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遠離群眾的民主運動 李兆富

2011-6-23  NM




香港有個非常可悲的現實:一個民望低無可低的政府,被一群民望更低的政客搓圓撳扁。八、九年前,特首還是董建華,香港社會一片愁雲慘霧。就在那兩年,七一的遊行人數創下自八九六四以來的新高。普遍的看法是,當年政府因為廿三條犯眾怒,所以才激發起○三年的大遊行。

可 是,這個說法解釋不了,為什麼到了○四年仍然有幾十萬人上街遊行。事實上,董建華下台之後,民怨退卻了不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香港人的憤怨,最 主要原因在於特區政府的無能;廿三條最多是爆發的導火線。由○四年至今,短短七年,政治生態圈已經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當年一力擔起硬推廿三條立法的葉劉 淑儀,如今已經是立法會的直選議員。政改問題經過多番轉折,雖然仍然未見終點,內容細節上也有極多需要討論的地方。

 

可恨的 是,當年的民主運動,如今已經變了質。其他的政治價值,不斷地在民主運動上僭建。由起初的最低工資,到現在的「迫金共產全民退保」和復建居屋,所謂的民主 派政客,將所有他們自以為是所有香港人的訴求,夾硬地捆綁在民主運動上面。結果,香港的民主運動年復一年地自我邊緣化,參與者的價值觀也越走越偏激。坦白 講,現在的民主運動像癌細胞一樣,不受控地分裂和自我毀滅。試問這樣的以偏激為本錢的民主運動,憑什麼去為全香港人爭取一個真正具包容性的政治體制?民主 運動今天的困局,就好像有人在刻意安排,要用事實來應驗一直深層地埋藏在不少保守香港人心底的恐懼:民主會帶來混亂嗎?

 

先 此聲明,我不相信民主等於亂。至少,許多香港人的熱門移民目的地,例如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都是民主國家,社會也不會比香港亂。我要鄭重其事地聲明,因 為如果不把話說清楚,恐怕轉過頭來便會被民主紅衞兵批鬥得體無完膚。無錯,這種鬥純、鬥激的文化,真的很累人。今年的七一遊行,第一個訴求就是爭取二○一 二雙普選。民陣要政治正確,不過,民陣搞手站在道德的珠穆朗瑪峰上自我感覺良好,對香港有什麼意義?還是他們以為,自己搶先佔據了這個缺少氧氣的聖地,其 他人就不夠他們純潔,要從下方的賤民用仰慕的眼光來崇敬他們?

 

議題僭建、孤芳自賞、分裂內鬥,民主運動遠離群眾,最大的得 益者是誰?近年香港有好些政策的急轉彎,來得非常詭異。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曾俊華本來死也不願意發放現金,可是在四十八小時之內,連行政問題都沒有想清楚 便答應放水。無論如何,我就是不相信,香港有任何政客有能力去迫使行政機關放棄逾一世紀的辦公文化。又以復建居屋為例,負責港澳的京官王光亞一開口,政府 就放風說找到了地來適量復建居屋了。香港的政治,越來越人治,一國兩制更早就被廢武功。連這些明顯不過的問題都隻眼開,隻眼閉,民主派還好意思說代表我們 嗎?

李兆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2

群眾智慧 蔡東豪

2012-6-17 NM

大英百科全書宣布停止出版印刷版,專注發展網上版,傳媒一致認為是群眾智慧擊倒專家分析的另一例證。無可否認,象徵着群眾智慧的維基百科,對大英百科全書造成打擊,很容易解讀為群眾勝專家,然而即使沒有維基百科,在科技革命中,數以十冊印刷版的恐龍也命不久矣,維基百科只是加速了恐龍的滅亡。


群眾智慧近年走紅,由普羅市民到政商決策者都推崇備至。把群眾智慧發揚光大,首推十年前紅透全球的電視節目《百萬富翁》。這節目全球多個國家都有製作,形式一樣,節目其中一項規例,是參賽者遇上難題可求救,有三個方法:一、四個可選擇的答案中減去兩個;二、打電話問朋友;三、問現場觀眾。這節目在不同國家做了多年,累積可靠數據,結果出人意表。現場觀眾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打電話是參賽者認為可信的朋友,至少可火速上網找答案;數據是現場觀眾估中有91%,打電話問朋友估中是65%。
另一個凸顯群眾智慧是陪審團制度,牽涉法律大是大非問題,我們相信由平常人組成的陪審團,其公平性勝過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官。關於陪審團我最深刻印象(我未擔任過陪審員)來自電影《十二怒漢》,整套戲在一間房拍攝,講述十二個陪審員,以為鐵證如山,可速速決定,但因為主角亨利方達提出疑點,大家被迫反覆研究案情,逐一改變主意,扭轉之前的決定。這是精彩絕倫的好戲,但對我的啟示是,這是一齣戲,很可能不是例子,而是例外。在現實世界,更多的陪審團判決是人云亦云草草下決定,因為身處一群人之中,個人的判斷能力未必會提高,相反更有可能會下降。
不少傳媒在網上設留言區或論壇,讓讀者發表意見,閣下試過留言嗎?多數沒有,原因可能是怕醜,或可能是認為其他留言水平不夠班,總之閣下不想公開發表意見,所謂論壇逐漸變成小撮人的發聲園地,更加沒有人敢闖。所謂群眾,很多時是指勇於發聲的小撮人。


