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遊戲規則尚未出爐 威脅機會尚在評估前進上海自貿區 台資銀行停看聽

2013-11-11  TWM  
 

 

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剛滿月不久,但各界矚目的金融細則遲遲未公布,台資銀行搶進的熱情也漸漸消退。不少台資銀行的主管認為,自貿區的威脅沒有想像中急迫,商機也還有待觀察。

號稱中國金融改革史上最重要的一步「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開幕滿月了。經過一整月的敲鑼打鼓,自貿區管委會統計,每天至少有五百家企業在櫃枱大排長龍,只等著辦事員說明,窺得一點自貿區的細節。表面上,火熱到不行。

不過,雖然門口擠破頭,截至十月底,自貿區內的二三四家新設企業,僅有二十一家是外資。打著「與國際接軌」名號的自貿區,內地企業卻占了超過九成,這樣的成績恐怕不算漂亮。不僅如此,被部分聲音點名「如果不跟進,就會倒一半」的台灣銀行業者,反倒從容,隔岸觀火。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上海自貿區的門道,出了什麼問題?

有消息指出,在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前,中國官方就替台灣銀行業者預留了一定的申請額度,但放眼台灣所有銀行,現階段只有國泰世華銀行的動作最積極,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目前已規畫申請上海自貿區支行;至於其他業者則普遍表示,「還不急著去卡位」。

事實上,台灣的銀行業者並非不看好上海自貿區的商機。土地銀行總經理蘇樂明回憶,兩年前他曾親赴自貿區勘查,發現其基地不但腹地廣大,且坐落於浦東新區,位置絕佳,且離土銀的上海分行約五十分鐘車程,對土銀來說,確實是個機會。

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也表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上海又是中國的樞紐,基本上想西進的台資銀行,不太可能忽略掉上海這個地方;如今上海自貿區開放,對世界各地廠商和投資人來說,確實有相當的吸引力。

既然如此,為何台資銀行業者對上海自貿區,至今還在停、看、聽的躊躇階段呢?首先,是上海自貿區對台灣銀行業的威脅,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急迫與嚴峻。

倒一半?

對業者衝擊不致傷筋動骨

「有人擔心,上海自貿區將使台灣的銀行倒一半,這真是言過其實了。」黃男州表示,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台灣銀行業的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但衝擊程度絕對不如外界想像來得嚴重。

持悲觀論者認為,OBU業務是台灣銀行業者的主要獲利來源之一,OBU的客戶似乎又以在中國大陸打拚的台商為主,因此一旦上海自由貿易區的金融開放程度高於台灣銀行業的OBU,屆時可能會將台商客戶吸過去,導致台灣銀行業的OBU客戶嚴重流失,也就重創了台灣銀行業的獲利空間。

先從數字來看,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二○一○至一二年的過去三年間,OBU占銀行整體稅前盈餘的比重約在一四%至二三%之間,今年前八月則占二○%,而若以普遍狀況來看,OBU業務中的台商客戶則約占半數左右;換言之,即使國內銀行業者所有的OBU台商客戶都被上海自貿區搶走,對業者的獲利衝擊大約也就在一○%上下;雖然有一定影響,但也絕不到「銀行倒一半」的嚴重程度。

此外,黃男州表示,OBU固然是銀行重要獲利來源,但OBU賺的錢,卻不見得一定真的與境外客戶的業務有關。「有時候OBU只是一個票券、債券投資或聯貸案的掛帳單位罷了。」一位深諳台灣金融業生態的會計師進一步解釋,以實務狀況來說,在銀行內部,不論是在境外從事外匯交易或投資外幣債券,通常是由投資部門操作,最後把這些交易金額掛在OBU的帳目上,可以享有賦稅優惠。

蘇樂明則強調,台資銀行雖然面臨上海自貿區的挑戰,但台商客戶不見得會在短時間內全數轉向。他以土銀本身的狀況分析,「在我們的台商客戶中,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向土銀申請十年、二十年的貸款方案,以雙方長久的合作默契和信賴基礎而言,絕不可能因為上海自貿區一成立,彼此的合作關係,說中斷就中斷。」另一方面,蘇樂明也表示,台商向台資銀行申請貸款時,因為透過國內母公司的保證,因此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貸款利率或其他優惠,在此既有基礎下,台商客戶料想不至於大量流失。

先卡位?

