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婆忍得鄭家純收埋王穎妤生仔

2009-07-16  NextMagazine





向來作風低調的新世界集團,近年頻興訴訟,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鄭裕彤的長子鄭家純近日更就梁展文案入稟司法覆核,挑戰立法會,有傳鄭家純如此強硬高調,全因背後有紅顏知己、大劉的舊愛王穎妤做軍師教路。

這位自視為blue blood的前大法官女兒,不但在公與鄭家純並肩作戰,在私二人關係亦非比尋常,上流社會就一直盛傳王穎妤已為鄭家純生了慈姑椗,但一直未得證實。直至上週六,鄭家純和王穎妤拖埋三歲囝囝,三人一齊在山頂踩單車,享受天倫樂,謎底終於解開。王穎妤檔案

1970年香港出生

1980年留學英國St. Brandon's Girls' School

1992年倫敦大學法律系畢業

1993年跟師傅阮雲道,同年獲委執業大律師,儀式由父親王見秋主持

1996年任華置劉鑾雄私人助理,同年參選臨時立法會失敗

1997年升為華人置業及愛美高中國執行董事

1998年升為華人置業集團總經理

2001年離開華置,在清洪大狀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2004年自立門戶開律師行至今

扮唔識

上週六下午五點,王穎妤戴住黑超,身穿碎花濶身裙,面上掛着燦爛笑容和三歲兒子JP,開開心心一齊步出新世界酒店式公寓,隨行的菲傭則手拿着一架單車,一家人似是出發往郊遊。

有 得去玩,面形與一道濃眉跟鄭家純有九分相似的JP,表現異常興奮,跑住落停車場,搞到王穎妤和菲傭都要行快啲。當王穎妤拖住兒子等『車立』往停車場期間, 一個頭戴白色太陽帽、黑超及口罩,將自己包到唔見得人的白衫白褲男人,忽然從商場另一邊走到『車立』口,這人正是鄭家純。

為免被人發現,鄭家純和王穎妤扮唔識,各有各站在『車立』口,然後分兩部『車立』前後腳落停車場,上了架由新世界中國持有的黑色七人車向港島出發,即使人在車上,他們亦好小心,出到停車場都要停一停,確保後面無車跟才繼續開車。

樂敍天倫

不消半小時,他們便到達位於山頂、人都無個的柯士甸山遊樂場,鄭家純見四周無人,便脫下口罩,王穎妤亦除掉黑超。

四十五分鐘的遊樂時間,JP表現好乖,自己踩住單車四圍玩,唔煩住父母,由菲傭和保母在旁『目及』到實。王穎妤就把握和鄭家純相聚時間,行埋一邊散步密密斟,全程只見女方手舞足蹈係咁講,男嘅就默默聽。其後,鄭家純開始走近兒子,笑晒勁冧。

踩 完單車,一家三口又上了七人車,玩到滿頭大汗嘅囝囝在車上換衫,然後去了山頂對落一間甚少人光顧的超級市場買餅乾等,戒心超高的鄭家純,去到超市時即戴回 口罩,仲同王穎妤分開行,俾錢時亦由王穎妤自己搞掂,非常警覺。知情者話:「佢(王穎妤)初初生完BB時都驚俾人影到,所以身邊有四個保鑣同行。」

鄭家身家300億

現年六十一歲的鄭家純是鄭裕彤長子,新世界第二代接班人,他亦擔任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新世界百貨中國主席、新創建主席及新世界中國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更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而公司業務包括金融、投資服務、運輸、房地產、酒店及百貨等。鄭裕彤今年於《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內穩佔第132位,家族身家為四十億美元(三百億港元)。

王穎妤物業

持有人:Top Partner Limited

地址:馬己仙峽道澄碧閣單位

買入價(日期):2,850萬(11/98)

賣出價(日期):4,300萬(02/07)

賺/蝕:+1,450萬

照顧全家

以前經常夜收工的王穎妤,自誕下兒子,加上學校因豬流感停課,平時早上班的她,亦改為彈性上班,有時下午才返公司,最近更見她閒日晏晝和翁靜晶等人在中環置地飲下午茶,似為梁展文事件細斟。到週六、日,王穎妤就休息,上週日下午四點,她和兒子一齊離開酒店式公寓,由她揸車載兒子去玩。

原本出身不俗的王穎妤,自交上鄭家純這條大水喉後,生活更見無憂,單是出入有三部房車,有時又有純官公司車接送。過去和女兒一起住在大劉相贈的豪宅澄碧閣的王見秋夫婦,現在就跟女兒同居於月租逾六萬的尖沙咀新世界酒店式公寓,盡用資源。

曾經反對女兒和大劉一起的王見秋,今勻不但沒阻止女兒,還非常享受湊孫樂。本週一下午三點,他和菲傭一同帶孫仔去尖沙咀海運大廈的玩具反斗城買玩具,氹到孫仔好開心,翌日他又同太太帶埋孫仔出去玩。

