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鱷兄對中聯石化(346)交易研究
因今日全力update文庫,所以拿回上星期和鱷兄的e-mail 出來貼貼,主要是說說前兩個星期那單印尼Deal,昨天公司更委任一印尼背景董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7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436_C.pdf 鱷兄: UWANTS班人果然找上了你的blog, 事實上野村何曾入了股? 那個24樓分析員身份有點奇怪,有點無間度的feel,不知是那一路的高人。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996971&extra=page%3D1&page=7 關於收購目標之一SPE "Oilex (West Kampar) Limited (Oilex),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Oilex Ltd, was assigned a 45% participating interest in the West Kampar PSC pursuant to a farmout agreement entered into with PT Sumatera Persada Energi (SPE) in May 2007. Oilex is continuing to pursu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endalian field and the ongoing work program to maximise the value of the West Kampar asset. We have reported previously (9 and 30 January 2009) that following Oilex's termination of a second farmout arrangement entered into in August 2008 under which it was proposed that Oilex would acquire an additional 15% interest in the West Kampar PSC, SPE is required to reimburse the monies advanced by Oilex under the terms of that agreement and that Oilex holds security for that reimbursement. The amount due to be repaid is US$3.5 million approximately plus interest and costs. While SPE has acknowledged their obligation to repay monies advanced, no repayment has yet been made. Oilex is vigorously pursuing its rights to recover the monies advanced (plus interest and costs) under the relevant agreements including enforcing security which is held by Oilex. To that end, Oilex has transferred a 22.5% participating interest in the PSC from SPE to Oilex pursuant to Oilex's rights under a Power of Attorney granted by SPE to Oilex in August 2008 at the time of entering into the second farmout agreement.The transfer is currently before BPMigas,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regulator. Oilex will pursue the sale of this 22.5% interest to recover monies owed to Oilex. To ensure that recovery of monies owed to Oilex is maximised, Oilex is also enforcing a parent company guarantee from SPE's parent company PT Asiabumi Petroleo and has commenced an arbitration proceeding against it in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Court of Arbitration in Singap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guarantee. Oilex is also awaiting BPMigas approval of its application to commence field development of the Pendallian field and other proposals in order to expedit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http://www.oilex.com.au/files/09Mar31%20Quarterly%20Report%20Final1.pdf SPE沒有US$3.5 million賠償給Oilex,結果給了22.5%"油田"給對方填數,這塊"油田"應該值幾多錢? 單單是印尼的"油田",Oilex股權已經比SPE多一倍有多,再加上在其他國家的多個"油田",Oilex的市值也只有區區£17.14m。SPE應該值幾多? http://www.digitallook.com/news/rns/2747942-168887/OEX-Quarterly_Report_to_Shareholders_31_March_2009.html greatsoup: 你即是指,空氣的價值,但是以高價注入上市公司。 我在幻想,346印公仔紙買埋它,由許先生炒高股價賺一筆, 哈哈哈哈。 鱷兄: 除非許智明是賣方的幕後老闆,否則看不出有動機以高價買入, 不過搵估值師將估值估到天咁高,將差價當盈利入帳,並且營造入荀貨的錯覺,這個正是許智明的拿手好戲,而且不這樣做,許智明是沒有任何方法維持「盈利」水平。 如果我是賣家,一定要現金,不要牆紙,作為行內人,既然知道印尼"油田"點解不值錢,Oilex有眾多"油田"也不值錢,自然理解馬國"油田"其實也是不值錢的道理,可是許智明一定不願,現金用了就沒有,牆紙可以長印長有,寧可印多一倍牆紙,以他的邏輯,又會把發行價訂在1.25,這樣的話收購代價就會看來高得多。 以最近的市況,要炒起不是不能,但我猜測許先生的心思,必定會承機套現。表面上,許智明多次增持346,但我實在看不出他有其他收入來源,他的錢很可能就是賣346而得來,所以即使他不停地買,賣盤就是吸不盡。 消息指3113區已經開始動工,以前死要玩狼來了,如今反而忍口不說,不知他的打算。無論如何,鑽個井與會發達的距離非常遙遠,搞石油的,一邊勘探生產,另一邊繼續長期虧損三五七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Oilex已經有產油了,還不是繼續的蝕本,如果花多兩年就可轉虧已經算他本事。http://news.google.com.hk/news?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en-US:official&channel=s&hl=en&q=sunpec&um=1&ie=UTF-8&sa=N&tab=wn greatsoup: 都唔使,賣家都可以要公仔紙,但是價格就等於現金的幾倍, 同時無鎖定期,要分幾個賣家,不超過5%界線就不用披露增/減持情況。 我覺得那些之前賣股套現,其實只是在借高利貸,如如果股價低過1.25,就可以起鎖定貨源的作用,增持貨源其實在減少街貨,但是他如果之後真的炒不上1.25,又用甚麼錢還給人呢? 公司難以維持(真實)盈利水平,加上開油田、搞公關、打莊花費不少,幸好2007年市場大好景都讓他套現不少,加上引晒一大堆小股民落疊,股價尚算維持在高水平,總算是中價毫股。其他的不是變仙,就是低價毫股。 我想就是想保持神祕等人唔知道,但如果不成功,就可以不提,成功破神話。但成功的話,就可以成功散貨,功成身退。不過(公司)都是要虧錢,但是都沒所謂啦,下家吧。總的來說,基本上這家以油田包裝的公司已經是要繼續玩下去,但是要多少時間才能成功呢,我就不知道了。
