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限制交易起波瀾 左丁山


2009-01-03  AppleDaily


 

本 欄於十二月二十二日講「延長禁售期」,認為此舉不妥,但估唔到香港啲大孖沙反應如此激烈,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全港報紙刊登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證監會及港交 所嘅公開信,大力反對,今次刊登廣告用正名號,公司名,人名出齊,所有大地產集團,包括長和系、新鴻基地產、恒基、恒隆、太古系、信和系、嘉里系(嘉里建 設、《南華早報》、香格里拉)、信德系、羅氏兄弟系(鷹君、富豪、瑞安)、新世界系、合和系、麗新系、九倉系等等,全港大富豪有齊,著名工業股之中,有偉 易達、創科、金山、德昌、維他奶、冠軍科技與看通等等,反對公司甚多,不能盡錄。

專業團體就有特許秘書公會、專業財經分析及評論家協會等等,據知會計師公 會、律師公會都係反對嘅,不過冇加入聯署。咁多上市公司反對,曾特首又碰上意想不到嘅一條政治問題咯,港交所與證監會為何決定在○九年一月一日實施延長禁 售期?陳家強局長事先有無考慮反對聲音?政府正想營造社會和諧氣氛,上下一致救市之際,延長禁售期之議就逼到啲大富豪、大財團、二三四線股反晒枱,對香港 及特區政府有何好處?大經紀與賓架W都對左丁山講:「港交所夏佳理主席與周文耀總裁都係非常醒目之人,點解呢次唔聽反對聲音就行事呢?」諗極都唔明?

唯一 嘅解釋就係○八年上半年太好景,港交所嘅諮詢文件收到嘅意見回應唔算多(一百○五份),內有四十份反對,三十一份贊成,三十四份冇意見,咁就算OK通過; 及至九月十五日雷曼破產,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股市大跌特跌之後,啲大公司忙於救市,唔記得咗件事,直到十一月中先至有人提起延長禁售期,先至部署大舉反 對。

事到如今,假若港交所一意孤行嘅話,特區政府會承受更大財團壓力。延長禁售期至最長七個月,香港可謂超越世界監管標準,假如怕上市公司董事搞內幕交易 不如索性全年禁售啦,避沙蟲要斬腳趾,在所不惜吖嘛!對付內幕交易,在於嚴格監管內幕交易,而唔係盡量阻礙董事買賣自己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4

董事與內幕交易 左丁山


2009-01-05  AppleDaily


 

延 長董事禁售期之爭論,經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質詢港交所與證監代表之後,左丁山卒之領悟港交所之「立法原意」,就係透過限制董事買賣本 身公司之股票,盡量減少內幕交易。上市公司董事當然係insiders(局內人,或幕內人),但insiders買賣股票,未必就係犯法之「內幕交易」, 一定要有涉及「股價敏感資料」之交易,先至係犯法嘅內幕交易,例如董事預知併購之股票價格而自己買咗股票先,就一定犯法,但如果董事經過公司內部合規程 序,申請買賣本公司股票,就唔算係犯法之幕內人交易。

禁止內幕交易之最有效制約係公司合規程序(經核數師審查過)以及個人道德規範,如個人毫無操守,貪念 甚濃,根本冇法律可以阻止內幕交易,只能事後發覺,加以懲罰。做生意最重信心,民無信不立,現代商業金融活動如無信用、信心、信任,根本無法運作。當然西 方老早發現有人作弊,故此幾百年來不斷修訂合約法、民法、刑法內容,令受害一方可循法律追討出蠱惑嘅對手,但凡規條愈多,法例愈嚴,就表示該國該地之人民 信用蕩然,該地誰也不信誰,故此法律要多啲,嚴啲,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亦在所不惜。

直至到一個階段,嚴苛法規林立,該地之經濟一定疲不能興,或者貪污之風 大盛,做官做監管嘅可以發大財。香港尚未發展到誰也不信誰之地步,但看港交所之意圖,似乎已有假設,凡上市公司董事都係奸人,信唔過,故此要盡量延長禁售 期,防止佢哋謀取不正常利益,令小股東覺得公平(覺得而已)。一啲蛋頭學者話延長禁售期可以平衡番資訊不對稱,實在係毫無實際商界經驗之廢話。即使一年之 中,有九至十個月唔准上市公司董事買股票,董事擁有之公司資訊,永遠多於散戶投資者,如果佢哋要作弊,大可透過第三者買賣股票。加強內幕交易法例先至係針 對奸人董事嘅方法,一刀切咁阻止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不論忠奸,買賣股票,就係不合理不合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37

交易套利 左丁山


2009-01-12 AppleDaily


 

