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對華三種戰略思維點評(二)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h1o.html

二、海空一體戰

不斷增長的中國軍事實力與北京咄咄逼人的勢態把世界的焦點從中東拉回到了東亞。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遇到了瓶頸,從10%的增長率降到了7%,但是中國依然有能力進行一系列驚人的軍事現代化,並且這將賦予中國可以在亞洲展開有力的軍事行動的能力。

如果中國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那麼這將對美國和美國的亞太盟友們構成強大,甚至是令人畏懼的威脅---軍事強權。這不是一個偶然,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評判,中國軍事目標是相當清楚的就是在衝突中有能力「反擊第三方(指美國)的介入」。在亞太地區,中國如果可以在軍事上比美國處於優勢,那美國在這地區所構建的同盟和次序將會失去實際意義。

五角大廈對此十分警惕,並大力推進了一系列的措施在這個地區保持軍事優勢。常常被討論的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聯合軍事行動雖然避免提及中國,但毫無疑問中國和其擁有的強大軍事實力的強權將是目標,而且國防部的高官們也常常提到中國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的威脅。

海空一體戰基本考量,以及其他為了保存美國在這個地區影響力所做出的努力都是為了「保持美國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對手並在戰爭升級中保持優勢,即便對手擁有強大的實力」,其重心就是發展出「有能力對對手進行縱深打擊的聯網和綜合力量」,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設想發展出一隻尖端的軍事力量並擁有深入敵人的腹地,對其縱深目標如導彈、指揮系統等進行軍事打擊的能力。這思想就是要使美國包括軍艦、導彈、軍機、潛艇、電子戰力、衛星等在內的軍事系統可以戰勝對手的軍事系統,而這些將賦予美軍擁有更多來強勢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不管是真實的衝突還是威脅。

 

海空一體戰的質疑

 

儘管有些人質疑軍事壓力的成效和美國及其盟友是否能從中受益,但這並不是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措施的實際效率問題,而是來自於其他的方面。

當中的一個反對觀點就是中美之間永遠也不會進入戰爭,因為代價太大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準確,況且只要我們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那大家就不會輕舉妄動。

另一個就是美國的財政問題,美國已經無法承受要維持軍事優勢所帶來的高昂代價了。這個想法太悲觀了,我們軍費已經比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都多得多,只要我們更有效的使用這些軍費來維持我們的高端傳統優勢,而不是花在那些低成效的武器。再說了如果我們要維持一個讓我們建立並且受益了半個世紀的國際次序,那我們應該,也需要花錢。

有些人認為我們為止戰而備戰,並且願意為此花錢,但卻認為海空一體戰是個糟糕的主意,他們擔心準備一場對付中國的戰爭就會激化中美間的軍備競賽,更進一步,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那麼為了打敗中國,美國改採取的措施可能被北京視為嚴重的威脅和侮辱並最終導致戰爭的無限升級。著名學者AmitaiEtzioni,同時也是海空一體戰的批評者,最近總結說「海空一體戰的本性是擴散性的,以及無法避免得導致核戰爭。」

這一系列的質疑提出了我們應該換個思路。國防大學退役的陸戰隊上校T.X.Hammes(上期離岸控制一文的作者),也是一位戰略思想者,提出「美國必須承認中國擁有的核武使美國不能隨意的攻擊中國,美國必須儘可能得降低核衝突的風險。對Hammes來說,這就意味著「不能攻擊中國本土,克制對中國本土的攻擊將降低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和使戰爭更容易結束」。Hammes提倡的「離岸控制」是基於「遠距離封鎖」中國來使中國屈服,而且這個觀點很有市場,包括國會在內。

國防部並沒有明確的指出海空一體戰將是以何種形式體現的,但國防部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如按Hammes的想法,那這一策略(指海空一體戰)將會被明確閹割。海空一體戰的概念是美國「深入敵區縱深打擊,破壞並打敗敵軍」,特別是對付敵軍最具有威脅的力量,比如精確制導導彈、指揮系統、偵查系統等。如此你不需要是中國專家或者是一個狡猾的戰略家來明白該如何應對了。要是放棄這些打擊手段的話就是放任中國胡作非為而沒有任何懲罰。

如果Hammes的離岸控制是可行的,或者說他所認為的打擊中國腹地將導致戰爭的升級可能性大幅上升,那他的策略就非常具有說服力。自然,美國應該儘量避免任何會導致自己本土或盟友受到核打擊的行動,就算是很低的可能性,但是他(指Hammes)以及他的附議者的論據是有雙重性的,首先他的策略是行不通的,所以美國需要海空一體戰這樣的手段;第二海空一體戰不會導致核末日。

