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齊夫家族—福布斯三兄弟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1/t20140124_546344.htm
齊夫家族堪稱家族傳承轉型的傑出代表。難能可貴的不僅是家族第二代小齊夫能夠捨棄自己多年全心投入的公司,支持兒子創辦齊夫兄弟投資公司,而且齊夫兄弟通過長期耐心地與一些頂尖基金經理合作,保持了良好的投資回報,三人如今均名列美國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

  王翔 楊颿/文

  這是一個一度擁有《個人電腦》(PC Magazine)、《人車志》(Car And Driver)、喜達屋集團(威斯汀酒店和喜來登酒店的母公司,HOT.NYSE)部分股權的家族。這也是一個歷經3代、將一個小合夥企業變成出版界巨頭再全面轉為投資企業的傳奇家族。如今這個家族第3代的3個兄弟都名列美國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福布斯》評估他們每個人擁有44億美元的資產,這讓他們的共有資產達到132億美元,和默多克擁有的資產相當。

  「哲學家」接管家族出版社

  1927年,猶太人老威廉·齊夫(William Ziff)和他的合夥人伯納德·戴維斯共同出資成立了齊夫戴維斯公司(Ziff-Davis)。這是一家主營雜誌出版的公司,其主營業務也很簡單—出版航空飛行的雜誌《Popular Aviation》(後更名為《FLYING》,至今仍在出版)。老齊夫是公司的主要出資人,作為一戰飛行員和一名作家,他一生熱衷於飛行和寫作,主要興趣並不在所創立的這家雜誌本身,公司的運營管理主要由戴維斯負責。

  就這樣,齊夫戴維斯公司走過了30年並發展為一家綜合性的出版公司。其在發展的前十年間增長迅速,規模增長了32倍,但由於老齊夫並未投入他所有的精力來經營,公司到上世紀50年代初還處於虧損狀態。1953年老齊夫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所持的股權全部留給了24歲的兒子小威廉·齊夫(William Ziff Jr.)。

  小齊夫當時在西德學習哲學並在學術界有著很好的前景,不過出乎所有家族成員的意料,他決定回國接管父親的事業。和父親的志不在公司完全相反,小齊夫立刻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他有想法也有野心,接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斷了戴維斯手中的股權,這讓他得以全資控制整個公司,從而發揮自己的策略和才能。

  小齊夫隨後將公司的重心轉移到細分雜誌上,並通過一系列激進的針對利基雜誌業務的收購逐步完成了在這一行業的佈局。他的策略是通過出版專注於非常狹窄的興趣點的雜誌來收取廣告費用,這個策略簡單而有效,當時電視的逐漸普及對傳統的雜誌廣告業務產生了很大的衝擊,而小齊夫出版的雜誌因為專注並能提供給讀者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信息而持續地受到小眾讀者的歡迎,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廣告收入,雜誌的廣告版面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齊夫戴維斯公司出版的著名雜誌包括《個人電腦》和《人車志》等。

  1969年,小齊夫成立了齊夫通信公司,齊夫戴維斯則成為了該公司的一個部門,齊夫通信公司之後還將業務擴展至數據庫業務。同年,他未雨綢繆地將所有股權以信託的形式轉移給了家族的第三代,他的三個孩子共得到90%的股份,其餘的給了他的三個外甥。雖然股權轉移給了後代,但因他們年紀還小,所以公司仍然是小齊夫的一言堂,他的管理風格屢次被外界批評為獨裁,不過公司持續的盈利還是讓別人無話可說。

  出售傳媒帝國

  按照正常的發展,小齊夫應該培養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家族企業中得到全方位的鍛鍊並最終接班,不過小齊夫卻在1984年宣佈要將旗下的24份雜誌業務出售。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因為他被告知患有前列腺癌並將不久於人世,當時他的3個孩子的年齡分別為14歲、18歲和20歲,孩子們顯然還不具備足夠的能力來接班。為了保護家族的未來,小齊夫決定簡化他的資產。他將消費雜誌和商業雜誌分別賣給了兩個買家,兩筆交易的總價值超過7億美元,後來的傳媒大亨默多克作為其中一個買家出價3.5億美元買下了商業雜誌部門。另外,小齊夫留下了電腦雜誌部門和數據庫部門,一來這兩塊還處於發展的早期,賣不出好價錢,二來小齊夫比較看好這兩塊業務,留下來可以讓後代專心地經營。