不過王穎妤好識做,純官要低調,她亦配合,連兒子亦跟王穎妤姓王,知情者說:「純官每逢大時大節都陪Rosaline(王之洋名)過,好似今年情人節就同佢一齊,平時都會去佢度過夜。」

夫妻情淡

至 於為純官誕下三子一女的正印葉美卿,熱愛跳社交舞和打麻雀,應酬多多,甚少在家,夫婦關係相敬如「冰」,冇乜溝通,「鄭太知個老公啲嘢,總之唔影響到佢鄭 太嘅地位同名份,佢都唔會理。」純官與太太各有各,○二年葉美卿被拍到與國內舞蹈教練王永剛,在英國黑池二人世界,純官即向太太興問罪之師,知情者說: 「純官懷疑自己戴綠帽,佢太太梗唔認,賴傳媒作嘢。」

自此之後,純官與王穎妤就更有恃無恐,葉美卿亦只有啞忍。

大劉做「媒」

王穎妤之所以埋到鄭家純身邊,全拜大劉所賜。她九六年加入華置,短短一年間由私人助理變身大劉女友,經常陪伴大劉和他的富豪朋友在皇朝會鋤大弟,由此與純官熟絡。

○一年她與大劉分手,離開華置,有傳就是純官在背後撐腰,大劉在記招中亦說:「個主謀有財有勢,我得罪唔起。」其後王穎妤加入清洪律師行,曾代表新世界上庭。三年後,王穎妤自立門戶,在新世界大廈開立律師行,專接新世界的案件。

鄭家純自交上王穎妤這位大狀後屢興訴訟,如新世界在美國打贏官司,獲判廿八億美元賠償,又曾向保險公司索償二億港元,幫新世界搵唔少,彌補到新世界不少損失,知情者透露:「純官對佢言聽計從,有Rosaline教路,佢都覺得自己好tough,今次梁展文事件咪佢做幕後軍師。」

王穎妤不但冧得掂純官,就連彤叔都對她寵愛有加,六年前她和大劉罵戰時,彤叔就曾公開叫大劉不要「蝦」這細路女,搞到大劉要公開六度向彤叔道歉。王穎妤亦識做陪彤叔遊澳門,即使被彤叔拉手仔、搣面珠,亦笑瞇瞇照單全收。

看來王穎妤在鄭家的地位與影響力,比正室葉美卿過之而無不及。

王見秋『火羅』爆事件

06年王見秋須向政府交還涉嫌不當地申領之旅遊津貼十七萬元。

03年出任平機會主席期間,辭去候任行動總監余仲賢,引起大風波。又被揭發任上訴庭法官時,曾涉收受女兒轉贈的頭等機票,又申請旅遊津貼,涉嫌詐騙遭廉署調查。最終上任主席一職三個月便請辭。

01年退休前任上訴庭法官上庭時有除鞋習慣,又在審案期間入睡。當庭上另外兩位法官,和雙方大狀商量好用中文審訊後, 王見秋才突然扎起身,用英文詢問大狀:「怎麼你說中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96

昨天黃國英寫哪家公司?


註:我這兩天是無去過黃國英的Blog,所以以下的文章估的東西可能錯,敬請留意。


上次猜過一次,但是答案錯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431


我猜的是霸王(1338),但最後是中國金屬再生資源(773)。


昨天黃國英先生寫了一篇文章,股票的名稱沒講,但是我又來猜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663


早 前捉錯用神,結果被逼追貨,但當時觸發看淡的理據,是商品疲弱,其實並無特別改變,所以入市的選擇,只局限於內需股,對資源股及本地地產股毫無興趣。昨日 這些股份率先從高位回軟,完全不覺得出奇。昨日頗多股票走勢轉差,似乎已見短期阻力,上落市會維持一段日子。


 


商品差會對在中國銷售的公司有利,在市場未必 有大方向之中,內需股應該可望大幅跑贏大市,情況猶如2000年至2003年,世界陷入通縮,出口美國依然暢旺,造就一批工業股明星,自己當時也間接受 惠。今次萬一外圍通縮,內需股將是昔日工業股的歷史重演。最近見了一家工業股,原來9成銷售已是內銷,並不是單單售予中國的廠家,而是最終製成品也是於國 內出售。當時老闆隨便反問一句,由於生意近年已向國內傾側,到底對中國經濟有甚麼看法,有沒有特別風險要留意。


適時批股製造雙贏

正 路的回答,是中國最忌失業問題,所以必然力保增長,問題自然不大,不過個人認為,大部份經濟學者的毛病在於線性思考,中國經濟未來應不是理想中穩步上揚, 而是未來一年內已有機會失控,形成泡沫,然後泡沫爆破,需要休養生息一段時日才重新上路。


 


