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碳、彰銀、第一金、中國交銀 關大戶四檔持股投資價值解析

2010-8-9 TWm




中碳、彰銀、第一金,以及中國的交通銀行,是關大戶親筆推薦的四檔好股,彰銀、第一金除了ECFA效應,也有傳統公股銀行的資產題材,中碳則是搭上電動車潮流的傳產好股。

撰文‧吳美慧、徐介凡

在關大戶目前的投資組合中,中碳、彰銀、第一金,以及中國的交通銀行等,都是他未來看好的標的。

對於中碳,關大戶看重的是它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以及長年的高配息;彰銀和第一金,是因為兩岸金融開放,基本面出現轉機,未來公股甚至會合併;至於中國的交銀,則是A股上半年大跌,許多股票的投資價值浮現,吸引了他的目光。

本刊針對這四檔個股,特分析如下:

【中碳】最強垃圾煉金師

靠新產能與電動車 業績起飛日前,中碳宣布將投資二.四三億元,增建年產能一六○○噸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生產工廠。

從廢料提煉出鋰電池負極材料由於這項產品可提煉製成鋰離子電池所需要的負極材料,也是截至目前國內唯一具有量產負極材料的公司,加上產品利潤高,對中碳營運與成長潛力,相當關鍵。

以營運來說,中碳占盡了優勢。該公司原料來自母公司中鋼高爐煉鋼產生的煉焦油廢料,中碳再行加工製成細焦炭、軟瀝青、雜酚油、苯以及甲苯等,算是道道地地把「垃圾」變「黃金」的環保概念公司。

此外,該公司加工製作出來的軟瀝青,所產出的廢料介相瀝青,還可進一步提煉成目前最夯的電動車、以及各項3C產品都會用到的鋰電池,其中的負極材料,讓廢料的身價頓時從「黃金」變成「鑽石」,產品的身價連翻數倍。

可別小看這樣的營運結構,光是這些廢料,就讓中碳每年毛利率穩定維持在三成左右。尤其受景氣波動度的影響小,即使金融海嘯期間,中碳EPS(每股稅後純益)還超過三元,是獲利相當穩定的公司。同時,每年配發的股利約有當年獲利的七五%,股東有豐厚的股利收益。

如今,隨著中鋼旗下的中龍鋼鐵高爐廠加入營運,以及增加介相瀝青碳微球產量,根據原料以及新廠陸續開工時程推估,中碳未來五年營收,將年年成長,獲利也會跟著攀升。

以焦炭本業來看,中鋼集團每增加一座高爐生產廠,被中碳拿來作為原料部分推算,每年約可增加十億到十一億元的營收。依照中龍鋼鐵的規畫,連同今年六月點火 的高爐,到二○一三年將設立兩座高爐。而中龍鋼鐵加入營運,對中碳的好處是營收將增加二十億到二十二億元。對去年營收四十八.七四億元的中碳來說,未來業 績可望增加四成。

至於被視為是「鑽石」產品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目前年產能一千四百噸,新廠擴建完成後,明年年中起年產能將達三千噸。雖然和焦炭系列的產量相比,小巫見大巫;以售價來說,以「公斤」為單位的介相瀝青,毛利率超過五成,將是未來推升中碳獲利更上層樓的關鍵產品。

行銷網路遍布海內外

目前,中碳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產品,已經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手機上,並積極鎖定手工具與電動車領域;預估一二年起電動車需要的負極材料會明顯增加,屆時將是這項材料大躍進的契機。

國內外中碳都有固定的客戶,目前國內的客戶有能元,國外則交貨給A123以及中國的三三集團、比亞迪公司等。

從產能擴充速度來看,中碳五年內營收至少將增加五成,屆時將從去年的四十八.七四億元,躍升至七十三億元;EPS也將從目前平均每年三到五元,攀升至八元,是少數營運與獲利五年內都處在成長狀態的公司。

【彰銀、第一金】布局中國新市場業務不斷增長 盈餘亮眼隨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加上央行鳴響升息第一槍,一向價值被低估的台灣金融業,終於有機會在股價上一掃怨氣,朝長多趨勢格局發展。

而具備百年發展歷史背景的三商銀(一銀、彰銀、華銀),也因為較早前往中國設立辦事處,使得老牌銀行的價值,再度成為投資熱烈討論的話題;其中,在首批送件申請通過金管會審核四家銀行裡,更以第一金與彰銀的表現最受市場矚目。

企金業務是第一金最大成長動能首先從第一金來看,今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營所稅調降對帳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影響,認列損失導致稅後純益下滑,僅繳出二十五.一七億元的成績單。

不過,寶來證券研發部認為,隨著國內景氣持續成長步伐,第一銀在中小企業放款上比重同步增加,再加上目前央行已展開升息循環,皆有助於改善未來淨利息收入成長,成為未來重要的獲利成長動能。

今年一到五月第一銀行放款成長四%達一.二兆元,主要受到中小企業放款成長九%與企金放款成長八%推升所致。

寶來證券研發部認為,考量目前第一銀行活存占整體存款比重達五四%,反映央行升息所產生的資金成本影響,並不會比放款來得快;因此預期在第三季財報裡,即 可立即見到利差上升至一.一%,至年底亦可維持增加至一.二%,預估可創造全年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九.七二%達一八五億元,已回到金融海嘯前的獲利 水準。

此外,第一銀行逾放比上半年已自原本一.三七%下滑至一.二%水準,呆帳覆蓋率亦從七五.七五%提高到八三.○三%,顯示資產品質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加上 今年沒有因應三十四號公報提存呆帳的壓力,因此預估全年呆帳費用可控制在六十億元水準,創造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七%的七十一.三億元,EPS可望 繳出優異的一.一三元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銀行除了體質改善、獲利動能恢復,以及擁有登陸題材的發展空間之外,積極辦理都更案創造業外收益,亦是第一金不可忽略的重要投資價值。