交易-中國石油(857)、宏安國際(1222)、德祥企業(372)、康健國際(3886)
今日講下關連交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13_C.pdf 中國石油(857)宣佈,透過子公司崑崙燃氣收購母公司附屬中國華油集團及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的8家位於中國各地的燃氣公司,作價1,093,938,962.04人民幣(約港幣1,243,112,456.86元)。 這當然是一些正當的資產交易啦,雖然要付出一定的發展費用,但是中石油在中國有大量石油的天然資源,收購只為增加公司盈利,和集團銳意擴張城市燃氣市場亦有作用,但是對一家年賺千億的企業來說,效果可能不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32_C.pdf 德祥企業(372)宣佈向,兩家離岸公司購入關連公司的可換股票據,票面值共5,820萬,作價4,839.6萬,主要因為股價5仙較調整後換股價33.9仙大幅折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328/LTN20060328060_C.pdf 細閱認購人名單,該批認購入應原為已賣殼的中策的,後因中策賣殼而被錦興收購的CEL、和黃及九家基金投資者。我相信是基金投降才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8/LTN20080728464_C.pdf 根據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條款及條件,尚未行使之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換股價已因股份拆細、供股、紅利發行及配售300,000,000股本公司股份(本公司已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發表公佈)之累積影響而由每股股份0.79港元調整至每股新股份0.339港元。除上述調整外,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所有其他條款及條件維持不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25_C.pdf 宏安購入關聯人租的舖,有誰住在大圍,可否告知地址上的是哪鋪?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29_C.pdf 康健國際沽8250,然後用套現資金購入中國醫藥業務。 甚麼是關連,我也不清楚。
交易(2)-德祥企業(372)、香港體檢(397)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059 前文寫得不足,想補番之前德祥企業買1189可換股債的目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9/LTN200902193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7/LTN20090317544_C.pdf 在 兩個多月前,公司宣佈20合1後,1供4,每股20仙,共發行不少於538,922,480股供股股份及不多於 695,036,396股供股股份,集資供股淨額將不少於103,780,000港元至134,220,000港元,大股東陳先生宣佈按比例供股 187,413,364股,共斥資3,740萬元,其餘則由結好包銷。 供股限期是在5月14日,公佈日期是在5月21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9/LTN20090519168_C.pdf 最後發行538,951,624股,並獲1.67倍的超額認購,成功集資1.04億。 最後就發生文中的事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532_C.pdf 德祥企業(372)宣佈向,兩家離岸公司購入關連公司的可換股票據,票面值共5,820萬,作價4,839.6萬,主要因為股價5仙較調整後換股價33.9仙大幅折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328/LTN20060328060_C.pdf 細閱認購人名單,該批認購入應原為已賣殼的中策的,後因中策賣殼而被錦興收購的CEL、和黃及九家基金投資者。我相信是基金投降才賣,但如果是基金為何不出真名字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8/LTN20080728464_C.pdf 根據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條款及條件,尚未行使之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換股價已因 股份拆細、供股、紅利發行及配售300,000,000股本公司股份(本公司已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發表公佈)之累積影響而由每股股份0.79港元調 整至每股新股份0.339港元。除上述調整外,二零一一年到期票據之所有其他條款及條件維持不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9/LTN20090519186_C.pdf 公司稱,賣方是投資控股,所以應不是基金,今次買東西獲益者,不言而喻。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841 之前懷疑,公司是無資金需求,為何批股,後來終於知道答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493_C.pdf 397寫埋D唔成理由的理由,終止是次配股。 於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八日(交易時段後),配售代理獲本公司知會,鑒於整體經濟狀況前景不甚明朗,本公司將於近期內放緩其發展步伐,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遂擬撤銷配售事項。出完消息後,股價炒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0/LTN20090520388_C.pdf 星期四,公司宣佈以3.2仙,出售1.8億股確思醫藥的股票,套現570萬,持股量降至49.61%,可以知道缺水情況很嚴重,亦可以知道印公仔紙換現金的高招開始。 公司稱,現正就可能收購一家私人公司之重大權益,與若干人士進行磋商;該私 人公司從事之業務與本集團業務可產生協同效益。 可以知道,公司之前怕賣唔出股票,加上又無集資目的,在壓力下於是叫停批股。 之後,不到一天宣佈購入其他業務,已是不尋常,可見應是早前已達成協議要收購,於是找人批股,但是當時未成事。其後,公司見股價升,暫時不批股,減少股票沽壓,並快點和他們達成協議,趁機炒高股價,之後先印股票集資。 其實講到尾,這些股票都唔係做正業,正業在股票市場,那些甚麼概念只是包裝。
