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沖基金之殤:業績向下 規模向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396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對沖基金來說,這種矛盾和分離的存在如此明顯,其業績表現差強人意正被資金規模的擴張所掩蓋。

從二十多年前對沖基金初具規模以來,整體業績表現從未如此糟糕,與此相反,其吸收公眾資金的能力卻與日俱增,規模更勝以往。

道富銀行和研究機構Preqin對全球約400為對沖基金經理進行調研後發現,他們最大的憂慮在於提高資產規模,投資表現排在第二位,其後是佣金費率。可見,對沖基金經理就算晚上焦慮地睡不著覺,那也是在操心怎樣提高基金規模而不是管理資金。

這個結果雖然令人訝異,但放在整個行業巨變的背景下就容易理解了。對沖基金的投資人曾是富有的個人投資者,但現在大型機構投資者佔大多數,結果對沖基金開始唯機構馬首是瞻,從長期來看,對沖基金和他們的投資人可能都得不到好處。

如何解釋這種糟糕的業績表現呢?

在某種程度上,對沖基金可以將責任推到這五年低迷的外部環境上,但股市在過去五年表現搶眼,僅僅只是購買一些指數基金並且持有一段時間就是個不錯的投資策略。

作為一個資產類別,對沖基金逐漸成長為風險對沖的角色,在股票形勢不好的時候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道防護屏障。

但目前對沖基金的業績普遍不佳,尤其是宏觀對沖基金以及商品交易顧問CTA型基金。過去的五年中,HFRI宏觀對沖基金指數下滑了15.5%,路透CRB商品指數下滑了12.3%,而同期衡量全球股票市場行情的MSCI全球指數則提高了57.2%。

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宏觀對沖基金表現差:

首先,這些基金公司確實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賺過錢,而當外部環境變化之後通過同樣的策略保持盈利變得更加不易。

其次,在過去五年間,政治因素在經濟預測中的重要性讓大型機構的投資決策變得難以想像的困難。

最後,英國投資機構的一位顧問指出,隨著最新的政策發展,在"Risk on/risk off"市場的主宰下,所有的證券和資產都同漲同跌,風險資產的波動具有極高的關聯性,對沖基金曾賴以生存的宏觀模型變得不再可靠。

而養老基金則希望波動性更小,股票的相關性更弱(這正是對沖基金所提供的),儘管如此會犧牲投資的絕對收益率。

但問題不僅僅是這些,看看那些股票型的對沖基金,他們在過去五年表現平平,他們通過賣空操作在股價下跌時賺錢的能力並不具有明顯的優勢,而股票間相關性的提高使得股票的挑選更難。如此可見,基金經理們的選股能力並未給投資帶來任何價值。

儘管如此基金經理們從未停止累加資產。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對沖基金在全球範圍內管理著2.41萬億美元的資產,相較於第一季度增加了400億美元,據HFR數據,對沖基金在今年上半年一共吸引了29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接近去年全年的344億美元。

對沖基金是如何做到在業績欠佳的情況下還能吸引如此多的投資呢?

不少趨勢都反映出沖基金行業正在緩慢的完成制度化(institutionalisation),一方面是規模的擴大。芝加哥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的Ken Heinz表示,來自大型機構的新興資本中,有近一半流入對沖基金,這些機構的資金池如此巨大,以至於分配給對沖基金的比例上升一點點也能讓這個行業的資產規模快速膨脹。

另一方面在於管理方式上的完善。對沖基金業在積極改變自己以滿足新客戶的需求,他們變得更加透明,製做更精良的材料讓養老基金的經理們能夠更好的展示給委託人,同時他們也準備調整費率機制。

在制度化的進程中,對沖基金行業依然有令人不解的地方,如同今天的蘋果、谷歌以及Facebook一樣,他們不再是一群年輕人靠著激情打拚的創業公司,對沖基金行業也在慢慢成熟,只不過他們欠佳的業績表示是否與制度化有關?他們現在的規模已經過了超速增長期了嗎?這些都是養老基金和家庭辦公室對對沖基金進行投資前應該問的問題。

原文作者John Authers,文章刊載於英國金融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