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n9.html
如果李嘉誠說自己沒錢,那可能是他在做一個上百億的併購項目時,現金流出了一點點問題;如果一個農民說自己沒錢,那可能是他兒子不幸考上了一所中國的大學;如果我叔叔說沒錢,那可能是他昨晚在麻將桌上發揮得太差;如果我說沒錢,那一定是——我買房子了。
《辭海》上對「窮」的解釋是「缺乏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對我而言,準確的說法應當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無法得到合理的配置」。我這麼說你可以難以理解,不過當你也要把一個月工資的80%用來償還買房所欠私人及銀行債務時,你就基本能認同這個解釋了。
如果說買房之前我還能明確自己是一個流浪漢的話,買房之後我的階層感開始變得模糊。當大家開始用「有產者」這樣的稱呼來調侃我時,我發現自己的現實生活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無產階級。其重要特徵就是,當白菜的價格由三毛五漲到五毛時,我會變得很憂鬱。
俗話說人窮志短,對白菜價格的敏感,說明我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逆轉。在新天地喝酒時那種略顯可笑的優越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於對物質世界現行規則的強烈不適帶來的不安感。
沒有天生的負債者,我也是經過銀行的一再提醒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清白。當某一天我接到一個自稱是農行的人打來的電話,禮貌地詢問我這個月是不是忘了去銀行交房貸時,我在剎那間明白了楊白勞當時的心路歷程。
從此我對這個一向鄙視的銀行肅然起敬,因為按正常的軌跡,我將在今後15年內保持與之的債權債務關係,而他們將這一期間保留給我打類似電話的權利。
我充分理解這家已經對呆壞賬進行過兩次剝離的銀行的一片苦心,在損失數以萬億計的貸款之後,他們和別的銀行一樣,把個人住房貸款定性為優質貸款。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我當然不能辜負這種信任,這個責任必須擔負起來。
當我第一次聽到裝修工人叫我「房東」時,我已經清醒地意識到,所謂房東其實就是為這棟房子做東的意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n8.html
1,是否過於自大?
2,是否太敏感?
3,是否可以忍耐?
4,是否能逆向思維?
5,是不是容易誘惑?
6,是否會被輕易說服?
7,是否相信風險測評?
如果你不能承受比較高的風險,你自己應該非常清楚,不用相信那些理財師給你進行的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另外,風險的概念是相對的,一個100w的人投資5w和一個只有5w養老金人的投資風險是不同的。即使是兩個相同資產背景的人都投入相等的資金到相同的股票,他們所面臨的風險也不一定相同。若一個是金融專業的理財師一個是IT背景的工程師,很明顯第一個人的風險會小很多。
8,是否相信陰謀論?
股市陰謀論在中國是個很盛行的事,在有的情況下你越陰謀論,越顯得德高望重,或者深不可測,其實陰謀論往往使投資者陷入求證陷阱,因為投資者所設想的陰謀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如果你抱著陰謀論,那麼還不如不做投資。在否認最基本的法定報表存在的合理性之後,還殺入股市,毫無疑問他會無立足之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y.html
最近看到一個打敗沃爾瑪的零售企業,老闆Joe悟出個道理,消費者喜歡有選擇,但不 喜歡選項太多。因此他為自己的門店選擇最好的商品,而且只有一種包裝,使得商品種類只有沃爾瑪的1/10,每種商品賣得更多更便宜。後來老頭老了,把公司 賣給德國的家族,後者有另外一個連鎖超市Aldi,也是跟老Joe的套路一樣。
週末L同學來深,帶來大拉斐紅酒一瓶,口感豐富溫潤,確實性價比很高。L同學始終困惑於國產紅酒那麼低的性價比,卻依然暢銷。我說,主要是消費者面對海量的個性化進口酒,選項太多,以至於無所適從。並不是人人都像L同學那樣對紅酒有認知,有渠道。
很早就注意到一些領域,洗牌到最後就剩下2—3家,一般不超過5家大企業,形成寡頭 壟斷格局。例如碳酸飲料(兩家可樂)、運動品牌(阿迪、耐克)、家電(美的格力海爾等)、家電零售(蘇寧國美,三四線城市還在洗牌醞釀中)、紅酒、白酒、 乳業、啤酒、屠宰加工、速凍食品等等。
去年以來工程機械和家電板塊的壟斷格局益發清晰,加之業績爆發,市盈率低,就算是股票市道一般般,潛伏其中的基金也收益不錯。
消費品行業的幾家,有點遺憾的就是成長性不夠爆發,白酒比其它板塊好,因此市場表現也好;整個板塊市盈率略高──相比起工程機械曾經一度10倍市盈率。
無論是整個宏觀經濟格局,還是很多行業領域,都進入洗牌整合階段。野蠻生長,跑馬圈地階段已經基本結束。努力尋找估值相對安全,行業集中度高,(最好是產能有缺口),行業空間較大,公司有雄心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w.html
延益:延續前一篇的討論,股票市場的特殊投資者(機構、產業、基金、財團、富豪等等)他們對二級市場的投資,可算是標竿價格。延益投資時間不長,卻屢屢碰到標竿價格。如:IDG入股波司登、金蝶主席增持、格力二股東增資、興業太陽能回購、聯想集團柳傳志增持、阿里巴巴回購、中國平安收購深發展、安踏體育主席增持、金山軟件主席增持、聯想控股拋售金山軟件股份等等。回顧過去,到也挺奇怪。延益持有過的股票中幾乎都有標竿價格的身影。
為了說明問題,貼一些舊聞。
2009-3-30百勝餐飲每股2.4元入股小肥羊持股20%
美國百勝相中了中國火鍋餐飲領域領頭羊小肥羊(00968.HK),出資4.9億港元戰略入股小肥羊20%。小肥羊昨公告,公司獲股東3i及Prax通知,二者將擁有的小肥羊股權悉數出售給百勝,共計14312.98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92%。小肥羊控股股東Possible Way及主要股東Billion Year則表示,它們將所持6239.8704萬股股份出售給百勝,佔總股本的6.07%。上述兩筆股份轉讓協議的簽署時間都在3月24日。
自此,百勝將成為小肥羊第二大股東,Possible Way持股45.88%,仍為控股股東。