交易权威人士细剖中铝“世纪大交易”流产真相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8KETGN1FD55M.html 真相往往最后才浮现。 6月8日晚9时许,全程参与了 中铝力拓交易 的一位权威人士终于打破“缄默”,主动向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相关报道详见本报6月9日13版《中铝“力拓残局”求解》) “市场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电话中,尽管声音仍伴有些许沙哑,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显然已从之前的失望和愤怒中平静了下来。 长达30分钟的交流中,该人士始终保持语速平缓,力求以最简练的语言向本报记者展示这场“世纪大交易”之所以会最终流产的真实原因。 “ 这两天,外界对于力拓毁约的原因做了种种分析,但真实的原因远比外界想象的简单。”该核心人士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跨境并购交易,外界 之前普遍把交易的阻力对准了所谓的“政治因素”——澳反对党以及澳审查机构——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英文简称FIRB)。 但实际上,力拓此次之所以选择撕破脸皮式的毁约,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3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反弹,资产泡沫瞬间浮起,交易继续成立的基石已被无情击碎。”该核心人士指出。 无独有偶。6月9日,之前手机始终无法接通的中铝高层有关负责人悄然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独家专访,“ 金融 危机给了中铝一个海外巨资并购的机会,但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力拓提出的交易条款修改使中铝无法接受,中国企业不能出了大价钱买回的却是非优质资产。” 距离6月5日晨,力拓董事会撕毁195亿美元的交易过了整整72个时间后,中铝及相关利益方正在逐步走出“受伤”阴影,开始积极面对现实。 FIRB并非最终否决力量 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产品价格跳水,欧美资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于前一年高点大举买入力拓股份的中铝 公司 ,迎来了创造历史的机会。 2009 年2月12日下午2时30分许,中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全世界媒体高调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 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通过引入中铝注资,力拓可以偿还2010年10月前的总计189亿美元的贷款。 迄今为止全球跨境交易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就这样出炉,这一重磅交易迅速引起世界各界的高度瞩目。 “澳政府以及力拓股东对于中铝公司是‘红色企业’的偏见,可能是此次交易能否最终成行的关键。”2月16日,英国一家老牌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如此评价。 该专栏作者指出,今年9月份,即将面临巨额财务压力的力拓集团,之所以选择接受中铝的注资“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市场不发生大的变化,力拓必将会全力帮助中铝在债务压力来临之前,促成交易的完成。 事态似乎也在朝着外界预料的方向迈进。 3月中旬,中铝力拓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英文简称 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英文简称Federal Cartel Office)两关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宣布,交易将在原定的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直到今年6月15日。 公开资料显示,整个4月,力拓的董事会一直在伦敦和澳本土积极召开相关股东沟通会,向反对交易的股东们做出解释。 “不熟知内情的人直到5月底,还在为即将到期的FIRB审批结果担忧。”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实际上,进入5月后,力拓董事会已经逐步转向,面对明显好转的资本市场,力拓董事会逐渐明显考虑摆脱中铝的注资交易,转而寻求公开市场配股融资。 5月22日前后,新任力拓董事长杜立石的表态其实在预示力拓已经改变立场,他对媒体表示,面对变化不定的市场,他不会将一个会被否决的方案提交给股东讨论。 力拓底气:配股采用“硬包销” “ 全程关注本次交易的人士应该可以捕捉到,FIRB的审批并不是力拓毁约的根本动力。”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尽管FIRB延长了对中铝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最 后也正是这90的天时间,让力拓董事会最终坚定了信心,选择通过公开市场的配股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财务危机。 但是,FIRB的这个做法符合标准程序,合情合理。毕竟通过195亿美元的交易,中铝将在力拓的持股比例上实现翻一番,达到18%,这个数字绝对是足以引致FIRB进行严格审查的。 4月1日,中铝 公司 掌门人熊维平在香港参加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2008年年报业绩会上时亦明确对外表示,FIRB对中铝力拓交易没有什么倾向性。 “全球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特别是美联储在今年3月份开始开动印钞机以后,全球资本流动性的重新充裕才是导致力拓毁约的根本原因。”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力拓之所以在宣布撕毁合约后,马上与必和必拓宣布合资及启动配股计划,力拓的底气就在这里。 该权威人士透露,目前,面对资产市场的全面回暖,摩根大通英国合资公司及瑞士信贷和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已经开始着手为力拓承销高达152亿美元的配股行动。 “据我们了解,这个配股行动中,由于考虑到市场具有充裕的流动性,几家 国际 投行已经明确表示将采用余额包销的方式。”该权威人士认为,这对于力拓来说,尽管即将花费的承销费用将会较高,但承销商这种绝对的“硬包销”方式,在现在的情况下,将保证力拓能够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融到足够的现金。 来自海外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力拓集团日前已宣布,将按每40股配发21股的比例配售,力拓英国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14英镑,筹集资金约合118亿美元;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28.29澳元,筹集资金约合34亿美元。 6月9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中铝高层没有针对是否会参与力拓的配股计划,给出明确态度。 “这几天,包括中铝的牵头财务顾问野村证券在内的中铝相关利益方正就接下来要不要参加力拓的配股进行全面思考。”上述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市场条件看,如果中铝不参加配股,也几乎已无可能改变力拓能够拿到足够多现金的现实。 “现在不管是中铝还是中铝的财务顾问,我想都已从失望和愤怒中走了出来,理性的态度将会左右中铝最终是否会做出参与力拓配股的行动。”该权威人士表示。
