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女王主導下的歐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259

默克爾在德國國內大選獲得大勝以後,很可能會把自己的影響力進一步向歐盟層面擴張,一改過去保守的作風。

歐盟有27個成員國,而德國佔歐盟人口的1/6,佔歐盟經濟產出的1/5,德國在歐盟事務上的話語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路透寫道:

...柏林的新自信受助於德國與其盟國間經濟差距拉大,然而,這也在激起一些(邊緣國家的)抱怨——雖然仍沒有跡象顯示這是會削弱默克爾對歐盟控制的嚴重挑戰。

象Herbert Reul這樣的德國人認為(在歐洲議會領導默克爾所在基民盟的人),這種影響力是歷史自然而然的發展,在希特勒以後,德國長期把自己的財富服務於法國主導的歐盟,希望換取政治上的重生。

「我們已經完成(重生)了。」Reul這樣形容德國在歐盟的保守日子——在(前任德國總理)科爾的長期領導下經歷了90年代歐元的建立和吸收了東德變成更大的德國。

Reul補充補充道:「一個國家不是一個國家,永遠比盟國的權威低一點..是非常謹慎的。承擔責任意味著你不應該只是坐在一邊和道歉——這是不夠的。」

承擔責任已經意味著,最明顯的事情莫過於,在歐盟擔任最有權力的職位。...

...

前歐洲議會議長Hans-Gert Poettering:「德國在處理與歐盟關係上表現得越來越正常了。」...

Poettering表示:「這不意味著我們歷史上世界大戰的一幕已經過去。但歷史不應該限制我們行動的自由。

...

一位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進一步增加德國在歐洲機構中的任職人數對(我們)政府來說非常重要。目標是,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成員國,在歐盟機構的所有層面上有合適的代表性。」

德國人口占歐盟5.07億總人口的16%,但據柏林計算,歐盟的高級公務員只有10%是德國人,而歐盟外交政策主管職位也只有約10%是德國人。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因為歐盟中的小國一般都會在歐盟中有不成比例的高代表性。關鍵可能是,強國夢寐以求的具有很高影響力的職位中,德國的地位明顯在上升。

路透看到的歐盟內部報告顯示,機構中高級職位(部門主管或以上)中已經有45位德國人,多於法國,也遠多於意大利和英國,這些國家都不足30位。

德國一直關注歐盟中在經濟事務、反壟斷執法和其它監管部門有最大話語權的職位。貿易也是重要的。歐盟駐中國大使Markus Ederer就是德國人。

政府規劃者,利用他們最閃亮的才華謀劃歐盟事務進程的人,也一直選擇「親德」的非德國人——比如說支持在曾經在德國大學學習的候選人。

又比如說,荷蘭被認為與德國的經濟利益是一致的。荷蘭財長Jeroen Dijsselbloem就接任了歐元集團主席,為歐洲央行管理下的單一貨幣設定政策。

過去很大程度上把歐盟看成自己事業的法國官員表示,在冷戰以後把歐盟的部分投票權和職務交給德國貧窮的東部鄰國,已經把平衡向德國傾斜了,因為在很多歐盟政策討價還價的時候,經濟成功是德國成為比法國更有吸引力的盟友。

今年發生的兩件事件,已經證明了德國在歐盟層面上的影響力。

第一,在歐盟爭論收緊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計劃時,柏林成功推遲了該計劃的實施,這符合德國高檔企業行業的利益。

第二,今年歐盟與中國在太陽能面板上出現了貿易爭端,在李克強總理飛往德國警告爆發貿易戰會傷害德國的汽車產業後,默克爾向公眾承諾會盡力阻止爆發貿易戰。有報導稱默克爾馬上打電話給歐盟主席巴羅佐,不久以後歐盟就取消了對中國太陽能面板徵收懲罰性關稅的計劃。

然而,德國在歐盟影響力的上升已經引起了一些不滿,甚至影響歐盟的發展:

一位高級法國官員在私人對話中表示:「德國人的看法是,如果每個人都是德國人,向德國人一樣行動,那麼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一些人表示這可能帶來反效果,製造政治助力,可能會在歐盟決策中產生僵局。這可能會影響歐盟的有效運作,現在歐盟已經面對英國公投是否退出歐盟的威脅。

而且德國還可能影響歐盟在世界事務上的影響力:

...柏林關注其出口導向型經濟正在影響歐盟增加世界影響力的野心。

資深政治家Daniel Cohn-Bendit表示:「德國的態度是,他們不想被世界打擾。國家的經濟利益是他們的思想侷限。德國希望有經濟的主導力,但在外交事務上卻像盧森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