百勝在其官方網站上表示,公司在中國的戰略是在希望每一項重要食品細分領域中都成為領頭羊。「參股小肥羊是百勝在中國相關產業投資的第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對本土企業的瞭解。」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公共事務與政府關係副總裁王群表示。據瞭解,百勝將在小肥羊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且不排除將來控股小肥羊。
(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地區擁有近3.6萬家連鎖餐廳,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鐘(Taco Bell)、Long John Silver's、東方既白等。)
2009-10-21百勝二度增持小肥羊
肯德基的東家百勝對於中餐的興趣,似乎越來越濃厚。這從繼續增持小肥羊略見一斑。
10月21日,小肥羊發佈公告稱,百勝集團擬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從其股東手中收購7.3%股份。這是百勝集團第二次購進小肥羊的股份。
從肯德基推出中式食品,到自建中式連鎖餐廳東方既白,再到投資小肥羊,百勝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道路似乎越走越遠。
3億港元增持小肥羊
繼今年3月份,接手小肥羊近20℅股權之後,百勝欲再次增持小肥羊7.3℅的股權。10月21日,小肥羊發佈公告稱,百勝集團擬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以約3億港元總價從小肥羊股東手中收購公司約7.3%股份,共7504.2萬股股份。
至此,由小肥羊創始人張鋼等公司高管持股的公司Possible
這已經是百勝第二次增持。今年3月份,小肥羊兩家戰略投資者3i集團和普凱宣佈退出,百勝集團接手並獲得小肥羊20%股份,成為這家中式連鎖餐飲企業的第二大股東。
2009百勝二次增持小肥羊之後,延益記錄的投資總結如下:
小肥羊和味千拉麵是我去年同時觀察比較的股票,最終我選擇了小肥羊。主要原因是:「跟風」百勝集團。其他原因如下:1,小肥羊售價在二三線城市比味千拉麵有競爭力,長期成長性較好;2,小肥羊火鍋底料難以模範,具有行業壁壘;3,火鍋經營易於標準化、容易複製;
09年小肥羊業績快報波瀾不驚,總得來說符合預期。但也有一些擔憂:1,議價能力不高,三年來人均消費額基本無變化。2,隨著店面基數擴大,增長率放緩;3,同店銷售增長底下。火鍋雖然是傳統飲食,但並非常規飲食,且具有季節性。
從長期看消費者服務業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行業。但是百勝第二次增持價格從2.4漲到4HK,且距離第一次入股僅僅半年。另外,這次增持兩個百勝提名董事,一定給了關鍵意見。從這裡可以判斷,小肥羊已經通過了百勝的檢驗。
總之,這次「跟風」值得一試。更何況當前價格僅3.5HK左右。
2010年小肥羊中報披露後,延益記錄投資總結如下:
未被使用的提價權是我繼續持有小肥羊的唯一動力。通過觀察財務數據,結論如下:
1,
對比小肥羊和味千的數據,味千的商業模式好於小肥羊。味千和小肥羊的淨利潤率對比:15.8% VS 9.9%。
2,
通貨膨脹對小肥羊的影響明顯高於味千,毛利率低,人力成本高。
定性的看問題就多變了:
1,
味千的餐飲概念競爭者較多。味千屬於高端快餐消費:他裝修精緻、食材簡單、價格不菲、吸引消費力強的商務人士和體驗小資情調的大眾,類似於星巴克。
2,
小肥羊餐飲概念競爭者少。原因是:毛利率不高、不屬於常態消費、火鍋維護成本高、中端消費。
3,
味千VS小肥羊從護城河角度看很難說孰優孰劣。小肥羊是天生的行業壁壘,因為火鍋在餐飲裡始終是偏門,而且小肥羊的羊肉和湯底難以模仿。味千的護城河取決於公司的運營,需成功抵制競爭者對餐飲概念的模仿和競爭。
4,
從餐飲概念角度,肯德基、星巴克、麥當勞其實都與味千是同一類型,都走中高端快餐消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類餐飲概念應還有發展空間。
(這裡,省略了財務分析和企業估值,若都貼出來,就太長了。)
延益於5.3HK左右獲利了結,全部沽售。這幾天,雖然小肥羊被百勝要約收購漲到6.2HK的高價,但並不遺憾。因為從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延益從無論如何,都無法算出小肥羊值6.5HK的高價。相信各位保守估值的戰友也一樣。更何況,無論作為小肥羊的顧客或者投資者角度去看,小肥羊這兩年的經營情況和增長情況都不是太樂觀。在經營和服務上都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特別是味千、真功夫等餐飲。相信百勝也看到了這點。
既然如此,為何百勝仍願意用這麼高的溢價去收購小肥羊呢?這給了延益一個強烈啟發:收購不是因為它發展得好,而是發展得不好。百勝曾多次承諾不會參與小肥羊的管理,這次耐不住了。急於引入先進的管理手段,改善小肥羊。
百勝上星期公佈了一季度業績,中國營收大增28%,還新開了92家餐廳,帶動盈利增長近一成。至於在美國國內,基本上門店銷售沒有多少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了百勝等外資巨頭的必爭之地。百勝的溢價給的其實是中國市場,而不是一個小小的小肥羊。這裡標竿價格無法等於標竿價值。若收購失敗,毫無疑問股價仍會回落,就如匯源果汁一般。
就是產業資本與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估值巨大差異。寫到這裡,身在中國、投資中國的我們,是否有一點點榮幸,我們可是值30%的溢價噢。從這個角度看,AH股的折價似乎也容易理解一點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t.html
延益:小肥羊我曾經持有過,可惜沒有等到百勝的收購要約。這裡,暫且擱置小肥羊具體分析。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巴菲特收購比亞迪、到現在百勝收購小肥羊,產業資本在股市的動作總能引起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這裡,延益想探討產業資本如何估值?