投資者從來不是過度熱情就是過度冷漠,想他們乖乖受控,項目按部 就班根本不切實際。這家公司的發展方向正確,有泡沫是大勢所趨,亦不見得對眼前的生意有甚麼影響,倒不如抓緊眼前的機遇,先行盡力發光發熱。控制風險反而 可從資本市場入手,加強內需股的形象,希望爭取一個較高的估值,到泡沫來臨,本身盈利又好睇的時候,藉機發股集資,用人家的錢去博,當然安全過自己出。將 公司做大,有一個增長美夢的時候,最怕是管理層自己也太信,不捨得被攤薄,平白浪費了增強財政實力的機遇。理文造紙(2314)可以說是典型的教材,當時 高速擴張以至負債極高,如果肯趁市場鍾愛時批股,後期便輕鬆得多。其實批股也不是存心搵投資者着數,借力打力將餅做大,可以是皆大歡喜的局面。黃國英作者 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email protected]

 


昨天,我心血來潮,想一想,發覺一間50億的營業額的公司,可能就是90%內銷的公司,結果一找,業績公告內有一句:(在頁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2/LTN20090702399_C.pdf


由於本集團超逾90%之營業額及經營溢利均來自中國大陸,而本集團大部份貨品生產的所在地及資產亦位於中國大陸, 故省略綜合營業額、經營溢利及資產之地區分析。


這家公司業績不錯,並預期公司業績會增長。


現時約10倍P/E業績能、6倍P/E,若保持10%-20%的增長,這隻股其實真的不貴。


這就是葉氏化工(408)了,以下有一段今年業績後的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976


【明報專訊】葉氏化工(0408)昨公布去年度業績(截至09 年3 月底),雖然純利比前年度跌19%至2.24 億港元,但因營業額升至歷年新高,加上新財年首季增長表現理想,所以末期息仍派17 港仙,全年則派25 仙,與前年度一樣。


冀今年有雙位數字增長率

葉氏化工的核心業務是溶劑(主要為天拿水)、塗料及潤滑劑,受金融海嘯影響下,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加上貨格下調,去年第3 季錄得虧損。不過,主席葉志成表示,隨着中央政府救市,九成業務於內地發展的葉氏亦受惠,第4 季已告喘定,今年首季亦有可觀增長,葉志成期望今年有雙位數的增長率。

行政總裁黃金熖則談及從擴大規模及品牌建立上來加強市場競爭力。在擴大規模上,葉氏將用1.2 億元作資本性投資,例如以6000 萬元於泰興擴展廠房及以1800 萬在上海興建行政大樓。品牌建立上,除了將以1500 萬元在各媒體賣廣告外,亦會用約1500 萬元為全國近700 間塗料分銷商裝修。另外,葉氏亦將開拓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分銷網絡,今年目標增加1400 個分銷點,截至6 月,已增加了622 個點,主要在華西及華南地區。

問及去年集團關閉深圳廠房,黃金熖稱公司遣散員工時用了數百萬元,賠償金額比政策規定還要高。他又指出,考慮到上海及成都廠房已提供足夠產能,以及深圳當局的環保政策,該深圳廠房將不再投產,而只會用作行政或銷售貨品。

總結而言,如果以10倍PE買到的話,如果業績每年以20%增長的話,三年後的P/E是5.78倍,所以確實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0

長江製衣(294)業績短評(updated)


想不到已過了一星期,已經有28個留言,那兩個留言就算了吧。


以下的只是財務分析,若有甚麼意見,請提醒提醒。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546


據該公司的網頁稱,公司在1949年成立,至今剛60年,所以下年可能有特別息。


據 馮邦彥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稱,該公司老闆陳瑞祺,為廣東東莞人,在1927年出生,22歲自立門戶,在深水創立該公司。其家族主要從事 布匹入口,所以決意主營製衣,最初只供應本地市場,後來因為日本成衣受歐美國家限制,故歐美買家來港訂貨,當時歐美來的訂單以低價為主,數量龐大,業務快 速發展。


1961年註冊為有限公司,廠房亦搬至新 浦崗現址,次年,因英國限制香港紡織品入口,因陳瑞球擔心成衣業受海外貿易主義,故在亞洲當地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設廠,以使在面對外國貿易限制 時,能有更廣泛的生產基礎和出口,同時借助各地不同生產條件去製造品味不同的產品,以達致產品多完化的目的。


其 後,業務更拓展至新加坡、法國、意大利、英國和美國等地,形成龐大的海外分銷網絡。1970年8月,在香港會上市,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1972年,國際 多邊纖維協定的簽訂,終止了製衣的高速增長期,故公司開始開拓零售市場,設立馬獅龍(Michelle Rene)、威格等品牌連鎖店。


1988年,公司分拆海外生產及本地零售業務YGM Trading(375) 上市,並在1990年購入香港織造。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031/LTN20021031072_C.pdf

次年,YGM Trading和孔氏家族開始經營台灣的Heng Tan 零售業務,並在1996年購入Heng Tan 品牌,並把業務拓展至亞洲多國。


2001年YGM Trading 以股權重組的方式,減持部分股權予孔氏家族,次年Heng Tan借殼丁謂的善美環球(448),在香港上市,易名漢登控股。


其後,長江製衣(294)涉足多項業務,如電廠及光學鏡頭及鋁加工業務,最後均以種種理由結束,現時仍專注本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107/LTN20051107021_C.pdf


