僚,分散在全國各地。當大規模的貿易興起之後,商人聚集在城市,成為有積蓄可以投資的新興力量。最後工業化社會之後,普通老百姓手裡才有積蓄。借貸市場的形成,依賴於借方,也依賴貸方。借方有償還貸款的能力,而貸方有儲蓄,有保值增值的需求。

 

利率史引用了1933年在中國的一次調查,稱當時約有70%的人生活在農村(我不知道這70%的出處,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49年建國時,城鎮人口占比為11%,到改革開放的1978年,城鎮人口占比為18%)。調查主要針對當時中國農村的信貸情況:

信貸來源

私人貸款人

抵押機構

貸款合作社

當鋪

其他

信貸比例

74%

17%

4%

2%

3%

 

貸款人主要是當地的富人,這些富人都有自己的主業,放高利貸只是副業。借款人都是農民了,而借款的目的大部分為非生產性的。

信貸目的

家庭開支

婚喪疾病

官司、

匪徒敲詐

商業

投資或

生產性目的

其他

信貸比例

32%

20%

13%

11%

17%

7%

 

借款的期限都很短:

信貸期限

少於6個月

6-12個月

1-2年

2-3年

超過3年

信貸比例

13%

65%

4%

5%

13%

 

而貸款的利率都很高:

年利率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貸款比例

9%

36%

30%

24%

 

英國最早出現的國債,是政府發行,為戰爭的需要。這裡的借款人是政府,中國古代政府也曾為戰爭借款,但是對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富甲一方的權貴。借款可能並非雙方自願,而屬強行攤派。最有名的是明末崇禎皇帝為抵擋闖王李自成的進攻,讓其岳父嘉定伯周奎捐款10萬兩白銀用作軍費。周奎聲稱自己沒錢,和皇帝討價還價,最後捐款2萬兩。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從周奎家中搜出50多萬兩白銀。

 

但是在古代中國,有政府作為貸款人的記載。比如王安石變法時,向農民放貸(青苗錢),貸款期限約5-6個月,利率20%(正月放而夏斂,五月放而秋斂,納息二分),年化利率45-50%。然而這筆錢最後被貸給商人,而商人再轉貸給農民,利率已翻倍至40%(年化利率100%)。

 

到了19世紀後期,中國在列強的攻勢下開放多處通商口岸。在上一篇博文中,我們提到19世紀歐洲的長期利率不過3-5%,短期利率高的也不過7-10%。看到中國高達30%的年利率,歐洲資金大量湧入,所以通商口岸的利率較低。而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內陸,利率依然維持在高位。

 

從借款人的角度看,只有不到20%的借款人其目的是用於投資或再生產。國家借款可用將來的稅後作為償還的保證(前提是政府不會被推翻)。而個人借款若非用於生產,拿什麼做償還的保證?用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看,農業生產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20%嗎?顯然不能。

 

所以這些貸款的期限都很短,因為這筆貸款是用來救急的(用現代的術語講:補充流動性)。投資回報率達不到20%,沒有關係,可以用自有資金的投資回報來補貼,活下去最重要。而那些用於消費的貸款,一般都是有抵押的。抵押物為土地,抵押金額一般為土地市場價值的一半。

 

(3)小結

 

資金的需方:國家、個人和企業。

國家必須保持政治的穩定性,才能以較低的利率借到錢。

個人的借款一般用於消費。如果沒有抵押,個人將很難借到錢。即使有抵押,利率也會較高。

企業是工業化之後才出現的產物。企業的出現使借錢的目的出現了變化,借款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生產。

 

資金的供方:

一個社會,有積蓄才會有貸款和投資。而積蓄取決於社會的投資回報率。農業社會的投資回報率是很低的,只有大規模工業化之後,普通民眾進行儲蓄才成為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2

巴菲特1990年購買的垃圾債券 - RJR Nabisco公司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qy5.html

在1990年的年報中,巴菲特對垃圾債券市場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他認為投行的銷售人員用偷樑換柱的方法欺騙投資者。

 

統計表明:在歷史上低等級的債券違約率較低,用低等級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收益能覆蓋部分債券違約帶來的損失。最後這個組合的回報甚至高於高等級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投行的銷售人員引用這個結論誘騙投資經理購買垃圾債券。