Hammes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的替代策略根本就不行。他總結「離岸控制是採用經濟戰來控制和結束衝突,並迫使對方回到現狀」,這個方法是美軍在中國軍力投放範圍外來控制和截斷對中國經濟十分重要的巨型船隻,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將通過干擾中國依賴於外貿的經濟的做法來取勝。

這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首先長期來說這個在可操作性和財政持續性方面是不靠譜的。如果中國人知道了美國放棄了海空一體戰中近戰手段,那中國軍力的發展就可以集中在長距離作戰和突破封鎖,中方就可以集中力量來發展空中和海上力量來保護他們的商船,反潛艇武器以及其他力量來突破我們的封鎖,而不是發展他們的陸基防衛系統,而且被動性的回應你的對手的代價將比主動在自己強勢的區域出擊更高。當國防部的預算緊張的情況下,一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施展封鎖並不在西太平洋施加更多壓力的策略會比海空一體戰更昂貴還是便宜?恐怕是更貴。

更進一步的說,Hammes所提倡的封鎖需要區域內的許多國家更緊密的合作,特別是那些對美國並不友好的國家,比如俄國,制裁封鎖朝鮮、古巴和伊朗已經很困難了,Hammes有什麼理由相信其他國家願意封鎖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市場。

先把可能性放一邊。中美間的戰爭涉及了雙方尊嚴和名譽,這是一場決定誰將成為東亞強權的戰爭,這樣的賭注太高也傾注了太多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遠距離封鎖是否足夠使中國屈服並接受美國的條件?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對抗拿破崙那樣,一個缺乏軍事勝利的遠距離封鎖是不會有成效的。封鎖對勝利很重要,但遠不足以成就勝利。更多的是,這樣的封鎖將是雙刃劍,將把美國人隔絕於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而且我們也可以設想中國也將設法擾亂我們的貿易流。在這樣的情況下,誰將更有能力來承受經濟匱乏的後果?是一個在上世紀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和殘酷的內戰,以及依然記得赤貧滋味的國家,還是一個在世人眼中代表了(永遠的?)繁榮自由的國家呢?更準確的說,這場戰爭不是在波多黎各或楠塔基特島(美國麻省的一個小島)進行的,是在鄰近中國的周邊打的,是對中國人來說十分熟悉的環境,但對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完全陌生的。

遠距離封鎖或許對美國是有用的,但對美國的盟友們來說,美國的支援也是同等的「遠距離」,不能把美國的外交策略單純的依託於盟友們,相對於中美間的競爭如無涉及它們自身的安危,它們有其他目的更值得它們考慮,而Hammes卻把它們設想為中國軍力的獵物。他相信美國盟友們應該擁有可以對抗中國軍事冒進的實力,但卻忽略了這問題的基本面。如果單純的把先進武器賣給日本或者讓盟友們發展自己的先進武器就可以遏制中國,那問題就簡單多了。中國所建立的軍力將來恐怕可以超越並壓制我們在這個區域的盟友的防衛能力,這也是我們的盟友堅持我們留在亞洲的原因。按Hammes的思路,我們的盟友們將會面對中國海、空以及導彈,或許更多的軍事壓力,同時卻沒有反制能力,也沒有美國的援助,實在是沒有任何清晰的理由來說服美國的盟友們來按這個思路來面對中國,這樣對他們而言或許向中國叩頭或者發展獨立的核武能力更實際些吧。

 

海空一體核威脅?

 

這樣考慮Hammes的替代策略並不可行,但如果海空一體戰將導致中國的核擴散的話,那Hammes的觀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對中國的海空一體打擊,如果小心處理是完全可以避免戰爭升級的,更加不會使大家在人口密集的地區互仍核武器。

原因是因為避免核大戰是中美雙方共同的最大利益。

避免核大戰對美國來說自是不言而喻的,中美間的戰場最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並處於中國的核武範圍內。雖然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多了,但加上中國的二次反擊能力,是任何美國總統都不能忽略的,也令到華盛頓盡全力把衝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美國會通過一系列的通道來控制戰爭的範圍,比如說只攻擊離戰場較近的中國國土,或者避免攻擊敏感目標,比如中國領導人設施。美國的核武器使用將只會限於當中國先用了核武器,或者當美國的傳統優勢力量無法遏制中國對美國軍隊、美國領土或者美國在這地區的盟友的攻擊,而後者也是海空一體戰略盡力所避免的。即便如此,美國的核武使用也是相當有限的,也是為了可以平息衝突。