2005年,公司重組在中國紡織業權益,改由透過持有無錫長聯49%股權持有多家廠房,同年2供1,每股1.8元,亦改名為長江製衣有限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19/LTN20070719386_C.pdf


前年,無錫長聯取得徵地賠償近3.9億,令公司錄得約1億利潤,令公司連連派大息。


去年,大股東家族終於放棄6年經營的亞視,轉讓控股權予查氏家族。此外,公司出售出售馬來西亞業務予新加坡Travelite,換得部分Travelite新股。


現在說說今年的業績。


公司營業額較去年增長5.5%,至16.25億。以半年基準計算,今年下半年營業額約8.47億,則較去年下半年增長7.89%,較去年今年年增長8.87%,表現不俗,可推斷為因小型廠倒閉,業務轉移至大廠。


至 於毛利方面,則約18.60%,較去年的17.57%有所增長。至於半年基準來說,2008年上半年是19.26%,2008年下半年是 15.96%,2009年上半年是17.82%,2009年下半年為19.30%,可見毛利率轉跌為升,且趨勢看來仍延續中,應該是因為出口退稅增加、原 料價格下跌、人民幣值穩定的影響。


但因為錄得其他虧損987.2萬,較去年獲利4,032.4萬少5,019.6萬,故經營溢利有所減少,主要是因為物業重估和匯率虧損所致。


如扣除此等影響,經營溢利率由1.83%,增至3.6%,劇增1倍。


至於因為徵地補償減少,故令聯營公司利益減少一半,至3,819萬。


綜合以上影響,公司盈利大減49.2%,至7,216萬, 若本年扣除補償收益2,500萬、其他虧損987.2萬的影響,及去年補償收益6,500萬、其他 收入4,032.4萬的影響,本年經調整利潤為7,065.2萬,較去年經調整利潤3,662.6萬,實是增加92.9%。


至於派息方面,今年只有10仙,較去年減少56.53%,派息比率約29%,以每股1.44元計算,派息率6.94%。


至於公司資產負債表方面,因應收帳款控制得宜,令現金劇增,故公司現金情況持平。而公司現時資產值8.74億,有4.77億為聯營公司權益,若把之全部撇銷,資產值約1.89元,若把存貨及應收款打8折,約值1.5元,現時股價約1.44元,算是較為合理。


至於未來,公司因外銷較多,故受金融業務的打擊較大,故欲重組在番禺的紡織業務,並厲行節縮,至於內銷市場增長,故公司欲擴張此等市場,另外公司亦準備開拓中亞市場。


在無錫紡織方面,因下年無徵地補償,故管理層預期盈利會大幅下降。

筆者預期,以應付款較去年下降30%來看,加上現時估計接單情況持平的影響,下年公司營業額約跌10-15%,至13.8億至14.6億。


但 利潤方面,利潤率率在節縮及出口退稅增加下,應能上升1%,至4.6%,故經營溢利約6,300萬至6,700萬,加上無錫長聯應能基本盈利約1,500 萬的基礎上持平,假設其他收入平衡,除稅前利潤約7,800萬至8,200萬。以此兩年平均有效稅率約5.3%計算,公司盈利約7,400萬至7,700 萬,折合每股35仙-37仙。


以每股1.44元計算,市盈率約3.8倍至4.1倍,價格尚較工業股約4-6倍來說,是偏低,至於派息比率約30%,估計派息約10.5仙-11仙,股息率約7.3%-7.6%,較一般工業股的股息率6-8%,尚算合理。


故以4-6倍的估值及6-8%的預計息率計算,估值約為1.31至2.2元之間,現時股價尚算在估值下游之間,故有一定水位,可考慮購入作一定價值發現。

註:筆者在2007年8月以每股2.36元購入,取得39仙股息,成本價為1.97元,故有道理向讀者作出購入的邀請,請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2

建福集團(464)及中亞能源(850)業績分析


下星期較忙,這些東西可能要下星期六才能出文。


464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7/LTN20090717169_C.pdf


850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3/LTN20090713113_C.pdf


若這個post有超過60個留言,會考慮先出建福(464),在星期日才出中亞能源(850),不過中亞能源我對其認識不多,故希望大家多多提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7/LTN20090717483_C.pdf


剛剛,中亞能源授出認股權,不過行使價和現價相近,股價可能有新消息,有上升的機會,不過我仍是對公司模式有質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3

福田實業(420)績差揭祕


有位網友寄給我一封信,它說褔田實業(420)的問題不只是帳面上虧損這樣簡單,
另外賣廠的事不如我們想像只是普通的問題,而是一件潛伏已久的事件,及是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故經和他商討後,決意把它修飾及整理後,亦把所知的告訴各位讀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5/LTN20090515287_C.pdf

這家公司今年財政年度首6個月(2008年8月31日至2009年2月28日)營業額為24.88億,虧損約1.49億,若扣除去年的減值的虧損約2.84億,虧損實較去年約1億擴大約50%。