恒 生指數於一月二日開出紅盤,根據《蘋果日報》資料,過往十年之中,每逢年初第一個交易日嘅升跌,可以預測該年恒指嘅全年升跌,十年有八年準確。呢啲預測當 然冇乜科學性,就好似美國股市根據每年一月尾「超級碗」決賽結果而預測升跌咁樣,不過你唔好理,準確性係有啲嘅。左丁山夠以為買騎師王就買韋達得啦,點知 連輸三次,搭沉船。有時睇見人哋講得幾準,自己攞錢落去跟風,就會立即損手損腳,人哋就係啱啱呢次唔準,冇得解釋。在馬場碰到過年後就回家休息嘅經紀 A(今時今日,大家都知道股市經紀回家休息一輪,充吓電先,係邊一回事)。

經紀A話自己有時間刨馬兼專心做散戶玩即日鮮,so far so good喎,希望佢全年都掂啦。經紀A畀貼士左丁山:「嗱,既然買韋達熱門都輸幾勻,你不如博一博買八號仔,有得諗o架。」八號仔?不禁嚇咗一跳,願聞其 詳。經紀A話:「我o依家係散戶一名,要冒吓風險,賺取差價。憑自己獨立分析,發覺現在有機會做arbitrageur,就係八號仔嘅私有化價錢係四元五 角,提價後講明鐵價不二,冇得再加,但一月九日之收市價仍然係三元七角二仙,差價達七角八仙,如果我以三元七角二仙買入,以四元五角賣畀收購方 (offeror),咪賺硬21%,今年○九年全年玩股都未必賺到21%呀!」

佢一輪嘴講完,左丁山消化幾分鐘之後,立即反問:「唓,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 跳o架,如果市場估計電盈私有化實掂,根據有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八號仔股價應該已經升到四元五角減除利息成本,即係應該在四元或以上,但o依家仲係做緊三個七毫二,即係市場話私有化機會比較低啦,你因 住買入之後,徒勞無功,仲可能輸突。」經紀A立即講出一套數字支持佢嘅立論,話八號仔值博率高過買韋達做騎師王,明天再寫。

2009-01-13  AppleDaily
推算遊戲


 

經 紀A指出:「恒指喺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係14387點,○九年一月二日開市之後連升兩日共一千一百幾點,繼而連跌四日,於是恒指喺星期五收市報 14377,比舊年收市仲低咗十點,你話趁開市紅盤就入市嘅話,已經蝕埋交易費用,可見股市十分波動,好難搵食;故此我研究一番之後,認為電盈私有化有值 博率:(一)私有化價四元五角與上星期五收市價三元七角二仙有大差異;(二)如果我買咗,我就有資格投票贊成私有化;(三)o依家唔知幾時會投票,估計唔 會太耐(按:後已宣佈於二月四日投票),根據上次私有化未加價前嘅資料披露,股東特別大會之後約三十幾日就可以收錢。嗱,當係前後三個月嘞,投資三個月有 回報率21%,計年率就有84%,基金經理都搵唔到咁高回報嘅投資啦!」

 

左丁山又潑冷水:「係咯,基金經理咁識計數,佢哋 唔識撲落去,等你呢個散戶撲?一定係人哋知道啲嘢你唔知啦!市場冇理由咁笨!」經紀A講:「凡事講值博率嘅啫,人人諗法唔同。睇報紙報道,上次○八年十二 月三十號電盈投票通過押後法院會議,以便從新考慮私有化價錢由四元二角提升到四元五角,當時贊成嘅出席股東有77%,反對有22%;贊成押後股東特別大會 嘅有99%,睇呢啲贊成數字,我可以推論為大部份股東會贊成私有化,私有化成功機率係高嘅。諗嚟諗去,買定八號仔等私有化成功,博得過,好過你成日追韋 達。至於啲基金經理點解唔一早掃貨,畀個機會我,我都費事諗。總之信自己嘅感覺與分析!」按道理,電盈嘅基金股東冇理由唔乘勢套現,佢哋嘅持貨量老早 mark to market,虧損一早入咗數,現有人出價四個半,基金贊成嘅話,賺硬。如果佢哋要貨唔要錢嘅話,點樣向背後投資者交代?至於散戶就難估啲,講計數就容 易,講感情就無從推測,或者就因為散戶難測,所以啲基金經理先至唔敢大舉入貨賺差價。經紀A話佢以前從未有買入電盈,左丁山亦然。呢啲咁嘅套戥利潤,純粹 以數字推算,當係腦筋遊戲亦無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92

