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日馬雲 蔡東豪

2013-09-19  NM  
 

 

施卓納(Frank Stronach)生於1932年,一個奧地利的小鎮,年少經歷大蕭條和二次大戰,14歲輟學後,做機械技師學徒。施卓納22歲移民到加拿大,據他說,他機械王國的起點,是一個簡陋車房。六十年代,施卓納事業開始有成,他收購了一間公司,叫麥拿(Magna),四十多年後,麥拿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零件製造商之一,全球員工逾七萬人,收入逾三百億(美元,下同)。

我見過施卓納,讀大學時他來過我就讀的商學院演講,八十年代他已經是加拿大成功商人。施卓納不單出名,還作風高調,是傳媒寵兒,由企管到政治到民生問題,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樹大自然招風,很多人欣賞施卓納,但討厭他的人也不少。施卓納我行我素,最重要是麥拿業績一直很出色,規模愈做愈大。

一個白手興家的移民,自信心爆棚,而且有實質業績支持,施卓納對人對事都有自己一套。麥拿像施卓納的親生仔,他以自己的方法栽培,麥拿注重企業文化,麥拿人以工作為榮,員工獎勵制度自成一格,賞罰非常分明,跟其他工廠有分別。總之,施卓納有自家管理哲學,而這套哲學五十年來行之有效,在勝者為王的商業世界,施卓納是天才。

麥拿是上市公司,很早便發行同股不同權的A、B股,施卓納的理據是,對於家族企業,A、B股制度能令創業者無後顧之憂地發展,不用擔心控股權落在非家族成員手上。這些年,麥拿不時發行新股集資,壯大業務,施卓納的股權不斷被攤薄,但由於A、B股制度,施卓納緊控麥拿。

可能是年紀大了,施卓納對管理麥拿的方式,更有自己一套,也可能是近二十年,企業管治意識不斷提升,一些以前行得通的事情,以今日眼光看,變得難以接受。近年機構投資者對施卓納的企業管治,提出異見,管理層和股東之間出現很多磨擦。愈發生磨擦,施卓納愈固執,他視自己為麥拿的守護者,對股東的態度毫不含糊:「不喜歡我的作風,請隨便離開。」

2004年,投資者發難,指施卓納在麥拿的參與程度已不如前,但仍收取逾五千萬元顧問費,對股東不公平。對施卓納來說,這是一種無禮挑戰,跟股東在傳媒發動罵戰,他的態度是:「我應得更多。」施卓納喜歡養馬,麥拿無端端投資馬場,股東不滿,施卓納一於少理。麥拿業績好,股價表現也好,但特別之處是,公司跟股東關係不好。

尤其是近幾年,施卓納年近八十,明顯地他對麥拿的重要性日低,麥拿已經是一間由專業人士管理的上市公司,施卓納的存在,由正面變為負面,特別是麥拿A、B股制,製造施卓納以小控大的尷尬情況。外間聲音一致認為,施卓納離開麥拿的話,公司前景更光明。

2010年,施卓納終於妥協,願意考慮離開,他提出條件,條件當然不簡單。在2010年,施卓納擁有麥拿股權0.6%,因為A、B股制度,擁投票權達66%。施卓納表示願意把他持有的超級投票權A股轉為普通投票權B股,條件是:一、三億元現金;二 、增發九百萬新股;三 、佔麥拿電子車項目控股權;四 、繼續收取顧問費。即是說,為取消A、B股制度,A股的價值等於B股的十七倍!

投資界嘩然,「狼成咁!」部分投資者認為「送走」施卓納,始終是好事,有助麥拿長遠利益,肉赤都要做,總之速速跟施卓納說再見。部分投資者不能接受施卓納明目張膽踐踏股東利益,視企業管治為無物。麥拿董事局成員全是施卓納的老友,非執董需向股東提建議,他們左右為難,不敢得罪施卓納,又找不到支持分手方案的原因,最後給予意見是「無意見」。這件事成為傳媒焦點,那時候日日有新聞。

最後分手方案獲股東通過,一些股東繼續打官司,糾纏了一段時間,最後無奈接受。結局是,麥拿和施卓納分手,施卓納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麥拿股價從2010年翻了一番。這件事另一影響是,加拿大投資界醒覺,A、B股制度原來可以這麼醜陋。

李小加擺出一副流口水肉酸樣,歡迎阿里巴巴,我建議他熟讀施卓納的故事。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