當個人參與集體活動,例如公司開會、陪審團、論壇版留言等,我們容易失去部分應有的判斷能力,因為我們着意其他人怎想,及其他人怎想自己怎想。我們怕錯,怕樣衰,到口邊的說話也收回。一群人之中有性格特別強的人,我們容易被這個人牽着鼻子走,例如《十二怒漢》的亨利方達,這個人的判斷可能是對,也可能是錯,我們容易被這個人的魅力和說服力迷倒。群眾智慧的智慧源自一群勇於獨立思考的人,把這群人的判斷聚集起來,會得出理想的判斷。個人判斷夾雜着不必要的雜音,真知灼見很多時被雜音包圍着,把一群人的判斷聚集起來,拿一個平均數,可抵銷雜音,突出真知灼見。問題是,很多時群眾的組成過程不夠獨立,群眾本身有偏見,或者組成後有一個魅力領袖冒起,獨立思考的群體變成由領袖帶領的群體,這群體的判斷變成不獨立。群眾未必比個人聰明,有可能變成蠢,原因十之八九是群眾不是由獨立身份和獨立判斷的個體組成。即是說,群眾智慧論點成立是有條件的。在群眾和專家之間,我的實戰經驗是,看情況,有時信專家,有時信群眾。信專家最大問題是難分辨誰是專家,假如要聚集一群人的智慧才找到真專家,這群人或者已有足夠智慧不需要專家。況且心理上,即使找到真專家,也未必會願意完全相信,直覺上一個人知識領域始終有限。看實際往績,我多信群眾,但事前會細想群眾之組成和運作。我希望群眾成員有不同界別代表,確保成員意見代表不同知識領域;希望成員有不同性格,包括沉思型、拗頸型、大和解型等,確保有實質討論;希望成員中沒有明顯領袖,因為領袖出現,討論消失。我的經驗是,有我出席的會議,很多時變成匯報及聽取指示的過程。因此,我事前會考慮應否參與需要實質討論的會議。群眾智慧是寶,但真群眾難求。大家細想,《百萬富翁》的現場觀眾是真群眾嗎?這些人有時間在閒日去參與錄影……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1

為什麼老羅比老俞靠譜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022620
先說老俞。

首先我認為$新東方(EDU)$是非常成功的企業,俞敏洪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這次做空風波,處理也是非常得體的。

其次我對俞敏洪老師的人品也沒有懷疑,比如我不認為他會偷股東的錢,不認為他會做假賬。

對於中國企業家來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可以打70分了。

接下來要講講「理想主義'。

很多人給俞老師加分是因為他的「理想主義」。

我給他減分也是因為「理想主義」。

其實每個人都容易自認為是理想主義者,包括我,但只有面臨真正艱難選擇的時候,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我面臨過這樣的選擇,我承認自己不夠格做一名理想主義者。

我也觀察過不少企業界的朋友,提出的理念都是相當先進,以人為本,用戶至上什麼的。但當他們面臨真正的選擇,比如團隊內部的利益分配,比如企業利益與用戶利益的衝突的時候,他們做出的選擇,與他們提出的理念,往往不是統一的。

所以我明白了,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比如政治上經濟上安全的時候,比如企業毛利率超過50%的時候,唱唱理想主義是很容易的,幾乎人人都會幹並樂意干的。真正的理想主義,是能把做的和說的統一,最好是只做不說,你是不是理想主義者,員工、用戶、投資者在與產品、企業的接觸中,都能感受到。在知行合一方面,我特別佩服王石和 @大道無形我有型 這兩位企業家。

俞老師的理想主義(說)與新東方的經營管理(做),統一得好不好?

這個很多當事人,尤其是新東方的員工,自有公論。按我瞭解到的信息進行判斷,至少不能說統一得很好。比如員工開完會,要宣誓效忠新東方,你就會感覺,俞老師的理想主義是油,新東方的經營管理是水。

如果理想主義是這樣被架空的,那麼就有兩種可能:理想主義完全是假的,騙人的;企業家還做不到知行合一,只是半吊子理想主義者。

我當然願意相信是後者,就是俞老師對這些想得也不是那麼清楚,做得不是那麼到位。

比如關於教育和培訓的關係,俞老師的理想在教育,做的是卻是培訓,尤其在出國英語業務奠定霸主地位之後,並沒有進軍真正的教育事業,而是進入了培訓味道最濃的K12業務,這就顯得有些糾結。

其實做培訓也沒有什麼不對。讓大家生聽到課堂上聽不到的段子,開啟心智;教他們在ABCD裡選正確的一個,申請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接受最好的教育,都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功德無量的事情,做好這些事情,就夠理想主義了,根本沒有必要到彼岸去找什麼理想主義。

彼岸的理想主義也是好的,至少方向對,你不能認為不加掩飾的犬儒,有坦誠的美德。

當然,我們不能給彼岸的理想主義加太多分。

接下來說要不要把錢給老俞,比如買$新東方(EDU)$股票的事情。

新東方現在大力發展的K12業務,從社會角度,服務於國內的考試升學,本質上是個零和遊戲,沒有多大的社會貢獻,談不上什麼理想主義;從商業角度,屬於同質化競爭的紅海業務,對管理的要求很高,老俞既然沒有辦法把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在新東方經營管理中統一起來,我認為他也很難解決這個管理高需求問題。CFO電話會議中幾次提到管理問題,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所以呢,不靠譜。