 

但是巴菲特認為以前的低等級債券和垃圾債券存在根本的不同:低等級債券以前是高等級的,只是經營不好了才降級的。公司的管理層正努力改善公司業績,試圖恢復債券的投資級別。而一些垃圾債券發行方的管理層本身就是以欺騙為目的在發行垃圾債券。所以兩者的違約風險存在很大的差別。華爾街只關注發行垃圾債券能帶來多少收入,而不關心垃圾債券的後果;一些垃圾債券的買家又從不思考。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雖然垃圾債券市場人如其名,但是巴菲特認為還是可以去尋找寶石。這樣他找到了RJR Nabisco公司。

RJR公司由著名的煙草公司和食品公司構成,擁有良好的現金流。KKR發行垃圾債券收購了這家公司,90年代初垃圾債券市場的崩潰對這家公司發行的垃圾債券造成衝擊。巴菲特看到了機會。

 

下面轉債一篇文章,介紹RJR公司發行垃圾債券的背景。

-----------------------------------------------------

槓桿收購經典案例——美國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
摘自《煙草觀察》  作者:廖海東   2007-6-21
  

說到槓桿收購,就不能不提及20世紀80年代的一樁槓桿收購案——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Nabisco)公司收購案。這筆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交易以250億美元的收購價震驚世界,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槓桿收購,而使後來的各樁收購交易望塵莫及。
 
這場收購戰役主要在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著名的收購公司KKR(Kohlberg KravisRoberts&Co.)公司之間展開,但由於它的規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頓等這樣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戰役」的發起方是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管理者,他們認為公司當時的股價被嚴重低估。1988年10月,管理層向董事局提出管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收購價為每股75美元,總計170億美元。雖然約翰遜的出價高於當時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東對此卻並不滿意。不久,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公司加入這次爭奪,經過6個星期的激戰,最後KKR勝出,收購價是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KKR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而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Milken)發行垃圾債券籌得。
 
  一、相關背景
 
  關於RJR納貝斯克公司
 
  作為美國最大的食品和煙草生產商,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是由美國老牌食品生產商StandardBrands公司、Nabisco公司與美國兩大煙草商之一的RJR公司(Winston、Salem、駱駝牌香煙的生產廠家)合併而成。在當時它是美國排名第十九的工業公司,僱員14萬,擁有諸多名牌產品,包括奧利奧、樂芝餅乾、溫斯頓和塞勒姆香煙、LifeSavers糖果,產品遍及美國每一個零售商店。雖然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食品業務在兩次合併後得到迅猛的擴張,但煙草業務的豐厚利潤仍佔主營業務的58%左右。
 
  在約翰遜任期兩年的時間裡,RJR納貝斯克公司利潤增長了50%,銷售業績良好。但是隨著1987年10月19日股票市場的崩盤,公司股票價格從頂點70美元直線下跌,儘管在春天公司曾大量買進自己的股票,但是股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跌到了40美元。12月,公司的利潤雖然增長了25%,食品類的股票也都在上漲,但是RJR納貝斯克公司的股票受煙草股的影響還是無人問津,60%的銷售額還是來自納貝斯克公司和德爾·蒙特食品公司。公司試圖把煙草和食品生意放在一起,但絲毫沒用,分散化經營也失去了效用。
 
  關於RJR納貝斯克公司管理層
 
  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管理者是這次收購事件的發起者,這個團體包括雷諾茲煙草公司的頭兒——埃德·霍裡希根,納貝斯克公司董事會主席吉姆·維爾奇、法律總顧問哈囉德·亨德森,獨立董事及顧問安德魯G.C.塞奇二世等。
 
  羅斯·約翰遜,此人在經營管理上沒有太多能耐,40歲的時候在美國企業界還默默無聞。在一家獵頭公司的幫助下,他成了標牌公司的總裁,1984年羅斯·約翰遜出任納貝斯克公司CEO,1985年完成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的合併,下一年,他成為RJR納貝斯克公司的CEO。約翰遜敢於創新,在他的領導下,雷諾茲煙草公司在一年內就產生了10億美元產值的產品。但是,在控制了RJR納貝斯克的董事會後,約翰遜徹底改變了這家企業,尤其是雷諾茲煙草公司。這家公司雖然現金充足,但是文化上相對保守、封閉,企業管理者早已沒有了創始人的創造性和進取心,決策上也是謹小慎微,鮮有突破。約翰遜的到來並沒有給其經營管理帶來多少創新,他最大的愛好是花大把的錢。
 
