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對回報高的持股不心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15.html
早前有blog友(Hung Lam兄)問及有關對回報高的持股不心動的秘訣,留言如下:

「(我)學投資時間不到兩年,約在今年(2013年)2萬點左右買入。以及找尋低價高息股分析後買入,都得到不錯回報。止凡兄,我想問一下你買了回報不錯的股,怎樣揸住(持股不沽售)而不心動,可否指導一下,或有否別的方法?」

其實看到平日Hung Lam兄的留言,我沒想到他的投資年齡只有兩年,因為平日他留言中都反映出他的投資理念頗為正路,財務知識亦不少。可能他的兩年投資年齡是指股市吧,在這之前或者還有別的投資理財經驗也說不定,又可能他在投資前已經大量閱讀,有機會Hung Lam兄可以留言補充。

說回他的問題,很多時買入的股票賬面值升了不少,會有不錯的獲利機會,從而會截斷了所謂長線投資的路徑。的確有不少這樣的迷思,這是一個理性與感性的掙扎,為何我這樣說呢?因為假設在理性上、計算上是不應放賣獲利的,但情感上又把握不了賬面值升幅引誘,大概是這個問題的核心吧。

這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要累積一下投資經驗,訓練好以理性行事。當試過多次買入賣出的頻繁交易,結果可能也是「得個吉」,又明確知道自己的預測能力原來沒有想像中的厲害,最後就會放棄情感上的決定,相信數字,有耐性地等待。

曾經有朋友問過我,既然今天的持股都有超過兩三成的回報,為何不先賣掉?到股價回落後再買回呢?一出一入,手續費也只是一兩個巴仙,只要股價回落有十個八個巴仙,完全可以賺得更深一點。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我不能預測股市,如果我一賣掉後股價狂升又如何?一升就不停地升足五年又如何?你看騰信(0700),幾年間股價由十元八元升到今天四百多元,如果先行獲利的投資者,不可能持有整個上升週期。

所以還是回歸理性分析,要買股就要分析公司及當時股價,好公司及合理價方會買入。相反,要賣股亦然,可能是公司變質了,可能是股價已經炒上天。如果每每拿當時股價跟自己的買入價比較來作買賣決定,這是感性的因素,因為你自己的買入價只對你有意義,除此之外並無意義可言。

拿今天作例子,看宏觀環境,恆指只有不到12倍,絕不是高水平,普通大藍籌的股息率都不在低水平,亦沒有「炒風四起」、「全民皆股」的現象,在這樣的環境就談賣股,除非你的個別持股實在股價過高,或公司本身變質了。有朋友早前跟我說賣掉了持股數月的建行(0939),主因是賺了不少,等跌回再買,我也有建行持股,對他的放賣原因亦感到困惑。
  
另外,曾經有朋友認為買基金才能賺得深,因為基金買賣不是即時的,手續相對麻煩,所以不能作出頻繁買賣,基金的持股時間亦能長一點,如果自己持股的話,一定不能賺盡國壽(2628)在2003至07年的十多倍升幅,因為個人持股時,最多升五成後就會獲利「走人」。亦有人話可以把實股提出來,再放到一邊,這樣可以增加買賣難度,迫你長期持股。我不太認同這類論點,自己亦沒有運用,我的所有持股也放在匯控戶口,上網按一按就能買賣,但亦不會因此出現輕率的買賣操作。

投資很著重心理素質,要非常清晰自己的舉動,才能安穩地在非常「悶」的環境中操作,不一定人人都能到達這樣的境界。要做到亦有不同方法,可能你經過多次不同方法而悟出道理,上面提過的投資經驗,亦明白預測能力的侷限。又可能你慢慢把資產累積到可觀的數量,這時候你不會花太多精神時間去考慮頻繁地買入賣出的操作,即當每次賺蝕三幾萬亦不足以影響你的資產時,你不會花太多時間去做什麼「止賺」之類的動作,因為你會開始明白投資不是「為賺餐餸」。

心動不心動,這個詞彙本身已經很個人及很感性,要克服還是要看自己,我沒有太多秘訣,亦不能代表大家,因為大家喜好不同。賺三幾萬,喜歡旅行的可能會即時行樂報個旅行團,有人可能會換部新相機,有人可能會換車,有人可能擔心後市會跌而手持現金,令自己心情更安靜。不同事情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意義,所以很多時大家會明知不「應」為而為之,還是要用理性「教」自己如何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