  老天跟小齊夫開了一個大玩笑,在賣掉旗下大部分業務之後,他卻沒有死,並在1984-1987年間通過治療得到了康復。在他治療期間,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這也證明了在公司對他高度依賴的情況下,將整個公司留給後代是不明智的。1987年,小齊夫剛康復便立刻回到公司主持工作,他的回歸讓公司又一次地進入高速成長期。他將公司的業務進一步精簡為出版電腦雜誌,並佈局了和電腦行業相關的展會和互聯網業務。

  1993年,齊夫通信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美元。當外界都認為小齊夫會帶領他的三個兒子將公司發展得更大時,小齊夫出人意料地宣佈了退休,這一決定也讓外界認定小齊夫不是要賣公司便是要讓公司上市。果然,一年以後,小齊夫宣佈將出售齊夫通信公司所有的業務。這立刻吸引來了眾多重量級的買家,最後,當時KKR的主要競爭對手—福斯特曼·利特爾公司(Forstmann Little & Co.)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齊夫出版公司(主要是電腦雜誌),孫正義的軟銀先是出資2億美元購買了齊夫展會公司,後來又在18個月後出資21億美元從福斯特曼·利特爾公司手中買下了之前沒有買到的齊夫出版公司,加拿大的湯姆森出版集團(如今的湯姆森路透的前身)出資5億美元購買了齊夫信息公司(附圖)。所有的交易加在一起讓小齊夫進賬21億美元現金,加上1984年賣掉的雜誌業務以及其他一些資產,外界估計齊夫家族共擁有40億美元的資產,這個數字可以讓他們排到當年福布斯富豪榜的第15名。

  後來外界得知,小齊夫原本並不想將家族企業全部賣掉。他讓兒子成為公司的副董事長,並開發了雜誌以外的電腦和互聯網業務,希望三個兒子能接他的班管理家族企業。不過1990年的一次家庭聚會為4年後小齊夫決定賣出家族企業埋下了種子。在那次聚會上,小齊夫的大兒子德克(Dirk Ziff)提出了他對家族財富管理方式上的擔憂,雖然當時家族企業的年收入已超過10億美元,但德克仍然認為這種模式過於單一。小齊夫當時沒有意識到,三個兒子可能不願意繼續從事家族已經經營了整整兩代的出版事業,所以他對德克說:「既然你表示了擔憂,那你就做一個管理的戰略計劃給我看看。」

  幾週後,德克向父親提出了一份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通過選擇各種各樣的頂級投資家來分散家族財富的投資。小齊夫回憶說他很喜歡那份提議,隨後他給了德克5億美元讓他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投資。於是德克和他的兩個兄弟羅伯特·齊夫(Robert Ziff)、丹尼爾·齊夫(Daniel Ziff)一起建立了齊夫兄弟投資公司(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1994年賣掉家族企業的資金全部注入了這家公司,時至今日,三個兄弟的大部分財富都和這家投資公司綁在一起。

  轉型為投資巨頭

  德克一開始並不認識任何頂級的投資經理,但他還是通過齊夫家族的名聲以及自己的勤奮努力逐漸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家族投資機構網絡。齊夫兄弟公司對外並不披露任何信息,德克的原始目的是要將公司打造成一個強大、分散、秘密的投資集團。齊夫家族一直對該公司的運作守口如瓶,不過外界還是能知道公司的投資理念以及一些大的投資方向和結果。

  早期的德克通過一個高盛的朋友介紹認識了理查德·雷恩沃特(Richard Rainwater)。雷恩沃特是德克尊崇並希望找到的投資經理,但雷恩沃特已經在為另一個大家族管理財富並已功成名就。雖然不能將雷恩沃特招致麾下,德克還是和他一起參與了一些在亞洲的投資並通過他極大地拓展了自己急需的關係網。另外,他從雷恩沃特身上學到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投資理念:「投資界,就像網球界,真正賺錢的就只有那些少數的頂級玩家。除非你找到這些玩家,否則就不要參與其中。」

  另一個德克早期結識的重要人物是理查德·派瑞(Richard Perry)。派瑞當時在高盛為羅伯特·魯賓工作並準備自己創業。派瑞後來創立的派瑞投資公司(Perry Capital)參與過諸如為格雷澤家族收購曼聯提供貸款、收購紐約巴尼斯精品連鎖店等著名項目。齊夫家族是否有參與上述投資外界不得而知,但派瑞為德克介紹了許多當時華爾街的精英,這其中包括日後成為齊夫兄弟公司第一任CEO的丹尼爾·斯登。斯登是雷恩沃特的門徒,德克和斯登認識以後很快就成為好朋友,德克相信斯登能成為他們家族的雷恩沃特。

