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智的社會行為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3.html
上星期止凡聽到收音機的Phone in節目,當中有位聽眾叫陳太打電話上電台,話兒子大學畢業都不敢找工作,原因是全家人正排期等公屋,怕兒子出來工作後,家庭收入自然增加,到時「上樓」無望。她透過大氣電波大嘆無奈,投訴著香港政府令她們無所適從。

電台上除了主持人,當日還邀請了兩位立法會議員作嘉賓,兩位都異口同聲地說好同情陳太,而其中一位議員更藉機分享他秘書曾經要求他不要加太多人工,原因又是太高人工拿不了社會福利之類。整個電台節目的氣氛都好像投訴政府是合理的,因為主題是政府的公屋輪候冊及上樓時間太長的問題,茅頭直指政府的不是。一面聽,一面心中就出現一句話:「反智!」。

有趣的是電台聽眾陳太作為人母親,竟然把整個說話說得很合理似的,整家人就為了一家公屋而把兒子的前途放棄,讓他待在家大半年,還不知道還要待多久,到底她在想什麼呢?而立法會議員又對這種態度非常認同,鼓吹這種思維,實在難以理解。我不是在審判,只是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近日不少blog友都轉載了有報章報導有80後為了「上樓」而放棄工作,所持的理念亦是差不多。經常聽到不少人說香港上流力不足,年青人不多機會向上流,但那邊箱在草根的家庭又怎樣想呢?是想著如何向下流,是想著怎樣「食盡」眼前社會福利,寧願不找工作,寧願不加人工,寧願辭職,這種思維又如何向上流呢?

可能有低下層會想我應該是「食米不知道米貴」一類,但其實我是十分瞭解低下層的思維的,因為我亦是公屋長大的,是典型的草根,我在結婚前後時期才搬離家人,不久就到弟弟了,我兩兄弟都是畢業後找工作,一點一滴地儲蓄、投資、理財,幾年後走出來買私樓,成家立屋的。向上流是有方法的,一定有可行的道路。拿公屋不一定是起點,甚至是成功的回頭路。

由於我從小就是公屋戶,我很清楚公屋一族的思維,直到今天,我身邊亦有朋友住在他弟弟抽中的公屋,當年因為他弟弟18歲還在讀書時就填表排公屋,當時還未收緊學生及年青人的限制,不到三兩年就「上樓」。這位朋友入住公屋安頓好之後,當了個保安員,在這一行算是非常年青,結婚後生了兩個小朋友。只要跟他傾談兩句,就會發現他的前途十分有限,他滿口都是樓價貴之類,又會抱怨太太很煩,因為經常要他進修,但他總是說「打多兩盤遊戲機更好吧」。他最關心的就是政府福利,今天有四位家庭成員的他,早已經親自入紙申請自己的公屋,不久應該可以住得更大的公屋單位。

我的另一位朋友,跟我一起畢業,大家出來工作頭兩年,開始買賣股票,當時大家都是一萬幾千的交易,但已經手心冒汗。往後,大家都慢慢把交易金額增大了,今天五萬、十萬、幾十萬的股票買賣亦面不改容,晚上在網上把交易設定好,到翌日工作時看也不看股市。有次跟他出來吃飯,大家都話今天來說最大的投資是過百萬的自住物業,簽紙時都算有點點緊張,希望日後所接觸的交易額上千萬時亦不會緊張啦。我跟這位朋友畢業後,由處理一萬幾千的問題,慢慢會處理過百萬的問題,往後可能會處理過千萬、過億的問題。

對比之下,成功之路高下立見,在這位公屋朋友仔面前,當他大罵政府如何,或高聲大讚自己如何高明地拿得政府福利時,我都很少發言,離開時我會沉思及默默搖頭,因為我相信他都不會有機會處理過十萬或百萬甚至千萬的問題,他不改變的話,只會與成功無緣。

從公屋戶身上很難嗅得出成功人士或富人的氣質,普遍都是認定自己的極限只是如此,儘量拿多一點社會福利,「走精面」,享受一下人生。我不是批評不同人的生活態度,我只是擔心這些人對成功缺乏認知,公屋這類福利其實是糖衣毒藥,把目標鎖定為拿公屋,其實只會縮窄自己的眼光,限制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是父母把這些觀念灌輸給下一代,這就更危險了。

在facebook不少人分享了施永青先生對香港政府近日大增興建公屋所作的批評,他認為:「如果特首是有能力的話,不應想辦法如何建多些公屋單位給市民入住,而是帶領市民如何不用再住公屋。」;而我則想改一改再作個總結:「如果大家是想自己或下一代成功的話,不是想辦法如何能成功入住公屋或拿社會福利,而是想辦法離開公屋及不需要再拿社會福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