要說明這個問題,先看幾則舊聞:
1, 2008-09-03可口可樂要約收購匯源復盤
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師表示,12.2港元的收購價相當於08年預測市盈率40倍,遠高於目前食品飲料業估值,相信會利好現有股東,其預期收購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但仍需要一定時間,對於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各予5%折扣,該行重新設定匯源果汁的目標價為每股11港元,認為其交易區間為10.4至11.2港元,較收購價折讓8%至15%。由於收購價遠高於此前匯源市價,且較同業溢價極大,相信絕大部分中小股東也願意接受收購。
新鴻基金融分析師表示,可口可樂提供的收購價相當於2009年預測市盈率30倍,而收購計劃公佈之前匯源果汁的市盈率為11倍。匯源似乎是可口可樂在內地的唯一選擇,因為匯源在內地果汁批發市場佔有率最高,可口可樂可立即獲得匯源的所有客戶和生產廠。交易定價對匯源有利,鑑於匯源的客戶基礎,溢價合理。預期股價可能不會接近於收購價,因為這一交易還受限於一些條件,收購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
2,新浪財經訊
延益:當年金融海嘯,鴻興因投資了Accumulator大蝕一億六千萬,最後2008年5月引入了CVC作白武士,CVC以每股2.7元,認購了鴻興3.24億股或35%,涉及8.73億元,成為了大股東。後來他再度增持,其中一次以2.18元增持1500萬股,令股權逐步增至37.5%。這次,大股東Asia Packaging Company Limited,(CVC旗下的投資公司),將29.9%股份出售給聯合株式會社,交易價為現金14.25億元,即每股作5.25元,比市價有高達58%的溢價。私募基金CVC出售鴻興印刷股權三年獲利7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qykj.html
閱讀延伸:轉帖一篇,再次認識股票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 請看看以下兩篇消息:
Solar Subsidies and Why They’re So Important
(source: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neral/2011/05/17/solar-subsidies-and-why-theyre-so-important.aspx)
2011年光伏市場增速減半?小型項目或受寵
(source: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10/KDWS9D0KCVJ42.shtml)
看畢上面的消息, 帶出一個重要訊息, 就正如第二篇的標題: 小型項目或受寵
我認為這個最新趨向是中國高質單晶之王卡姆丹克的一個潛在利好
這個最新趨向是大砍大型項目的補貼, 而小型或家用項目降幅明顯較低, 甚至維持不變
代表做小型項目的業者的利潤空間有機會沒想象中壓縮得那樣嚴重, 我甚至認為做終端市場的會因為製造商大降價而增加獲利, 不過那是當地業者的事
單晶是硅晶光伏中比較昂貴的種類, 主力市場應該是面向土地資源有限的地區, 主要都是會放在屋頂上, 這些地方首要考量不是最平的每瓦成本, 而是在有限的地方發出最高的電能, 單晶模組的優勢此刻就可以發揮出來
單晶模組的需求應該可以保持, 甚至可能有驚喜, 因為現時模組價格跌幅可以追得上小型項目補貼下砍的幅度, 相反, 大型項目情況較惡劣
我會視這個方向為卡姆丹克的潛在利好, 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卡姆丹克的客戶在小型項目市場所佔的份額情況如何
再推論下去, 小型項目市場的贏家需要有強大的銷售通路, 那些具知名度的業者, 如世界杯時大家都見到的yingli, 是其中之一
我想指出一個潛在危機, 這是中國廠商要面對的危機, 因為我看到有報道指有國家會對使用中國廠商製造的產品的承建商減少10%的補貼, 面對這個情況, 中國會如何應對? 我不知道會否對卡姆丹克做成影響
其實, 卡姆丹克和sunpower搞n-type方面的認證, 可能為卡姆丹克帶來新契機
我相信搞認證就是準備要將公司的產品向sunpower銷售, 而sunpower在高效能模組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在美國更是數一數二(sunpower是美國公司), 如果卡姆丹克可以和西方一線廠商建立關係, 日後再有這些針對中國廠家的措施, 卡姆丹克有機會不用「完全硬食」
再講, 踏出第一步之後, 就有機會陸續跟更多西方一線業者合作, 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風險管理上, 還是對公司的知名度, 都有正面影響
以上的看法, 全部都是一些推測, 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可能是我自己憑空想像一些利好, 去自我滿足我看好卡姆丹克的原因
而且, 我雖然此刻寫有關712的潛在利好, 並不代表現在就要買入, 以走勢來看, 我仍然是抱著觀望態度
但是, 接近3元的卡姆丹克, 的確可以買一點兒在倉底貨, 在卡姆丹克的歷史低水平是介乎於1.2至1.5, 現在卡姆丹克已經由當時的200MW產能成長至現時的600MW, 再外加10億資金和TPG的關係, 我個人看, 底部上移一倍, 至2.4至3元, 是很合理的, 這就是我現時712最新底部的區間, 一間成長中的公司, 其股價可以大跌, 但拉長來看, 是可以看得到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勢態
不足三元的卡姆丹克, 我認為絕對有投資價值
再次提醒大家, 暫時不要大注撲入太陽能股, 因大市和板塊本身仍未有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7o3t.html
芒格:避免災難而並非成功之道的多元化
威斯科金融公司(Wesco)2010年年會紀要 (2010年5月5日)
查理·芒格(董事長兼CEO):我的計劃是先跟去年一樣走完會議流程,然後談談大家感興趣的東西(發現那麼多的人去了奧馬哈後又趕來帕薩迪納,芒格感 到很吃驚。他認為自己的觀點人們聽得很多了,但很顯然,有人已經對他的話語「上癮」了。威斯科現在的市值是20億美元,當年他們開始回購股票的時候,市值 僅2,000萬美元。跟伯克希爾·哈撒韋相比,威斯科算是一家失敗的公司,但和其他公司相比,威斯科看起來還行吧)。
儲蓄和信貸業的破產率很高,威斯科是少數幾家倖存下來的公司之一。為什麼加利福尼亞州儲蓄和信貸業的傷亡如此慘重?這些機構依靠貸款和債務成本之間細 微的息差生存。對於一家有點雄心的機構來說,依靠很細小的息差生存是非常艱難的。如果一家機構決心每年使資產和利潤都有10%-20%的增長,為了達成這 個目標的努力將會使這家機構走向毀滅。競爭對手降低放貸的標準,你要麼裁掉冗員(因為業務被搶而導致人員過剩),要麼也降低放貸的標準。這場惡性競爭使得 整個行業走向毀滅。這就是所謂的希臘悲劇——雖然你預見到悲劇的來臨,卻怎麼也逃不掉。如果不是政府出手拯救,整條華爾街都會灰飛煙滅。這場競爭導致資產 質量惡化並使整個系統走向毀滅,這是一目瞭然的趨勢。
必須對公眾的看法持懷疑態度