澳延期90天审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6/110122147.html


中铝认为延长审批时限在“预期之中”,将继续配合澳洲政府的审批

    【《
财经网》专稿/记者 严江宁】对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向澳大利亚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注资的申请,澳方将延期90天公布其审批结果。
    澳大利亚财政部3月16日对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作出一项临时决定(interim orders),将延期90天后公布是否批准其投资的申请。澳大利亚政府在一则政府公报(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Gazette)中披露了上述决定。
    中铝2月12日宣布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包括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交易完成后,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交易宣布的第二天,即2月13日,中铝就向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下称FIRB)提交了交易申请。2月17日,中铝的代表团向FIRB官员进行了说明。
    澳大利亚的《投资并购法》(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 1975)第25条规定,在投资申请递交的30日后会公布是否予以批准。30天后,如果财长认为尚不能作出决定,可将审批时限进一步延长90天。在90天 的延长期内,交易将不能被推进。
    对此,中铝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澳洲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预期之中”的。“由于这一交易规模巨大,而力拓又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矿业资产之一,所以在最初对交易进行准备时,我们就预计到澳大利亚政府不会在30天内作出决定。”
    上述人士称,对于延期审批,“中铝会一如既往地配合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批工作”。
    澳方宣布将延期公布对中铝交易审批的当天,澳大利亚基金投资公司(Australian Foundation Investment Co)执行董事Ross Bark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该笔交易的担忧。他说,“中铝并不是一家商业企业,它被主权国家所有,而且既是力拓的竞争者也是消费者”。澳大利亚 基金投资公司是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股东。
    3月1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选择澳大利亚作为上任以来的首个“
海外之旅”,就是为了消除市场上对中铝的不信任感。3月2日,熊维平特地飞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负责审批交易的澳大利亚FIRB官员和其他部分政府官员见面。
“在我们主动澄清了很多问题后,澳大利亚方面对中铝注资力拓这一问题的理解大为改善。”随同熊维平前往澳大利亚的一位中铝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6

美國式內幕交易 左丁山


2009-03-17  AppleDaily





 

港 交所決定在三月二十三日撤銷競價時段,恢復舊制,於是自○八年五月實施嘅新制就此玩完。聽本地經紀意見,就知佢哋不時反對競價,但外資大行、基金經理嘅利 益亦須維護,美其名曰追上國際最佳守則,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聲譽,故此港交所聽大唔聽細,一於推行競價時段,甚至後來俾本地傳媒譏諷為「勁假時 段」,亦不為所動。反對者可以批評港交所唔夠靈活,但贊成者可以話港交所擇善固執,堅守原則。點知其他股票收市價「勁假」就得,搞親滙豐就有後遺症咯。


經 紀S同左丁山講:「三十三蚊沽滙豐,好難查到證據嘅,可以懷疑有人夾定,但要搵齊證據,事實上會非常艱難,我相信證監會搵唔到,只能夠話一啲外資佬玩得過 龍,玩大咗啦。」滙豐股價在三月九日急跌至三十三元收市,驚動英國與香港,更令青姐在鏡頭前花容失色,曾司長要過問,於是港交所夠膽向本地經紀「擇善固 執」啫,但唔敢向政府「擇善固執」,擒擒青話取消競價,連腰骨都斷埋。


港交所口口聲聲話要追上國際標準,所以有三件大事要實施,包括(一)競價時段, (二)延長董事禁售期,(三)上市公司出季報。第一件推出之後,現受壓力而取消,第二件本來話在一月一日實施,受反對而延至四月一日,第三件仲要諮詢。以 目前世界大勢睇,港交所最好取消第二件與第三件,免生事端,否則他日可能會反口,打倒昨日之我,損害威信。


乜唔係啫,講甚麼外國準則,原來美國都冇董事禁 售期呢回事嘅,美國銀行與花旗集團未公佈今年第一季業績,第一季仲未完結之時,就已經有董事係咁買股票,直情係內幕交易,美國證監會完全唔理會。譬如花旗 一位董事Roberto Hernandez在三月二日以每股一元二角五仙買入六百萬股花旗,股價於三月五日跌至九十七仙,但花旗總裁喺三月十日出內部通告發盈喜,股價立即飆升, 上星期四收市報一元七角八仙,Hernandez賺到笑。以香港監管觀點,呢樣仲唔係內幕交易?另外,美國銀行總裁買番美銀股票,市場仲話係好消息o忝, 話對美銀股價有支持喎。在呢方面,香港實在可按自己方法行事,唔須要聽外資基金經理嗰套係要延長董事禁售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93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交易(更新版)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8/110123494.html