再說老羅。

老羅缺乏一個傳統企業家的最基本能力,比如系統性的管理能力,比如妥協能力。這方面俞老師高於老羅不知其幾矣。

老羅的長處在別的地方:

邏輯上的自滿能力。這種自滿能力是以對人性、世界不完美的充分認識作前提的,與方舟子正好相反。老羅就是用這個干倒了方舟子。這種自滿能力加上老羅的勤奮和執著,使老羅成為一個非常罕見的知行合一的人。「偏狹」,「格局小」,在我看來是老羅為知行合一付出的代價。

對用戶需求和受眾心理的把握能力。這個可以參見他講課的效果,做企業和產品宣傳的效果。

老羅還自認為有審美方面有過人之處,這個我暫時沒有結論。

所以從人的角度我肯定更欣賞老羅。

至於做企業家,老羅有希望嗎?如果在工業時代,老羅去開一個富士康生產手機,我覺得完全不靠譜;如果他去做一個創意產業,把自己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執著精神發揮到極致,那麼我認為有機會。互聯網時代不乏這樣的成功先例。

老俞是個正常人,如果他成功了,是拜時代所賜;老羅是個神人,如果他成功了,是因為他對時代的逆襲。

所以我認為老羅比老喻更靠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7

什麼是做空?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188376
什麼是做空?

借入別人的股票賣出就是做空。

買入認沽期權,也是做空。

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指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回來,某種程度上也能算做空。

這麼說人人都是做空者。

每天有多少人做多,就有多少人做空,否則就沒有交易的可能性。所以做空與做多是完全平等、對等的。

做空以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空理由的文章(報告),和做多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多理由的文章(報告),性質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對後者習以為常,對前者卻深惡痛絕呢?

關鍵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止大家這樣做,尤其到了社交媒體時代。惟一能做到的是,要求大家披露,哦,原來你丫買了呀,難怪看起來像個托。



接下來大家會問了:如果他那個做空的報告,胡說八道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換個角度,從做空者那邊去看。如果一個做空者,拿著一個胡說八道的報告去做空,我們除了佩服他的勇氣,只能祝他好運,提醒他爆倉的風險了。

好公司不怕做空,被做空了股價可能也很淡定,就像citron做空一家公司,因為報告實在太水,股價紋絲不動,那麼這時候我們如果還有多餘的同情心,那就可以關心一下做空者的遭遇了。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情況,他的報告漏洞百出,股價卻確實跌下來了。

那麼他做空成功了,祝他好運。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跌呢?

當然是因為受這報告影響的投資者賣出了。

會受一份漏洞百出的報告影響而賣出的投資者,公司能指望他們成為長期投資者嗎?

對於公司管理層、股東來說,如果不是非要在股價下跌的時候賣股套現,股價短期下跌對公司的治理和經營有什麼影響呢?屁影響沒有。如果公司管理層、大股東或者其他的投資者認為股價下跌公司低估了,不正好回購、買入股份鞏固對公司的控制權?這甚至可以說是做空者送錢來了。

所以做空者掙的,其實是不堅定的投機分子的錢。反正他們不是在這裡把錢虧掉,就會在那裡把錢虧掉,所以沒什麼好同情的。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做空報告真假摻半,有真的信息,有假的信息,有成立的邏輯,有不成立的邏輯。

這個時候股價往往會下跌,管理層則爆跳如雷。

管理層爆跳如雷,一方面是因為股價下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做空報告揭露了公司治理和經營中不願告人的秘密。

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深深地感謝做空者幫我們義務排雷呀。

因為報告真假摻半,這時候公司和做空者往往陷入曠日持久的爭辯,反正大家都抓住對方不成立的局部,想證明對方全部不成立,各種擺事實,講道理,直至攻擊、謾罵。

有完全沒有錯誤的報告嗎?

永遠都不會有。

是報告就會有錯誤。

如果報告需要沒有錯誤才能發表,那麼這個世界上任何信息傳播相關的業務都不要做了,這就跟某些人定義的言論自由一樣:只有「正確的」言論才享有自由,那麼誰來行使這個前置審批權呢?如果有前置審批,就沒有任何自由。

不能因為報告裡有錯誤,就否定整個報告的價值,只要報告裡有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報告就有價值,甚至,錯誤本身也有價值。

有沒有問題的公司嗎?

沒有。

有問題的公司就會倒閉嗎?

通常不會。

但不能因為公司整體沒有問題,就不認為局部存在的問題不是問題。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惡意做空」。

這個世界上最難搞清楚的就是別人的主觀動機了。

有「惡意做空」,那麼有「善意做空」嗎?

還有「善意做多」嗎?有「惡意做多」嗎?

搞不清楚的概念,無法執行的規則,還是不要也罷。



再加一句套話吧。
在政治上,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在資本市場上,我不做空,但尊重做空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58

群眾募資網「敲門磚」為你的創業圓夢 三十五歲華裔陳佩里打造臉書第二?

