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非主流書評(8):《國力方程》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book8/

看了本小書,兩天看完,在網上搜索原來評價不錯,可筆者想用側面看看該書。該書第一項就說綜合國力排名,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的排名: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4012392.html

計算方法:國力資源、經濟力、政府調控力、外交力和軍事力,並且考慮了各類力量比例的協調性。

國力資源由5個部分構成:科技力、人力資本、信息力各佔25%的比重,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分別佔12.5%的比重。

經濟力則由GDP(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GDP增長率綜合決定。

政府調控力的評分中,政府績效佔80分,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水平佔20分。

評價軍事力時,考慮的方面有軍費投入、核彈頭數量、軍隊人數、武器出口佔世界軍火市場的比重。

在外交力方面,評價的項目包括外交倡議力、有無盟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周邊關系、經濟軍事援助力和外交獨立性。

 

1965年提出以方程式計算國力的是德國人富克斯,認為鋼產量、能源產量和人口數量決定國家力量的強弱,因此方程式被稱為「三要素綜合國力方程」:

Mt = [(Ms)t + (Me)t] / 2

Mt 是國力指數;(Ms)t是鋼產量指數;(Me)t是能源指數

Ms = Pa x Sb (人口 x 鋼產量)

Me = Pa x Eb (人口 x 能源產量)

該方程式最大的缺點是太側重軍事力的計算。

 

1975年美國克萊因提出國家實力是由國家的基本有形實體(人口加領土)、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戰略意圖、國家意志五大因素構成,其公式如下:

Pp = (C+E+M) x (S+W)

Pp = 可以被估算的國力

C = 國家的基本有形實體

E = 經濟實力

M = 軍事實力

S = 國家戰略

W = 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

該程式被認為提出了精神要素的重要性

 

往後亦有其他的方程,比如日本綜合研究所在1987年提出測定綜合國力的三元要素為國際貢獻能力、生存能力和強制能力。

 

筆者不在本篇重複該書的推論過程,而直接引述該書的國力方程。在沒有到達人口極限情況下的國力方程為:

P = H x L x B

P = 綜合國力

H = 國家總人數

L = 人口對國家的平均忠誠度

B = 標準人力量

筆者認為作者想指出的是,國家是由人民構成,前人提及的硬件或軟件,均以人為載體,套用俗語說:「d人唔掂,鈴鈴喳喳都掉晒落地。」大國之大在於能養活眾多人口,而人民忠誠度便較少互相爭鬥而虛耗力量,而人口質責則影響人力量。

可是人口總數還是要服從於國家能提供的生活必須品,這還是要在於土地的產出及盟國的供給,則一國人口的最大規模以下公式來表述:

H = F/f

H = 最大人口總數

F = 生活必需品總量,包括F1 = 國土面積內產量及F2 = 盟國支持數量

f = 人均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數量

 

因此,在極限狀態時的國力方程為:

P = (F1 + F2)/f x L x B

大家看到這個程式有何感想?作者在總結中試圖以方程衡量中國的國力,可是中國的國力是否想像中強,而不是因應某幾個變數的弱化而降低?世界各國又如何被這些變數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