  如果僅僅停留在奢華無度的消費上,約翰遜也不會被人注意。他有更宏偉的計劃,那就是通過管理層參與收購,將RJR納貝斯克公司變成一傢俬人企業。
 
  關於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 (KKR)
 
  KKR成立於1976年,作為第一家槓桿收購公司,KKR公司有著突出的業績表現,它擅長MBO,也就是通常說的「管理層收購」。但是隨著其他人對槓桿收購的進一步認識,槓桿收購公司逐漸增多,到1987年出現了行業擁擠現象。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做出果斷的決定:把業務目標鎖定在50億-100億美元之間的大宗收購業務上。因為這樣大的生意很少有人染指,而KKR公司早就有了像62億美元收購Beatrice,44億美元收購Safeway,以及21億美元收購歐文斯-伊利諾伊(Owens-Illinois)這樣的大宗交易。
 
  從1987年6月,KKR開始運用一切公開的方法募集資金,為了刺激更多的投資者加盟,公司提出了所有在1990年之前完成的交易的管理費都可以減免,到募集結束時,募集到的資金已經有56億美元。在世界約200億美元的槓桿收購交易中,KKR就佔了四分之一!
 
  二、收購過程
 
  1988年10月,以RJR納貝斯克公司CEO羅斯·約翰遜為代表的管理層向董事局提出管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管理層的MBO建議方案包括,在收購完成後計劃出售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食品業務,而只保留其煙草經營。其戰略考慮是基於市場對煙草業巨大現金流的低估,以及食品業務因與煙草混合經營而不被完全認同其價值。重組將消除市場低估的不利因素,進而獲取巨額收益。
 
  羅斯·約翰遜與希爾森公司的槓桿收購計劃一拍即合,雙方都認為,收購RJR納貝斯克公司股票的價格應該在每股75美元左右,高於股市71美元左右的市場交易價格,總計交易價達到176億美元。由於希爾森公司想獨立完成這筆交易,所以他們沒有引入垃圾債券的力量,15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全部需要借助於商業銀行的貸款。信孚銀行抓住了為藍籌公司槓桿收購提供融資的機會,在全世界範圍內募集到160億美元,但據希爾森的核算只有155億美元。
 
  華爾街上投資銀行家們仍然做出了本能的反應:這一出價太便宜!約翰遜是在搶劫公司!正當約翰遜與希爾森公司打著如意算盤的時候,KKR的投標參與令管理層收購方案者們如夢初醒。與CEO羅斯·約翰遜所計劃的分拆形成尖銳對照的是,KKR希望保留所有的煙草生意及大部分食品業務,而且KKR喊出了每股90美元的報價。希爾森和KKR的較量拉開了序幕。
 
  希爾森選擇了與所羅門公司合作來籌措資金,但是無論在智謀上,還是融資上,希爾森都無法與KKR對峙。KKR有德雷克塞爾和美林做顧問,並引入了投標購買PIK優先股,價格達到每股11美元,接近25億美元,世界市場對PIK股票的需求使它很快轉換成垃圾債券,這意味著有25億美元的資金。
 
  然而約翰遜管理協議和「金降落傘計劃」的曝光,激怒了RJR納貝斯克公司的股東和員工。價值近5000萬美元的52.56萬份限制性股票計劃,慷慨的諮詢合同,每人所得的1500份限制性股票,使約翰遜在這次收購中不管成敗如何都毫髮無損。約翰遜這種貪婪的做法,使管理層收購失去了民眾的支持。最後,KKR以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獲得了這場爭奪戰的勝利。
 
