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雷軍:手機是未來世界的中心 瘋投哥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7490049
回顧過去幾年互聯網發生的變化,有個普遍觀點是,手機替代了電腦。我的觀點有所不同,其實兩者之間不是取代關係,而是手機變成了電腦。

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意義,早在2005年時我就曾有過思考。那時3G網絡快要普及的消息炒得很熱,但後來牌照遲遲發不下來。我想:3G到底用來幹嘛的?如果帶寬提速,到底會對哪個產業帶來最為重大的影響?

分析互聯網主要用戶群體,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對於後者而言,手機會比電腦更方便,移動互聯網對於後者的意義就更為重大。我們不能因為先有了電腦,就覺得電腦好,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初我們初學電腦時,要記住那麼多鍵盤位置,是多麼痛苦的事情。

當時我對移動互聯網還完全不理解,就通過各種渠道在市場上打聽,誰在做移動互聯網。那時,做移動互聯網的公司都還很小,不少公司都只有幾名員工。我找的第一家做移動互聯網的公司是3G門戶,但最終張向東選擇了IDG,於是我投資了當時同樣位處行業前列的深圳樂訊。我的觀點是,不管你幹啥,你做不做移動互聯網,你做,我就投。

投了樂訊之後我逐漸理解,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主力人群包括三個:學生、軍人和打工族。因為這三類人群沒有電腦,上不了網,只要手機能上網,再難也會用。在樂訊之後,我投資了第二個移動互聯網項目——UCWEB,當時我只是UCWEB的用戶,是YY的李學凌向我推薦的。雖然UCWEB的用戶體量還不大,只有幾萬人,但我相信在帶寬不足的情況下,UCWEB這類導航類應用會顯得特別重要。

2007年,蘋果公司發佈第一代iPhone,對於移動互聯網來說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一口氣在國外買了30多台iPhone,不僅自己用,還贈送給身邊的朋友。為了體驗iPhone,我們克服了各種困難。比如,第一代iPhone不支持中文,我們就把所有的聯繫人都改成拼音,發短信也用拼音。體驗之後我的感受是:雖然iPhone有許多問題,但依然是個劃時代作品,因為它已經在用一部分電腦的思維做手機。2007年底,我開始做一個大膽的嘗試:儘量不用電腦,只用手機,甚至出差也不帶電腦。

那時我也已經基本確定了一個理念:手機會替代電腦,成為大眾最常用的計算機終端。當年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我在主題發言中表達了這個觀點,講完以後有很多人罵我天真。但到了2009年情況就不一樣了。先是孫正義也發表了類似觀點,後來IBM的PC發明人馬克·迪恩也表達了「PC時代即將結束,PC終將被手機取代」的觀點。

現在手機的重要性當然毋庸置疑了。但我還堅持另一個觀點——未來手機會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我認為,假如你只用手機的話,就會發現所有的環節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構造。當我開始做小米之後,對智能手機的理解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其實不是手機替代了電腦,而是手機變成了電腦。最初,我也是PC時代的軟硬件分離的思維,想能不能做一個MIUI系統,跑在大部分手機上,所以我們就開始做了MIUI,當MIUI成功了以後我開始思考做硬件,也就是小米手機,軟硬件結合之後,我們再把云服務整合在MIUI裡。

整合在智能手機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三星整合的包括芯片、生產製造、核心元器件,這些是產業鏈的前端,而小米是整合了產業鏈的後端,包括設計、品牌、市場、銷售、軟件、服務。整合的意義在於,降低渠道成本,增加用戶黏性。所以我們不惜做云服務,當用戶發現存在這裡的幾千張照片,搬走是個累活、很辛苦的話,黏性就產生了。

過去三年我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互聯網的基因注入手機行業,我們管這個叫互聯網手機模式,說出來挺簡單的。第一,就是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做一個好用易用的MIUI系統。第二,做一款高品質、高效能的手機,然後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零售,把價格控制在同類產品一半不到的價格,來完成這個商業閉環。PC時代的思路是軟硬件分離,但智能手機時代,你不僅僅要有能力做軟件,也要有能力做硬件,還要有能力通過互聯網、電商的方式形成營銷、市場和渠道的全閉環。

幾週前,我和一些移動互聯網圈的朋友交流這個話題,他們持有相反的看法,他們認為,十年之後,手機作為入口的重要性會下降。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放在十年這個時間段,手機肯定不會消失,而且是最核心的東西。

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比起PC互聯網其實有很多特色。第一,它實時聯網;第二,它可以感知聲音、照片和視頻。比如大家都說輸入難,你很快發現米聊具有直接語音對講機功能,後來又增加了視頻對講機,聊天比從前更方便。起初,手機輸入是個大問題,但是搖一搖方式的發明,也使得手機上的輸入變得更靈活了。

對於手機而言,最大的問題是顯示,於是我就想到做小米盒子,要把電視屏變成顯示器,這也是我做小米盒子的初衷。想像一下,以後我們的辦公室裡可能沒有白板了,我們辦公室桌上放兩個大顯示器,全是60吋的大彩電,把手機一擱,所有設備都自動連上了。我可以通過這個屏幕播放我的PPT,當我開始講解時,既有聲音,也有視頻同步。現在有些功能實際我們已經做到了,但中間還有些環節需要理順。我相信,未來手機會是電視機的搖控器,而電視機是手機的顯示器。

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可能比大家想像得多太多了。因為它是移動的,所以跟生活越來越接近,關鍵看你做出來的東西是否適合手機使用。很多人把移動互聯網應用理解成入口,我覺得關鍵是要解決用戶需求。如果你打車,你一等半小時,你需不需要一個打車軟件,通過網絡把司機連起來;如果你需要一個訂餐,你需不需要一個應用囊括周圍所有的訂餐電話。

比如說大眾點評網,在PC時代遠沒有移動時代火。我們過去出去吃頓飯,還搞個電腦查一查,但如果你現在打不到車,再回家用電腦搞一下,這完全不靠譜吧?所以,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大量與現實生活更接近的服務和應用。因此,我覺得移動互聯網可以銜接到每個東西里面去,當你覺得現在用手機解決問題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商業機會。

發現問題一直是我解決問題的動力。比如當時我發現手機QQ不好用,它還是一個從PC上直接移植過來的產品,交互界面雖然變了,但不適合手機使用,我們內部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做小米通,開始研究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如何做IM。我說,其實手機就是個大號的QQ啊,信息就是短信嘛,VOIP就是電話嘛,其實手機就是IM。後來,我們參考了國外很多idea,整合起來就成了米聊。雖然騰訊有優勢,最後它贏了,但我當初的一整套思考邏輯是這麼來的。

現在,也有很多人很悲觀,覺得移動互聯網沒有什麼商業模式,我覺得這有點杞人憂天,互聯網多少年才有商業模式?今天有任何一個人懷疑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嗎?移動互聯網找到模式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不要著急。等電子商務、遊戲、廣告業務等相關產業鏈發展起來,廣告商認可移動廣告的價值,移動互聯網生態就活躍了。互聯網的核心商業模式,說到底就是兩件事情:第一個是遊戲,第二個是廣告。在這一點上,移動互聯網並沒有大的改變,只要手機上的遊戲興起,它就有錢去轉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迎刃而解了。而廣告,因為手機屏幕比較小,需要考慮展示效果,如果把展示效果問題解決了,我相信廣告也會大幅度興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