中国商务部以“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
认定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有消息称,由于市场突变,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对收购的态度趋于保留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杨彬彬 王姗姗】中国商务部午间发布公告,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886,下称汇源)的申请。 
3月18日,商务部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做出了正式裁决,认定交易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 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 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公告显 示,在正式否决此项交易前,商务部曾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可口可乐方面也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和修改方案。但是商务部评估后认为,修 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交易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这也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目前,汇源和可口可乐公司尚未对交易被否决作出正式表态。不过,3月6日,即将于4月卸任的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伊斯戴尔(Neville Isdell)在其最后一次大型演讲中曾警告,金融危机之下,市场规则和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自由市场秩序正在被改写。他提醒,应该警 惕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将会减缓经济复苏及长期经济增长。 
虽然此项交易最终遭到了中国监管部门的否决,不过据一位接近可口可乐的人士透露,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可口可乐对于收购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热衷。 
2月28日,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在出席一个论坛时,也曾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要给可口可乐全球总裁“打打气”。 
不过,两天后,汇源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并不了解可口可乐任何董事对收购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收到关于更改收购计划的任何意见。 
JP摩根分析师谢琳认为,虽然中国的非酒精、非碳酸饮料市场刚刚开始发展,但现在不垄断不能代表将来没有机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可口可乐已经在碳酸饮 料方面获得了垄断地位,目前在果汁和茶饮料方面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如果再获得纯果汁市场的大幅份额,未来的垄断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她同时认为,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品在内需市场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政府不会放弃这一块市场的发展机会。 
3月18日,汇源股价开盘大跌19.42%,至8.30港元。公司随即宣布,于10时13分起临时停牌,以待发布有关股价敏感资料。 
截至昨天收盘,可口可乐(纽约交易所代码:KO)股价小幅上涨0.44%,为41.45美元。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折合每股约12.20港元。以汇源于9月1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4.14港元计,这一要约收购价有1.9倍的溢价。
如交易获批,这将是外资在华最大一起并购案,也是可口可乐历史上金额第二大的收购交易。
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2007年,汇源在国内100%果汁市场及中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2.6%和39.6%,处于明显领先地位。而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0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果蔬汁市场的占有率为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19

国资委严禁中央国企进行投机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324/11182747642.shtml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资委提醒中央企业,要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得盲从,防止被诱惑和误导;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

  国资委责令各中央企业,清理境内外从事的各类金融衍生业务。期货、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含通过银行购买境外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清理范围之内。清理情况需向国资委作出书面报告。

  二十四日,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说,将对业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浮亏较多,以及未按要求及时整改造成经营损失的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将不准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该负责人介绍说,有少数中央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 仓,风险失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个别企业金融衍生业务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和国有 资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国资委责令企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超越规定经营范围,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持仓规模应当与现货及资金实力相适应,违规经营或发生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资委还提醒各中央国企,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监管。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亏损等重大事项,要在三个工作日内报告。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业务时,慎重选择代理机构和交易人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64

华人巴菲特唐炜臻涉违规被暂停证券交易资格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90330/14386042454_2.shtml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加拿大《星星生活》报道,加拿大安省证监会日前发布公告,唐炜臻金融集团因涉嫌违规被暂停证券交易资格。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有“华人巴菲特”之称的唐 炜臻事件终于浮出水面。该刊记者近日通过对多名相关人员包括唐炜臻本人的采访,试图还原出一幅不算完整的唐炜臻事件拼图。究竟是吸金骗局还是操作失误?相 信法律最终会给出一个完满的解答。

   拼图1:唐炜臻自画像

  据唐炜臻所著的《我的巴菲特财富之路》一书中自我介绍,他于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时考入中南林学院,后留校任教,在校期间曾被派往武汉大学进 修。1987年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1990年,唐炜臻进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系,并于1992年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之后,唐炜臻先后在多伦 多总医院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

  对于他的投资理财经历,在这本书的“作者小传”内有如下表述:唐炜臻,加拿大投资与理财专家,巴菲特专家,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公司董事长,唐炜臻 投资与生意俱乐部主席,海外华人有限合伙人公司总裁,生存与发展专栏作者。唐炜臻被北美投资界誉为“华人巴菲特”,对巴菲特投资理论有十多年的钻研和运 用。

  1993年开始涉足投资领域,钻研巴菲特投资理论,以及互惠基金、股票和期权的投资。1995年自己创业,开始为同事和朋友代理互惠基金投 资,“不赚钱不收费”。由于投资稳健,回报率高,顾客络绎不绝,创造了多伦多互惠基金散户投资的奇迹。以后,逐渐探索和研究深奥复杂的金融衍生物的投资策 略和方法,如外汇期货和市场指数期货的稳健投资策略,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1997年在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伦多创立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是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的管理,服务对象是资深的或富裕的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人。继 续实行“不赚钱不收费”的经营原则。同时,唐炜臻对北美社会的资本市场也有较深的研究和了解,研究了一套在北美市场切实可行的投资人和有关人员的权益及分 配制度,并建立了广泛的融资渠道。