為什麼人類沒能發展出一套體系來防止這場悲劇呢?事實上,在這場惡性競爭中,膽大的人變得富裕而強大,從而能買通政治家站在自己這一邊,審計機構也站 到了他們這一邊。若深入思考這場危機,你會發現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曾處於某種狀況的邊緣,整個文明幾乎陷入嚴重的困境中。二戰後,我們放棄了過去愚 蠢的做法。我們向我們的敵國投資,幫助敵國復甦。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決策,效果非常出色。一戰後,我們沒有幫助敵國,導致希特勒掌權。一戰後改採取的政策顯然是失敗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金融上也採取像馬歇爾計劃那樣聰明的行動呢?如果我們所有的精英,特別是那些學術界的精英全都辜負了我們,會怎麼樣?商學院課程中設 有缺陷風險控制,最後連法學院也接受了這種理念——所有的東西都符合高斯分佈。但這種理念是錯的,儘管不少高智商的人在分析金融市場,為什麼有的人能作出 正確的決策,而其他的聰明人則是昏招不斷呢?有些昏招的根源來自我們社會的內在激勵機制——大家都希望出名,希望能有支配權。怎樣在眾人皆醉的時候堅持當 獨醒的少數派呢?你必須對公眾的看法持懷疑態度,在別人都失去自己的想法時,讓自己不受影響。
還有誰讓我們失望了?學術界認為多元化就是成功的秘訣。多元化可能是避免災難的方法,但並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果一個人的本領只限於避免災難發生, 此人稱不上是個合格的導師。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將其稱為de-worsification(這是將diversification(多元化)戲稱為發音類似 的de-worsification(避免惡化),嘲笑多元化只能防守,不能進取——譯者注)的原因所在。伯克希爾持有自己非常瞭解的東西,而不是盲目地 購買。貝塔係數或波動性的概念是愚蠢的,並非僅僅是壞的點子帶來壞的結果,有時候好的點子若過度了,也會帶來壞的結果。很顯然,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波動性很 高,你每天的回報相應地也會有很大的波動。只有知道什麼東西行得通、什麼行不通以及為什麼,你才能解決人生的主要問題。
對我們來說,高智商的商學院畢業生沒什麼吸引力,我們只關注品格特質。商學院畢業生常常告訴我和沃倫,說他們在商學院裡學到的知識都沒用,他們很喜歡 沃倫和芒格的思想。學校裡只教他們簡單的公式,可惜這些公式毫無用處。商學院沒把關鍵的知識教授給學生,相反卻教些沒用的東西,從這一點來說,商學院對文 明沒有貢獻。假如我掌管一所商學院,我會開設一門商學歷史課,這樣就會搶走各位專家研究領域中的案例,可能會產生很多學術上的摩擦。不過,我認為瞭解通用 汽車為何崛起又為何衰亡是有好處的,我認為分析為什麼鐵路公司過去走上坡路,然後陷入苦苦的掙扎中,現在又成為較好的投資標的也很有用。很不幸,教學生貝塔係數很容易,我認為貝塔係數就是代數,你代入數值,就能算出答案。
我的一個朋友去一家學校上學,學校教他怎樣用壓榨供應商的方法來減少營運資本,教他用簡單的代數來壓榨供應商。雖然他在考試的時候計算出數值,但他告 訴老師,這種方法是愚蠢的,他絕不會真的去使用——我們都希望能和供應商建立彼此信賴的夥伴關係。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而且很有成就——因為他拒絕了商 學院的愚蠢。學生要獨立思考,要學會質疑自己所學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
基爾福德·葛雷塞(Gilford Glazer,芒格的一位老朋友)二戰結束復員後,考上了哈佛大學商學院。但他父親的小機械修理店需要人手,於是他要求推遲一年入學,以便幫助父親。一年 後,他聯繫哈佛大學商學院,請求再推遲一年。哈佛大學的人問他,去年的今天機械修理店有多少員工,他回答說50個。哈佛的人再問他,現在有多少員工。回答 是900個。哈佛的人笑了,告訴他用不著來商學院讀書了。現在哈佛再也不會這麼做了,過去的哈佛人可能比現在的哈佛人更加明智。
基爾福德從戰場上歸來時,他的父親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建議。那是一個通用的道理——要賣對顧客有好處的東西。他不想經營卡西諾賭場或者賣毒品,認為企業只應該做對顧客有好處的事情,現在他已經是億萬富翁了。老葛雷塞的有道德的方法現在已經找不到了,競爭導致行為的過度。
資本配置流程無須和卡西諾賭場混在一起
查理又把話題轉到了英式足球。英式足球是一種競爭性很強的遊戲,如果對方球隊有一名選手非常出色,就很難贏他們。如果放任球員隨心所欲,他們就會故意 傷害那位出色的選手,因此足球裁判必須限制故意傷害。裁判是英式足球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政府對投資銀行而言也應扮演這樣的角色,你不能指望那些處於激烈競 爭中的人能夠自我約束。不難理解,如果招募了這些有強烈競爭意識的人,可能會導致過度進取,其道德標準自然會下降。有時候投資銀行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雷 曼是病態的,那些奸詐且瘋狂到極點的銀行人員發放抵押貸款,然後打包成證券,這些人的行為絕不是基爾福德的父親推薦的做法。那些賣有損於顧客利益的東西的 機構不會有好下場。讓人擔憂的是,大多數應該承擔責任的人卻認為是別人的錯。當年希特勒窮途末路、躲在地堡裡的時候,也覺得落到這個地步很慘,但他怪德國 人民對領袖的追隨還不夠。
現在華爾街的想法有些類似。需要有一名裁判——政府以前沒有當好抵押貸款發放機構的裁判。OFHEO(聯邦住房企業監管辦公室)有200名工作人員, 他們的工作就是監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然而就在他們的鼻子底下,兩房無可救藥地失去了償還能力,加上還有假賬問題。兩房問題的癥結部分是因為兩房的人希望得 到花紅。不管怎樣,靠對這些經濟實體說「你們請隨便,反正我們有一個監管機構看著你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監管者可能由於是被指派的而充滿惰性。美國證券 交易委員會也讓我們失望,他們讓麥道夫為所欲為,不過他們沒發現麥道夫是因為的確很難發現。若要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就不能讓這些人繼續監管。我們應該減 少允許的金融活動範圍,應該限制高盛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在20世紀20年代後曾這麼做過,因為20年代出現了不幸的經濟泡沫。當時出台了一部法律,禁止商 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投資銀行沒有惹麻煩,甚至有點過度謹慎。
我們社會的資本配置流程無須和卡西諾賭場混在一起,商業銀行應該和投資銀行分開來。我們應該有商品市場,但不應該在銀行裡開設商品市場,不應該允許銀 行賭衍生品或者做農產品對沖。應該允許投資銀行擔任保險商,向顧客出售證券,在M&A(併購)中提供服務以及為對沖基金管理賬目。有很多合法的業 務可做,不會出醜聞,不會陷入麻煩,為什麼他們還要去經營別的業務呢?芒格的確很支持縮小投資銀行的經營範圍,如果投資銀行願意,可以把那些業務拆分出 去。摩根大通分拆摩根保證信託公司(Morgan Guaranty)之後,名聲就很好。很不幸,除了芒格之外,沒有人支持限制投行業務範圍的觀點。
芒格已經87歲高齡,能參加會議很不容易。他說,他的感覺很像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美國喜劇演員,精力充沛,一直演到去世,享年100歲——譯者注)。據說,有人在伯恩斯生日時派4個女孩唱歌給他聽,他就受不了。他說,其中一個女孩必須明天再回去。
需要有人扮演足球裁判的角色——但OFHEO是不能勝任的,應該立法規定不允許銀行使用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存款來進行其他高風險的活動。如果沒有正 式的立法,雷曼兄弟銀行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雙倍下注掩蓋了問題,會計報表被扭曲,如果你可以把資產負債表玩弄於股掌之中,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瘋狂,這就 給所有的人帶來了危險。
