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感悟:業余投資者不妨將自己想“笨”點

來源: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6631869

股市投資表面看來是一個低門檻的活兒,實際上卻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裡面的精明人、精英式人物太多太多,正所謂「股市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這麼一個精明人到處充斥的地方,至少里面的人差不多都自我感覺精明,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我們如何立足並取得發展呢?依本人浸淫股市多年的體會,就是我們不妨將自己想「笨」點,換句話說,在本需要人精明的地方以「笨」取勝。   在選取投資標的時「笨」點。   縱觀中外的市場經濟,任何行業興起之初均是各路英雄豪傑紛紛殺入,究竟最終「鹿死誰手」,誰個最終成為壟斷寡頭,作為旁觀者一般是看不出來的。特別是這些「壟斷寡頭」的出現還往往要經過行業的幾次興衰才能夠煉成,所以作為業餘投資者更是一時難以識別。但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是,無論任何新興行業、新興業態最終的結果仍然是勝出一兩家或幾家子優秀企業,而更多的進入者不是「陪練」便是被人併購吃掉。沒有辦法,這是市場起決定作用的這只「無形的手」的自然法則。在這個法則面前,如果我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圈,能夠率先識別出未來的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優秀企業,如能夠率先識別出下一個騰訊、下一個可口可樂,自然是最好不過,但是作為業餘投資者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第一個吃螃蟹」的慧眼,我認為便可以學「笨」一點,即耐心地觀看,看一看誰個最終成為「相對勝出者」再下手投資它也不遲。   比如,今天我們都知道格力電器已經成為一個上漲幾十倍的穿越熊市的長期大牛股,最近它又創了歷史新高。但是,在它1996年還叫海利電器之時我們能夠識別它嗎?顯然不能,就是在它2003年達到100億元收入之時,其「龍頭老大」的江湖地位在具有狼性文化的美的電器衝擊下仍然是不那麼穩固,但是自它8年前連續成為銷售第一,連續成為「超預期王」之時,這其中作為業餘投資者就應該不難識別的了。如本人不才,08年大熊之時識別出格力電器的「相對勝出」的江湖地位,才擇機下手投資的,至今五年有餘,其投資收益仍是令人滿意的,呵呵。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奶中的伊利、肉類中的雙匯、啤酒中的青島、日化中的上海家化、藥中的白藥(如牙膏越做越大之時),等等,現在看來其實均可以採取這種「笨」辦法,等看明白了再買入也不遲。   當然,這種「遲一步」的「笨」策略還需要投資者對行業週期、企業生命週期進行考量,防止所謂的藍籌殭屍。不過,對此本人還要表達一個觀點,即不要動不動見企業做大了就慎言其天花板,慎言其成長性降低(儘管這是多數企業將來的宿命)。還是以格力電器為例,在它2003年收入達100億元之時,市場就有人質疑其天花板,結果十年下來它又做到了銷售收入1000億,而今董明珠還要向2000億元的收入衝擊!懂點做詩的人知道「功夫在詩外」,其實股市投資的功夫也完全在股市之外,就是我們考量一家子企業是否達到天花板之時,一定要明白中國的國情,即中國當前正處於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的中期階段,中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人與人之間差異大到足以讓世人瞪目,依中國之大,一個行業內的龍頭品牌企業可能就足以馳騁多年。此外,市場經濟的一大顯著特點便是優勝劣汰,強者恆強,那些首先進入或者相對勝出的行業龍頭,或者憑著自己的先發優勢,或者憑藉著自己多年的品牌優勢、資源壟斷優勢、規模優勢、低成本優勢、網絡優勢、定價權優勢等,新的進入者再想捍動其江湖地位,無論如何那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多數情況下是它們自己將自己打敗)。所以,我們投資還要運用這些「常識」進行個性化的甄別與思考。   在買入價格上「笨」點。   就本人而言,在投資標的選擇上,一向偏愛具有民族壟斷特色的優秀企業,或者是站在全球化視野下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實力的優秀企業。然而正像所有在市場上「相對勝出」的優秀企業一樣,這些投資標的正常情況下往往價格不低,甚至恆時高估,或者至少讓投資者在感覺上是「恆時高估」。所以,介入這些優秀企業自己向來認為是:整體大熊市之時,此時優秀企業容易一律錯殺;優秀企業突遇某種利空打擊;或者是優秀企業一時增長放緩下滑,註意是「一時」增長放緩下滑,這需要投資者自己進行判斷。此三個時間節點,往往會有大幅度的估值殺,我們才容易搞到便宜貨。然而理論上說說容易,真正實踐起來又往往不是那麼好把握,問題就是在如何界定「便宜」上。特別是在個股處於跌勢之中,有時覺得便宜了可能市場仍然讓它更便宜。作為趨勢投資者此時是連看都不會看這種個股的,而作為不少的價值投資者又可能等著「降落的刀子」落地之後再精明地抄個「地板價」,比如,我們常常看到有投資者給自己定個便宜價位,然後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然而,作為業餘投資者,我認為自己又往往做不到這種「精明」(當然買到地板價是很爽的事情,不過自己向來認為這又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又如之奈何呢?我的體會還是不妨將自己想「笨」一點,這就是自己由於不那麼精明,所以一旦判斷出它是個「瘦子」,見差不多便宜之時便下手買入。當然為了穩妥起見,還是要分段買入更好。當然,這種「笨」辦法常常容易讓自己買貴些,因為我們買入之後股價仍然可能會下跌,甚至一時被套個百分之二三十的。譬如,2008年大熊市2600點之時自己便判斷一些股票便宜了便著手買入了,可誰能想像得到後來大盤又跌至1664點呢,當時的主流倉位也是一時的全部被套(當然後來也沒有想到2009年它們中有的又上漲一倍有餘)。如果我們不慎一時被套,我想我們給自己最好的解脫辦法就是誰讓自己是採取這種「笨」方法呢?!股市上精明人太多太多,就權當我們將一部分利潤「讓渡」給這些精明人吧,呵呵!   在持股上「笨」點。   自己向來認為,作為業餘投資者由於沒有那麼多時間看盤,最好的辦法就是持股上「笨」點,一旦買入最好的辦法就是「愚守」,有時間看盤則更好,沒有時間就該幹嘛就幹嘛去。如本人的主流組合就已保持了五年有餘,其間除了個別調整之外基本上就沒有動過,至於今年自己除了用賬戶上的少量餘錢和少量股息買入一次外,一年就沒有啥交易(當然這個方法得氣死券商),呵呵。有朋友知道我持有格力電器五年之久,還曾給我建言:格力這麼大盤子,一年也有幾次大波段機會,為啥不做做呢?且不說作為業餘投資者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就是有時間自己體會有時這種波段操作可能有效,但有時不小心就容易被這些長期大牛股摔於「牛」下,而在這個方面自己是有過失敗的教訓的。當然,這種「愚守」可能在投資收益上並不突出,比如,在雪球上我們看到有投資者今年收益率已達到令人目瞪口呆的520%、500%、300%,嘖嘖,真真是令人眼熱羨慕不已,自己也從內心真心地佩服感嘆:股市上確實有高人!不過,如果你是個業餘投資者,我想是很難取得如此驚人收益率的吧,至少我們沒有時間看盤,更是做不來那種趨勢投資的。沒有辦法,作為業餘投資者,自己認為較為有效的還是自己的「笨」辦法。當然,也正是由於自己「笨」,所以在收益率上也從不寄希望於那麼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