   拼图2:唐炜臻的光环

  除响亮无比的“华人巴菲特”之外,唐炜臻拥有难以计数的团体职衔和众多的社会荣誉。仅仅从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宣传册和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网站介绍就可以摘录不少。

  唐炜臻的部分职衔是: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公司董事长;加中企业家协会理事长;世界华文大众传媒协会荣誉主席;加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协会联席理事 长;加拿大湖南同乡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创会副会长;连续三年E-trade Canada顾问;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2006年2月18日)主席团主席等。

  唐炜臻的部分社会荣誉有:2002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安省政府颁发的“安省义工奖”;2008年获得“加拿大安省杰出成就奖”(商业成就 奖);“2008多伦多华人社区杰出贡献奖”;2008年12月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荣获“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最佳诚信奖。

  唐炜臻为数众多的头衔之一是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理事长。这家成立于1993年5月的协会,总部设于多伦多,在渥太华、蒙特利尔设有分会,中国设有代表处。协会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据称已有会员一千多名,遍布加中两国。

  据协会网站介绍,唐炜臻于2008年7月出任协会理事长。不过,坊间流传这个职衔是唐炜臻许诺巨资获得,只是数字有不同的版本。协会的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查询时则断然予以否定,但这位人士不否认,唐担任理事长可能会在一些协会活动中予以资金支持。

  加拿大湖南同乡会是多伦多华人社区颇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协会之一。2008年12月20日,湖南同乡会在多伦多一间餐馆举行圣诞新年餐会及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唐炜臻当选为新任会长。

  但唐炜臻担任该职只有短暂的两个多月。近日,来自湖南同乡会有关人士的消息称,唐炜臻在今年2月27日对其客户宣称无钱支付承诺款后不久,鉴于事态的严重性有可能影响同乡会的形象,该会内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调整领导班子,并接受唐炜臻请辞会长的要求。

   拼图3:唐炜臻的客户

  唐炜臻的客户究竟有多少?最低投资额的门槛是多少?回报许诺有多少?

  在2007年3月18日举行的“乡聚-乡音-乡情”大型庆功宴暨财富论坛联欢晚会的一份名单中,就有列出唐炜臻的部分有名有姓的白金会员50人,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据一位唐炜臻的客户向星星生活记者透露,唐炜臻的客户约有260人,其中约60人是美国客户。据称,唐近年在美国吸收客户比较顺利。据他了解, 成员分别来自德克萨斯州、乔治亚州、纽约州等地。有关唐的客户数据与在枫下论坛上大爆内幕的一位网友“出离愤怒”提供的数据相吻合。

  根据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咨询公司列出的条款,公司对投资人有严格的选择,要求投资者有一定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要求15万美元,最低投资额不得低于5万加元。

  2008年11月25日,唐炜臻金融集团在公司网站发布的消息称,为提供机构与大户投资服务,公司特别设立机构与大户投资服务专门基金,从 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对外服务。基金采取完全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在证券委员会监管之下,同时受第三方高级会计师审计监管。这项新的基金只对具有雄 厚实力的机构和大户开放,客户最低投资额为1百万美元。

  报道指出,“每周1%的连续稳定回报”是唐炜臻吸引资金的一个最大招牌。在公司网站一则“唐炜臻金融集团客户会议在多伦多圆满结束”新闻中可以看到他自称公司有近1亿美元的基金。

  描述如下:公司董事长唐炜臻向公司投资客户通报了在华尔街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风暴背景下,他为什么还能不受影响,继续为投资客户带来稳定回 报的秘密,并从技术层面对他从事的以外汇交易为主的金融投资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他对公司近1亿美元基金进行娴熟交易的独特技巧,就投资资 金安全措施和风险回避等客户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

   拼图4:不得不说的媒体

  网站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文字:唐炜臻荣获“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最佳诚信奖的理由是,一位被媒体宣称的“华人巴菲特”,成功预测美国房地产经济危机,给华人投资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是世界金融领域具有标志性的“中国符号”,是海外华人中财智人物的典型代表。

  对于媒体圈来说,围绕唐炜臻所发生的每个故事都极具新闻看点。但“官不究、民不举”,尽管该事件在民间早已沸沸扬扬,但对于唐炜臻可能涉嫌庞氏 骗局,大多数媒体则不得不保持沉默,因为需要的是当事人提供的数据和事实。少数报纸和电台的主持人只好通过美国不久前曝光的麦道夫事件不断旁敲侧击,规劝 投资者小心谨慎。