查理認為高盛是所有的銀行中最有道德最有智慧的一家,政府不應該對最好的銀行下手。政府錯誤地捲入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且政府的反應不恰當。他認為倘若沒有這些東西(衍生品),世界會更好。以前沒有衍生品,世界就很好。
他知道一個打撲克牌的地方,在那裡,賭局越複雜,優秀的牌手更容易贏笨蛋的錢。華爾街也是這種場所,現在大家都希望成為像芒格那樣的投資者,而不希望 成為工程師。當允許開設複雜賭局的時候,他們就會欺負缺乏經驗的顧客。如果有人說要白送你錢,用不著聽完就知道這是個騙子。這就是芒格的法則。韓國和墨西 哥都因為買衍生品而受損,複雜的金融產品造成的損害非常巨大,創造這種產品欺詐自己的顧客是不對的。將來誰為刀俎,誰為魚肉?你猜猜吧。
我們可以從事很多活動,不至於陷入現在這樣的金融困境。但這類活動的吸引力和既得利益太大了。會計師也是問題的一部分,現在有一種新的會計標準,資產 到用時方恨少,衍生品賬本上有很多4億美元大小的黑洞。衍生品不同的交易方對同一衍生證券所作的估值差別巨大,那些虛假的會計賬目就更不用說了。會計師的 數學知識很好,但常識太差,高報資產和利潤與低報資產和利潤完全不是一回事。過度保守的風險是零,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資產增記,而不是減記,所以會計的 行為也隨之改變了。
當摩根銀行決定隨大流以留住交易員時,不得不放寬會計標準,這就導致他們進一步從事衍生品交易,會計賬目變得很荒謬。在櫃檯交易市場(OTC)交易衍 生品擁有巨大的優勢,如果你是唯一的做市商,而其他人想離場,就必須找你。而且定價也很神秘,銀行的賬本上有上千億美元的不明衍生品交易,這就像會爆炸的 氫氣和氧氣已經混合了,大家還繼續在報表上計入利潤,相信真的能得到這些利潤。
有沒有像二戰後馬歇爾計劃那樣的謹慎決定呢?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決定和班上最聰明的女生結婚,他們的兒子現在是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是一個非常務實的 人,不希望人民因為瘧疾而死亡,所以抽乾了所有的沼澤,毫不在意小魚是不是會滅絕。他不喜歡毒品,他環顧世界,看別人是怎樣解決毒品問題的,他找到瞭解決 方案,那就是採用美國軍方的政策,任何時候都可以對你進行血檢,若你的血液中有毒品,就要進監獄。假如有什麼問題像癌症一樣擴散,他就會用上帝的憤怒來對 付它。他把一個沒有資源、沒有農業的國家,從零開始,轉變成一個繁榮的國度。我們應該多學學新加坡模式。
文科學校痛恨李光耀,也痛恨新加坡不允許言論自由。但李光耀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成功,甚至中國的領導人都去新加坡向李光耀取經。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 到老鼠就是好貓。在很多方面,美國就是太過於寬鬆了,我們沒有對可能造成問題的對象採取足夠嚴厲的措施,若當時制止那些愚蠢的會計操作,這次危機就不會發 生。
比如說安然。允許把不確定的衍生品所得提前計入利潤是瘋狂的。證券交易委員會需要更多的常識和知識去說不,永遠都會有人做錯誤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對他 們說不,還會繼續出問題。會計師不僅會保持數字上的連貫性——實際上這毫無道理可言,而且他們還會遵循一些規則,盲目地得出結論,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規則 是根據銀行業過去的經驗制定的,在長期繁榮之後,銀行的壞賬準備金變成了零,而此時應該上升才對。我們應該拋棄舊的系統,找到說得通的新規則。為了得到連 貫性,會計行業提出了一整套理論,說你在瀕臨破產時,因為債權人嚇壞了,所以理論上你可以低價回購自己的債務,從而得到巨額的利潤——當然,你得有現金才 行。
美國的情況好似愛麗絲漫遊仙境,會計報表中的瘋狂怪事層出不窮,有些政治家必須下崗,讓一些更有李光耀作風的人上台。摩根大通的傑米·戴蒙(Jamie Dimon)就在抱怨會計問題,他是唯一的一個,查理向他脫帽致敬,但是查理認為傑米的衍生品賬本也應該被禁止,他不應該在一個合法的業務旁開設一間賭場。實際上,最近幾年,一些銀行真的變成了卡西諾賭場。「如果可以開設卡西諾賭場,為什麼還要遮遮掩掩?」
至於卡西諾賭場,也許它們可以存在,但我們必須把賭場的數量減到最少。卡西諾賭場的經營很方便,沒有庫存,沒有應收賬款,就好像上帝賜給你印鈔票的能 力。真正的卡西諾賭場有巨大的資本支出和資產要求,但華爾街可以創造一個無需資本支出和資產要求的卡西諾賭場,我們中有幾個人能夠抵抗能自己印鈔票的誘惑 呢?
現在沃倫和芒格已經有信心進入以前沒有信心進入的領域
有的人看到董事長86歲高齡了,很擔心接班人問題。威斯科其實是一個歷史上的偶然事件,它本來應該併入伯克希爾的。大家喜歡這家公司,將其視為一個俱 樂部,因此把股價推得過高,導致巴菲特不願買入。芒格和沃倫不願意強迫那些股東為了現金而放棄股權,也不願意為了任何原因增發伯克希爾的股票,所以本來無 可避免的併購被推遲了。最後價格會變得合適,或者說會在伯克希爾的併購雷達上成為一個小光點,最終這家公司會被伯克希爾併購。從邏輯上說,這家公司沒有未 來。「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地方。我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這麼受歡迎過。」
伯克希爾模式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我們分散化管理,就差完全放棄對子公司的管理。伯克希爾在奧馬哈有28名員工,但現金管理完全集中在奧馬哈。伯克希爾 允許下屬企業買進對業務有幫助的東西,但大部分現金流向奧馬哈,供巴菲特投資用。伯克希爾的集權和分權一樣獨具特色,伯克希爾不是一家總部集權的大型官僚 機構,大家喜歡成員間彼此信任的小組工作。總而言之,極度的分散化是很好的,通常來說,分散管理利大於弊。伯克希爾因為集中管理資本而得到了很多價值,機 會成本越低,決策越好,可以把資本配置到保險公司或者買進整家公司。芒格最近看到一家中國公司,他當即拒絕投資這家公司。因為他知道沃倫更為喜歡比亞迪, 所以與其投資別的中國公司,不如多買比亞迪。伯克希爾總部考慮機會成本,使得其資本配置更加出色。
有人問芒格,你怎麼了?你現在正在買進科技公司。比亞迪和伊斯卡就是最好的例子。最近,查理和沃倫對高科技很是著迷,他們更喜歡店面和品牌,不喜歡默 克或通用電氣,他們現在的投資風格和過去有點不一樣了。為什麼要投資這些公司?過去不投資科技公司是因為過去他們沒有能力投資此類公司。現在因為他們開發 了其他的模式,所以才會出現改變。你的腦子裡應該多準備一些模式,芒格的腦袋裡就有一個北美狗魚模式——有些企業好比北美狗魚,殺進傻乎乎的鮭魚群,好像 鐵木真一樣橫掃過去。好市多和沃爾瑪就是這種狗魚式的公司,這些公司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其模式和體系。
芒格以前絕不會買三星,因為三星一直在科技前沿衝浪。以柯達為例,柯達擁有最聰明的員工和最好的專利,但現在的柯達已經病懨懨了。施樂複印機如何?這家公司擁有 優秀的員工和工程師,但照樣幾乎倒閉。假如你是高科技公司,如果出現了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新科技,你就輸了(比爾·蓋茨之言)。因為存在這個威脅,所以過 去芒格遠離科技板塊。現在他們進入了科技板塊,因為有些公司的模式非常強勁,他們預測這些公司會取得成功且能繼續成長。如果一個人宣稱自己能把800磅的 重物舉過頭頂,大家可能會嘲笑他說大話。但如果你看到他一次又一次舉重成功,你就會開始相信他。這就是比亞迪的情況,比亞迪創造了奇蹟,而且還在不斷地創 造奇蹟。