  在最後一輪競標中希爾森的報價和KKR僅相差1美元,為每股108美元。但是使RJR納貝斯克公司股東做出最後決定的不是收購價格的差異。KKR保證給股東25%的股份,希爾森只給股東15%的股份;KKR承諾只賣出納貝斯克一小部分的業務,而希爾森卻要賣掉所有業務。除此之外,股東們還列出了其他十幾個不同點。另外,希爾森沒能通過重組證實它的證券的可靠性,在員工福利的保障方面做得不到位。正因為這些原因,公司股東最終選擇了KKR公司。
 
  收購價格是250億美元,除了銀團貸款的145億美元外,德崇和美林還提供50億美元的過渡性貸款,等待發行債券來償還。KKR本身提供了20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還是股本),另外提供41億美元作優先股、18億美元作可轉債券以及接收RJR所欠的48億美元外債。
 
  這次收購的簽約日是1989年2月9日,超過200名律師和銀行家與會,漢諾威信託投資公司從世界各地的銀行籌集了119億美元。KKR總共提供了189億美元,滿足了收購時承諾的現金支付部分。
 
  事實上,整筆交易的費用達320億美元,其中以垃圾債券支持槓桿收購出了名的德崇公司收費2億多美元,美林公司1億多美元,銀團的融資費3億多美元,而KKR本身的各項收費達10億美元。
 
  三、收購之後
 
  繼羅斯·約翰遜之後,路易斯·格斯特納成為RJR納貝斯克公司收購後新一任的首席執行官,他對原來的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大量出售公司豪華設施。公司報告顯示,1989年公司在償付了33.4億美元的債務之後淨損失11.5億美元,在1990年的上半年有3.3億美元的虧損。但是,從公司的現金流來看,一切還算正常。
 
  納貝斯克的營業利潤在1989年的現金流量達到了以前的3.5倍,但是雷諾茲煙草公司仍處於備戰狀態。1989年3月RJR停止了總理牌香煙的生產,隨後,公司進行了裁員,雇工人數減少到2300人。在新管理人的領導下,公司改進了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又大幅度削減了成本,使得公司煙草利潤在1990年的上半年增加了46%。但是當用煙草帶來的現金清償垃圾債券時,雷諾茲的競爭對手菲利普·莫里斯卻增加銷售實力,降低了煙草價格。據分析,RJR的煙草市場在1989年萎縮了7%-8%。
 
  而KKR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少得可憐的資金回報,還在於引進的其他行業領導人的失敗。無論是運通公司請來路·傑斯特勒(LouGerstner),還是ConAgra的查爾斯(CharlesHarper),他們既沒有半點煙草從業經驗,而且對這一行也沒有熱情。在業績持續下滑後,1995年初,KKR不得不又剝離了雷諾茲·納貝斯克的剩餘股權,雷諾茲煙草控股公司再次成為一家獨立公司,而納貝斯克也成為一家獨立的食品生產企業,雷諾公司和納貝斯克公司又回到了各自的起點。在2003年上半年,雷諾茲的銷售額比前一年下降了18%,僅為26億美元,而營業利潤下降了59%,為2.75億美元。
 
  四、簡要評述
 
  發生在投資銀行家和企業經理人之間的控制權爭奪戰,最終受益者是企業的股東,這從RJR納貝斯克公司的股東們在收購完成後的暴富中可以得到證明。
 
  在收購形式上來看。一般的LBO過程中,投資銀行家都會事先和目標企業的管理層達成共識,以雙方都認可的價格和融資方式完成收購,同時對收購以後的企業管理和資產重組也做出安排,儘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出售資產用來還債。但是由於KKR公司在RJR納貝斯克的收購活動中事先並不知情,與管理層之間沒有溝通,他們甚至連這家企業的資產情況都不知道,最後只能以競價的形式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3

FORTUNE (Nov.~ Dec. 1976)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rom.html

Nov. 1976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How MCA Rediscovered Movieland's Golden Lode」。

自從Louis B. Mayer、Adolph Zukor和Darryl F. Zanuck 的全盛時代之後,好萊塢還沒有見證過MCA Inc.如此這般的成功。它生產了大約四分之一的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同時還製造了 Jaws(大白鯊), The Sting(騙中騙), American Graffiti(美國風情畫)等賣座電影。

