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內房股的情況一樣,大部份資源股亦已較去年10月底累積了龐大的升幅,雖然找不到10倍股,表現較佳的招金(1818)及紫金(2899),升幅仍達在4 至6倍之間。現價入市的風險與回報未必成正比,然而,如果大家深信惡性通脹必將來臨,資源股仍是逢低吸納對象。然而,怎樣才算「指數回落」?幾時才是吸納 資源或內房股的好時機?作為自己財富的主人,不能只是空喊幾句口號,以大市非升即跌的二元思維做投資。投資組合實際操作不須次次估頂摸底,亦一樣可以賺 錢。事實上,股票的短線波幅,誰能說得準?因此,可行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如果A,我有A計劃;如果是B,我會改做B計劃。未來兩三個月,恒指有可能跌回 14000至16000原定的買貨區,但亦有機會跌不下。若果真回落,將是後來者的補貨機會。但如果跌極都跌不下,或你「手空空無一物」,不想冒險永遠都 買不到第一注股票,就要採取B計劃──「互動式投資策略」──投資者在預設的波幅區間,按照自己的風險取態設定最高及最低股票持倉水平。 因應指數調節持貨量 以 一個能承受較高風險的壯年投資者為例,在萬七點附近,股票現金各佔一半,若指數回落,可逐步減持現金。反之,當指數逐步上升,現金比重應逐步提升。現金下 限可以是個人財富的一、二或三成,上限可以是七、八或九成,悉隨尊便。進取,可在借孖展及淨持淡倉之間浮移,但要懂得風險控制,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以上 戰術的好處是機動靈活,不須刻意估底摸頂。估底估頂,打牙骱還可以,以自己或客戶的財富來較飛,實屬不宜。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