現在沃倫和芒格已經有信心進入以前沒有信心進入的領域,很顯然,他們以後不會非常頻繁地進入這個領域,因為像比亞迪這樣的公司並不多,他們不希望成為 新的南加利福尼亞州的Klenier Perkins(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譯者注)。芒格其實很討厭風險投資業,當你對像比亞迪這樣的企業下注的時候,就不僅僅是在對比亞迪下注,其實是在下 注賭某樣東西即將會被證實。觀察一家企業解決我們這個世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廉價的太陽能和性能更佳的電池是聖盃,為中國人民大量 生產更好的汽車是聖盃,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急需電動汽車。每一所大學、每一家能源公司都在努力開發這些技術。為什麼一群中國人能在這方面領先呢?因為他們 有獨一無二的人和獨一無二的文化,中國的工程師比其他國家的工程師更加努力。芒格認為比亞迪會勝出,比亞迪的成功會幫助整個人類。為瞭解決能源問題和污染 問題,我們必須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這就需要更好的電池技術。儘管芒格平時開的是奔馳Mercedes 500,但最近他開過比亞迪的車。因為電池的緣故,這輛比亞迪車比奔馳車要重一點。芒格預期將來會出現完全靠電池驅動的奔馳車。
奔馳最近和比亞迪簽署了合作協議。為什麼呢?因為奔馳測試了比亞迪的電池,他們看到了即將到來的未來,也看到比亞迪的電池是行得通的。劉備已經遇到了 孔明。如果芒格足夠長壽的話,他將會有機會駕駛用電池驅動的奔馳。他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投資科技公司,更何況他和沃倫就是靠遵循老模式才發家的,老模式很 安全,雖然投資比亞迪偏離了他賴以致富的老模式,但芒格認為他在比亞迪上的投資是正確的。儘管芒格已經86歲了,他還是能學習新東西的。
問題1:關於華爾街,問題是不是在於銀行和監管機構之間的激勵機制被扭曲了呢?監管者的報酬和銀行家的報酬可謂天上地下,如果公務員離開政府部門之後為私人企業服務怎麼辦?應該禁止這種行為嗎?
芒格認為華爾街和美國政府沆瀣一氣是個大問題,新加坡的李光耀決定通過高薪養廉來解決此事。不過我們的主要問題並不是腐敗,而是政府的認識力不足。
問題2:T2 Partners公司的惠特尼·蒂爾森(Whitney Tilson)問:最近,吉米·凱恩(Jimmy Cayne)和艾倫·施瓦茨(Alan Schwartz)在國會作證說,他們當時不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法拯救貝爾斯登。我們是否應該舉行這樣的國會聽證會?
如果你把某人拖去國會,只要有一點點自尊剩下來,那人肯定會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國會之所以這麼做,部分原因是國會瘋了,現在國會想把別人也拖下水,就好比狗在起居室惹事後,放它來嗅探。有人甚至乾脆推說自己不記得了。
可能浮存金不會有很大的增加,甚至可能會下降。很難在當前的水平上進一步增加浮存金。過去出現了一些奇蹟,而且有很好的制度可以增加浮存金,不過將來不大可能會繼續增加了。
問題4:美國應該回到基本的原則上去嗎?危機並沒有迫使我們回到基本的原則上,我們忽視了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大家似乎忘記了這兩者的重要性。
現在美國面對的麻煩當然比以前多,有一些力量很難把握,看起來我們的教育改革似乎難以奏效(雖然如此,但他並不過度悲觀)。有人問芒格,你怎麼會對加 利福尼亞州州議會滿意的呢?彼此憎恨的雙方都有些傻瓜在內。不錯,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有很好的氣候,而且有亞洲移民流入。當你因為一個麻煩備受折磨 的時候,你其實正走在糾正錯誤的路上。讓大家那麼頭疼的州政府破產的事情,對芒格來說是一縷陽光。我們需要一些失敗來喚醒自己,也許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儘 管某些人覺得像世界末日。「我希望我是對的。」
問題5:你是怎樣培育和形成伯克希爾式的性格的?
問得好。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的失敗?大多數人不理解主要的模式。你看東德,曾處於共產主義的統治之下,最優秀的500萬人離開了祖國,本領最差的 1,700萬人留在故土,即使是德國那樣出色的國家也被毀了。美國的城市也是如此,假如最優秀的人都走了,問題就不容易被解決。假如得了腦癌,就無藥可 醫,只能採取措施,防止病情走向無可救藥。現在整個東歐都面臨東德的問題,你不應該責備希臘的政治家,他們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問題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最好直面這些問題。
如果我們多加思考,就能更好地處理複雜的體系。李光耀深思熟慮,他不會被困難嚇退。富裕和貧困都能摧毀我們的下一代。查理推薦更理性、更強硬的措施——一盎司預防措施的價值可不等於一磅的亡羊補牢,一盎司預防措施的價值常常抵得上一噸的亡羊補牢。
問題6:美國需要智能電網嗎?對於伯林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而言,可不可以用巨大的鐵路資源來打造電網?這樣是不是對伯克希爾的股東有利?
芒格從沒聽說過這個建議,不過他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因為現在正是沿著鐵路來佈置管線。芒格認為電網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他無法想像BNSF的鐵路網佈滿電力鐵塔的模樣。「你就認為我是懷疑論者吧,我看不到任何鐵路網和電網協同的可能性。」
問題7(a):比亞迪的領導人非常明智,如果他不在了會怎樣?
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風險,沃倫也存在這個風險,查理已經習慣於應對這種風險(查理請王傳福站起來,讓大家看看他的身體是不是強健)。比亞迪實際上已經把總部轉移到洛杉磯市區,這是一個好信號,因為洛杉磯沒有沾染華爾街的習氣。
問題7(b):你怎樣保持工程師的良好心態而不陷入黑暗面(過於依賴數字和公式)?
根據分析,比亞迪是一家龐大的企業,但分析僵化(因為管理上可資參考的資訊太多而在決策上優柔寡斷——譯者注)的程度很小,他們決意保持理性,並不喜 歡猶豫不決。比亞迪的企業文化和那些分析僵化的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很不幸,印度其實應該學新加坡,卻照搬了美國最不好的東西。
問題8:在和巴菲特的相處中,巴菲特對查理有何教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會時說芒格教會自己投資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好處)?
巴菲特總是對同事持支持和欣賞的態度,而且常常說同事的好話。巴菲特過獎了。芒格認為巴菲特其實早就懂得可持續性競爭優勢,他可不需要自己來教。雖然他們其實挺傻的,但業績還真不錯。「這就是為什麼你們來參加年會的原因,因為你們認為有希望超越我們。」
國際象棋選手帕特里克·沃爾夫(Patrick Wolf)來見芒格,他對芒格很讚賞。芒格說,他肯定沒有沃爾夫優秀,芒格只是進入了一個沒有競爭或者競爭很弱的行業而已,而沃爾夫所在行業的競爭可是最激烈的(沃爾夫能蒙上雙眼同時和6個選手下棋)。
問題9:在你投資的時候,怎樣決定投資規模?你使用凱利公式嗎?