  斯登隨後和齊夫三兄弟一起引入一些頂級的投資家成為齊夫兄弟公司旗下基金的合夥人,其中包括著名的丹尼爾·奧克(Daniel Och)和巴裡·斯特恩裡希特(Barry Sternlicht)。另外齊夫家族確定投資或合作過的投資者有威廉·阿克曼(William Ackman)、勞倫斯·皮金(Lawrence Pidgeon)、Harlan Korenvaes、愛德華·蘭伯特(Edward Lampert)和邁克爾·瓦拉諾斯(Michael Vranos)。

  齊夫兄弟公司的投資以耐心著稱,他們鼓勵所投的經理做長期的思考和投資。例如在投資皮金的公司後,他們給了皮金整整一年來做前期準備而沒有要求他做過一筆投資。皮金是掌管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保險公司蓋可(Geico)投資管理業務的盧·辛普森(Lou Simpson)的得意門生,他1995年設立了CBM投資公司,2005年被高盛選為「9個你很難投資到的投資巫師」中的一個並成為其旗下一款大型FOF的投資目標,遺憾的是皮金2012年只有49歲時因病去世。

  齊夫家族選中的另外兩個基金經理也出現在這個9人名單中:理查德·派瑞和愛德華·蘭伯特(Edward Lampert)。他們兩個2005年時分別管理著自己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公司。愛德華·蘭伯特如今已成為億萬富翁,身家29億美元(2013年福布斯數據)。有數據顯示,蘭伯特1988-2005年間的投資年化收益率為25%,他的投資策略是打包購買然後分拆出售,他現在還是西爾斯公司(Sears,SHLD.NSDQ)的CEO。

  還有三個著名的基金經理也是齊夫家族早期的投資對象或合作夥伴。丹尼爾·奧克1994年用齊夫家族提供的1億美元創立了奧克·齊夫資本管理公司(OZM.NYSE),該公司2007年上市,齊夫家族持有10%的股份。如今該公司管理著330億美元的資產,是一家專注於機構投資者的大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主要產品為對沖基金。另一個齊夫家族早期投資過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是威廉·阿克曼,如今他掌管著自己創立的潘興資本管理公司。

  巴裡·斯特恩裡希特是喜達屋集團的創始人,喜達屋這個名字是巴裡在洗澡時想出來的,齊夫家族為巴裡提供了6000萬美元的創始資金並和巴裡共同合作了收購威斯汀酒店的項目。喜達屋集團如今是全球最大的飯店及娛樂休閒集團之一,旗下有包括瑞吉(St.Regis)、威斯汀(Westin)以及喜來登(Sheraton)在內的多個品牌。齊夫家族至少一度持有該集團5%的股份。

  看看這個並不完整的清單,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德克當年立下的目標已成功達到了。齊夫家族雖然論名氣不是家喻戶曉,但確實堪稱家族傳承轉型方面的傑出代表。

  簡單總結一下齊夫家族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特點。  


  一、父輩的深思熟慮。小齊夫一直在思考傳承問題。在看到兒子的投資計劃後,他捨棄了自己多年全心投入的公司,支持兒子創辦投資公司,確實難能可貴。如果沒有父親對此問題的反覆思量,兒子即使交出再優秀的提案,還是很難得到首肯。有的父輩雖然事業優秀,但在傳承問題如不未雨綢繆,很容易因倉促決策造成失誤。

  二、只和頂尖投資人合作。齊夫兄弟投資那些頂尖基金經理的時候,他們有的還處於職業生涯的早期,雖然其中有優勝劣汰的可能性,但如此高的成功率應該還要歸功於齊夫兄弟為投資所設立的高標準,以及只和頂尖人員合作的習慣。

  三、長期耐心的投資。齊夫兄弟希望他們所投資的基金經理能在一個較長的週期內達到優秀的業績,這從他們給皮金一年時間來設立公司便可以看出。另外,他們還和一些所欣賞的基金經理簽訂長達5年的排他協議,也就是說,5年內這個基金經理只能管理齊夫家族的資產。在投資領域上,其投資涉及選股、地產、購併、對沖基金等各個方面。這所有的一切,說明幾兄弟並不急功近利,對投資回報看得很長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