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都在經驗後果中成長。什麼是有後果的經驗?有後果的經驗都是出其不意的。例如在生活和工作慣常的程序中,我們會自然而麻木地進行着,不會有所觸動和反思,但偶然有突發事件衝擊了你的慣性思維,令你有所頓悟,或有些人的某些行為舉動感動了你,觸動了你心靈最柔軟的角落,啟發了你道德良知的展現,改變了你待人接物的態度,這便是出其不意有後果的經驗。 我二十歲出頭被一家毛織廠派到紐約做毛衣推銷員,推銷員的工作包括與入口商處理樣辦的設計,然後將設計交香港工廠製作樣辦,我因而接觸到設計師的設計過程,在這過程中發覺我對顏色特別敏感,被設計師委任在他的設計室做顏色間條及圖案配色的part-time工作。在設計室裡有位叫Jack的年輕中國人裁縫,也是從香港去的,家裡兩代都是開西服裁縫店,從小學會一手裁縫技藝,在美國讀完art school做不成畫家,為生計只好做回家族裁縫的老本行。他跟我一樣喜歡看書,我們很談得來,週末他和他的美國人女友與我常在他們家裡煮食,或到唐人街吃廣東菜,我們很快成為了好朋友。他介紹我參加每逢星期六下午舉行的文化沙龍。沙龍是在Manhattan一座舊貨倉三樓前座分隔出來的一個大廳舉行。大廳樓底超高,布置簡單低調但品味極好。大廳末端右牆角是座鋼琴,中間是四方面排列長短深綠色三十年代art deco簡約線條的方形沙發,沙發的範圍鋪上厚厚嫣紅的地氈,講課時一些人便靠着沙發旁的茶几坐在地氈上聽課。窗前橫放了一張鋼架特長古董餐枱,枱面是刻雕着百鳥歸巢白色花紋的玻璃,非常優美壯觀,上面放了一個頗大、深藍色的舊木桶,裡面插着的一簇鮮花,色彩繽紛標榜出沙龍應有的藝術氣息。是主人Wendy的手筆,最令人印象深刻,也為來賓抹上一襲書香的雅致,令人感覺自己的身份特殊。來聚會的十多二十人是年輕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知識分子是記者、時裝專欄作家和廣告公司行政人員。而藝術家是畫家、音樂家、演員、攝影師、時裝及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師等。每週固定來講課的是一位講神學和哲學的神父,一位講藝術史的教授,而最受歡迎的講者是講市場經濟學的女士Claudia,因此其他兩位講者每月來講一次,她講兩次。她不講理論,只用日常生活和我們一般接觸的市場實例說明經濟運籌的來龍去脈,簡單易明,詼諧風趣,每次聽到我們醍醐灌頂,精神抖擻。主人家 Wendy總是坐在角落默默在聽,從不提問題,令人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直至講課和討論完了,休息時她招呼我們喝咖啡雞尾酒時才出現。這時候會有人彈琴,拉小提琴及唱歌,都是自發不是預先安排的,因而令人感覺輕鬆而更心領神會。稍後她母親和妹妹送來她們在家裡煮好的自助餐食物。她母親是大家閨秀,懂吃,因而做的菜非常好吃。紅白酒是廣告公司客戶提供。我們每次都飲飽食醉,每次都是白吃白喝白玩,但Wendy親和而優雅的儀態卻使我們欣然接受她熱情的款待而不覺尷尬。我們每次都盡興而歸。 Claudia年過八十,身體肥胖,行動不便怕遲到,因此每次都提早到,那天卻遲了半小時仍未到。遲了十五分鐘時Wendy打電話到Claudia寓所沒人接聽,她顯得異常焦慮。等了半小時還不來,她與我們交代一聲,拿了外套便飛奔出門,驅車到Claudia的寓所,請大廈concierge一同上樓按門鈴,沒人應門。Concierge馬上開門鎖,讓Wendy啟門衝進去,一進門便看到Claudia倒在大廳的地氈上,臉色通紅透紫,氣若殘喘,原來她是輕微中風倒下了爬不起來。已經幾小時了,已到了危險地步,幸好Wendy及時趕到把她送到醫院,才逃過鬼門關。Claudia在醫院療養了兩個星期出院回家養病,醫生吩咐最好也找個針灸師同時為她針灸。Wendy為她找了紐約當時最出名姓沈的針灸師,他是個中醫,也為Claudia每天煮藥湯。Wendy每天早上推輪椅陪Claudia到公園散步,中午接沈醫師到Claudia家為她針灸,她午睡後送她到醫院覆診和做物理治療,然後傍晚到沈醫師家取藥湯回來,陪她吃完晚飯,喝了藥湯,看完晚間電視新聞,為她有點麻痺的左邊身體做了沈醫師教的按摩,等Claudia睡了才離去,如是者風雨不改照顧了Claudia八個多月。這八個多月中她幾乎沒有了私人生活,但每逢星期六的聚會,她還是儀態雅致面露笑容。直到Claudia完全康復可以再來講課,她才鬆了口氣。其間她不但照顧Claudia,忍受她因病痛而抑鬱爆發的脾氣,還講笑話逗她開心,我們看在眼裡深深被她感動。那時候我年輕,求知慾熾烈,還未接觸海耶克的著作,但已開始看許多哲學、經濟和政治理論的書。讀書使我思路清晰,明白事理,尤其是將書裡的理論應用於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中,更覺得自己知識充實,聰明剔透。人是比以前聰明了,做事也比以前更了然於胸,做人卻仍然笨拙而多疑,靈魂仍然蒼白。一本好書、一篇美麗的詩詞做不到的,人的品德和行為做到了。Wendy待人接物純美真摯的善良品德深深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淨化了我的心靈,昇華了我的想像,使我看到人間超然的優美,人性的光輝,品德的高貴,使我想做個好人。黑白的人生開始漆上點色彩,頓悟到點滴活着的意義,人也更開朗和樂觀了。這寶貴的收穫我要感謝這一生中遇到像Wendy那樣的好人。昨天從Jack的電郵知道Wendy去年八十四歲走了。Wendy多謝了!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