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暴紅胡麻嫂 泰山、福懋指名榨油

2013-12-09  TCW  
 

 

黑心麻油事件,讓台灣胡麻嫂意外暴紅。

「那個XX農會說,要五箱怎麼只給一箱?」「還有,今天一個阿伯來拜託,一定要給一箱,因為女兒『做月內』(坐月子)。」「十二月要去台北展覽,貨怎麼辦?」

台南市西港區農會秘書方麗梅,向總幹事陳月英報告著,胡麻油被全台各地買家追著跑,供不應求的熱況。不止如此,上市公司泰山、福懋都登門拜訪,希望西港農會能幫忙代工榨油,連農業大縣雲林縣,都派人前來取經。

沒沒無名變地方產業胡麻生產面積占全台85%

需求這麼大,為什麼不能多做一點?「沒辦法,我們都是手工。」陳月英說,她指的手工,是指胡麻,從種植、施肥、採收、榨油、包裝,全部都是人工遵循古法,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四十五萬粒胡麻,才有一瓶五百毫升麻油。窗明几淨的工廠裡,有三大桶榨好的麻油,上面標示著日期,榨好的麻油得存放一個月,讓雜質沉澱,才能裝瓶銷售,但這些麻油,早就預訂一空。

胡麻,俗稱芝麻。台灣胡麻總生產面積八百三十一公頃,台南有七百零九公頃,占八五%,以善化、安定、西港三區為主要生產地。其中,最早將胡麻選為地方特產、種植面積最大、最早打出品牌的是西港,靈魂人物就是陳月英。

陳月英是西港女兒,農會基層出身,八年前當選總幹事。當時她看到一份報告,縣議員質詢農業局:西港為什麼沒有特色產業?看到報告,她像被針刺般,自己家鄉沒特色,就會被遺忘,人口繼續外流。

「西港的特色在哪裡?」陳月英開始調查西港農作物,胡蘿蔔、玉米、稻米、胡麻……,其中,胡麻種植面積約一百公頃,是水稻外,相對多的農作物,陳月英想起小時候,鄰居榨胡麻的香味,而且,「那時沒人在推胡麻啊,」要有特色,就要跟別人不一樣。

夕陽產業變朝陽產業發展契作、設備、學術研究

產業要發展,必須產銷兼顧。生產端,她跟農民契作,掌握原料來源,也向政府申請補助,買榨油設備、冷藏庫,自製麻油。一開始,所有人都抱著懷疑態度,潑冷水,因為,胡麻是冷門作物。台南市農業局農業輔導科長吳威達說:「當時很多人不看好,我自己也是。」

也有部分農會理監事質疑陳月英為什麼要冷藏庫,浪費錢。結果,有一年颱風,胡麻歉收,冷藏庫的價值,才被鄉親埋單。

甚至,陳月英去嘉義大學念農藝研究所,她論文題目就是〈胡麻栽培〉。她有個願望,發展胡麻的溫室栽培,讓胡麻產量穩定,不再看天吃飯。

但是,當陳月英提出這主題時,老師告訴她,胡麻是「夕陽產業」,勸她改題目,但陳月英就是不放棄,她告訴老師:「我要把它變成朝陽產業。」

不過,她為了論文而試種的胡麻溫室栽培,卻宣告失敗,因為胡麻需要大量陽光,溫室陽光不足,胡麻長不好。但陳月英也開啟嘉義大學研究胡麻的風氣,之後只要有學弟妹考進來,老師都會推薦研究胡麻,因為學姊的農會會提供研究協助,陳月英也要求胡麻的論文要給她一份,資源互享。

古早行業變淘金產業收購價漲六成,再跨足生技

銷售端,她決定自創品牌,陳月英站在胡麻田邊,看到種植、採收的都是一群婦女,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撐起這個產業,於是,一個柳眉鳳眼、造形可愛的品牌「胡麻嫂」誕生了。

由於「胡麻嫂」並非代表某個人,因此,西港鄉親都稱陳月英是胡麻嫂。

如今,西港胡麻種植面積從一百公頃增加到三百五十公頃,是全台灣最大胡麻產地,每台斤契作價格,從剛開始的七十五元成長到一百二十元,增加六成,原本農會每台斤必須比盤商多十元,才能說服農民契作,現在農會收購價一百二十元,盤商就得提高到一百五十元,讓農民收入有保障。

三年前,台南縣市合併,農業局要發展旗艦計畫,台南農業局長許漢卿調出各種作物的種植面積一看,發現台南胡麻占全台八五%,非常亮眼,決定將胡麻列入,與芒果、蓮花、鳳梨、虱目魚、文旦、稻米,並列台南七大旗艦計畫。

「嗶嗶波波、嗶嗶波波……」收割後的胡麻像稻草人般排列在田埂,南台灣炙熱的冬陽將胡麻莢曬乾,曬乾後,胡麻莢會自然暴裂,發出「嗶波」聲,像歡慶豐收的鞭炮聲;一粒粒○.一公分的黑胡麻,從莢殼彈出,掉落在農民預備好的帆布上。曬乾的黑胡麻,洗淨烘乾後,送進「麻油間仔」(榨麻油工廠)榨油。

不只如此,西港更進一步跨入生技領域。麻油沉澱物是阿嬤年代最好的「小護士」,於是,西港與廠商合作,開發系列麻油保養品,另也計畫成立觀光工廠,讓更多人了解麻油故事。

陳月英看出十年後胡麻產業的瓶頸,就是人力老化,胡麻田將無人種植,於是,她請政府協助開發胡麻採收機,讓胡麻種植逐步機器化,未雨綢繆。

台灣胡麻產量和龐大的印度進口量相比,不到一成,但在胡麻嫂努力下,或許有一天,小小胡麻,也能變「黑金」產業,成為台灣農業新亮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