2012-11-05  TWM
 
 

 

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敲門磚(Kickstarter),被譽為「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創辦人陳佩里為圓音樂夢,向貝多芬借點子,因而發想出這個神奇網站。

撰文‧翁書婷

「沒想到這部片大受歡迎,連Google、Microsoft、Twitter 等國際企業都找我們去播放。」台北市仁愛路一個五坪大小獨立影像工作室裡,導演蔡牧民與創意總監賴佩芸看著自己拍攝的電影「Design & Thinking」臉上散發著興奮。

兩年前,當時剛從美國研究所畢業的蔡牧民和賴佩芸,想要拍攝全世界第一個講述設計思考的電影,但是「我們身上沒有一毛錢,只有腦中的idea,和兩台簡單的Cannon攝影機。」蔡牧民說。於是二○一○年他們把電影的預告片先拍好貼在一個網站上,神奇的事發生了,「短短兩個月我們就從全球三百多位網友身上,募到一萬八千美元(約五十三萬新台幣),成功籌到拍片資金。」蔡牧民說。

網站集資逾三億美元

台灣年輕人靠這個美國網站圓夢不是個案,在他們之前,一位台灣留學生Sam,也是透過這個網站,向一千七百名網友募集十六萬美元,成功創立一家觸控筆電公司Cregle。

這個神奇網站叫做敲門磚(Kickstarter),不僅台灣年輕人靠它圓夢,全世界更有三萬人成功靠它募集資金達成夢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創立者又是誰?

「一開始這個平台是為了幫獨立電影人、音樂家與缺乏資金的藝術工作者成立的網站。」敲門磚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陳佩里●(英譯或本名?)(Perry Chen)說。

這些富有創意與想法的創作者,只要把自己的提案貼在網站上秀給網友看,就有機會從廣大的網友那兒獲得創作資金,「這是一種向群眾募資(crowding sourcing)的概念。」蔡牧民解釋。

創立自二○○九年的敲門磚,是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會員數飆破兩百萬人,已經有三萬一千多件提案成功募集到資金,總金額超過三億四千萬美元,超過十個提案募集到百萬美元以上的資金。提案五花八門,從美食、音樂、電影、三C、生活用品,舞蹈、運動類型都有。

《時代雜誌》讚美敲門磚是一○年度最好的發明,是一一年度最佳網站;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與Flickr創辦人Caterina Fake都是敲門磚的股東。而每個成功募資的提案,敲門磚會從中抽取五%費用,因此估計敲門磚已累積●?賺一千七百萬美元。也就是說,敲門磚的金達成夢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創立者又是誰?

「一開始這個平台是為了幫獨立電影人、音樂家與缺乏資金的藝術工作者成立的網站。」敲門磚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陳佩里(Perry chen)說。

這些富有創意與想法的創作者,只要把自己的提案貼在網站上秀給網友看,就有機會從廣大的網友那兒獲得創作資金,「這是一種向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概念。」蔡牧民解釋。

創立於○九年的敲門磚,是全球最大的群眾募資網,會員數飆破兩百萬人,已經有三萬一千多件提案成功募集到資金,總金額超過三億四千萬美元,超過十個提案募集到百萬美元以上的資金。提案五花八門,從美食、音樂、電影、3C、生活用品、舞蹈、運動類型都有。

《時代》雜誌讚美敲門磚是一○年度最好的發明,是一一年度最佳網站。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與Flickr創辦人Caterina Fake都是敲門磚的股東。

每個成功募資的提案,敲門磚會從中抽取五%費用,因此估計敲門磚已累積一千七百萬美元營收。也就是說,創辦人陳佩里,早就從窮苦藝術工作者變成口袋滿滿的千萬大富翁。

向貝多芬借點子

今年三十五歲的陳佩里,出生於紐約羅斯福島(Roosevelt Island)的華裔中產階級家庭,雖然大學念的是紐奧良市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院,但其實他對財務金融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醉心於紐奧良的爵士音樂底蘊。因此高大帥氣、留著一頭長髮,有著藝術家性格的他,畢業後沒有固定工作,組團比賽四處表演,曾在餐廳當服務生,也當過學前教育老師,偶爾買賣幾張股票,嬉遊度日。

十年前,陳佩里本來要在紐奧良爵士音樂節舉辦音樂秀,展現他的爵士才華,但因資金不足作罷。「這個挫折成為我創辦敲門磚的源頭。」陳佩里說。

學琴多年的他想到,莫札特與貝多芬未成名前,也曾為資金不足所苦,他們採用預購方式,先去找對他們作品有興趣的人士募集資金,當作品完成之後,這些提供資金者就會獲得一本寫上他們名字的樂譜。於是陳佩里向音樂巨擘莫札特與貝多芬借了一個二百年前的老點子:向群眾募資。

但這樣的好點子卻蟄伏在陳佩里心底長達十年。「當時我只想去外蒙古舉辦一場音樂會,對於創立網站一點動力也沒有。」他在部落格寫道。

充滿藝術家性格的陳佩里,滿腦子只有音樂,網路創業賺大錢這件事引不起他的興趣。

但九年後,想要穩定下來的他認真想,「現在是需要好好考量人生規畫的時候了,依目前的工作資歷來看,應該沒有人會雇用我,那為何不創業呢?」就這樣,○九年陳佩里和其他兩位創辦人,共同創辦了敲門磚。

剛開始, 敲門磚還沒沒無聞,為了試驗網站的運行,陳佩里自己也參與募資計畫。計畫內容是他在布魯克林飛到洛杉磯的旅途中,用飛機專用WiFi和別人聊天,「我認為在三萬五千英尺高空上和別人聊天是一件很酷的事!」搞笑的是,最後有六個人贊助他的計畫,並且募集到十九美元,超過設定的十二美元。這個無厘頭募資成功,讓他更加肯定這個網站的可行性。

不過,陳佩里並不是第一個做募資網站的人,早在敲門磚之前,市面上就已出現眾多雷同的群眾募資網,如專為教師設計的教案提案募資網DonorsChoose、專為電影工作者設計的IndieGoGo,為什麼敲門磚能脫穎而出?