以筆者基準計算,公司現金6.5億元,賣廠套現2億,加起來有8.5億,但銀行貸款有22億,加上其他應計負債約1億(因公司其他應付款項及營運應付款項混在一起無法計算,所以此數應是低估),負債即為15億。

公司存貨及應收款較營業額下降幅度低,可見存貨及應收款管理實較差。

但而同業互太紡織(1382)在本財政年度下半年營業額為21.79億,但卻錄得盈利1.95億,較上半年更好。

公司在上市後集資得來的資金沒亂花,現金非常充裕,以筆者基準計算,有14億的現金,4億的銀行貸款,約2.5億的應計負債,即有7.5億的淨現金,至於存貨及應收款的情況亦尚算不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9/LTN20081219317_C.pdf


另外,不可不知的是,互太紡織的高管,實是由福田實業的舊人:
重組過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07/01382/CWP115.pdf

高管介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07/01382/CWP118.pdf


尹惠來先生,57歲,本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及創辦人之一。尹先生負責本集團產品生產,並為本集團制定整體企業方向及業務策略。尹先生有逾34年紡織業經驗。彼曾於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間出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負責生產工作。

彼持有台灣國立成功大學頒授之化學工程學理學士學位。尹先生於一九九七年加入本集團,並於二零零四年獲委任為董事。尹先生亦為互太番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Holdings Ltd、Solid Ally International Limited、Pacific SPM Holdings Ltd.、Pacific Textiles Overseas Holdings Ltd、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之董事。該等公司均為本公司全資附
屬公司。

....

林榮德先生,56歲,本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林先生負責銷售及市場推廣工作,並為本集團制定整體企業方向及業務策略。林先生在紡織業有逾30年經驗,曾於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八年出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負責銷售及市場推廣工作。

林先生持有澳門大學(前稱澳門東亞大學)頒授之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及香港中文大學頒授之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林先生於一九九八年加入本集團,並於二零零四年獲委任為董事。林先生亦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 Holdings Ltd、Solid Ally InternationalLimited、Pacific SPM Holdings Ltd.、Lehan Resources Limited、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Pacific Textiles Overseas Holdings Ltd、Pacific Textured Jersey Holdings Ltd.(該等公司均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及PT斯里蘭卡(本公司擁有52%股份之附屬公司)之董事。

林景文博士,51歲,執行董事。林博士負責生產、研究及開發工作。林博士於紡織、成衣、染整及整理業有逾25年經驗,曾於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出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負責研究及開發工作。林博士持有英國University of Bradford之Postgraduate School of Colour Chemistry and Colour Technology頒授之博士學位及香港理工學院頒授之紡織化學高級文憑。彼為特許著色師(Chartered Colourist)及英國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之資深會員。林博士於一九九八年加入本集團,並於二零零四年獲委任為董事。

林博士亦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 Holdings Ltd.、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及Pacific Textured Jersey Holdings Ltd.(該等公司均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及PT斯里蘭卡(本公司擁有52%股份之附屬公司)之董事。

非執行董事
蔡建中先生,71歲,本集團非執行董事及創辦人之一。蔡先生於一九九七年連同其他人士共同創辦本集團,由本公司開業至二零零五年出任本集團主席。

蔡先生為本公司榮譽主席,在紡織業擁有約40年經驗。彼為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創辦人之一,於一九八五至一九九六年間出任該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蔡先生曾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現為該大學榮譽教授。彼亦為廣州市榮譽市民。蔡先生於二零零四年獲委任為董事。彼亦為互太番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 Holdings Ltd及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之董事,該等公司均為本集團全資附屬公司。

劉耀棠先生,59歲,非執行董事。劉先生在紡織業有逾30年經驗。彼曾於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五期間年出任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董事及集團副總經理。劉先生持有香港工業學院頒授之紡織工藝高級文憑,並為香港工業總會理事。劉先生於二零零七年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

彼亦為互太番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 Holdings Ltd.及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之董事,該等公司均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劉先生自一九九六年五月至二零零六年四月期間出任FSTO之董事兼總裁,並同時於一九九三年四月至二零零六年四月期間出任FSTBC之董事兼總裁。....

...
高級管理人員

....
江遠清先生,58歲,總經理,負責原料採購工作。江先生亦為互太紡織有限公司、Pacific HK & China Holdings Ltd.及互太海外紡織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全部均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之董事。江先生在紡織業有逾30年經驗。於一九九八年三月加入本集團前,彼曾為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附屬公司福田實業有限公司之董事及總經理。江先生已由於個人理由辭任該等職務。
....