芒格說,他們不會使用任何會計公式來決定投資的規模。凱利公式只是在你不斷重複投資的情況下有效,因為他們很少出手,所以這個公式不適用。凱利公式在賭博中行得通,但對他們這種風格的投資無效。凱利公式是一個正確的公式,但只針對某些類型。
問題10:關於對BNSF的併購,是不是正在對管理層設置激勵制度來提升利潤率(使之追上競爭對手的利潤率)?
芒格說,他們認為完全不需要採取任何措施,將會讓CEO馬特·羅斯(Matt Ross)全權處理。「我們很樂意把利潤率問題留給馬特去操心。」
問題11:在芒格和巴菲特正式合夥之前,他們是不是曾分享過想法?
芒格一直都有人可以討論投資,就算愛因斯坦也不是獨行俠,不過他從不參加大型會議。任何人都需要交流的夥伴,他有很多夥伴可以交流,他只需要一位夫人和很少的幾位朋友,至少在處理複雜的智力問題時是這樣的。
問題12:經濟過度增長最後導致經濟崩潰,他們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當然沒有。我們認為經濟過度增長好比是潛水員的通氣口(意即經濟過度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這樣對自己說:「我需要這個,我想要這個,我應該擁有這個。」有些人無法擺脫這樣的思路。如果我們不對我們的系統進行足夠的改變,我們還會遇見以前曾遇到過的那種大麻煩。
問題13:你對央行的行為特別是印鈔票和修改保證金標準怎麼看?
希臘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歐盟成立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希臘型的問題是一個風險。這個問題這麼久才暴露,真是很令人驚訝。有一個問題很難解決:不管遭 遇多少艱難,歐盟都不願意拯救借錢太多出婁子的成員國。歐盟成員國破產是很糟糕的,過去,愛爾蘭在福利上沾了歐盟的光,然後愛爾蘭遇到了大問題,歐盟替愛 爾蘭擺平了。這樣做正反都有嚴重的問題,而且都很棘手。芒格很高興他不用操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未雨綢繆才是王道,聰明人消滅大麻煩於 萌芽狀態。那些政府官員得過且過,希望上帝能賜予一個解決方案,於是問題不可避免地惡化了。
問題14:你向你所欣賞的人學習,我們應該學習誰?
伯克希爾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在伯克希爾的一次會議上,伯克希爾的一群經理人說,他們的成功源於遵循了80/20規則——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好的20% 的顧客上。不過,接下來發言的經理所管理的企業獲得了更高的利潤,這個人專注的卻是世界上最差的20%的顧客。如果你足夠聰明,就能在別人不要的東西中找 到金礦。
問題15:提問人有意投資伯克希爾,但擔心接班人問題。
就芒格自己而言,他有很多資產在伯克希爾的股票裡,他認為在他和巴菲特去世後,伯克希爾依舊會是一家好企業,且能保持好多年。他認為伯克希爾的企業文化令人羨慕,且旗下的企業都是好企業。很少有企業被打造成這樣的狀態——高層管理層並不需要很多才華就能管理好企業。伯克希爾的走勢很好,而且企業文化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問題16:你怎樣構建自己的投資能力圈?
不要去強手如林的地方,不要去研究默克和輝瑞的藥品系列,分析那些無效率的領域,應該分析你有優勢且關注的人不多的股票,關注競爭程度低的領域。
問題17:思維格柵和跨學科的思路非常有用。提問者聲稱,他在使用思維格柵和跨學科思路時遇到了困難,意思是說他使用這些思維框架後思維變遲鈍了。這可以解決嗎,可以加速他的思路嗎?
查理天生就是格柵思維的人,他一直都有好奇心。把學習當成娛樂而不是工作,這會為你帶來優勢。如果你有與他相近的特質,自然而然可以採取思維格柵和跨學科思路,如果你的特質和他不一樣,就必須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思維方式。
問題18:為什麼這一次危機(上一次危機沒有這一次的規模大)中,政府不得不介入拯救金融系統呢?
因為這一次危機嚴重得多,而且銀行像保齡球瓶那樣往下倒。當時出現惡性循環,而且局勢惡化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採取極端的措施,就會出現大家都不願看 到的結果。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意識到必須快速採取行動。英國的做法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干預銀行,這種方法比原來的TARP(問題資產救助計劃)更好。美國領 導人很出色(挑選了漢克·保爾森擔任財政部長),而且他表現得很好。這次的局勢很危險。
問題19:你可以談談威斯科總部旁邊的公寓開發的情況嗎?
查理感謝這位提問人刮他的鼻子,提醒他的一個財務錯誤,忠言逆耳利於行。芒格曾決定用幫助支付能力強的人移居帕薩迪納的方式來為社會作貢獻,他投資了 很多錢。儘管市場不景氣,還是以稍稍虧本的價格向有支付能力的人出售公寓。他們賣房給好人,這些人行為良好,將來會繼續行為良好。這些公寓都會升值,以後 的售價會超出買房人買入時的房價。等房主把這些公寓轉手的時候,會有很多看漲的人搶著買。這對買房人而言是好事,不過威斯科虧了。
問題20:加州理工大學有很大比例的學生畢業後進入金融行業,這可能不是壞事,也許某一天執掌這家公司的人就是加州理工的學生。查理對此怎麼看?
隨便哪個加州理工的畢業生都可能比迪克·富爾德(Dick Fuld,雷曼兄弟銀行的前任CEO)做得更好。但我們的工程師改行進入金融行業掘金是個問題,他們應該去設計煉油廠,他們能比富爾德做得更好並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去金融行業謀生。
問題21:你能否談談保險市場的情況?
一般而言,P&C(財產和傷害保險)業務很艱難。美國債台高築產生了一些問題,導致保險業務量很難維持現狀,保險商會受到衝擊。這個行業不是 一個好的投資目標,除非你想買的是伯克希爾,伯克希爾很強悍,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掙錢。但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P&C不是一個好的業務,更何況這個 業務還存在很多決策上的錯誤,容易導致保險費定價過低或儲備金不足,很難指望P&C公司的高層能英明決策。再保險業務中的困難甚至更大。
問題22:怎麼看BNSF的潛在回報?最近你有沒有看到什麼好書?