成立於1940年,Lew R. Wasserman 把這個娛樂集團建成國內領先的人才機構。在一個盛行模仿的行業中,他總是追求與眾不同。例如,當其他公司把外景地賣給地產商的時候,他卻買了一個電影工作室。

現在MAC Inc.已經擺脫了長期債務,並擁有1.75億美元的現金,並計劃著擴張其業務。

 

 

Dec.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The Greening of the Irvine Co.」

Irvine Co. 是一家大型的加利福尼亞土地開發商,在過去幾個星期中,它成為了競價收購的目標。Mobil公司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試圖收購Irvine Co.,而現在,其他買家也出現了,他們包括Cadillac Fairview(一家大型的多倫多土地開發商),以及紐約金融家Charles Allen Jr.和密歇根購物中心開發商Alfred Taubman領導的收購團體。

這些競爭者看重的,是Irvine公司產生收入的資產,以及它在發展迅速的Orange County擁有73000畝未開發的土地。

 

 

本期的另一篇有趣的文章是「The Corporate Climber Has to Find His Heart」。

在美國的頂尖高科技公司中,一種新的文化氛圍正在形成。Michael Maccoby是一個心理分析師,在花了6年時間研究了250個經理人之後,他認為現在的經理人都是「gamesman」——把自己職業生涯看做一場遊戲,最大的慾望就是成為遊戲的贏家。

「Gamesman」的情感是更加分離的,過於專注於保護自己的職業,而遠離了理想主義、同情和勇敢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有可能損害他的職業。結果,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和獨立的自我。

由於失去了個人情緒,gamesman的個人生活十分匱乏。一位總裁承認說,雖然他想要做一個好爸爸,但是他的孩子非常仇視他,因為「他們知道,我的心上面有一層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4

FORTUNE (Sept.~ Oct. 1976)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r8o.html

Sept.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We've Learned How to Lick Inflation」。

要治療通貨膨脹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勞動力市場的一定程度的鬆弛。「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是存在的,如果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那麼通脹就會開始加速。經濟學家過去認為自然失業率是4%,但是我們認為,1948年時自然失業率是5%,而過去的幾年中,自然失業率是5.5%到6%。

當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時,對一些行業的工人的需求將會大於相應勞動力的供給,工資和無價都會因此而上漲。

有一些政府打算大規模降低失業率,這可能導致通脹達到兩位數。而一旦失業率高於6.5%,我們應該就可以在1977和78年把通脹率降低一個百分點甚至更多。

 

(真是駭人聽聞的邏輯……)

 

 

Oct. 1976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Changing Habits in American Drinking」。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喝酒,但是平均而言,每個人的飲酒量下降了。在1960年代,人均飲酒量大幅增長,而在過去5年中,則有所下降。然而,更多人開始成為酒的消費者,特別是婦女和兒童。

消費者飲用的酒的種類越來越多,包括白酒和伏特加。去年伏特加超過了純威士忌成為了最為流行的飲料。

消費者對烈酒的需求下降,這是一個好事,因為酒一直是美國嚴重的問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5

FORTUNE (May.~ June. 1977)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uf4.html

May. 1977

 

本期的一篇文章是「Industry Can Save Energy Without Stunting its Growth」。

卡特總統所倡導的「能源節約型社會」指的並不是梭羅式的田園風光,而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社會,該社會的誕生需要5000億美元的投資支出。

社會要節約能源,最大的空間在於工業生產過程中對能源的節約,而且工業也是經濟部門中真正做到了節約能源的部門。為了節約能源,我們要重新組織和重整工業流程。一旦實現這一目標,到2000年,美國消費的能源消耗量也不會超過我們現在的水平。

 

 

本期評出的1976年美國五百強如下:

 

1976排名

 

1975排名

1

Exxon

1

2

General Motors

2

3

Ford Motor

4

4

Texaco

3

5

Mobil

5

6

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6

7

Gulf Oil

8

8

I.B.M.

