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車偉:中國養老最大的挑戰不是缺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14.html

張車偉:中國養老最大的挑戰不是缺錢

一財網 王羚 2015-06-28 17:55:00

現在賺錢的養老產業很多是靠輔業,打著養老產業的名字,幹的並不是養老的事情。比如某個地方按養老產業的優惠政策劃一塊地,價格很低。雖然建了一些養老設施,更多是用於商業房地產開發,這就脫離了養老本身,這不是養老產業內在增長的動力。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口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正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增加,預計到2050年,每3到4個中國人之間就將有一位是老年人。

與此同時,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421家庭結構”也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越來越難以實現。勞動力供應減少,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不足,有錢買不到養老服務有可能成為未來養老面臨的窘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老年人越來越多,對他們的認識也應該更加深刻。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充分的二次開發,不光可以減輕社會的養老負擔,同時也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當下這一這種狀況也為“以老養老”等模式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同時政府也為養老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在征地上給與優惠。但張車偉也提出,現在賺錢的養老產業很多是靠輔業,打著養老產業的名字,幹的並不是養老的事情,“我們的養老產業本身還沒有找到自身真正盈利的點。”

二次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應對養老挑戰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的老齡化程度正在迅速加深。談起老齡化,人們容易聯想到的是挑戰、壓力等等。您怎麽看中國正在面臨的老齡化問題?

張車偉:按照傳統的理解,人年輕的時候是生產性人口,生產大於消費,到老年階段,消費大於生產,在某一個年齡階段還會停止生產。如果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儲蓄,就會變成一個凈資源消耗者。如果這樣的老年人數量比較多,對於社會來說無論財務上還是服務上就是負擔。這種擔憂在全世界都存在,是建立在傳統的對老年人的認識上。

最早對老年人的界定是在五六十年前。那時候全世界都還沒有進入老齡社會,60歲以上是老年人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並沒有十分科學的依據。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的發展,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在提高,預期壽命也在不斷提高。對老年人的界定也要與時俱進。如果老年人標準從60歲提高到65歲,那麽老齡化程度就沒有這麽嚴重了。

老年群體也有很大的差異性,有的不到60歲就因為傷病等原因失去勞動能力,有的到七十歲身體素質還很好,還有很大的創造力,不僅不是社會的負擔,還能為社會作出很大貢獻。我們現在延遲退休年齡,從60歲延遲到65歲,也是這個意思。

隨著老年人越來越多,我們對他們的認識也應該更加深刻。老年人並不必然是被動消極的養老對象,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充分的二次開發,不光可以減輕社會的養老負擔,同時也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廣西防城港市正在進行的“以老養老”試點項目,就是通過充分利用老年人自身的人力資源,不需要政府補貼,完全從市場的角度進行的商業化操作。

有些老年人可能身體素質很好,也有技能,但是在市場上找不到發揮能力的機會,通過以老養老項目提供的平臺,老年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比如他會繪畫,就可以給其他老年人開個繪畫班,或者可以照料年齡比較高的、生病的老人,這樣他就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一份收入。這份收入既可以變現,也可以存起來,變成以後自己需要的養老服務。這個模式可以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主動性,如果在防城港成功,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複制。

第一財經日報:您說的以老養老模式更適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人。那對於收入較低的老人,尤其是大量農村老人,他們養老的出路在哪里呢?