細則未公布,業者不敢妄動銀行業所面臨的威脅並不急迫,至於進駐上海自貿區所帶來的「機會卡位」效果,則因為「金融細則」遲未公布,讓業者不敢輕舉妄動。

上海自貿區掛牌至今,備受矚目的金融細則,始終停留在「只聞樓梯響」階段,尤其是最受關切的「雙率」(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可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等要件,遲遲沒有動靜。

十月三十日,中國國務院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在北京表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政策細則,不宜倉卒推出,此話一出,讓台灣的銀行業者更加躊躇不決。

事實上,首家搶進上海自貿區的外資銀行星展銀行,為了能夠立即掌握自貿區未來的金融發展機會,還特別成立了專案小組,但星展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葛甘牛表示,因為細則尚未出爐,至今還沒有明顯的研究進度。

「在中國,細則制定一向拖很久。」黃男州苦笑著說;他認為,上海自貿區在各界矚目的壓力下,細則出爐的時效可能會比以往快一點,但金融業畢竟是高度管制的行業,加上中國目前的金融開放只是剛起步,可以預期的是,「在官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評估之前,絕不會貿然公布相關細則。」黃男州還提到銀行業者的另一層顧慮:自由貿易區的最大優勢就是「自由」,即使上海自貿區域裡,貿易往來自由,但中國市場如此之大,等自貿區五臟俱全後,和中國大陸其他區域的關係又是如何?「大家期望很高,但這些遊戲規則都還沒出來,要不要進去,真的都還很難說。」

備戰之餘

挾台資企業優勢走合作模式儘管台資銀行業者對於上海自貿區的威脅和機會都還在停、看、聽的階段,不過自貿區的成立,仍帶給他們一定的危機感。

搶進上海自貿區腳步最快的李長庚就語重心長地說:「我對台灣很有信心,但不得不承認,台灣某些地方是辛苦一點,像是和其他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服貿協定的進度比較慢。」黃男州、蘇樂明則表示,上海自貿區目前雖然細則尚未公布,但「開放」的方向應已確定,當發展趨向成熟之後,終究會與台資銀行形成一定程度的競爭關係;不過兩人也都認為,台灣銀行業者在積極備戰之餘,也應該思考「合作」的可能性。

蘇樂明指出,台資銀行不論是消金、企金、票券等業務,都比陸資銀行更為成熟,「而且中國人的排他情緒較強烈,陸資銀行若要向他人取經,與中國同文同種的台灣人,多半是優先對象。」黃男州則強調,台灣的企業結構特殊,中小企業占比甚重,「對陸資銀行來說,這樣的base(基礎)夠大、夠特別,雙方可以一起搭建一個平台,一同吸引這些企業客戶。」整體而言,上海自貿區上路至今,台灣銀行業者對於自貿區的態度已從一開始的「大危機、大契機」,到目前普遍轉變為「危機並不急迫、機會尚待觀察」。挑戰雖然難免,但若要看到銀行業者更積極搶進自貿區舞台,恐怕得等到自貿區進一步端出更多牛肉的時候了。

OBU獲利僅占2成

——台資銀行近4年國內外業務獲利結構

2010

2011

2012

2013年

前8月

OBU分行

稅前盈餘(億元) 273 317 548 369

整體稅前盈餘

(億元) 1832 2000 2402 1830

OBU

獲利占比(%) 14.9 15.8 22.8 20.2

資料來源:金管會

撰文‧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