伯克希爾因為資本的機會成本而併購BNSF,資金回報率很低,這樁交易對伯克希爾的股東有利。雖然對BNSF的股東更有利,但這並不構成否決這樁交易 的理由。BNSF的CEO馬特·羅斯是伯克希爾的一大收穫,他年富力強且很明智。伯克希爾並不預測精確的回報值,希望在買進股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獲得 10%的稅前回報,但這並不是一個死板的要求。在目前的環境下,稅前回報率可能不到10%,現在這段時間可不是什麼歡樂的好時光,利率很低是股票漲幅如此 之高的一個原因。現在的世界可沒誘人到讓各位流口水,這個世界很艱難,曾出現過一段可以買到便宜東西的短暫時光。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成年人的生活,生活並不 容易。至於買進這只股票後得到10%的回報的判斷,我們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至於書,所有關於大蕭條的書都很有趣。芒格喜歡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的故事,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保爾森那樣的投資家。這其實對美國不利,會導致大家都去投資衍生品。保爾森是個好人,但他可沒帶來積極的影響。芒格說,他的一生就是如此,他覺得他是在補償過去發生的事情。很多人希望能找到順心的職位並出色地工作。a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27.html
同事早前去左搵相士批命,返到公司同一班同事傾開呢次批命既經驗。佢地得出黎既結論,大概係:「嘩,真係準到冇人有!」
好多生意佬都信些少風水命理,我唔知我算唔算係其中一員。當唔順利既時候,風水命理有時就變成係心理治療既一種。
後來我開始study一d有關紫微斗數既既書籍,叫做學懂左當中既一點點皮毛。我估,每一個對呢類術數有興趣既人,都一定會做一件事,就係拎自己同屋企人既時晨八字去做下testing,睇下能夠睇出d乜。
中 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我憑住我極有限既術數知識,去verify一下我已知既人生,有一部份的確係非常吻合。特別係,有關兄弟姐妹、父母等等既數據,準確 度其高。對於命盤推算出黎既其他事情,例如婚姻同事業,我功力唔夠,唔敢講準抑或唔準。不過跟據命盤當中所展現既形態,我係的確有一種「創業自立」既 tendency,so call叫做應驗左我響事業上既發展。
對於命運既主宰,我覺得的確係有一點既定既pattern響裡面。例如有 關家庭背景、兄弟數目之類,呢d我覺係hard facts,能夠透過術數既系統而準確計算出黎,我認為並非偶然。不過我相信呢個係屬於先天無法改變既事情。至於往後我既人生,受住我既性格影響。算命師 父會就住命盤裡面所顯示出,你既性格pattern,再加上不同流年流月所遇到既機遇,去「推算」響你人生中,會發生既每件大事出黎。
這部份屬於「後天」。有朋友對批命書有關後天既部份深信不過移,認為這些就是宿命使然。我就偏偏持相反既睇法。
你 天生既父母、兄弟,屬於人生冇得選擇既部份。性格既「底子」,或多或少都有天生既成份。不過中國人成日講「趨吉避凶」,就我自己既解讀,係當你從命理上面 理解到你自己有甚麼強甚麼弱,有那些優勢和那些不足時,你就應該有更多既資訊,幫你去準備好你既人生,讓你改變一d原本係會出問題既環節,亦更好地利用你 已經有既資源。
認識有個朋友,早幾年批左命。相士話佢係三妻之命,婚後必有婚外情。朋友結婚不久,佢就戀上左自己公司既另一位同事。我同 佢講:「朋友,你結婚一陣咋喎,老婆好地地,做乜要搞d咁既野呀?」朋友反而理直氣壯地答我:「CK,相士一早就批左我條命係咁丫嘛!宿命黎架,唔關我地 事呀。」
我聽完,幾乎想dup佢。乜野叫做宿命?相士大概係算到你係個喜歡沾花野草兼天生定力其低既死咸蟲,再算到你呢幾年行既運勢有幾 粒壞桃花星,所以就估你婚姻會響呢年出問題。OKOK,當然我都係靠估,不過當一早有相士就同你講:「你婚後會有婚外情呀…」你都唔好好小心避忌,反而將 佢變成好似「大條道理」,犯錯只因「宿命使然」所以錯不在自己,大佬,似番個男人丫,咪賴得就賴好嘛?
有人會歸究,咁係self-fulling prophecy,我就相信,同條命冇關,只係俾你搵到個自圓其說既籍口,讓你去縱容自己。
對於命運,我相信的確係有一d,我地無法理解既pattern響入面。不過我更加相信,呢d既定既pattern,並冇百份百主宰住我地既人生。當中後天有好大部份,其實都係靠我地一雙手。
咁岩響寫呢個題目之前睇到呢篇,算唔算都係命運既一部份?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26.html
對上一次公司遇上風浪既時候,其中一樣最讓我感到難捱既,係面對財團股東既壓力。
當日財團代表阿Ben睇完我地盤數之後,好快就提出要我 地裁員同減同事人工以減低成本既要求。當時我既處理方法係發瀾渣,我話全公司人工最貴係我,我同你做半年義工,一毫子都唔X收,咁唔駛裁員減薪啦!財團代 表見我兇神惡殺像個癲佬,大概驚我會響褲袋裡面拎把菜刀出黎斬人,所以勉強就範,由得我用我既所謂「方法」去解決當時既困難。
做英雄,係要付出代價既。
自果次之後,Ben同我呢個老闆仔既「拍檔」關係開始變得僵硬。響好多有關錢銀上面既事情,逐漸變得失去互信。上一手幫我管數果位同事,因為頂唔順阿Ben每個月對住盤數既狂追猛打,響事情發生之後大半年終於選擇辭職。頂上既,係Natalie。
Angel Investor之所以咁「Angel」,就係因為佢能夠提供俾你一d,靠你自己本來既人脈同關係,冇可能獲得既財務資助。不過呢班「天使投資者」當然唔 係傻既,佢地會盡一切能力唔去做蝕本生意。透過佢地直接或間接所控制既水喉,佢地有足夠power可以迫你行就行,企就企。表面上你係公司老細,佢同你之 間係對等既「partner」關係,但實情係,你忽然發覺自己多左班人響頭頂要服侍,自己夾響中間,上要應付新股東既質詢,下要維持同事們既士氣。
當日拍檔同我四處敲門,希望引入這類投資者到我地間公司。對呢個決定,我冇後悔。只係人做每一件事,有得亦必有失。引入左財力足以影響你日常運作既Investor之後,從前作為一個山寨土皇帝既美好日子,自然係要講byebye。
Natalie 既proposal裡面,其中一個項目,係需要我同財團果邊講講數。 OK,用「講數」呢個詞語去形容,實在係太過自欺欺人。現實一點去解讀,應該係去「乞求」援助。Natalie既理據係,今年業績好,呢個時候去同財團講 要prepare for next year,要求financial support,應該把聲都可以大d。如果拖到明年先開口,當一切成本上漲既困擾都反映晒落盤數度先去call for help,唔知人地仲制唔制。
Natalie 既諗法logical,我當然明白。不過我心諗,俗語話「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句話果真冇錯。再次面對 Ben ,對於當日忽然英雄主義上腦所做既事,雖然今日依然唔算係有乜大後悔,只不過如果可以時光倒流再做一次,至低限度,應該會收起當日響會議室裡面果副惡形惡 相,幾乎想殺人既面孔。
生意佬既面皮,其實只要有需要,查實可以要幾厚有幾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