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西聯盛被迫重組,金融機構意興闌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562

邢利斌雖然一手締造起600億煤炭帝國,但地方政府的有限出手,金融機構的各懷心思,令其「大而不倒」救助計劃陷入僵局。

2014年3月22日週六下午,張景平馬不停蹄從內蒙古趕回太原。

張是呂梁當地一家大型煤炭企業的負責人,與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聯盛」)互保了近20億,並與當地其他8家民營企業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介入聯盛重整案。

下午5點,山西省政府將最新版本的「關於簽訂聯盛集團戰略重組協議的函「擺在了60家機構債權人和民間債權人的面前。

然而,金融機構的不買賬,給張景平潑了一瓢冷水。據他回憶:當日,多家金融機構並沒有在重整方案上籤字。在這之前,山西省政府、聯盛最大的債權人機構——國開行山西分行已經召集各家金融機構債權人商議數日。

就在3月12日,聯盛實際控制人、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被警方帶走後,上自山西省副省長,下至呂梁市委書記,數次召開緊急會議,推動重整的進程。

幾經反覆,但眼下,重組再一次陷入僵局。

討價還價

3月18日下午,山西省政府再度召集金融機構召開閉門會議,希望能夠遊說金融機構支持聯盛重組。

2013年12月24日,國開行曾牽頭各家金融機構債權人起草「山西聯盛戰略重組備忘錄」,即注資50億對山西聯盛進行重組,其中戰略投資人注資30億,以國開行為首的金融機構提供後續融資20億。(詳見南方週末2月13日報導《從「煤炭大亨」到「金融炸彈」 雙面聯盛的末日救贖》)

一家債權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聯盛重組牽涉37家金融機構,雖然國開行作為牽頭機構,卻無法對山西省外的金融機構產生實質約束力。金融機構也各有各的算盤。」這一方案最終在春節後夭折,轉而由呂梁當地的民營企業家共同出資15億。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一家在山西省沒有開設分支機構的債權銀行,在聯盛宣佈重整後,立即查封了邢利斌在海南尚未開發的地塊。

對比多個版本的重組方案,要求金融機構持續支持聯盛的條款並沒有做出實質性改變。

最新版本的重組方案顯示,債務調整期從2014年1月1日開始,第一年為過渡期,過渡期原則上只付息不還本,債務調整期上限原則為7年,即最晚為2020年。

每年年初,由金融機構債權人根據聯盛上年經營情況和本年預測確定當年各家債權人還款計劃。

短期貸款方面,在過渡期內,各行全部續接或展期;過渡期結束後分年退出。部分續借或短貸變更為長期貸款,與原中長期貸款按比例分年退出。調整期結束後,企業保留120億流動貸款。

在七年的重組期內,所有債權機構均採取到期延期或接續的方法處理,中長期貸款執行展期,短期貸款予以續貸。

重組期內,銀行貸款執行同期同檔次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所有信託融資在過渡期內利率不超過8%,進入重組期後信託融資利率為基準利率;而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

然而,一位債權人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降為基準利率直接拉低了分行的盈利水平,在七年的債務調整期內,企業一直要被列為關注類企業。這就意味著,分行行長想離職都不可能。而且煤炭、鋼鐵板塊短時間內很難回暖,七年之後,聯盛究竟能不能起死回生,各方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更大的阻力則來自信託。吉林信託、長安信託、山西信託曾表示不能接受延期,拒絕方案的執行。

一位信託公司人士如此分析:「相比銀行,讓信託公司延期和降低利息,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是銀行作為通道的單一信託,銀行和信託公司還可以商量。要是面向公眾發售的集合信託,信託公司需要用自有資金兌付投資者,信託公司承諾給投資者的收益率與基準利率的差值,正是信託公司虧損的部分。」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聯盛集團債權明細顯示:信託貸款平均利率達13.9%。

3月11日是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到期兌付的日子,總規模近10億的該信託計劃再度逾期。

吉林信託給投資人的答覆是,等待重組進展。也就是說,重組期間,投資人無法拿回本金和收益。

「金融機構並不希望重組失敗,但現階段是在討價還價,爭取最大的利益。」一位債權人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破產,金融機構最多收回30%

此前,邢利斌忙於各地奔走,尋找戰略投資人。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能夠出資30億的只有安泰信集團。

成立於1995年的安泰信集團位於山東青島,以房地產開發、國際國內貿易、球會運營管理為主業。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安泰信成了呂梁市政府的座上賓,安泰信要在呂梁市中陽縣興建鋁鎂合金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00億,預計建成後每年上繳利稅35億。

就在聯盛重組期間,安泰信注資50億,收購了為聯盛擔保4.14億的柳林縣森澤煤鋁有限責任公司。

但安泰信亦從台前退居幕後,由三個「馬甲」公司,代其擔任戰略投資人。

安泰信注資30億,將持有聯盛51%的股份,9家呂梁當地的民間戰略投資人出資15億,佔股19%,邢利斌夫婦的股份降至30%。

在山西省政府的主導下,聯盛集團除農業和教育外,聯盛能源、聯盛投資等包含焦化廠、洗煤廠、發電廠、鐵路集運站等資產打包進行重組。

據深入考察過聯盛資產的金融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宏光發電廠是聯盛較為優良的資產,但2#機組工程沒有拿到發改委的批文,這就意味著,發出的電無法並網,資產仍有瑕疵。焦化廠、洗煤廠都在虧損。

邢利斌對外宣稱的600億的資產究竟價值幾何?前述金融機構人士給出的估值是200億。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聯盛集團先後啟動了八個煤礦的技改項目,雖然提高了煤礦的產能,卻大大縮短了服務年限,年產量在120萬噸的煤礦,服務年限一般只有7年。絕大多數的煤炭企業會按照年產300萬噸的標準進行技術改造。最壞的可能,7年的債務調整期還沒有過,聯盛的煤礦已經無煤可採。

多家金融機構已在盤算,一旦聯盛走到破產清算,能拿回多少?

由於破產包內的資產,牽涉交叉抵押擔保,債權債務關係較為複雜,山西省政府傾向於由一家破產資產受讓方接盤,這也意味著,資產受讓方會壓低價格。

「轉讓價格最多不會超過200億。」一家有意在資產處置階段介入的金融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按照破產清算的順序,會先清償拖欠的職工工資。迄今,聯盛已經欠薪10個月,拖欠員工的工資達到9個億。之後清償聯盛拖欠稅款約17億。

重整方案顯示,金融機構債務共計250億,這個數字並不包含利息。按此計算,一旦進入破產清算,金融機構能拿回來的本金不足30%。

此前,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就聯盛重組事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府並非大包大攬,而是在其中起撮合作用。

南方週末記者也從多方得到證實,邢利斌被帶走前,無論是尋找戰略投資人還是協調金融機構,邢可以憑藉個人能量控制節奏。而邢被帶走之後,山西省政府和呂梁市政府並沒有過多地依靠行政力量向債權機構施壓。

如果依靠市場之手主導聯盛重組,或許聯盛並非「大而不倒」。

(應當事人要求,張景平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