彭炳雄先生,56歲,總經理,負責本公司印花及整理部工作。彭先生在紡織業有逾30年經驗。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加入本集團前,彼曾為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附屬公司東莞沙田麗海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之董事及副總經理。彭先生已由於個人理由辭任該等職務。

而明報亦提起了舊事: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70427/News/ec_ech1.htm


互太現四位董事是福田的舊班底,其中互太創辦人兼董事、業內有「紡織界慈善家」之稱的蔡建中,亦是福田創辦人之一,他在1995年底出售福田所有股權後另起爐灶,12年之後,他的「第二個仔」互太上市,市值估計達60億元,超過福田實業22億元的市值。

據了解,互太紡織計劃在5月7日至10日公開招股,5月18日掛牌,集資額約16億元,以發售25%新股計劃,上市後市值約60億元,保薦人是花旗及摩根士丹利。上市之後,蔡建中與一班管理層將持有互太62.88%股權,而美資大型基金公司The Capital Group的持股量會由11.5%攤薄至8.63%。據了解,互太在招股時可能會引入一些策略投資者。

蔡建中曾為福田第2大股東

互太上市令人想起當年蔡建中離開福田的一段往事。1969年蔡建中與朋友夏松芳(福田現主席兼大股東)合作成立高泰染廠(福田前身),福田在1988年上市,市值曾經高達80億元,當年第一大股東夏松芳家族持量25.6%,蔡建中則持24.38%,是第二大股東。

1995年底夏松芳以股價較資產值出現大折讓為原因,提出將福田私有化,但最終出乎意料地告吹,不到兩個月,當時身兼福田副主席的蔡建中選擇離開他一手「疃大」的福田,將其持有的股權,出售給夏松芳、惠理基金及高盛私人基金等,過程之中,蔡建中與夏松芳是和平「分手」,還是另有原因,則不得而知。

蔡離開了福田一年之後另起爐灶,與朋友及部分福田的舊同事,包括福田的前執行董事尹惠來等,創辦了互太紡織,幾年之間,蔡建中又「疃大」了互太紡織,不但成為福田的直接競爭對手,並將在本港上市集資,市值將超過福田。早在兩年前,蔡建中已選擇從第一線退下,將主席一職交給尹惠來,自己出任永遠榮譽主席。

那為甚麼福田經營得較差,而互太則經營得不錯?據街邊社消息稱,原因如下:

(1)  貨品質量差:
曾有行家說福田次布問題較多及回收率較高是因為購入的原料質素較較差。此外,亦曾有人說有部分外發廠的背後的權益擁有者為Mr. Summer大駕,故對外發織廠外發染廠的質素採取較寬鬆態度,貨品質素自然不高。不過上述只是有市埸人士猜測,未能求証。 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大牌子下單給福田不是因為基於品質考慮,而是怕其他細廠對遲期及次布等問題不負責,福田始終相對較願意承檐賠償!

(2) 不顧盈利,濫接單量
為加大營業額,使公司營業額下降看來較低,以取悅投資者及銀行,故公司鼓勵營業員多接單,而條件如價錢及交貨期限亦有可議空間,故利潤較為微薄,甚至有一定虧損。

(3) 有傳公司有盈利被私有化的情況
這樣導致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曾有行家說很多製衣廠客戶都是它們的「好朋友」,故對這些客戶半買半送,導致虧損。二來是在前提及的有人行內人估計部分發織廠、外發染廠以及運輸部老闆其實都是 Mr. Summer大駕,故大駕利用這些工具把利潤淘空,使公司錄得虧損。

(4)公司文化極浪費
據稱, 香港上市公司聯泰(311)及台灣公司國華(非上市)之應收賬更經常以次布等理由賴賬, 多年來只是這兩家公司之應收壞賬以數以億計,而他們的關係千絲萬縷,故對福田對對應收賬總愛理不理。

從以上的原因來看,福田的管理實大有問題,故和互太的盈利質素相差甚遠,確有原因。


搬廠的由來,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5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99826&time=2009-07-19&cl=100&page=al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 吴莹 王紫雾 于宁】退出中国市场半年之后,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 SE(下称MAN)再度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它选择了以小股东的方式参股中国重汽。

  七年前MAN与宇通客车的合作,采用的是50:50的股权比例。今年1月,它将一直亏损的合资公司50%的股权,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后,退出中国市场。

  此次卷土重来,MAN以60亿港元的高价,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08,下称中国重汽)25%股本加1股的股权。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参与交易的中金公司重汽项目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的合资经历,让外方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对于商用车市场和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认可中国重汽的行业领导地位,是谈判开始的前提”。

  他表示,坚持控股地位是中国重汽的原则,而德方也认可这一选择。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与双方在以往合资公司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而占据技术等核心优势的外方在股权上亦不肯让步, 因此,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公司采取的合资模式,绝大多数为50:50的比例,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线,直接将国 外的车型引入。