  形势在3月17日之后有显著变化。安省证监会于当日发出临时命令,指唐炜臻本人及其所属系列公司涉嫌违反安省证券投资法。除网站之外,加拿大各 大中文媒体也迅即跟进报道,中国媒体也通过新华社驻加拿大分社的发回的报道而大量转载。值得一提的是,颇具人气的枫下论坛,也一位知情者不断抖出猛料。至 此,唐炜臻事件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3月26日,英文媒体依据从安省证监委获得的文件报道说,“唐一直采取由投资者新筹集的资金去支付前期投资者赎回的要求。”报道认为,这是经典 的庞氏骗局的方式。庞氏骗局的命名来自于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他在1920年被指控犯有欺诈罪。安省证监会称,唐炜臻金融集团和海外华人合伙人基金有限公司涉嫌6千万美元庞氏骗局。

  报道说,这是自北美股市去年6月开始下滑以来,在加拿大第一宗被指控的庞式骗局案。在同一时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提出了十多个诉讼案,冻结指控为庞式骗局的资金,其中包括涉嫌650亿美元欺诈的纽约金融家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

  在商业新闻网络(BNN,Business New Network)的电视访谈中,记者邀请到前皇家骑警专门调查金融诈骗的警官Graig Hannaford担任嘉宾。据他介绍,加拿大皇家骑警平时调查的涉及庞氏骗局的案件,金额都是2-5百万元,像唐炜臻这样金额达6000万元的案件,对 于加拿大来说,数额十分巨大,相当惊人。

   **拼图5:客户大会

  鉴于安省证监会已经介入唐炜臻事件的调查,为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几位唐炜臻公司的客户姓名在文中采用百家姓的“赵钱孙李”替代。

  2009年2月27日晚的客户大会对唐炜臻公司的许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在这一天,公司资金短缺的谣言成为现实,承诺2月底还钱的唐炜臻在一间酒店当众向全体与会者承认投资出现巨大亏损。

  据身在现场的赵先生介绍说,唐炜臻的太太萧红流着眼泪向在场的人士鞠躬,说公司因亏损已无钱支付,大家都是好朋友,实在是对不起。惊魂未定的众人急切询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

  不多久,唐炜臻进来向客户宣布,公司的帐面上只有1450元。当时,现场的人们都惊呆了,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几个女士失声痛哭。以至于枫下论坛的网友“出离愤怒”形容说,在大家确定他并没有忘了说一个“万”。

  赵先生证实了当时的场景。这个1450元与通常认为的数千万资金相比,完完全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赵先生说,会议后传出的消息是,这只是唐炜臻在被众人胁迫之下说出的一个数字。唐说,客户们追着问话,自己只好给个数字。唐炜臻当晚承认,公司可能亏损2900万元。

  大会前数日便已成立的客户代表委员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人们的心态由群情激昂最终逐于平缓。因为很多人相信有“华人巴菲特”之称的唐炜臻能够扭转乾坤,为他们取得连续稳定的回报。

  赵先生认为,之前便发现从唐炜臻处提不出资金,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麦道夫金融欺诈案令人警觉,但今年1月底为期5天的实时交易操盘公开演示则是导火索。他认为,那是一场失败之举,令人更加质疑。

  据了解,客户代表委员会于2月17日成立。赵先生介绍说,其前身是一两年前就有的顾问,是与老唐比较亲近的人或关系比较好的人,但有名无实。

  此后的3月4日,10日,21日,在短短的十多天内共举行了三次客户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公布事态的最新进展,公司的资金流向和账目状况等,结果21日因公布1600万缺口的公司明细账目不清,有人主张报警。 

   **拼图6:告投资人公开信

  唐炜臻先后发出四封告全体投资人书,时间分别是3月10日,19日,21日和25日。为何发布告全体投资者书?每个公开信的背后都有内部斗争留下的烙印。

  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唐炜臻承认,第一封信主要是针对客户挤兑资金而发,因为当时公司处于紧要关头。

  唐在信中向客户请罪,但强调,他绝没有将大家的钱藏为己有,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偿还大家的全部投资及所承诺的盈利。他同时表示,三年来募集到的资金,有近3千万资金进来以后又作为本金被取走,有近800万元作为盈利支付了投资人。

  唐炜臻承认,由于没有把投资操作作为首要任务,加上账面资金又长时间没到达一定规模,长期在100万以下徘徊,大资金达到之前根本就没有99%。因此导致致命的失误。他希望在大家的支持和监督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偿还债务。

  在第二封告全体投资人书中,唐炜臻表示,他绝无骗钱财之企图,并称自己已将房子抵押贷款,作为操盘的启动资金。在客户代表组的监督下,希望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来。他认为,只要进入了良性循环,操盘资金会非常巨大,偿还大家的钱是绝无问题的。