7

9

General Electric

9

10

Chrysler

10

 

 

另外,這段時間,在fortune上看了很多航空公司的廣告,發現歷史上各個航空公司對航空服務的定位都不僅僅是旅客運輸,把旅客的享受作為了很重要的服務內容。

例如這個廣告:

FORTUNE <wbr>(May.~ <wbr>June. <wbr>1977)Cedric

如果航空業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運輸旅客的同時讓旅客好好享受,那麼「廉價航空」的經營思路的確是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June. 1977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Jimmy Carter Gets Mixed Marks in Economics I」。

在卡特總統擔任美國經濟掌舵人的頭幾個月中,他看上去在沿著一條左右搖晃的航線向前航行。今年春天,他曾經表示,自己是一個以維持財政平衡為目標的保守主義者,而且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當前的第一要務。但是同時,他又在農業、社會保障、能源政策上執行著一些方向並不統一的政策。

這些糾結的政策大部分要歸結於卡特總統自己,例如他撤銷50美元退稅(withdrew the $50 tax rebate)的做法就得不到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Charles Schultze的贊同。而且,總統獨斷專行,他強大的經濟智囊團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新的能源政策。

總統以類似的方式對待國會,引起了很多不滿。為了緩和局勢,卡特總統在5月份召集了一次高峰會議,解釋他的經濟政策。但是自由主義者反倒因此反對總統,因為他們認為總統背棄了自由民主的信條。

(備註:卡特總統屬於民主黨,民主黨人一般被認為是「自由主義者」。)

 

 

另一篇有趣的文章是「A New Crop of M.B.A.'s Goes Looking for That 'Fast Track'」。

很多商學院的學生認為他們知道快速成功的秘密——換言之,一開始就找到「快速通道」的工作,可以一開始就獲得財富和權力。一般認為,這些工作包括 management consultant, investment banker, 或者某公司主席的助理(總裁助理、董事會秘書之類的)。

但是這些工作其實並不是真像MBA學生們想的那樣,很多學生入職後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失望。這一情況也引起了公司管理層的警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6

Fortune(Jul,Sep,Oct&Nov,1948)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uf7.html

1948年7月

本期封面文章是《elegant Bell&Howell》

文章介紹了一家名為貝爾霍尼韋爾的攝影器材公司。他們的主要客戶是好萊塢的從業人員,這些人員對於價格不敏感。公司當時成功的商業策略主要有兩點1)公司在消費者心目中確立了專業的地位,部分部件手工打造,品牌效應使得公司能夠以極高的價格銷售產品,保持很高的毛利率。2)公司的產品簡單易用,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該公司一直以來是業內比較獨立的廠商,能夠自己生產大多數配件。同時公司為了保持自己的市場影響力,也投入了巨額的宣傳費用。

 

1948年9月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RCA's Television》

文章介紹了RCA公司在電視機生產領域的良好勢頭。文章分析到RCA公司曾經在進入新興的產品市場遭遇後勁不足,被對手反超的尷尬。二十年代公司在收音機市場丟掉了領導地位就是一個沉重教訓。

文中認為此次在電視機領域,RCA公司不會重蹈覆轍。RCA公司從成立以來,沒有公開發行過股票,股東從開始的GE到後來的西屋。RCA主要靠股權融資,而且很少分紅,大部分投入研發。

RCA公司在電視機領域的主要短板不是技術,而是銷售,公司總裁挖來另一個資深銷售團隊。

總體來說,公司此次萬事俱備。

 

1948年10月

本期封面文章《farm horsepower》

文中介紹了農業機械的發展狀況,並分析了這個行業的一些特點。由於農業機械使用者農民的收入不是太高,因此農業機械製造商都儘可能要使成本降低,這也注定了這個個行業是一家低利潤率的行業。

 

1948年11月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NO.1 the railroad of the world》

文章從規模、位置、財務、運營以及歷史等方面介紹了美國新興的鐵路Santa FE(以前fortune曾經講到了美國的東部傳統的賓州鐵路)。

Santa鐵路是美國西部鐵路的代表,其在戰後的發展受到了矚目,而這些成就在與東部老舊鐵路對比後更加鮮明。Santa鐵路成功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美國西部、南部快速發展使得鐵路運輸業分享了發展成果,而且鐵路沿線經過美國南部的重要糧倉,小麥等貨物運輸優勢明顯。2)Santa鐵路始建於1860年,經過幾位擁有卓越眼光的總裁的慘淡經營,Santa鐵路有自己的特點:鐵路的平均運距很長,因此不需要花費過多的中途成本。