鱷兄對采藝多媒體(8130)交易
昨日取得留言,並作出考證,認為大致真確,特把此文貼出。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465 署名發出通告的,是執行董事李燦華,李燦華在今年6月22日獲委任為8130的執行董事,在6月24日成為主席。李燦華是628多金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他以前也是8192環球集團的執行董事,2007年9月辭職,8192現在的老闆是風水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25/GLN2009062502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19/GLN20090619071_C.pdf 李燦華紀錄: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LEE%20Chan%20Wah 陳振聰借殼環球工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29 ----------------------------------------------------------------------------- 這宗交易有三個賣家,其中一個是Lum Chor Wah,這位先生可能就是628多金的前主席林楚華;另一個賣家Sin Chun Shing,估計就是冼俊成,628多金去年曾經收購冼俊成的公司,冼俊成因此成為628股東。「賣方乃經獨立非執行董事梁偉民先生於二零零九年五月中就 收購事項介紹予本集團」,梁偉民先生也是628多金的執行董事。 -------------------------------------------------------------------------------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LUM%20Chor%20Wah%20Richard 和628前主席Lum Chor Wah 拼法一樣。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LEUNG%20Wai%20Man 林楚華紀錄。 2008年628的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10_C.pdf p.1 於二零零八年五月五日, 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添志( 作為買方)、Multi Fit( 作為賣方及擔保人)與冼先生(作為擔保人)訂立股份收購協議,以總代價224,320,000港元向Multi Fit收購Leading Century全部已發行股本。Leading Century之主要資產為吉利溢利協議。 P.20 「冼先生」 指 獨立第三方冼俊成先生 「Multi Fit」 指 Multi Fit Investments Limited,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由冼先生全資擁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14/LTN20080814467_C.pdf P.2 將予收購資產 East & West 全部已發行股本(分別向Multi Fit 及Pacific Rainbow收購70%及30%)。 East & West 之主要資產為吉利溢利協議1。 P.18 有關吉利之資料 吉利為於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二日於澳門註冊成立之公司,由冼先生全資擁有。 吉利自二零零七年十二月起獲永利澳門指定為博彩中介人。博彩中介人指與高投注額賭客或貴賓市場之娛樂場經營商合作之人士。娛樂場大部分高投注額賭客或貴賓透過與其合作之博彩中介人網絡招攬。博彩中介人業務涉及推廣及組織業務行程,以吸引客戶前往娛樂場經營商之貴賓賭廳參與博彩,同時亦提供餐飲、娛樂、住宿安排等相關服務,甚至向貴賓提供信貸。 吉利為澳門持牌博彩中介人,持有「Licenca De Promotor De Jogo Pessoa Colective」。吉利之博彩中介人牌照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五日簽發並於二零零八年一月二日續期。經續期之博彩中介人牌照有效期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吉利之博彩中介人牌照每年續期。 P.27 「Multi Fit」 指 Multi Fit Investments Limited,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 公司,由冼先生全資擁有 「冼先生」 指 冼俊成先生 ----------------------------------------------------------------------------- 8130今次收購的公司,「目標集團主要從事向中國保健行業提供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醫療資訊系統」),其中包括醫療資訊系統及區域網絡(LAN)及都 會網絡(MAN)定製Wi-Fi/RFID識別應用系統。目標集團已與天津港宏訂立總服務協議,據此目標集團首先會向天津港宏提供區域網絡(LAN)及都 會網絡(MAN)定製Wi-Fi/RFID識別應用系統。」 香港上市公司之中,有一間也是做RFID系統,而且非常出名,它就是風水師的宏霸。在宏霸的招股書業務部分就提到「本集團提供的醫療系統應用RFID及 Wi-Fi技術,使醫院的行政管理程序自動化,例如記錄員工出席情況,確認員工及病人位置,以及利用RFID標籤記錄病人重要的醫療資料。」宏霸旗下的公 司Vast Base,有一個客戶叫做天津華健,天津華健為中國多家醫院的RFID病人標籤供應商。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03/00802_478802/C117.pdf P.13 Vast Base Vast Base是一家在中國及亞太區經營的系統集成商,辦事處設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及中國天津。Vast Base從事提供門票管理系統及醫療行業自動化。 經本集團於2007年及2008年進行的一連串收購Vast Base權益行動後,Vast Base目前是本公司擁有80.0%的附屬公司。於該等收購前,Vast Base由Multi Metro Limited擁有99.5%及陳錕偉先生擁有其餘0.5%。 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Vast Base由本公司擁有80.0%、Multi Metro Limited擁有19.5%及陳錕偉先生擁有其餘0.5%。陳錕偉先生仍然是Vast Base的董事。 Multi Metro Limited由徐文增先生及陳錕偉先生分別實益擁有99.0%及1.0%。Vast Base的主要資產為與客戶訂立之合約。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Vast Base有四家客戶,並已與其中三家訂立長期供應合約: ‧ Bellson ‧ Top Venture‧ 天津華健 而天津華健為中國多家醫院的RFID病人標籤供應商。 天津華健為一家從事提供RFID後端解決方案予醫院(包括住院病人及門診病人標籤系統及解決方案)的中國公司。根據2008年5月2日與天津華健訂立的兩份協議,天津華健已同意由2008 年起至2018 年止10 年期間按特定價格每年向Vast Base合共購買最少0.4 百萬RFID住院病人標籤及10百萬RFID門診病人標籤。根據兩份協議,倘其中一方在若干期間延遲履行該等協議項下的責任,另一方均有權終止協議。兩份協議均無價格檢討條款。倘其中一方持續違反協議,沒有違反協議的一方可終止協議。 ------------------------------ greatsoup: 後面的是誰,相信都很清楚。