  客户孙先生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表示,唐的客户已经损失很多,此时需要所有的客户团结起来,比如在客户代表委员会的监督下,让唐炜臻重新操盘挽救残局。他说,在收到安省证监会通告的前几天,大约投入35万元资金,其中包括唐的贷款,结果3天有9万元的收益。

  孙先生认为,由此看出还是有一点希望的,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受害人的本金,不单是给唐炜臻希望,更是给我们自己希望。

  但赵先生认为,虽然大家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度不一样,抱有唐炜臻能以小博大的幻想,但一个数字后面补两个0,成功的概率过于渺茫,简直是天方夜谭。

  鉴于有部分投资人怀疑唐炜臻把部分钱藏起来的问题,他在21日的第三封告全体投资人书中说,从不为自己留后路。他透露说,2006年到2007 年上半年,一千多万资金亏损在次贷危机初期的几只股票上后,他之后就再没有碰股票。但因小心谨慎,他没有把投资交易作为首要任务,所以一直处于维持状态。

  21日公布的公司明细账目有1600万缺口。有受访者认为,目前客户代表委员会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查帐,但亏盈实际上是一笔糊涂帐。有客户之怀疑公司亏损的原因,资金是否有转移,去外地旅游是否把钱转移出去等。

  唐炜臻的告全体投资人书之四是“让全社会来作证”。他说,“马失前蹄”与“阴谋失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他并不怕面对司法,只是感到它会累及到 海外的华人,会阻扰他站起来时间,会影响到他归还其他投资人资金的计划。他承诺说,不出两个月,一个新的唐炜臻一定会倔强地站起来,一定会收到第一笔还 款!

  报道指出,细细读来,显然是有人准备在司法战线上与他拼杀。

   **拼图7:客户报案

  唐炜臻客户的构成较为复杂,有律师、有会计师,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客户中因有人获得利益、有人拿到本金,有人却分文未得,每个人的动机和心 态都尽不同。因此,让唐继续操盘还是报警的两股势力一直在角力,客户代表委员会在其间协调,前者为数者众日渐上风。不过,委员会内部也有一些分歧。

  26日,客户代表委员会发布公司清理整顿动态消息称,鉴于投资人对电脑账单中出现的“缺口”提出的质疑,现在唐炜臻已提供了支出明细。目前,全部账目已无明显缺口。正在进一步审核之中。

  但向唐炜臻发出最后通牒的部分客户,即使在最后期限3月27日前得到了确定的消息,但还是毅然决然前往多伦多警察局52分局报警。钱女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他们一行5人前往报警,代表了15名唐炜臻的客户,其中包括美国的客户。

  在得知此案涉及人数260多人、涉案款6000万元时,当值警员表示,分局不能受理如此严重的诈骗案,当值警员已协助几名报案者与总部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在金融界工作的李先生认为,对于唐炜臻事件的界定不外乎操作违规、私自募捐、或是犯罪。如果发现被举报人与身边的人合伙欺骗后来者,一旦曾为被告,跟事件相关的人员都逃不脱干系。因为是和他人合谋诈骗新投资者,不但赔钱,还可能要进监狱。

  李先生表示,华人有羊群心理,比如投资提款,一旦一家公司发生问题,其他相类似的公司都可能恐慌。他断定,多伦多华人圈中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捷克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04

广交会三期纺织品出口交易呈复苏迹象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60398&time=2009-05-05&cl=100&page=all


  【《财经网》广州专稿/实习记者 王珍】5月4日,第105届广交会三期展会进入第二天。《财经》记者在广交会现场了解到,进入5月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交易量呈现复苏迹象。

  尽管当天出入于纺织服装类展馆的外国客商仍有点稀稀落落,但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省纺)加利事业部总经理钟浩森表示,这两天的客流已经好于预期,“我们公司原来预计一天只能接待五六个客户,现在一天有约20个客户。”

  “外需有所松动,出口退税的提高让我们讨价还价的余地大了些。”他预期下半年纺织品出口的形势将有所好转,但本届广交会仍是以“抢客”为主,“只要是实单,就算成本打平,不亏本都要接回来。”

  他告诉记者,上半年广东省纺的出口金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0%,现在慢慢回升,争取今年全年的出口额与去年持平。该公司上半年对美国出口下降了大约10%,对英国出口持平,对南非、俄罗斯的出口则有增长。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东丝绸集团)总经理叶双朋也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纺织品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广东省纺织品出口量下降了18%;广东省丝绸出口量下降了12%,希望2009年4月出口额能与去年持平。