張車偉:中國有幾億老年人,我們要針對這些老年人的差異,提供適合他們的養老模式,用統一的問題來解決所有人的養老問題,這個不現實。以老養老項目,主要針對有一定收入的老年人。如果是比較貧困的群體,國家也有相應的社會救助體系,比如有最低生活保障等。

對於農村老年人,國家還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歸根結底要把老年人的收入提高上去,這個政府是有責任的。現在我們已經建立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從制度上涵蓋了所有的農村老年人。雖然這個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但是政策建立起來之後可以隨著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高。

此外,通過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收益的分配權等三權改革,農村老年人的收益也會不斷提高。像浙江等地,已經開始了一些很好的嘗試。

中國養老產業幹的不是養老的事

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養老產業的現狀來看,真正成功的商業嘗試還很少。

張車偉:中國養老產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盈利,完全依靠政府來資助,這樣就談不上是一個產業。所謂產業,就是經濟上可以持續,能夠找到盈利點。

現在賺錢的養老產業,很多是靠輔業,打著養老產業的名字,幹的並不是養老的事情。比如在某個地方按養老產業的優惠政策劃一塊地,價格很低,有的是象征性地給些錢。雖然建了一些養老設施,更多是用於商業房地產開發,這就脫離了養老本身,這不是養老產業內在增長的動力。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養老產業發展還未破題。養老產業的破題就是通過實實在在為老年人服務,切切實實地賺到錢了,這樣就會有企業不斷進來,並且能夠在這個產業待住。現在我們的養老產業本身還沒有找到自身真正盈利的點。

第一財經日報: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張車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總體上說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比較低,沒有辦法消費得起養老產業提供的服務。養老企業的本身要找到盈利點,光靠老年人自己是不夠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養老企業本身也帶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也為養老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在征地上給與優惠,但這樣也容易導致我剛才說的那種情況。

今後國家需要繼續對養老產業進行投入,把養老服務產業定義為準公共性,為老年人不足的消費能力提供支撐。但是提供產品的企業,應該按照市場的規律,形成競爭,優勝劣汰,這樣的話,企業就不斷地能夠從為老年人服務本身中間賺到錢,同時國家也承擔了一定的養老義務,這個產業才能開始破題。

中國解決養老問題的最大挑戰不是缺錢

第一財經日報:跟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老齡化是未富先老。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錢是不是最大的問題?

張車偉:中國解決養老問題最大的挑戰不是缺錢。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雖然很快,形勢也比較嚴峻,但是從財力資金上看並不是問題。一方面,中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突飛猛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經實現制度全覆蓋。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制度不平衡等,但從發展趨勢上看,今後會更公平。另一方面,在資金籌集上,養老是將來國有資產收益分配一個很好的去處。我們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儲備的收益用到養老上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總的來說,財務收入上保證養老保險的基本供給不成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這兩年大家都在關註養老金缺口問題,據說缺口高達十多億元,也有很多人擔心將來領取養老金可能會有困難。

張車偉:關於養老金缺口問題,這個存在誤導。所謂養老金缺口,一般是說現在個人賬戶沒有坐實,如果坐實的話,大概需要補多少錢,有多少缺口。

從理論上講,個人賬戶是不必要坐實的。比如你的個人賬戶有十萬元,到底賬上有沒有這十萬元對你來說沒有什麽意義。反正你也取不出來,只要到你退休了,該領養老金時,能足額領到就可以了。這就是名義賬戶,現在歐洲好多國家就是使用的名義賬戶制度。即使未來出現養老保險的收支不平衡,也可以通過其他來源,比如國有資本收益、購買美國債券的收益等來補足。

所以這個不用擔心,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有錢但卻解決不了養老問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使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巨大改變,現在勞動年齡人口已經出現凈減少,421家庭結構會使更多老人雖然有錢,但是享受不到方便適合的養老服務。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全面放開二胎,或者說全面放開生育限制,對於中國未來應對養老挑戰會有多大幫助?

張車偉:十年前生育政策就應該放開,即使現在放開,也已經於事無補了。人口變化的趨勢已經決定了,人口的高峰年份也已經固定了,老齡化的程度也已經確定了,放開之後有可能使我們老齡化的曲線有所平滑,但是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已經無法逆轉。

現行的生育政策很大的問題是造成人和人之間的不公平。我計算了一下,獨生子女政策現在僅僅對體制內的幾千萬人是有約束力的,這是個非常不公平的,應該盡快調整。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