Hammes最大擔心的是中國先將衝突升級。但這低估了中國避免核升級的決心與利益,對北京來說殘酷的事實是美國不管在規模和種類上,所擁有的核力量都更強大,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如何對美國或其盟友人口密集地區的核攻擊都將迎來美國的核報復。除了美國會盡力避免外,中國也會盡力避免核擴散,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場中國人贏不了的核戰爭,而且與美國進行核戰爭將會摧毀中國領導人所要實現的目標,比如GCD的政權、國家的發展等等,因此中國有足夠的理由和動力來避免和美國進行核戰爭。

可以不用光聽我在這講,也可以聽聽中國人的說法,首先中國人一直在聲明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現在大家對中國的這個承諾的效力有很大的疑慮,但是實際的情況就是中國的核武庫不足以支撐中國和美國進行核戰爭,中國的核力量太小,面對美國的報復必將無力支撐。中國也可能把核武器當成純軍事使用,但這無異於以卵擊石,除非中美核力量有重大改變,不然美國唯一要重視的是中國在極端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更多的是中國人自己也準備好了本土受到美國的攻擊而不會引起核戰爭,否則的話為何中國自己要花這麼多的資源來發展如此強大的防衛系統來保護本土。

如果中國打算依靠核力量來應對美國的傳統打擊方式的話,那中國在防衛上所做出的投資就很不合理。中國的領導人有很多不同,但卻不愚蠢和瘋狂,中國看起來更多的是要依靠和發展傳統防空力量網絡來對抗美國的打擊,而不是依靠核武。

很明顯,如果美國的猛烈的傳統打擊是為了毀滅和終結GCD的統治,那Hammes的擔憂將會更加實際,但按我們的認知,這不是海空一體戰的目標。海空一體戰是要以傳統力量對抗,並在與敵方衝突中保持優勢,雖然這可能在不經意間引起核衝突,比當如波及到對方核武的生存性。

但這不足以廢棄海空一體戰,而是一個更加嚴肅對待的話題,更加應該認真討論中國的核武戰略和海空一體戰在亞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應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避免核擴散,比如設定戰爭的範圍,設定打擊目標,並做好溝通的努力來避免核擴散,這些並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是需要一個長遠的計劃,美國和盟國們都需要對此有所準備。

無需多言,儘管盡了這些努力,核擴散的風險還是真實的存在,最好的結局是中美之戰對雙方都是極具破壞性的。最壞的事,國家的榮譽成為了大家爭奪的焦點,那事情就會失去控制了,從而導致了最壞的結果核戰爭。因此雙方都需要盡努力來控制緊張的局勢來避免戰爭,戰爭只能是當核心利益受到威脅,並且其他手段都無法有效發揮的時候,成為最後選擇。

如果只是準備戰爭來阻止戰爭,而沒有足夠的決心,那只能使刺激中國或者其他的強權來挑戰美國與其盟友的利益,即便在核武的籠罩下,各國依然希望可以通過各種威懾來達到利益的最大化。古老的智慧依然是真理,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準備戰爭,因此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策略是值得鼓勵、投資和讚揚的,即便是我們都關注這是否會帶領我們進入世界末日。

 

井大點評:

這種觀點,主要就是認為離岸平衡是無效的。

但是其支持海空一體化戰略的觀點,就是中國在自己的本土被先發制人的攻擊之後,不會將戰爭升級到核戰爭。

這種思考是比較危險的,因為戰爭一打起來,你單方面的希望控制戰爭的規模,是比較難以實現的。

比如說,如果美軍作戰不利,航母被人家打沉了,上萬美軍喪生了,你美國自己戰爭升不升級?

記得美國當年在朝鮮戰爭戰況不利,艾森豪威爾就喊著要動用核武器。而在越南戰爭效果不佳的時候。尼克松也喊著要動用核武器,還讓B52抗著核武器在公海附近飛來飛去,擺架勢。

如果戰爭是輸不起的,那麼現任的美國總統,也無法沒有這種想法。

那麼人家別的國家,也不會沒有類似的想法。

這個時候,如果考慮到戰爭一起,那麼全球的核不擴散條約馬上失效,於是全世界多出10幾個反美的國家和組織,都具有核武器,那麼你又如何收場?

這些都支持海空一體化的同學們,沒有花時間來思考的。

其實就算無法升級到核戰爭,如果美軍先發制人,導致了軍事失敗,那麼你以為人家就就此罷手,不會出招報復?

比如你轟炸中國本土目標,那麼中國常規的導彈,一樣可以打到美國在日本、琉球和關島的軍事基地,而且還可以打擊美國的本土。

   那麼你升不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