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巨頭:新時代“守財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04

據金融時報報道,近年來,美國科技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越來越多,成了名副其實的“守財奴”。蘋果、微軟、雅虎、思科、甲骨文、高通和Facebook的現金和短期流動性資產達到3400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倍。譬如說,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在5年前是245億美元,現在已經魔法般地達到了1298億美元。 經濟危機之後,全球深受需求不足困擾,這些科技企業“囤積居奇”,實在有點兒“反社會”。在我們這個數字化時代中,這些優秀的創新型企業為什麽個個像“守財奴”呢?難道找不到足夠多的投資機會投入這些現金嗎?況且,手里的這些現金大多實際收益為負,這些企業為什麽還選擇積攢這麽多現金呢? 實際上,歷史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20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擔心,商人飄忽不定的性情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害,因為當面對不確定性時,商人常常信奉“現金為王”的教條,從而從經濟中抽出資金。他還斥責儲存現金利於經濟發展的觀點。 現在,囤積現金不僅僅是個別商人的喜好,企業也癡迷於此。自從經濟危機之後,企業如驚弓之鳥,面對不確定性時,加速囤積現金。在一個風雲變幻的全球化市場中,對於科技企業而言,流動性最好的現金就顯得非常重要。 科技企業獨特的股權結構也是科技企業囤積現金的一個原因。蘋果、微軟和谷歌這些公司不擔心被惡意並購,因為這些公司采用雙層股權結構(持股時間長的投資者應該比持股時間短的投資者對公司更有控制權)。公司創始人即使持有少數股權也能有控股權,也就沒有提高現金回報的壓力。 有人認為,科技企業之所以喜好囤積現金,是因為稅收。美國對海外收入回流到美國征得稅重,這確實是收入沒有回流美國的原因,但是卻不是囤積現金的理由,因為其它國家也有投資機會。 最可能解釋囤積現金的一個原因是:信息科技、社交網絡行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而不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谷歌和LinkedIn根本不是資本密集型企業,而蘋果和微軟的資本密集型部分業務已經外包出去了。這也正好契合這樣一個事實:最大的現金囤積企業正是研發支出最大的企業。 這些企業去股票市場融資,主要是為風險投資退出提供渠道,或者是為了並購其它企業。這些企業認為:公司的增長主要是靠人才,如果讓資本多的人控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隨著複蘇的加強,預防風險的動機顯然越來越站不住腳了。然而,在我們這樣一個紛繁錯亂的新世界中,即使這些科技極客尋找不到投資機會、花不完錢,把錢分配出去,也還是會遭人指責。在我們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這還是件新鮮事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