無名小站創辦人、現在也是台灣募資平台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觀察,「網站規範相當重要,太嚴格怕擠壓創作空間,太鬆散又怕提案人不當成一回事。」敲門磚拿捏得恰到好處,在BBC NEWS訪談中,陳佩里就強調,「這絕對不是一種慈善或博愛的行為,這是一種商業行為。」在敲門磚裡頭,提案者最後一定要以某種商品或服務回饋給資金提供者,如回贈T恤、感謝卡、手工禮物或是產品交換。

「陳佩里的概念就像買賣預售屋,提案者像是建商,先向想買屋的人收集資金,在房子蓋好後,才交給買屋者。」林弘全說,「早在產品賣出前,就已經有了買主,直接免除沒人要買的風險,這比做產品市場問卷更有效率。」而且募資還有時間限制,一般要在兩個月內募資完成,如果時間內未達到設定的資金,就是募資失敗,提案者一毛錢都拿不到,林弘全觀察到,「這樣的作法讓創作者卯起來做,向支持者負責,是贏過同業的重要關鍵。」

空頭支票風險高

台灣募資平台嘖嘖專業經理林能為指出,「提案被敲門磚拒絕的比率也很高,有四成以上的提案並不會過關。在高淘汰率下,去蕪存菁保持網站內提案的高品質形象,讓創作者認為在裡頭的提案都很酷!」在嚴格把關下開站兩年後,一支電子紙手錶引爆敲門磚的名聲。這由Pebble研發的手錶,強調運用電子紙技術,利用藍牙傳輸可以讓手錶介面變成智慧型手機的介面;創新設計引發六萬八千位網友共鳴,表示願意預購這支手錶,結果Pebble公司募到一千萬美元的資金。在Pebble之後,百萬美元以上的巨型募資案陸續出現,更打響了敲門磚的名號。

不過,暴紅的敲門磚卻也引來負面爭議。「Kickstarter正在變成一個空頭支票滿天飛的地方!」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向敲門磚提出這個尖銳問題。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研究敲門磚上的提案後就發現,只有四分之一的專案能如期完成,而且越受歡迎的專案,越可能因為爆炸性的訂單而無法如期交出產品。高居排行榜第一名的電子紙錶(Pebble)就是個例子,本來只想生產一千支錶,卻來了八萬五千支錶的巨量訂單,對這些經驗不多的創業者來說,也只能無限期延宕出貨日了。

敲門磚目前還拿不出完善的解決辦法,只能在平台呼籲創作者自律,「你們有義務告知網友自己的原創產品有哪些風險和挑戰,以及會如何克服這些挑戰。」而拿不出完善辦法的敲門磚,也只能加強審查機制,卻無法做出任何擔保。

敲門磚下一步是不是要進攻資本市場,在那斯達克上市?目前創辦團隊還未透露最新消息,但華爾街投資專家已經給了它一塊敲門磚,「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它的下一步備受市場關注。

陳佩里

(Perry Chen)

出生:1976年

學歷: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院經歷:餐廳服務生、畫廊創辦人、音樂家現職:敲門磚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Kickstarter

成立:2009年

地點:美國

主要業務:募資平台

創辦團隊: Perry Chen、Yancey Strickler、Charles Adler

員工數量:46人

資本額:約1千萬美元(根據美國CrunchBase網站)累計營收:約1700萬美元網友集氣圓夢!敲門磚五大成功募資案

名募資總金額(美元)提案名稱創作者類別支持者

人數

110,266,845電子紙錶(Pebble)Pebble Technology設計68,928 28,596,475遊戲主機(Ouya)Ouya遊戲63,416 33,986,929遊戲軟體(Project Eternity)Obsidian Entertainment遊戲73,986 43,429,236遊戲軟體(Reaper Miniatures Bones: An Evolution Of Gaming Miniatures)Reaper Miniatures遊戲17,744 53,336,371遊戲軟體(Double Fine Adventure)Double Fine and 2 Player Productions遊戲87,142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3

E會變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579588
股市反彈一點,大家都歡呼雀躍。

我來潑點冷水。

都說PE低,主要指標是銀行股。

不能光看PE,要看E會不會變。

重資產的行業,大概2012年一季度開始,普遍出現了E的同比下降,有的是大幅下降。明年一季度回頭看這些行業2012年度的PE,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然銀行E沒有普遍下降。

有的行業降,銀行不降,這是有關係的。

從2005年開始的,以房產為代表的資產升值,造就了一代人的財富盛宴。年度30%以上的漲幅,1:3甚至更高的槓桿,可以支持多高的資產回報率?這能吸引多少資金進入?

這個事情的後果當然是資金成本水漲船高。

只有國有大企業能用基準利率貸到款。普通企業利息上浮100%很正常,還要額外收諮詢費。信託產品利息15-20%不是奇事。至於民間高利貸,3分錢以下誰借給你?