青心直說:內幕交易無處不在 胡孟青
一 個基金經理加上一個投行企業融資部門職員,會否為咗區區百多萬元,冒住斷送前途的風險。試想想,百多萬可能只是他們每年花紅的一部份,問題在於有學歷、有 人脈、有才華、有高薪厚祿,大把搵大錢條件,就係欠缺對法例尊重之智慧,腦裏只有錢沒有法,以為可以每次都好好彩,戰勝條例漏洞與灰色地帶。假如兩位分別 被判監嘅金融才俊真係第一單就中招,就好似男人第一次偷食就中咗AIDS,你信唔信佢吖?唯一解釋就係佢事前無做足防護措施,即係難以被追查之預付電話 卡,及用Gmail電郵而唔係用公司電郵。唔少老行尊甚至自己都曾經見過股壇中同類裏應外合、雙劍合璧事例,只係行事者手法高明,做到神不知鬼不覺,關鍵 係無人會因為分贓唔勻或者正義上腦而向監管機構報寸,街外錢齊齊搵,才未見東窗事發。走入銀行,唔少阿婆阿叔夠話邊隻邊隻股票就嚟做嘢啦,但當你問佢即係 間公司會做咩嘢,佢又答唔出喎。總之所謂內幕消息,根本就有如病毒人傳人,好似賽馬貼士咁無處不在,點解SFC只係捉得一單,就係因為成功打擊個案罕見, 所以但凡入到罪就肯定判得好重。 挾上要有成交配合 港股翻身,19200/19500點熊證最高街貨區遭殃,股民根本唔需要甚 麼內幕消息都識炒,大價股追落後,後發先至,股票市場係要跟紅頂白,好多內需股業績有幾好已經早在股價反映,指數要挾上一定要有成交繼續配合。但係唔好忘 記昨天股市成交777億元,不及上次6月12日見19161點時的789億元,基於大戶派貨越派越高道理,近期落後股將以6月頂部為反彈阻力試雙頂,早前 入市之蟹民又有機會被逐隻放生,執番條命就收細注碼唔好亂嚟,免得又被綁住。既然o依家係中期業績公佈前嘅真空期,大行報告講咩都得。總之你問我你隻甚麼 甚麼返唔返到家鄉,例牌答案係:你沽咗佢咪升囉!唔係話敷衍,而係世事往往就係咁,當一位散戶感到最絕望時,而市場波幅又跌至低谷,每每可能是否極泰來絕 處逢生嘅轉角時刻,好似早前提吓隻保利達(208),真係提吓都唔得o架,網上有太多狂派打手進行攻擊,o依家升番又唔見班友出嚟認衰,總之股票嘅嘢,唔 係升就係跌,放鬆啲啦香港人!胡孟青
周文耀:深港交易互联“技术上暂难实现”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3/HTML_1NODR3USRBG7_1.html 8月12日,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称“港交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业绩,由于现货市场活动减少,与成交额有关的收益也相应减少,加上利息收益下跌令投资收益净额缩小,港交所上半年纯利为22亿港元,同比下跌26%。 即 将于明年初退休的港交所现任行政总裁周文耀笑言,这次并不是他最后一次主持业绩记者会,明年1月12日还会和大家见面。不过谈到港交所的2010年 -2012年发展计划,他表示,“未来三年计划的大方向要问李先生(即港交所新任行政总裁李小加),他10月份到位就会研究有关问题。” 今年7月份,深圳 金融 办牵头制定关于深港资本市场突破性合作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深圳交易所与港交所实行连线交易、深交所B股和港交所H股相互挂牌交易,以及深交所成为红筹公司发行A股试点等。 不过对上述方案,周文耀的回答却有些令人意外:“人民币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如果深港两个交易系统以不同的货币做基础,在技术上是难以连接的。” 33只IPO在排队 2009 年前6个月,在香港主板新上市的公司有 18家,包括 4 家从创业板转往主板的公司,而创业板没有新上市公司,集资总额达2174 亿港元,其中首次公开招股筹集的资金有176 亿港元。 根 据周文耀透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7月,香港股本证券集资总额达2857亿港元。仅8月份就新增8间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目前已经接纳的申请有33家,而 正在审理的上市申请数目共有25家,有6家原则上已经获批准但还未上市。截至7月底,今年共有19间新上市公司在港挂牌。 周文耀强调,自己 并没有“水晶球”,无法预测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势。他说,今年第二季度的情况明显比第一季度好,利润回升64%超过13亿港元。如果下半年的情况顺着第二季 度的势头发展,预计港交所下半年的业绩会优于上半年。今年第一季港股日均成交额达440亿港元,第二季就大幅回升至710亿港元,但仍然低于去年第一季度 980亿港元的高峰,不过今年8月份首10个成交日的日均成交金额已接近880亿港元。 根据港交所的业绩报告,今年前六个月,主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 581亿港元,创业板则约1.96 亿港元。由于市场气氛好转及资金充裕带动,第二季大市交易活动显著回升,而非 经济 基本因素有所改善。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额及期交所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较上一季分别增加60%及18%。集资活动在第二季亦重获动力,股本集资总额约是第一季的11倍。 “大量资金流入,市况转趋活跃,更多公司向港交所咨询上市事宜,包括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如果这些公司在下半年能成功上市,其规模要大于在上半年上市的公司。”周文耀透露。 对于港交所目前研究简化上市程序的做法,周文耀强调,简化程序不等于降低上市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标准始终会有一定准则,目前已重新要求香港证监会考虑容许申请上市的公司,以电子方式刊发招股文件,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也答应会认真考虑。 深港系统技术上难以连接 关于此前传出的深港交易系统连线的讨论,周文耀认为目前在技术上还难以实现。而港交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则表示,目前只能以申请到香港发行H股的形式,让内地股份在香港上市,不过让B、H股互相挂牌是中国证监会可以考虑的方案之一,不过双方未对此进行过深入探讨。 尽管目前深港交易系统连线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不过港交所业务中的内地因素越来越浓厚。 根据港交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内地相关股份占香港市场股本证券成交额的比例超过70%,而在目前香港上市的35只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中,有7只的相关资产为中国相关指数,内地相关衍生产品占成交合约超过40%,另外有55%的股票期权类别均以内地股份为正股。 今年下半年,港交所会考虑接纳内地公司的财务报表由内地核数师审核。周文耀指出,接纳中国会计准则可以减低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的开支,因为中国的会计准则逐步提升接近国际会计水平,而市场就此一直有共识推进。
