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點評中誠事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738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中國工商銀行本周四明確表示,不存在“中誠誠至金開1號項目”將由“工行承擔主要責任”的情況。因為此前有國內媒體報導稱,中誠誠至金開1號項目將如期兌付,其中將會由工行承擔主要責任,中誠信托承擔部分責任。工行是該項目的資金托管和代銷行。
如果中誠的該信托產品真的違約,毫無疑問將對中國信托行業形成重大的影響,因為這可能是中國信托業歷史上第一筆真正讓投資者虧錢的信托產品。要知道,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 截止2013年2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9.45萬億元,相比去年2季度末的5.54萬億元,同比增長70.72%,這意味著信托業對中國當前高度依賴信貸支持的經濟增長貢獻巨大。
然而從長期看來,信托產品打破剛性兌付這個行業發展的畸形現象是不可避免的,越晚打破這個“潛規則”代價將越大。“剛性兌付”不僅造成了中國信貸市場的道德風險,還加劇了系統性風險的累積速度,因為最終可能發展到“系統性太重要而不能倒”的局面。鑒於從去年起,以人民銀行為首的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已經把防範金融風險的任務放在首要位置,在這個推進金融改革的時候,以已經出現較強違約預期且受到了較廣泛關註的中誠事件作為歷史的觸發點,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以下是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的點評:
該信托產品是2010年由中誠信托公司發起的,並通過工商銀行分銷。籌集的資金被投資於振富能源在陜西省的公司。
根據新聞報道,振富能源已經申請破產。雖然公司面對的總負債可能高達59億元,但總資產的估值不到5億元。該信托產品將在本月31日到期。
過去,類似事件已經發生過,但違約都避免了,因為信托公司找到方法償付給投資者,有時甚至使用自己的資本。報道稱,中誠信托擁有72億元的凈資本,這是其吸收損失避免違約的緩沖,但鑒於損失程度之大,中誠並不願意承擔該打擊。這事件已經變成了中國國信托行業的焦點,因為利益相關者希望知道,這是否將成為中國投資者承擔損失的首例案件。如果該事件真的如此發展,預期這將造成信托行業的情緒低迷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這還可能觸發正在進行去杠桿化的中國金融系統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