除了房價高速增長階段的房地產之外,有什麼實業能支持這樣的資金成本嗎?

當然企業為了生存,在特定階段可能飲鳩止渴。所以銀行E還沒有大變。

但後果是嚴重的,重資產行業的E大幅下降,就理所當然了。

那麼現在就是兩種可能。

一種是房價繼續漲,銀行的E肯定會繼續大幅上漲,越來越多的資金繼續湧進房地產。銀行要麼股價上漲,要麼PE進一步降到嚇人的地步,這聽起來投資銀行股是不錯的。而支撐不了這麼高利息的行業,估計只好大規模倒閉了,E會變成零或者負的。

另一種是房價不再漲或者下跌,那麼就回報不了以這麼高成本,這麼高回報預期進入行業的資金。倒推回來,那麼利息會降,甚至信貸規模都會縮小。這樣銀行的E又會變,銀行低PE的說法就不一定能長期成立。現在民間高利貸爛賬,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倒推的結果了。

銀行的E獨立於其他行業走出「獨立行情」,是資源錯配的一種結果,如果資源配置的系統不是太爛,應該有自我糾錯能力,所以它很難長期維持。

什麼時候各行業的E見底回升?肯定是銀行錢貸不出去,求著企業貸款的時候。

那時候,才可能是新一波大牛市的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1

說說福建有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4135046
回覆@醉花生: 說說福建有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
依託於有限的資源搞起來的:
1,地理上的資源,山多,長樹,砍樹不會啊,造紙不會啊?所以有了$永安林業(SZ000663)$ $青山紙業(SH600103)$
2,政策上的資源,台灣是過不去了,但好歹撈了個特區名額,立足於特區外貿的$廈門國貿(SH600755)$ $建發股份(SH600153)$
3,獨特生活習俗留下的資源,鐵觀音、$片仔癀(SH600436)$ ,那玩意除了福建人真的很少人懂。
4,小三線時代留下的工業基礎,代表是$閩東電力(SZ000993)$ ,南孚電池,$廈工股份(SH600815)$

接下來就沒什麼了,全得靠白手起家了,做了什麼呢?做了幾大版塊:

泉州的紡織版塊。$安踏體育(02020)$$匹克體育(01968)$$七匹狼(SZ002029)$$九牧王(SH601566)$  是從勞動密集代工到品牌運營的逆襲。

廈門的信息服務產業,$三五互聯(SZ300051)$ ,從美國退市的$東南融通(LFT)$

莆田的游醫板塊。看到這個大家要笑話,會說都是騙子,怎麼說呢,這其實是解決了不少人的實際問題的,而且行業在變化,現在很多上層次的民營醫院,就是從游醫發展起來的。這裡面以後出幾家優質上市公司一點都不奇怪,要知道,醫療行業是為數不多確定需求未滿足,體制未創新的領域。

再說說福建上市公司裡面最耀眼的幾顆明星:

$福耀玻璃(SH600660)$ 。汽車玻璃無可置疑的老大。

$紫金礦業(02899)$ 。如果認為這個企業只碰巧長在一個礦上那就錯了。它是依託於一個原來沒有什麼開採價值的貧礦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冶煉技術進步和資本市場放大槓桿兩重裂變。

$恆安國際(01044)$ 。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興業銀行(SH601166)$ 。這就是大家正在討論的了。//@醉花生:回覆@何純在南國:其實職業是有歷史傳承的,比如溫州,他們歷史出貨郎,我記得小時候(80年代)他們就用麥芽糖到農村換解放鞋鞋底、破塑料涼鞋(我老家靠近福州,離溫州地界還隔了好幾個縣),再後來用電子錶到農村換機械手錶,按現在的眼觀看這也是騙子行為。你說的開醫院,那是莆田人,他們歷史出遊醫,就是比赤腳醫生還要赤腳的那種醫生,醫院直到最近10來年左右才允許私人開的,所以魚龍混雜,也有一部分現在很規範了,相信再過10年時間的大浪淘沙那些坑人的會被淘得差不多了,那時才算走上他們真正的歷史傳承,就像當年溫州佬一樣。我比較好奇的是安溪出算命先生的傳承會怎麼走?@不明真相的群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29

巴西20萬群眾示威迫使政府收回公交地鐵漲價決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70

過去一週內巴西20萬群眾走上街頭遊行獲得了初步勝利。巴西政府決定放棄上調公交票價的決定,儘管示威者還有大量其他訴求沒有被滿足。這個新興國家的經濟仍然千瘡百孔,最新的例子就是巴西最大的水泥製造商Votorantim Cimentos決定暫緩上市,熊市導致這宗今年全球第二大IPO被迫擱淺。

AP報導稱:

巴西聖保羅地區領導說將放棄原定10美分的公交和地鐵票價上漲,因為正是此舉導致了遍及巴西全國的示威遊行。

週三聖保羅市市長Fernando Haddad和聖保羅州州長Geraldo Alckmin在聯合記者招待會上稱現在他們決定收回原先票價上漲的決定。

但是現在仍然不清楚這一決定是否能對巴西各個城市爆發的大規模遊行能施加何種影響。

示威仍然在里約熱內盧的姐妹城市尼泰羅伊,以及其他東北部城市進行。

巴西政府收回公交漲價決定,意味著示威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壞消息是:取消10美分的漲價,遠比打擊腐敗,暴力,警察濫用職權,政治腐敗等其他訴求容易的多