鞍钢股份巨亏15.63亿 关联交易或是祸首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2/20090822024907457.html 为何鞍钢股份成了上半年最 “亏”的上市钢企呢?记者从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发现,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价格约145元/吨。 背靠大股东丰富的矿产资源,理应受益匪浅的鞍钢股份(000898,收盘价14.14元)却陷入了巨亏的深渊。15.63亿元的亏损额度,使得公司公布的半年报在众多钢企公布的半年报中显得尤为扎眼。 对于巨亏的原因,鞍钢股份在半年报中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咎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从控股股东鞍山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鞍钢集团)手中高价采购原材料或许才是公司巨亏的罪魁祸首。 鞍钢成最“亏”钢企 WIND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五共有18家钢企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其中有8家钢铁公司实现盈利,新兴铸管(000778,收盘价12.69元)、唐 钢股份(000709,收盘价7.88元)和首钢股份(000959,收盘价5.33元)分别以4.72亿元、0.96亿元和0.9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盈 利榜三甲,而背靠大股东丰富矿产资源的鞍钢股份却出人意料地以15.63亿元的巨亏成为了已公布中报的钢铁企业中亏得最多的公司。 据 鞍钢股份于8月18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42亿元,同比降低了25.21%;亏损15.63亿元,与去年同期59.8亿元 的净利润相比,骤降126.14%;净资产收益为-3.12%,这一数据去年仅为10.66%,下降了13.78个百分点。对于公司上半年的巨亏,公司方 面给出的解释比较简单,同时也显得非常的 “大众化”:“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品价格 降低所致。” 不过,在公司的巨亏中报公布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为 何有部分钢企依然能保持不错的业绩,而鞍钢股份业绩大幅下滑?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看,净利润的降幅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降幅,很明显是公司的毛利率出现了大 幅下滑。如果说销售价格公司无法控制,那么背靠鞍钢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成本控制上应该有明显优势,简单地将巨亏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实难以让人 信服。 那么,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到底是什么造成鞍钢股份成为了上半年最“亏”的上市钢企呢?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一个 细节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关注,在披露的日常关联交易中,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这一价格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 价格约145元/吨,而且采购比例还达到了公司总采购量69.37%。换句话说,即使鞍钢股份在上半年从市场上任意一家原料供应商处购买,价格也会比从大 股东鞍钢集团手中买的便宜些。 同时,从半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公司的各项关联交易 的毛利润都明显低于普通交易,如钢压延加工业业务上半年毛利润为4.47%,而该业务关联交易的毛利率仅为1.25%。业内人士表示,关联交易毛利率如此 之低并不正常,这和收购铁精矿的价格过高也有一定的联系。 高价买矿的“秘密” 为何手中资源丰富的大股东会将手中的铁精矿高价卖给鞍钢股份,而鞍钢股份也“乐于接受”呢?业内人士称这还要从双方关联交易的定价模式说起。 公 司在2008年度业绩报告中曾提到,铁精矿的定价标准为“不高于调整之前的前一半年度中国铁精矿进口到岸的海关平均报价。”也就是说,公司从大股东手中采 购铁精矿的价格是每半年调整一次,今年上半年的收购价格是以去年下半年的价格为基础的,而去年铁精矿的价格处于高位,这就导致鞍钢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只能按 高价从大股东手中购买铁精矿。 “实际上,这种定价模式在行业内也非常普遍,如果原料价格走势平稳的话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原料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那么作为采购方的上市公司就吃了大亏,而这个亏可能一吃就是半年。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了这一定价模式的漏洞。 山 西证券分析师刘俊清也对上述定价方式表现出一定的质疑。她认为,虽然这种定价方式可以给未来一段时间的收购价格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但是也存在着明显 的缺陷——由于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快,而这种变化又不能及时地反映到公司的业绩上来,对于公司经营来说多少会有些风险,比如鞍钢股份上半年就因此出现了巨 亏。而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鞍钢股份在上半年的采购中对于采购价似乎执行得 “太死了”,有的钢企会在定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以兼顾双方的利益。 那么为什么鞍钢股份及其大股东鞍钢集团不根据市场价格更改进货价,以兼顾集团、上市公司还有 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呢?一位鞍钢内部人士表示,关联交易的价格是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制订的,虽然上半年铁精矿的价格确实高了一点,但是下半年情况就会好很多 了。对此,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也指出,按照定价规则,下半年鞍钢从集团的精矿粉采购价格有望从888元/吨下降到约550元/吨,相对行业平均 价,鞍钢矿石成本在下半年将有明显优势。不过,这些利好是建立在公司上半年巨亏的基础上的,即使公司下半年利润回升,全年业绩仍然会受到影响,按照公司方 面的预测,今年1月~9月业绩同比将下滑50%~100%。 专家观点 资产整合或是解困良方 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刘俊清还提到了其他的定价方式。如马钢股份等公司采用的定价方式就是,“公司每年从集团公司购买的铁矿石之每吨度价格, 经双方不时协商决定,但不得超过每合约年度前一年度供应最大量铁矿石予公司的前三家独立供货商提供铁矿石到达公司的相同类别的铁矿石加权平均吨度价。” 她 指出,相对于鞍钢的定价方式,马钢的方式就显得比较灵活了,不过仍有一定的缺陷,如果价格调整得太频繁了,可能会给公司正常经营秩序造成一定的压力。