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懶惰的銀行 活該被餘額寶綁架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f6ke.html
餘額寶的大熱,動了許多人的奶酪。

最受傷的,自然是銀行。原本以0.35%就能輕鬆獲得的活期存款,原本幾千幾萬元的小額存款,經餘額寶轉一圈匯聚後改投銀行間同業存款市場,就變成了6%左右大額存單--銀行獲取存款的成本因此大大提升。

銀行日子不好過,偶爾發發牢騷可以理解。但是近期聽到某銀行個人金融部老總的一番奇葩言論,不得不感慨習慣了朝南坐的銀行不思進取,活該被餘額寶綁架。這位老總觀點是是這樣的,他認為目前中國存在兩種利率環境。一種,是以央行基準利率為代表的百姓存款利率,其特點是嚴格遵照基準利率執行,最高上浮10%。另一種,是以同業利率為代表的市場化利率。通俗地說,前者,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後者,更有市場經濟特點。在他看來,改革開放初期有人做投機倒把的事,把計劃體制內的資源倒賣到市場上,從中賺取巨額差價。餘額寶這樣的產品,干的就是這個活兒。

銀行才是利率雙軌大贏家

雙軌制的利率環境,的確是現實。但是,這樣的雙軌制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還不是銀行麼!

一方面,央行制定了遠低於市場水平的基準利率,壓低了銀行獲得存款的成本,另一方面,央行又先行放開了貸款的利率,同時允許存款同業市場存在,使得銀行有多重渠道將資金高息拆借出去,於是銀行有了豐厚的利差收入--以1年期存款為例,銀行只需要以3.3%的利率從普通儲戶那裡拿到存款,一轉手再以5%的利率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拆借出去,就能輕鬆賺到1.7%的利差。需知,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為持有人打理1年投資,收取的管理費也不過0.3%而已--賺0.3%的被叫做"投機倒把",那麼賺1.7%的怎麼辦,豈不是該"拉出去打靶"?

說到底,銀行厭惡餘額寶,只不過是原來可以從利率雙軌制中"投機倒把"的奶酪被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給動了,因此就給競爭對手扣上"投機倒把"的帽子實在是太下乘了--這種下乘不僅在於"扣帽子"本身,更在於我們市場經濟都走了那麼多年,竟然拿出"投機倒把"這樣快被人遺忘的罪名,實在讓人懷疑個人金融部老總是不是還活在改革開放之前。

銀行利差不該是鐵飯碗

相比這樣的"史前生物",另一些銀行人士就要聰明許多,在打擊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時,他們學會了"拉仇恨"。是的,他們會告訴金融消費者,賺到手的,遲早要還出去,而且是加倍奉還--銀行為了留住利差,對外的貸款利率也相應提高了。

咋看,上述分析很是辯證唯物主義,既看到了事物好的一面,也看到了事物壞的一面,很是全面。但問題就在於,上述的分析,不過是詭辯,一切魔鬼都藏在"銀行為了留住利差"這八個字裡面!

為什麼銀行的利差水平就不能改變,為什麼銀行就必須把資金成本上升轉嫁到借貸者身上?這可絕不是必然的。諸位可曾看到過這幾年關於外貿的報導,雖然伴隨商品價格上漲和勞動力不再寬裕,外貿生產生的成本大幅上漲,但外貿買家無法提高採購價,於是外貿商品生產商被迫壓縮利潤來消化相關成本增長--可見成本上升並不是必然應該轉嫁的。

因為餘額寶的衝擊,銀行的日子興許會稍微難過一些,但是整體而言,銀行的日子依然好過的一塌糊塗。且讓我們看一組數字對比:截至2013年三季度,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利潤是1.7249萬億元,而其中16家銀行的利潤就佔了9183.8億元,近乎所有上市公司的53.24%--這樣的賺錢能力和賺錢比例,充分顯示:相比實體經濟,作為虛擬經濟的銀行業實在是日子太好過了啊!

正是這種好日子,阻礙了銀行業的創新。餘額寶這樣的東西,創新難麼?"不是我們銀行不能,而是壓根就不想",某銀行個人金融部的負責人這樣我分析這個問題。他指出,在個人金融領域,很多創新對消費者都是好東西,比如前幾年大為流行的自動歸集(將多個銀行賬戶自動合併到一家銀行)、多餘活期賬戶金額轉賣理財產品,也包括可以替代活期的貨幣市場基金,但是銀行沒有根本動力去主動推這樣的業務--對銀行而言,活期存款是貸款業務最大的資金來源,任何導致活期存款流失又不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新業務,都會導致銀行本能的反對。

可見,銀行業被餘額寶動了奶酪,歸根到底是自己好日子下的不思進取,這才導致產品創新緩慢。

餘額寶倒逼銀行小微業務

餘額寶出現,銀行日子不好過。

一方面,在個人金融業務層面,許多銀行也推出"類餘額寶"類產品向抗衡,另一方面,這倒是有望倒逼銀行更多涉足真正扶植實體經濟的小微金融業務。

很長一段時間裡,銀行不僅是產品創新緩慢,在放貸上也是挑三揀四,總是熱愛大型國有企業,中小微企業則被視作第三世界公民--過去數年監管部門三令五聲頻出重拳督促銀行支持小微企業,恰恰說明了此前銀行對此的不重視。

其實這並不奇怪,以往銀行能夠拿到低成本的存款,以低成本的貸款利率放貸就能維持不錯的利差,再加上貸款給大型國企又無需承擔"道德風險"--自然趨之若鶩。

當然,如今因為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的崛起,銀行的存款成本必然會大大提高,的確存在傳導至實體經濟的可能。但這樣的傳導,未必是雪上加霜,反而可能是雪中送炭。

需知,眼下對於小微企業,最犯愁的不是市場利率的升降,而是大銀行壓根惜貸不肯貸給他們,逼得這些小微企業只能以極高的利率進行民間拆借--溫州公佈的民間融資綜合利率高達19.75%--可見小微企業的貸款之難。對於這些不得不花19.75%的利率去拆解資金的小微企業,如果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即使貸款利率較以往有所上升,那必然也是大大低於19.75%這樣的水平--你說這對小微企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銀行過去那麼多年日子好過,說到底還是"計劃經濟"的受益者,銀行創立難,市場缺乏競爭,握有金融牌照的銀行自然朝南坐。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正是要在銀行業引入競爭,讓銀行們的日子沒那麼好過。

餘額寶們的出現,無疑是提前在存款端引入競爭,倒逼銀行改革--這無論是對作為存款消費者的普通金融用戶還是對渴求貸款的小微企業主,或許都是一件好事。金融業開放的大趨勢不容阻擋,在這樣的大格局下面對餘額寶衝擊不是知恥而後勇積極創新相對,反而是"扣帽子""拉仇恨",這樣的不思進取,活該被餘額寶綁架日子難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