儘管10美分漲價表明上顯得微不足道,但是車費卻佔去了巴西底層人士收入的相當大一部分,而這些人正是最需要坐公交車的。

10美分單程車費升幅將聖保羅的車費提高至1.47美元。假設聖保羅市民每個工作日分別在上下班過程中搭乘巴士兩次,一個月需要花費82.46美元。對於最低工作為312.33美元一個月的巴西人來說,車費竟然佔到了總收入的26%。

雖然示威成功迫使政府漲價,但是再來看一看巴西正在壯大的中產階級更多的訴求和現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0

關於賣出的致命誘惑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4525205
股市上有句老話,叫做「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關於賣出的後悔通常有兩種:

某某某股票,我10塊錢買入,後來漲到30塊,我沒有賣出,再後來,它跌到了9塊。

某某某股票,我5塊錢買入,後來漲到10塊錢,我賣出獲利了結,嗯,它現在的價格是300塊。

如何解決賣出問題,我覺得還要從買入上找答案。

如果某隻股票僅僅是因為出現絕對低估而買入,而這個公司並不能確認為好公司,那麼絕對低估條件消失後就要賣出,這容易做到。所謂煙蒂型投資就是這樣的。

如果某隻股票行業、模式、團隊都很好,確認是好公司,好公司狂漲起來,看靜態的估值(比如市盈率)是嚇死人的泡沫,這時候要不要賣出呢?這是最考驗人的問題。

如果三好公司「高估」的時候賣出,接下來頭痛的問題是還要不要買入,到底多少錢買入。就以剛才的例子而言,5塊錢買入的股票,漲到10塊覺得高估了,賣掉,那麼如果它跌回5塊錢,重新買入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它繼續漲,要不要重新買入?如果它只跌到8塊錢?要不要買入?8塊不買的話7塊呢?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麼只好更高的價位重新買入,要麼只好看著大牛股絕塵而去,徒增傷悲。所謂做波段,那只是良好的願望。

人一輩子發現長牛股的機會,實際上少而又少,能有三隻五隻,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所以我基本上傾向於認為,確認是好公司的股票,只要「好公司」定性的條件沒有變,無論如何高估,都不應該賣出,因為「高估賣出」本質上是想賺市場的錢,但買好公司是想賺公司成長的錢,不要忘了出發的初心。

這挺難做到的。畢竟,「市場的錢」已經擺在桌面上,立等可取,致命誘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8

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 化身台灣群眾募資推手 小額集資平台 讓「進擊太白粉」成真

2013-08-26  TWM  
 

 

靠著網民的力量,全球最大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成立四年就募資超過七億美元;在台灣,占有率超過八成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也在一年多募資超過三千萬元。其中,「進擊的太白粉」創意路跑,就是透過群眾募資,一百小時集資超過六百五十萬元。

當最火的路跑活動遇到最紅的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風潮,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仿效「彩色路跑」(The Color Run,參加者每跑一公里都會經過一個彩粉區,完賽後,全身將被撒滿各色彩粉)而發起的「進擊的太白粉」(Attack on Flour,用太白粉代替彩粉)路跑活動,八月十七日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

起因是源自美國的彩色路跑、號稱最快樂的五公里路,預計九月底登台,因路跑愛好者報名過於踴躍,致使網路大塞車;網友一股怨氣催生了一場由群眾自力發起的「進擊的太白粉」路跑活動。

「進擊的太白粉」路跑活動先是吸引兩萬名網友力挺臉書粉絲專頁;之後搬上台灣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在短短一百個小時募得超過六百五十萬元,寫下台灣群眾募資史上驚人的一頁。

除了催生濃濃台味的太白粉路跑,由網友自行研發設計的超電能飛行腕錶,也透過群眾募資創下超過三五○萬元的募款紀錄,遠超過原先訂的三十六萬元目標。其他像在網路瘋狂流傳的「外國背包客為什麼不來台灣?」短片、紅遍全球的音樂App遊戲──Cytus現場演唱會,都是透過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圓夢。

顛覆傳統創投營運生態

這一切,象徵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堪稱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破壞性創新——群眾募資,正在改變世界。

知名「破壞式創新」理論創造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丁森(Clayton Christensen)曾指出,群眾募資是種標準的「破壞式創新」,隨著這種新形態的經濟活動竄起,將破壞傳統做生意的方式,甚至會顛覆創投業的營運生態。

全球製造業正從過去大量、低價製造,走向小量、客製化的分散化生產,刺激新一波「自造者運動」崛起;在此同時,一種以網路為平台的新型募資方式也迅速崛起。集大眾之力支持提案者所發起募資專案,大幅降低創業門檻,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美國,成立於二○○九年的Kickstarter,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一只電子紙手錶Pebble靠它成功募資超過一千萬美元,不僅被《時代》雜誌讚美是一○年最好的發明,更被譽為「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這股「團結力量大」的築夢熱潮,一二年從國外吹進台灣。

而談起台灣占有率超過八成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就不得不提創辦人林弘全。人稱「小光」的林弘全,頂著大光頭,穿著夾腳拖、T恤;若沒特別介紹,絕對想像不到眼前這位就是赫赫有名的「無名小站」創辦人。