那么 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位钢企人士指出,钢企适当地向上游产业延伸,参股或者控股一定的矿产资源应该是较好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关 联交易的定价问题,也能帮助钢企降低营业成本,比如近日来西宁特钢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收购肃北县博伦矿业和哈密博伦矿业的预案。 这 位钢企人士还指出,相比其他的解决方法,上市公司获得大股东矿产资源的注入或许是最好的,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优势十分明显。资产整合不仅具有直接收购矿产 资源的优势,还能将两项业务之间的“磨合期”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南钢股份(600282,收盘价6.31元)在今年5月底推出的预案中,公司就采用向大股 东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了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的资产。
阿里巴巴十年办超大网货交易会打通电子商务生态链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6/20090826023725662.html 9月11日至13日,杭州将首次举办以“网货创世纪”为主题的创新型“网货交易会”,旨在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构建网货品牌,开拓内外贸多元市场渠道。 此 次网货交易会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商务厅及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休博园会展中心举办。本届网货交易会举办时间正逢中国领先电子商务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十周年,亦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年。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分析师表示,通过网货将彻底打通CbBS的电子商务生态链——C(消费者);小 B(渠道商);大B(制造商)。 “网货”交易吸引10万双眼睛 相比首届,此次交易会规模更大,将有10万多家参观商和来自浙江、江苏、上海、港、澳、台、日本和印度的1200家参展商,估计本届网货交易会观众规模将达20万人。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网上开店也日益火爆,大批的淘宝卖家开始在网上进货,“这就好比把原本位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虚拟世界里的商品又搬到了现实,网货在虚拟与现实中又做了次空间转换,将会非常的有意思。”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本届网货交易会主要锁定江浙沪地区的优势行业,届时将有数千家的优质参展商展示新奇特产品,包括服装、箱包、鞋帽、玩具、礼品、家居、小家电、消费电子、3C产品等。这些都是江浙中小企业生产的优势产品。 行业区域更加多元化 杭州市政府方面对此次网货交易会极为重视。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本届网货交易会的举办将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变革,网货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 据了解,本届网货交易会专设有日本参展馆和印度馆,为交易会增加了不少国际色彩。 目前,阿里巴巴日本站已经有12万会员。不到一年时间,阿里巴巴日本站已经跃升成为日本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同时印度也成为继美国以后阿里巴巴第二大国际市场。 “海外军团的加入将使网货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淘宝上交易的商品更多元化。”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此举不但打通了目前B2B与淘宝的渠道,也使得国内消费者能够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董晖)
多晶硅项目引发内幕交易 多家公司董事长遭处罚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902/03136694094.shtml 上市公司董事长潜伏股票遭处罚 在证券市场上,寻求各种投资项目和投资机会的投资者,需要通过证券市场上披露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值得投资的上市企业,并作出购买或售出证券的决策。 然而,在证券市场中,有一部分人往往利用其掌握的内部信息,抢先一步对市场做出反应,以获取丰厚的获利机会。这种行为不仅对市场的公平性造成极大的践踏,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信息及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作都出了详细的规定,证券监管部门近年来对内幕交易行为也加大了查处和打击力度。今年6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起内幕交易案的处罚决定书,四川电力副总经济师兼 岷江水电 (5.32,0.14,2.70%) 董事长吕道斌、川投集团副总经理刘晓阳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遭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 多晶硅项目引发众股东争抢 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原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长期以来,中国多晶硅产能短缺,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多晶硅下游产 业严重依赖进口。2007年前后,随着信息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及国内多晶硅需求增长迅猛,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35美元一路狂涨到400多美 元。 此时,国内多个省市和相关企业开始盯上多晶硅这一暴利行业,纷纷酝酿上马多晶硅项目。2007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决定在乐山和新津上马多晶硅项目,并决定由新光硅业负责投产建设。 两天后,新光硅业发函给主要股东,讨论并征求相关意见。当时,新光硅业的第一股东是四川国资委旗下的川投集团,第二大股东则是中国兵装集团属下 的上市企业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威保变”),第三大股东则是四川电力下属的四川启明星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启明星”),同属于四川 电力的乐山电力仅占有0.8%的股份。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川投集团,理所当然地想占据其中一个项目的控制权。然而,川投集团这桩看起来顺理成章的生意却受到其他几个股东的制约。