  但是,这一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成功的模式,并未成功复制到大中型商用车领域。MAN公司与宇通客车的合资,以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除了双方管理权的争夺,外方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理解的偏差,也是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以往的合资公司,外方在股权上与中方相当,在引入新产品、定价等问题上也强调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事实上,他 们对于中国商用车的理解并不准确,引入的车型及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最终导致合资公司失败。以重卡为例,德国MAN公司的重卡需要10万欧元,但 在中国,同类的产品仅需30万元左右。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谈际佳表示,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在 欧美国家畅销的车型,很可能因为价格过高而在中国没有市场。乘用车则不同,中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直接引入车型的 模式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上述中金公司参与交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中国重汽的交易中,中方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历史上惯性的模式进行经营,充 分发挥中方管理层对本土化、市场、产品的理解。外方在充分尊重中方意见的前提下引进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把这些技术带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层次,做好现有的 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充分考虑到了MAN的需求与利益。上述人士称,为确保MAN能够在总共17名董事会成员中,拥有4名董事的提名权,中国重汽专门向香港联交所申请首次豁免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这一规定,并获得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这是对德国方面经济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保护。”上述参与交易人士称。根据双方的协议,在董事会全部17名董事中,MAN有权提名4名董事, 其1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3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的股权低于25%加1股,就必须撤回MAN所委任的全部董事。

  同时,在有关合作项目的营运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方面,MAN拥有否决权。其中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以及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等。

  李春波认为,中国重汽与MAN的这种合作,由于中方股权优势明显,一方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方由于不熟悉中国商业车市场而导致决策失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过去的合作经验告诉外方,商用车领域不能生搬硬套乘用车的模式。”李春波称,中方控股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外商用车合资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7

補習天王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27


 

最近有一單補習天王和補習社的官司,補習天王最後被最高法院法官判賠償補習社八百餘萬,並訓斥補習天王浪費訴訟時間,要他付徵罰性堂費,總共近千萬。

 

這種勞資類官司,其實甚少要打到最後判決,通常都是中途和解了事。

 

像報紙講果個 case ,阿天王同補習社簽了份合約,天王話人偽造文件,但搞笑在雙方都有那份簽了字的合約,他辨稱自己劃掉簽名果份才是真文件。

 

我唔知自己有無理解錯,或者報紙有無報錯。但白紙黑字簽哂的東西是通常很少爭拗餘地,尤其是雙方都是 Intelligent 的,受過高等教育。這些官司被法官痛斥是少有的,可能是被告的辯護頗為離譜,法官可能幾慶。

 

除非甚有把炮,否則不應輕言訴訟。這多數 是雙輸局面,浪費金錢浪費時間,輸面大的更加唔使講,贏者通常都得唔到足夠的補償。必贏的贏家只有律師。這就好像以前金山掘金熱,跑去掘金果個人或者金礦 經營者未必大賺,但賣鏟賣礦帽的人卻賺到嘔。另外也像新股熱,買新股果個未必大賺,但證券商、投資銀行卻必大賺。

 

順帶離題一講補習行業的事情。

 

很多知名學者或者名人都反對補習行業。

 

我個人其實是支持這個行業的。事關我以前被補過習,得到啟發;而另一方面我學生時代都有幫人補習,賺到不少必需的生活費。若然沒有了補習行業,我的人生可能要改寫。

 

補習天王的掘起,其實在九十年代初已經有。當中有些天王的確是有料到,而當然亦有很多是呃飯食。

 

我個人認為教英文那些最呃飯食。某些天王 的英語水平十分有限唔在講,我其實並沒有見到有什麼人補完那些天王後,英語水平比未補之前有什麼進步。英文考試最重考生的英語實力,技巧是其次。天王通常 會本末倒置。這也難怪,假如天王上堂叫你去讀報、返屋企查字典、睇英文台,他很快就要乞米。

 

學英文至到考英文我有一個比喻,那就好像 是《神鵰俠侶》的楊過那樣。他被人斬咗隻手見到獨孤求敗那隻鵰後點練功?那都是日日去條河、瀑布學企穩,日日被隻鵰迫佢用把上百斤重的劍對打。一日覆一 日,十分沉悶。但結果他在洪流中站穩了,亦都用重劍打贏隻鵰後,他去到重陽宮面對什麼尹克西、瀟湘子、甚至金輪法王這些高手,不用什麼招式,兩三下手勢就 搞掂哂佢地。

 

但另一些天王卻甚有作用,因為至少他們能夠指出考試的重點和竅門幫學生過關,連考試都不能過關,班都沒得升,還講什麼求學問?

 

社會人士或者教育界的人士對補習社的指控是功利主義、考試為上、不著重學生對知識的追求。這些都是無的放矢,這些補習社的功能就是幫人考試過關。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是日校的功能。那當然很多日校教師都做得不好,補習天王才有那麼巨大的市場。

 

最後想講講補中文的事情。中文都要補習對上一輩的人來講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我們絕對不能否認大型補習社在中文補習領域開創了一片藍海。我們大家溝通都講中文,但有同學高考的中文口試竟然不合格(在我就讀的名校裏面都時常有這種事發生),那就知道更加匪夷所思。

 

以前某大補習社的中文天王的貼士十分準 (而家仲係唔係就唔知),你話我聽佢事先唔知題目我都唔係幾信。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天王真的是補救了日校教師的不足。例如寫作,日校教師極少教導寫 作的技巧,基本上作文堂,寫個題目係黑板度就叫你作,就係咁,作完先生改完知幾多分,下一堂又係一樣,不斷重覆。但寫作佔考試的比重是十分大。而另外就是 課外的閱讀,高考中文更甚,天王是有十分之多教科書以外的題材,啟發課外閱讀和多方面思考的方向,這亦和日校教師只是拿著內容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的教科書 來讀非常不同。