  首次到广交会参展的山东烟台一家纺织厂的孙厂长告诉《财经》记者,今年经过2月-4月两个月的观望,买家开始“试水”,但是数量仍然偏少。而且客商询问比价的多,“我们要把利润放低,才能把市场‘融化’。”

  他表示,目前买家的出价已经比之前降低了10%-15%。原来10元一件的童装,现在的出价只有8.5元到9元。当然,原材料的价格也下跌了3%-4%。“每个环节都得让利一点。”孙说。

  

  天津某纺织品出口公司的总经理汪小姐则表示,进入5月份以来,市场虽有所复苏,但都是小订单,价格比以前低10%-15%,且要求交货速度要 快。“以前的交货期为两个半至三个月,现在只有一个半至两个月,整整减少了一个月,所以必须快速反应。‘跟单’难度加大,遭客户索赔的风险也增加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传媒中心主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博士5日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尽管交易量有所回升,目前还很难做出中国纺 织品出口已经开始复苏的乐观判断。市场萎缩有一个逐步传递的过程,眼下市场是否真正见底还难说。更关键的是西方主要市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复苏迹象;与此同 时,采购商又把一些订单转移到孟加拉等国家去。

  魏林指出,孟加拉纺织品出口上升得很快,在全球服装产业的竞争中,中国可能会对孟加拉让出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南昌做服装出口的胡先生已经明显感受到孟加拉的冲击。“我们拼不过孟加拉”,他在广交会的展位内,拿出一件红色无袖T恤衫说,曾有一个意大利客户向他一年订购7万件,但自前年起,这张订单就转去了孟加拉。

  “中国纺织品出口欧洲要12%的关税,但孟加拉的纺织品出口到意大利是零关税。”胡先生说,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孟加拉纺织品出口到欧洲的成本至少比中国低20%。

  目前,中国纺织品的优势仍然在于劳动力丰富,产业链完善,纺织品的品质、交货期较有保障,因此未来仍然会有持续竞争力。孟加拉所需的布料、纽扣 都由中国提供。而小批量、货期短、技术含量高的订单目前还是在中国生产。但孟加拉劳动力便宜,在接受2-3年的订单之后,当地的产业链也会逐步完善,竞争 力有望迅速提升。

  魏林认为,全球纺织品价格走低,竞争压力加大,国内要加快产业转移,把纺织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而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环境还不健全,需要积极去完善物流等配套体系,“只有这样,纺织业才可能多留在中国10-20年。”

  “估计年内纺织品出口会好转,但好转之后未必再是原来‘中国出口一家独大’的格局。”魏林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37

业内人士揭密大宗交易获利线路图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90511/08456207399.shtml


  “他们资金一般都是几亿几十亿,事先商量好以当天平收盘价的9折多一点成交,第二天趁拉高卖出,虽然只赚两三个百分点,但绝对利润额是非常惊人。”昨日,上海一家投资公司老总陈刚(化名)来南京,在饭桌上向记者透露近期一些民间机构通过大宗交易牟取暴利的秘密手法。

  今年,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变得十分活跃。以深市为例,2008年全年大宗交易市场A股共成交450笔,而今年以来不到5个月的 时间,深市大宗交易A股已成交311笔,是去年全年的69%,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 3.8笔。今年前4个月,深市大宗A股交易成交数量分别为27、88、102和86笔。沪市今年以来大宗交易成交也已达到459笔,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 5.58笔。

  “大宗交易之所以这么密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大小非减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做个过桥交易,躲开监管层关于每月通过集合竞价减持不超过 1%的红线。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有很多机构都在做大宗交易的生意,先与大小非商量,以9折左右的价格接盘,然后第二天拉个高开,借机出货。”陈刚说,做大 宗交易的资金大多屯集在上海、深圳和北京,其中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找到交易上家,把价格谈妥就行。关键是要有资金规模,现在做这行的,一般资金都在几亿 元,最近他接触到的一个机构资金高达50亿元。

  记者查看了一下近期的大宗交易,果然其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例如,5月6日,瑞贝卡(10.62,-0.71,-6.27%)成 交的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为1000万股,成交金额为1.06亿元,成交价格为10.66元,是该股当天收盘价的9.35折;大宗交易的次日,瑞贝卡以 11.43元的价格高开,然后走高至11.74元,之后便一路下行。如果前一日大宗交易的买家在开盘后半个小时内出货,成交价格约在11.5元附近,其盈 利达850万元,扣除30万元左右的手续费和印花税,净利润超过800万元。还有5月5日ST中福(5.03,0.00,0.00%)的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4.53元,是当日收盘价9折,5月6日ST中福开盘即走高,收盘时上涨3.19%,这笔大宗交易买家收益达14%左右。     记者  于世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