当时,川投集团准备将其所持的新光硅业38.9%的股份转让给川投能源。但是,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作为股东的启明星和 乐山电力 (9.42,-0.04,-0.42%) 享有股份的优先转让权,如果这两家公司在过程中“横刀夺爱”,转让过程必将横生枝节。因此,从项目雏形显现开始,川投集团就不得不看着其他几大股东的脸色行事。 也就在此时,同为四川电力下属企业,但同新光硅业毫无关联的岷江水电也盯上了多晶硅这一“香饽饽”。事实上,早在2007年的6,7月份,吕道 斌就知道并看好多晶硅项目,并多次向四川电力总经理朱长林等上级领导表达了希望参与甚至控股多晶硅项目的意愿,而四川电力方面也表示支持乐山电力和岷江水 电参与。 控股方案一波三折 可以说,早在该项目议案通过前的4个月,吕道斌就知道乐山电力和岷江水电将极有可能参与多晶硅项目,这为其后内幕操作乐山电力的股票打下了基 础。从2007年9月14日开始,吕道斌公然用自己及女儿的账户购入乐山电力的股票,直到11月8日最后一笔完成时,吕道斌累计买入乐山电力股票18.5 万股。一年之后的8月22日,吕道斌将股票全部卖出,累计浮亏近38万元。 2007年11月14日,新光硅业再度发函给各大股东,决定19号召开预备会,20号召开正式会议,并决定多晶硅项目最终的控股方案。同时,川投集团转让新光硅业股份一事也将在会议上进行表决。 2007年11月19日,多晶硅项目控股方案预备会召开。会上,川投集团和 天威保变 (29.96,-0.49,-1.61%) 作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提出各控股一个项目。但仅占有0.8%股份的乐山电力却不肯放弃控股权,会议最终不了了之。 2007年11月20日,多晶硅项目控股方案的正式会议召开。由于股权转让必须得到其他股东的通过,川投集团无奈做出让步,同意放弃对多晶硅项目的控股权,初步形成了由乐山电力控股乐山多晶硅项目,天威保变控股新津多晶硅项目的初步议案。 然而此时,乐山电力和启明星的实际控制人四川电力又提出,希望岷江水电也能参与多晶硅项目的建设。最后,川投集团再次让步,岷江水电如愿以偿地分到了多晶硅项目的一杯羹。 会议在接近中午时,最终达成以下协议:乐山项目分别由乐山电力出资并持股51%,天威保变出资并持股49%;新津项目分别由天威保变出资并持股51%, 川投能源 (14.81,-0.10,-0.67%) 出资并持股35%,岷江水电出资并持股14%。 2007年11月21日下午,上市公司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和岷江水电的股票都在交易所停牌,并于11月28日在《上海证券报》等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了投资多晶硅项目的意向性公告。 会上硝烟弥漫会下内幕交易横起 会议场上硝烟弥漫,参会各方斗争、妥协、拉锯。而在会下,一些人却启动了另一个“战场”——他们争分夺秒地抢在股票停牌之前,买入项目最大受益方——乐山电力的股票。而这种赤裸裸内幕交易的行为,最终没有逃过监管者的法眼。 首先察觉乐山电力股票异动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他们通过技术系统,发觉了停牌前股价的异动情况,旋即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技术系统,将涉及该项目的各公司高管及其亲属的股票账户逐个检查,共涉及7家公司300多人。 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相关调查情况上报给中国证监会,证监会相关部门旋即开赴四川,展开对该案的全方位彻查。在证券监管部门几个月昼夜不间断的取证、调查、定案的努力之后,此案最终水落石出。 经调查,除了岷江水电董事长吕道斌在会议之前“埋伏”乐山电力股票之外,包括川投集团、新光硅业等多名参与项目的内幕交易者均是在会议前后“突击”购入乐山电力股票。之后,他们利用股票上涨的机会将手中的股票抛售,获利了结。 薛东兵,川投集团计划部经理,于11月20日10点50分到10点55分的会议期间,购入乐山电力股票10300股,其后在12月又买入6100股,并于2008年8月22日全部卖出,累计盈利25715元。 张瑜婷,新光硅业办公室秘书,负责会议记录、拟定会议纪要的工作人员,在11月21日上午,抢在股票停牌前买入乐山电力股票4300股,并于2008年2月19日至3月17日全部卖出,盈利2442元。 刘晓扬,川投集团副总经理,在11月21日上午集团召开的通报项目相关情况的临时董事会上,得知了相关情况,并在上午9点26分买入乐山电力股票2600股,当年12月20日全部卖出,盈利6612元。 段跃钢,川投集团工业部副经理,具体负责沟通、联络和协调多晶硅项目的主管人员,在11月19日前了解到乐山电力有可能参与多晶硅项目的情况下,买入乐山电力股票300股,当年12月7日全部卖出,盈利1165元。 中国证监会依法处理 中国证监会最终认定,上述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活 动”以及第76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之规定,构成《证券法》第202条所述“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涉及证券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 信息公开之前,买卖该证券”的违法行为。 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根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证监会决定:责令吕道斌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乐山电力股票,并处以3万元罚款;对于其他涉案人员,分别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罚款。 而除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外,纪律检查部门也将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并做出纪律处罚。而据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电力的纪律检查部门已经与其沟通,将根据案件情况,对公司的相关涉案人员做出处理。 ■专家观点 股民可对相关人员提起民事诉讼 知名证券法律人士杨兆全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兆全认为,内幕交易案之所以屡禁不绝,首先是我国存在内幕交易的社会土壤。很多人认为靠内幕信息投资是 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只有靠内幕信息才能挣到钱。在中国,打听内幕信息是带有普遍性的心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打听小道消息。有了这个内幕很多违 法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次,绝大多数的内幕交易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查处。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但与整个违法者的数量相比,真正受到查处的只是极少数。这让违法者产生一种“安全感”,认为只有特别倒霉的人才会被查,这就会更加助长违法者的投机心态。 杨兆全建议,除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外,股民也可以对相关涉案人员依法提出民事诉讼,这也能从另一方面加大对这些“信息优势者”的制约。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