 

因此,在自由市場裏面,有一個行業十分強而大地生存十幾廿年,必定有其原因和重大的功能。

 

小學和初中,我就覺得無謂補咁多習了。多點時間交朋友、做運動、或者看多一點課外書和課外活動,更加有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8

Security Analysi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28


受到網友巴黎

的啟發,我一個月前最始讀 Benjamin Graham 的 "Security Analysis"。

 

這是投資界的「聖經」。

 

由於這書是十分長和頗為沉悶,要讀完這本書並吸收裏面的精更,要花漫長的時間。

 

我有理由相信,很多投資界的「專家」都沒有讀完這本書。那當然專家是不會承認這件事,因為沒有讀過 "Security Analysis" 這本聖經彷彿就像「原罪」。

 

由於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坦然承認,並開始研讀。

 

另外有位女作家 Janet Lowe 寫的 "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也是很有趣,裏面除了有 Graham 的投資法外,也有大量篇幅寫 Graham 一生的經歷。

 

很多網友會問我對某股票的「目標價」或者「合理價值」是多少,那我引用 "Security Analysis" 的內容來解釋。

 

The essential point is that security analysis does not seek to determine exactly what i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given security. It needs only to establish either that the value is adequate -- e.g., to protect a bond or to justify a stock purchase -- or else that the value is considerably higher or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market price.

 

原因是,我們估算一支股票的價值包含很多 假設,而未來亦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要準確計算股票內在價值是不可能。我們只要大約知道目前股票的價格和其價值的關係(價格遠低於價值,還是價格遠高於價 值),就可判斷一支股票值不值得買入及持有。而這個價值和價格的關係,由於基礎因素不斷隨時間轉變,要不斷審視並作出判斷。例如一些股票價格升了很多,可 能是由於價值上升所引起,並不代表它升了很多就不吸引或者不會再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9

Covered call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73


 


今天港股突然升七百多點,令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我的組合回報卻迫近六成,I like it )


 


Unpredictability 正是股票市場的特性,誰都能估到的,那就不是股市。


 


這再一次證明,在牛市中無論如何都要持有股票,空倉等待往往得個吉。因為上升的時間永遠多於下跌的時間,而大升的時間更加無法預料。


 


只要持有優質的正股,不用做任何事已能享受到資產增值。(不過,每一次大升大成交都是一個股票由強手轉入弱手的過程,大家是要留意的。)


自己倉內最大三隻持股中國人壽、昆明機床、東方電氣均有巨大升幅,為組合進賬不少。反而最細粒果幾隻十分落後。

 


我個人認為一般散戶不宜碰期權的玩意,一來是輸多贏少,二來這個減少了研究真正重要東西的時間,例如股票的基本面、經濟的狀況等等。


 


Covered calls,即是一邊持有正股,而同時沽出認購期權的對沖方法。


 


這個方法表面上看是十分有邏輯,但大家只要畫幾張圖,畫出正股股價升跌對正股和 short call 的回報關係,再將它們拼在一起。那就知道這個 covered calls 操作,其實和齋 sell put 沒有什麼分別。


 


假如大家認為齋 sell put 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行為,那就自然不會做 covered calls 的「對沖」行為了。


這些偽安全對沖法,只能替證券行賺錢,卻很難為自己賺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0

永嘉上半年銷售跌近一成


2009-07-20 AppleDaily





 

【本 報訊】本港上半年零售市道表現遜色,加上出現豬流感,令從事運動和戶外服裝生產及國際體育品牌分銷的永嘉集團(3322)亦受影響,上月銷售按月錄得近雙 位數跌幅,上半年整體銷售亦按年跌5至10%。不過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張智表示,永嘉致力奠定足球專家角色,加上明年舉行世界盃,相信集團可受惠。

料受惠明年世界盃

張 智說,集團為減少存貨堆積而減價促銷,令利潤相對調低。面對行業競爭,集團曾與客戶商討,將個別產品放在集團旗下店舖作專賣,又要求一些產品在旗下店舖優 先預售,以增加銷售。他舉例稱,一件價值約470元的球衣,成本最少250元,分分鐘要蝕本清貨,「整個零售行業都在鬥快清貨,所以很視乎買手眼光,時刻 密切留意球會和球星動態。」

拓Umbro內地生意

由於永嘉早年投資在廠房及機器方面進取,因而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現時集團每 月產能300萬件,但張智指,受惠於明年舉行的世界盃,集團第四季會開始投入世界盃定單。上半年出口定單只合乎預期,下半年出口定單料按年跌10%,但他 對明年定單情況樂觀。現時國內市場佔集團近五成營業額,其中獨家分銷的Umbro在國內營業額約6億元人民幣,他希望5年內拓展至40億元人民幣。至於另 一品牌Diadora,則計劃在內地進行大量分銷,日後會找代言人宣傳增加名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