文中提到公司發展壯大的一個特點是不依靠外部融資,而是將淨利潤用於投資,這項謹慎發展的戰略也使得公司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記錄,即使在大蕭條時期以及後來的高速公路競爭時期。

文中提到公司雖然不是由蒸汽動力轉為柴油機的先行者,卻是堅實的實踐者,並成功後來居上,大規模應用了柴油動力,節省了成本。文中討論了鐵路公司的一些普遍問題,鐵路公司由於運費受到政府管控,被認為效率低下,但是作者認為Santa公司的例子說明鐵路公司可以再運營管理方面下功夫,況且即使放開價格,面對多種運輸方式的競爭,鐵路運費也不會有太多的上漲空間,價格不是關鍵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7

FORTUNE (Jan.~ Feb. 1976)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o7f.html

Jan. 1976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Steel's Not-So-Solid Expansion Plans」。

當前鋼鐵工業的擴張計劃很有野心,而且比較危險。鋼鐵工業打算把年產能再增加2500萬噸,這樣到了1980年,美國的粗鋼產能將達到1.8億噸,這個數字或許有些超過需求了。

另外,進口鋼鐵對美國的鋼鐵企業也是一個威脅,它們侵佔了美國的市場份額,而且外國鋼鐵的產能也一直在持續上漲。 

除了外國競爭者的威脅外,美國的鋼鐵生產商還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但這反倒是一個好事,因為鋼鐵產能的無限制擴張雖然對消費者有好處,但是對股東似乎沒有好處。

 

 

本期評出的The Hall of Fame for Business Leadership 如下

 

姓名

生卒年份

 

已經過世商業領袖

 

1

James Cash Penney

1875-1971

2

Charles Edward Merrill

1885-1956

3

William Cooper Procter

1862-1934

4

Albert Davis Asker

1880-1952

5

Walter EliasDisney

1901-1966

6

James Jerome Hill

1838-1916

 

1976年還在世但已退休的

 

7

Thomas John Watson JR.

1914-

8

George Stevens Moore

1905-

9

Stephen Davison Bechtel SR.

1900-

10

Cyrus Rowlett Smith

1899-

 

 

 

Feb. 1976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A Testing Time for America」。

前任國防部長James R. Schlesinger 在他離任後的第一次公開發言中說,美國與蘇聯的軍事平衡正日益變得對美國不利。他說,「自從3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還沒有遭受到目前這麼嚴重的對他們生存的威脅」。

以GNP或者政府開支為參照的話,美國的國防開支在過去十年中削減了一半。從絕對數上看,蘇聯的軍費開支重新達到了美國的一半。

無論是外交還是貿易,都不能保證世界的和平。蘇聯把緩和當做另一種對抗。給蘇聯出售技術或許會幫助我們的私人公司,但是這些貿易無異於解決政治問題。為了西方世界的生存,美國必須保持其軍事力量,從而完成其歷史使命。

 

 

本期的另一篇文章是「Solar Energy Is Here, but It's Not Yet Utopia」。

太陽能是一種到處都有的能源,看上去前景不錯,但是把太陽能變成電能成本太高。

不過現在,隨著石油價格的高漲,太陽能作為一種替代能源的前景似乎變得可行,太陽能熱水在很多地方已經變得比其他方式熱水更便宜。

如果我們能夠把太陽能的成本降低,或許太陽能產業將成為汽車產業之後的有一個巨型產業,從而推動一次經濟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8

FORTUNE (Jul. ~ Sep. 1967)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onx.html

Jul. 1967

封面圖案是J.C.Penney公司的商品目錄,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家公司始終以古板實用的家庭裝為主打,現在它開始向新潮流行的短裙和摩托車方向轉型。相關文章是《how they minted the new Penney》:

1957年,時任總裁助理的William Batten給董事會寫了一份備忘錄,內容是:雖然傑西潘尼依然是全美最大的紡織品零售商,但它的1700家黃色門廊的門店和實用家庭裝生產線正處在過時的邊緣,後來證明這正是公司轉變的開始。在可控的速度下,公司在新地點開了數家華麗的門店,同時銷售新潮和傳統的服飾,並加入了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線,甚至冒險進入郵購業務領域。現在它面臨的問題是,銷售翻番了,但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整個六十年代,同它的主要對手西爾斯相比,它的銷售利潤率只有3%,比後者低了兩個百分點。