這位因創辦無名小站登上人生巔峰的科技新貴,在兩年前離開雅虎,經過一段時間沉潛,去年選擇從「群眾募資」重新站起。

將助人與獲利完美結合

講起成立flyingV的緣起,林弘全臉上帶著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說自己是想幫助人,好像太矯情,但那時候真的是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十多年前,由六位交大研究生創辦的網誌與相簿平台無名小站,從校園網路看板BBS起家,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

○七年,雅虎購併無名小站,讓林弘全不到三十歲就擁有超過億元身價,林弘全進入雅虎三年後,坐上全球社群服務產品最高主管,年薪至少三百萬元;但就在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的時候,林弘全卻毅然選擇閃退。

「就是覺得,人生卡住了!」這一個轉念,讓他放棄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當了八個月的無業遊民。那一年,正好是林弘全走到三十歲的關卡。

在無業期間,林弘全完全放空自己,不斷找尋新的可能性。回想過去一路被時勢推著成立公司、茁壯、被雅虎購併,林弘全笑著說:「說起來也是幸運,讓我在七年之內就經歷了一個公司的輪迴。」但離開雅虎,大可選擇再次創辦網路公司、賺進大把財富的他,卻開始質疑:這是我想走的路嗎?

「或許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吧,那時候就不想再做網路的東西。」林弘全說。剛好在這段無業的日子,美國募資平台「Kickstarter」崛起,林弘全靈光乍現,「這完全符合我要的,把獲利與助人完美結合!」一二年四月,林弘全一手催生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正式上線。一年多來,他的團隊收到五四六件提案,有二一三件正式上架募資,成功募款完成的有九十三件,累積總募資金額超過三千萬元,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群眾募資平台。

點開電腦螢幕,flyingV網頁上放著琳琅滿目的夢想等待實現,從紀錄片的後製與發行募款、流浪動物回家計畫,到一個女大生的鐵馬環台活動,都希望能在flyingV集結群眾力量圓夢。

其中,讓林弘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flyingV剛成立接到的第一個專案——歐北來。四位來自不同工作背景的年輕人,因為熱愛台灣在地的人情文化而聚在一塊,利用工作閒暇到各大小鄉鎮,以背包客方式自助旅行。

「就是很熱血啊!」三十歲出頭的林弘全興奮地表示。他們記錄下沿途遇到的人、住的地方、吃的東西,藉此發行周邊商品如音樂EP、旅行口袋筆記書、明信片等。直到現在,這幾位年輕人仍憑藉著這股熱情,持續記錄台灣在地美好的人事物。

隱身幕後看台灣創意發光

但把鏡頭轉回現實面,由於flyingV完全不收上架費、諮詢費,唯一獲利來源就是從成功完成募資的專案中,收取總募資金額八%的平台使用費;若是未能在期限內完成募資的,則完全不收費。

林弘全苦笑說:「這樣的規模還無法穩定支撐獲利,五百萬元資本額燒得差不多了。」但林弘全不死心,隨著台灣對群眾募資接受度提升,預估今年底,募資總額將會達到三千八百萬元,明年很有機會衝破一億元大關。那將是正式邁向獲利的里程碑。

努力為青年人圓夢的同時,林弘全最常被質疑的問題是:「若是募資失敗了,那我的錢還拿得回來嗎?」為了讓募資過程更加透明、公開,櫃買中心也從八月成立「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把flyingV正在募資的專案再次揭示;同時,導入第三方支付業者。

在募資期間,所有小額集資會先統一到銀行業者的信託帳戶,若專案未能在期限內完成募資,再從戶頭將金額一一退還給捐贈人。

林弘全無奈地說:「這還是有些麻煩!」募資工具的便利性,絕對是大大影響專案募資成功與否的關鍵。以美國Kickstarter為例,捐贈者只要像入住飯店那樣刷個空單,等到募資案完成後,才會從戶頭扣錢。站在第一線推動台灣群眾募資發展的他,懇切地希望未來法規能夠鬆綁,讓台灣的群眾募資蓬勃發展。

或許看在外人眼中,二十三歲就成立公司的林弘全,是標準的天之驕子,但從大學就開始玩樂團的他,心中卻一直有個未實現的搖滾夢。林弘全從電腦中秀出他最愛的吉他手表演照片,感性地說:「站在舞台後方,我同樣能分享同一片風景。」正因如此,年過三十,選擇二度創業的他,這次希望幫助許多懷抱夢想等待實現的人,透過群眾募資平台,讓台灣的創意人才能被全世界看見。圓夢,不再遙不可及。

創業者找金援的新模式 ──群眾募資三大類型

性質說明發起者

與投資者類似平台

捐贈贊助者投入資金後,可獲得提案者承諾的回饋,屬附條件式的捐贈;若提案者並無承諾回饋,則為單純的捐贈。發起者多為藝術家、發明者、電影製作人等;資金來源為慈善家、粉絲。Kickstarter

flyingV

債權提案者向個人或組織募集資金,並在未來某個承諾的時點償付本金與利息。發起者多為創業者、企業所有人;資金來源為投資者、企業家。Prosper Lending Club

股權

贊助者投入資金後,獲得組織的股權。若未來該組織營運良好,贊助者獲得的股權價值也提高。發起者多為企業家、企業所有人;資金來源為投資者、股東。FundersClub

Symbid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