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NSE隨筆130826馬克的崩落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8/26/sense%E9%9A%A8%E7%AD%86130826%E9%A6%AC%E5%85%8B%E7%9A%84%E5%B4%A9%E8%90%BD/

SENSE隨筆130826
馬克的崩落: 金融之王(二)
執筆人:蟬

<掌門楔子>

我的小學老師們都親身經歷過國民政府 “金元券超級通脹” 的日子, 其中一位訴說過下面這兩則「流行笑話」:

(甲則) 在食肆吃麵, 單價用粉筆標寫在牆壁黑板上面. 由於標價快速更新, 導致顧客進食速度同步加快, 並且很多人失了預算, 不夠錢買單.

(乙則) 鄉民一人用木頭車推著幾大麻包袋紙幣到市集購買日用品, 途中用廁, 出來後驚覺木頭車不見了, 幾大麻包袋紙幣則被棄於道旁….. 大劑, 呢鋪損失慘重!

“金元券超級通脹” 如與歐戰後德國的超級通脹相比, 卻是小巫見大巫, 蚊髀鬥牛髀.

巴黎和會

1918年11月,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它為歐洲帶來極大的傷害,約有1,100萬戰鬥人員死亡,平民900萬遇害,另外2,100萬人受傷。

美國除了因為較遲投入而傷亡人數較輕,還因為戰時歐洲對物資需求大增而令經濟飛升。戰前美國GDP約為英法德三國的總和,戰後卻比三國總和多出50%。

戰後歐洲最大的外交問題便是德國的賠償問題,*** 被 “凡爾賽條約”稱為“挑起戰爭的唯一元兇”的德國,面對各戰勝國不同的索償要求。

美法英三個主要戰勝國中,法國一直被猜測為會提出極嚴苛條件的一方。 法國多年來受到德國復興的折磨,除了德國表現得充滿活力和進取外,德國比法國人口多出50%亦是法國處處提防的原因。

相對法國,外間一直認為英美會提出較溫和的要求,除了害怕壓垮德國外,法國在歐洲大陸獨大亦非兩國所願見。

然而結果出人意料,英國代表提出極苛刻的要求,而美國則一如估計地溫和。 英國之所以會像“壓榨水果一樣擠壓德國”,是因為當時國內傳媒發起了一場要求施行強硬外交政策的運動。 英國談判團的團員之一,前英格蘭銀行行長Walter Cunliffe更提出令人驚訝的1,000億美元賠款要求, 當時德國每年GDP僅為120億美元。***

凡爾賽條約

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各國的賠款金額要求為英國550億,美國100-120億,法國對賠款要求相對看輕,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裁軍和割地削弱德國。***

1919年,反對過度壓榨德國的英國首相David L. George提議將賠款評估交與專門的機構負責,並訂下除賠款外的其他條款。

同年5月,〈凡爾賽條約〉草案確立,提出德國將損失1/8國土,軍隊裁減至不超過10萬人,並在兩年內支付第一筆50億美元的賠款,剩額再議。

此等要求令德國震怒,內閣大臣 沙伊德曼為了不在文件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而辭職。

當時對賠款額作出最有力批評的不是別人,正是英國代表團內的經濟學家 凱恩斯。***  他出版了《和平的經濟後果》一書, 提出“若想從德國擠奶,首先要保證其不被毀滅。”據他推斷,德國所能承受的賠款金額不多於60億美元。此書於出版後6個月內全球銷量超過了十萬冊,被翻譯成超過十種語言,影響力甚大。

德國在條約簽署後對賠償問題一直採取不滿和採延的手段,頭兩年只償還了50億中的20億。1921年5月,總賠款額敲定為125億。德國人亦作出讓步,由抵制履行條約轉為履行責任政策。

但實際情況是,德國並無能力去償還此鉅額賠款。 戰後政府除了為軍人和遺孀提供養老金,也實施了多項社會保障政策,令德國財政背上極大的負擔。 為了籌資填補開支缺口,戰後德國的政府都依賴德意志銀行印制鈔票,令其陷入著名的超級通脹Hyperinflation。***

比狗跑得還快的德意志銀行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Philip Cagan(費利曼的博士班教授)於1956年的著作《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所下定義,Def. 「超級通脹」開始於貨幣在一個月內貶值率高過50%;而當開始後, 若貨幣的月貶值率回落至50%以下並維持最少一年,則被視為超級通脹的結束。***

超級通脹期間,人們會偏向盡量減持貨幣,貨幣購買力急速下降,但貨物間相對價值大致維持不變。

1914年,馬克的幣值為4.2馬克兌換1美元,至一戰結束後一年多,馬克與美元的兌換率跌至65:1。有趣的是,於1920年接下來的18個月,即使通貨增長了50%,但馬克的幣值卻開始穩定。外國的投資者認為馬克過度貶值並已經見底,歐洲和美國人無不紛紛購入馬克債券,估算當時國外投資總額約20億美元。

事後證明投資者是錯的,馬克在1921繼續下跌,並且進入高速期。***

1922年德國物價上漲了40倍,馬克兌美元由190:1跌至7,600:1。年內法國和比利時入侵德國魯爾區,令情況雪上加霜。1922年德國發行了1萬億馬克,繼而在1923的上半年,發行了17萬億馬克。***

當時的德意志銀行為了應付龐大的發鈔需求,印刷業成為主要的後勤業務。它擁有133間印刷廠共1,783台印刷機及30多家紙廠。:)

1923年8月,兌換率為620,000:1;同年11月,兌換率為630,000,000,000:1(是六千三百億馬克兌一美元!)**** 當時一公斤煙肉要1,800億馬克,貨幣面值出現了1,000億元的紙幣,但仍然難以追上通脹。當時的工人拿到工資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換取貨物,否則到了周末便會失去9/10的購買力。

據稱當時德國發現一種新的病症,名為“零中風症 Zero Stroke”,患者會忍不住寫下很多零,然後開始熱情地投入計算。他們會說自己已有100多億歲或40萬億個子女。患者多為出納員,簿記員和銀行家。:)

1923年8月23日,當時的德意志銀行行長向國會提交經濟報告,內文如下:

“德意志銀行現在每天發行20萬億馬克新鈔票,其中有5萬億是大面額的。到下周,將增至每天發行46萬億,其中18萬億是大額。截至目前,發行總額為63萬億馬克,因為過幾天,我們一天內所發行的鈔票量將是目前流通量的2/3。”

1923年10月,新貨幣Rentenmark取代馬克,並奇蹟性地終止了這次超級通脹。***  Rentenmark與馬克的兌換率為1:1,000,000,000,000。“零中風症”的患者看來有救了。:)

 

參考:
《金融之王:毀了世界的銀行家》
《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 2009, Liaquat Aham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