 

 


Aug. 1967

封面圖案是Krupp公司的鼓風爐,相關文章是《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Krupp》:

有關Firma Fried Krupp of Essen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的新聞給歐洲世界帶來了恐慌和焦慮,Krupp公司的沉浮長期來看折射了德國經濟的變化,曾經的武器製造巨人很明顯地開始走下坡路,經營虧損、債務纏身導致銀行家們不再願意給予其新的出口信用,除非政府作擔保。家庭傳統使得公司在關閉不盈利部門上進展緩慢,尤其是煤炭業和鋼鐵業,公司曾試圖通過刺激出口以彌補國內市場需求的疲軟,交易大多與共產主義國家和欠發達國家訂立,給予它們折扣條款,並由短期銀行貸款融資。

政府最後同意為Krupp公司的出口信用作擔保,但條件極其苛刻:到1968年,Krupp公司將不再是Alfried Krupp von Bohlenund Halbach公司的私人部門,而是公共公司,政府將向其派駐管理團隊,並掌握主要決策權。

 

 


Sep. 1967

封面圖案是一個難民營中的孩子飢渴地從一個廢棄的石油罐裡吸水,石油、水、阿拉伯難民在中東戰爭中被無情地緊緊聯繫在一起。相關文章是《but what do we do about the Arabs》:

美國意識到,這場戰爭是他們對自己在中東地區要實現的目標進行現實而全面的重新評價的契機。利害關係很重大,因為石油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阿拉伯人無處求助,那麼蘇聯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將延續。美國面臨著兩個複雜問題:與以色列的親密關係以及阿拉伯世界內部對美的敵意和懷疑。美國需要做的是,鼓勵經濟發展,幫助阿拉伯人重拾自尊,並獲得與他們的敵人平等的地位。以色列在處於強勢地位的談判中,肯在領土和難民問題上做出一些有意義的讓步,為該地區的和平做出了貢獻,也保證了以色列自身的安全,這在美國看來是可喜的。

 

 

9月分了兩期,下半月刊的主要內容是對國外企業的Top200排名,以下是前十位及它們的所在國和所處行業:

Firms

country

industry

Royal Dutch/shell

Netherlands-Britain

Petroleum products, chemicals

Unilever

Britain-Netherlands

Food, fat oil, soap

British Petroleum

Britain

Petroleum products

Volkswagenwerk

Germany

Automobiles

ICI

Britain

Chemicals, metals

National Coal Board

Britain

Coal

Philips' 

Netherlands

Electrical appliances

Siemens

Germany

Electrical equipment

Montecatini Edison

Italy

Chemicals, synthetic fibers

Nestle

Switzerland

Food products

美、英、德、法四個國家佔了整個非社會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出的2/3,但似乎停下了它們增長的腳步。當然,這並不會帶來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因為美國的增速減緩是溫和的,日本和意大利的繁榮仍在繼續,但形勢依然嚴峻,因為德國陷入了全面的衰退,且這是具有傳染性的(通過Common Mark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9

FORTUNE (Oct. ~ Dec. 1967)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oo2.html

Oct. 1967

封面描繪的是正午時刻,大量客戶湧進Mellon National Bank Trust Co.的場景,相關文章是《the Mellons of Pittsburgh》:

1870年,Thomas Mellon離開法官之位,開辦了自己的銀行,並懷拽著建立一個商業帝國的夢想。今天Mellons家族已經成為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總財富超過30億美元,他們設立了5家大公司,由家族利益完全支配。同時,他們還擁有海灣石油、Alcoa、Koppers和Carborundum公司20%-30%的股票,Mellon National Bank還持有第一波士頓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大量股權和240250股通用汽車的股票。

Thomas出生於北愛爾蘭的一個農場,現在家族財富的管理者Paul和Richard是他的孫子,他們也只不過是家族中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人,文章介紹了他們的第一桶金、財富的增殖和匹茲堡這個工業的中心地帶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