第一銀行副總經理周伯蕉指出,去年考量資產活化策略,將北市北投分行辦理都市更新;以當地每坪行情四十萬元推估,完成都更後可望替第一金創造二十億元的潛在收益,貢獻EPS達○.三元以上,這正是老牌銀行價值的最佳顯現。

彰銀即將西進中國設分行

大華投顧亦針對彰化銀行的投資價值分析,做出「評價可向公股金控看齊」的結論。雖然彰銀上半年稅後純益同樣受到營所稅調降影響,僅繳出二十四.三億元的成 績;但是在排除認列損失因素下,稅前純益卻已達到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九七%的四十七.八億元;成長動能最主要便是來自資產品質改善,與核心業務的穩健表 現。

除逾放比明顯下滑至○.九七%、呆帳覆蓋率提升至一二五.四七%外,淨利差亦回升到○.九五%;預期今年可望穩健復甦至一%以上水準。此外,在手續費收入上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四○%,皆顯示彰銀擁有不輸給其他公股銀行的基本面條件。

此外,彰銀已獲金管會核准西進中國設立分行,預估最快明年第一季正式設立。考量其歷史經驗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及中小企業放款市占率已有六.七三%,位居同業第七的地位,皆有助於未來業務發展,達成首年獲利的目標。

最近新燕土地標售案,可望帶來獲利挹注,大華投顧預估彰銀今年便能進帳達三十六億元水準,因此預估今年EPS可達亮眼的一.四四元水準。

除了基本面改善,日前財政部長李述德拋出將進一步推動公股銀行合併,讓關大戶聞到不尋常的味道。目前市場猜測最有可能優先推動的是台企銀和彰銀,不過關大 戶認為,彰銀、第一金和華南金,未來如果能「三合一」,將成為台灣具「重量級」的金融機構,而外資也會因此被迫增加持股,屆時股價勢必會有不平凡表現。

三商銀的體質大幅改善、股價偏低公司名稱 分行家數 逾放比率(%) 呆帳覆蓋率(%) 股價淨值比(倍) 今年預估稅後盈餘(億元) 今年預估EPS(元)第一金 189 1.20 83.03 1.1 71.3 1.13 彰 銀 179 0.97 125.47 1.1 89.2 1.44 華南金 182 1.48 87.00 1.1 53.9 0.89 比IT產業大三倍的市場 電動車將於2012年爆發IT產業的崛起,讓台灣的電子科技業風光了20個年頭,節能減碳產業將是最有可能再創下一波台灣科技盛世的趨勢產業;而這其中, 產值大、成長潛力強、和先進國家技術差距不遠的電動車(包含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更是未來的新興產業。

發展百年的汽車,其實是比IT產業產值大三倍的產業,不過,自從內燃機以後,汽車產業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直到近年來,鋰電池在能量密度與成本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電動車才能在近一兩年實現商品化。

目前各國政府也開始投入巨大資源扶植自己的電動汽車產業,中國政府6月底公布在20個試點城市,推行購買電動車,每輛補助人民幣6萬元,補貼後的車價,和 汽油車差距不大;美國國會日前也表決通過一項20億美元補貼法案,目標是3年內推動在美國境內有40萬輛電動車上路。

產業情報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估,2015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可達123萬輛的規模;2020年,電動車出貨量估計將占汽車市場的7%。如果樂觀一點,市占率還可以 達到12%,將帶動車用鋰電池、動力馬達、電源管理系統等關鍵零組件以及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稀土等關鍵材料的大成長。

雖然電動車長期前景看俏,但研究機構麥肯錫也指出,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和標準化為電動車普及速度的三大要素,由於上述三大要素都需要時間克服,再配合新車款的上市時程,電動車第一波爆發期,應在2012年左右。

(陳翊中)

四大國有銀行之外的最佳中國銀行中國交銀在匯豐改造下重生中國各大銀行向來是全球資金的最愛,不但外資多年來亟欲參股,北京政府資金如社保基金、匯金公司歷年加碼股市,也都是選定國有銀行股進行交易。

只是銀行股雖然夯,但焦點往往集中在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之上,事實上,中國交通銀行早已由商業銀行轉為國有銀行,且目前政府持股偏低,未來有更大的注資空間,加上匯豐集團長年的體質改造,投資價值可說冠絕中國銀行股。

1986年交通銀行恢復設立時,仍是以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一家中小型銀行,當時主要政策在吸收私人資金與外資,但隨著交通銀行日益壯 大,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其監管單位更在今年2月由中國銀監會監管二部轉入一部,表示北京政府已將交銀列入國有銀行的政策規畫藍圖內。

銀行為百業之母,對於這個掌管資金融通的最重要管道,北京政府一向施行國有銀行的「絕對控股」政策,以中農工建四大銀行為例,國家持股都超過六成,目前交 通銀行公股僅39%,不但未達過半數的絕對控股地位,與四大銀行相比,更有高達20%以上的落差,未來政府注資空間可說相當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銀行的股權結構中,第二大股東是匯豐控股,匯控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在入股交通銀行後,不但協助交通銀行建立各項風控監管與業 務系統,更為交通銀行帶入海外高資產淨值客戶。自匯豐銀行2004年正式入股之後,交通銀行業績連年成長,目前已經成為中資銀行股中獲利能力最強的銀行。

目前交通銀行定於8月19日公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交通銀行透過減少低收益率貸款(如票據融資)和增加高收益率貸款(如中長期貸款)來提高獲利能力,彭 博社因而預估交通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出現年化31%的高成長,優於其他大型行庫,交通銀行已成為中資銀行的投資首選。 (劉有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