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攪局者易信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81

網易和中國電信的結盟,給微信製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而在丁磊的合縱連橫策略下,這個聯盟陣營還有擴大的趨勢。易信也許不足以抗衡微信,但至少可以拖住微信的步伐,給網易的移動產品提供了一個整合平台。

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不是第一個向微信叫板的互聯網大佬,但卻是最受人關注的挑戰者。因為丁磊與中國電信結成了同盟。

2013年8月19日,網易和中國電信成立的合資公司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翼信公司」),正式發佈移動即時通訊工具(以下簡稱「移動IM」)「易信」。

面對所向披靡、已擁有四億用戶的微信,易信如何進攻?

易信的產品總經理阮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易信有點像「飛信加上QQ空間」。飛信是中國移動旗下的移動IM,能讓移動號碼之間免費發短信。但易信卻能實現在任何號碼之間免費發短信和免費電話留言——事實上,易信的免費短信雖然沒有限額,但免費電話留言每天最多5條。

易信為自己的登場挑了個好時機。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對外發佈,開始嘗試收費業務。但易信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免費為賣點——免費短信、免費流量、免費電話留言和免費貼圖。

開局似乎頗為順利。易信方面公佈的數據是,產品發佈當天,易信就獲得了近100萬用戶,發佈後24小時內就爬至蘋果應用商店社交類免費排行榜第一,綜合類免費排行榜第三。

翼信公司總經理張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截至8月23日晚,易信的註冊用戶數是500萬,主要以IT人士、年輕白領和在校生為主。其中,電信和聯通用戶各佔27%左右,剩下的都是移動用戶。

張政表示,易信的短期目標是在六個月內發展註冊用戶過億,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

要達到這一目標並不容易。2010年末推出的米聊,至今的註冊用戶數也只有4000萬。就連微信,註冊用戶破億也用了433天的時間。

更多的競爭者在微信面前敗下陣來。有的基本失敗,如友信和速聊,在市場上已經無聲無息;有的找了棵大樹進行合作,比如Talkbox跟人人網開展戰略合作;有的出身名門但用戶寥寥,比如阿里巴巴的「來往」、新浪的「微米」、中國移動的飛信;有的已經轉型,比如米聊轉型為主要服務小米粉絲等科技發燒友用戶。

但張政很有信心,他認為移動IM市場已經被微信培育了兩三年,大家開始接受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社交行為。只要有好的產品功能,不怕沒有用戶。更何況,中國電信此前獨立開發過一款叫做「翼聊」的移動IM產品,主要功能是免費短信和通訊錄備份,已經有了一億用戶。目前這些用戶正逐步轉移到易信。而且,今後出廠的電信定製手機將預裝易信。

首次跨界合作

中國電信跨界到互聯網領域,是因為其2012年加速了「去電信化」的戰略轉型,將投資重點轉到了移動互聯網市場。而網易也想在移動互聯網市場有所布局。

丁磊和電信運營商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93年,那一年他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被分配到老家浙江寧波的電信局。1995年,丁磊離職創業。

二十年後,丁磊跟老東家再次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中國電信運營商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首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跨界合資案例。這種合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此前一直沒搞出像樣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而有技術實力的網易看中的是中國電信的資源優勢。

翼信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中國電信和網易分別佔股73%和27%。其中浙江電信總經理盧耀輝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網易市場部負責人張政擔任總經理,翼聊業務原負責人高智敏擔任副總經理。

中國電信將翼聊的開發、運營團隊轉入合資公司,翼聊的用戶全部轉為易信的用戶。張政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易信只是合資公司的第一款產品,未來還會有很多移動互聯網產品推向市場。

中國電信在2011年就啟動了翼聊項目。易信產品總經理阮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翼聊的開發能力有限,於是丁磊跟電信的老朋友提出網易可以給翼聊做一些技術支持。此後,網易派了一個團隊給翼聊做產品優化。

2012年下半年,電信方面找到丁磊,希望跟網易一起打造一個全新的移動IM產品。任職於一家電信運營商研究院的通信專家陳志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電信跨界到互聯網領域,是因為其2012年加速了「去電信化」的戰略轉型,將投資重點轉到了移動互聯網市場。

而網易也想在移動互聯網市場有所布局,於是雙方在2013年1月成立項目組,明確了「突出差異化通訊功能」的產品設計重點。

易信的產品總經理阮良在網易工作十年,早在2002年的時候,就負責IM軟件網易泡泡的研發。阮良眼睜睜看著QQ打敗網易泡泡。所以,當十年後他再次研發一款IM軟件的時候,放棄將社交功能作為突破口,選擇通過通訊功能來切入移動IM市場。

阮良解釋,選擇突出通訊功能,一方面是因為通訊是電信運營商的核心優勢業務,另一方面,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產品模式已成為移動IM行業的主流模式,這讓短信和電話等通訊功能變成開發者必須做好的基礎產品功能。

圍繞通訊功能做文章,騰訊旗下的QQ通訊錄曾經嘗試過。QQ通訊錄2012年推出過「VTalk」的免費網絡電話功能。但一位接近中移動的消息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觸及電信運營商的利益,且處於監管政策的模糊地帶,最終QQ通訊錄以「網絡適配和網絡質量」為由在2012年底停止了該功能。

2013年3月,易信的內測版上線,產品特徵跟翼聊很像,主打的也是免費短信功能。

「內測版在內部試用後,大家普遍反映不夠吸引人,所以產品被完全推倒重來,回爐再造。」阮良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一次,丁磊親自參與到易信的開發中,調集了網易內部最優秀的產品經理、交互界面設計師和市場人員一起開發易信。丁磊想出了通過易信給固定電話免費留言的功能,並最終形成了可以向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免費留言的功能。

同時,易信將產品的主要用戶群鎖定在「年輕人」三個字上。主要是願意嘗試新事物、愛玩的一群人。「年紀越大,社交關係越穩定,越不容易遷移。年輕人則勇於重建社交關係。」阮良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模仿與免費

易信的朋友圈評論信息是全部公開的;易信沒有「搖一搖」、「附近的人」等陌生人交友功能,而是定位於熟人關係網;在易信裡,你可以不需要像微信一樣獲得好友驗證,就能成功關注一個沒有關注你的用戶。

作為跟隨者,易信沒有重新發明一個產品的形態,而更多是對微信已有功能進行增減——易信一些功能完全模仿微信,甚至連名稱都懶得改。比如「朋友圈」功能。

但易信也做了些改變。易信的朋友圈評論信息是全部公開的。而微信朋友圈裡的評論,只有互為好友才能相互看到;易信沒有「搖一搖」、「附近的人」等陌生人交友功能,而是定位於熟人關係網;在易信裡,你可以不需要像微信一樣獲得好友驗證,就能成功關注一個對方沒有關注你的用戶。這有點像是微博的粉絲關注模式。

通信專家陳志剛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快速增加用戶的好友數,壞處是容易形成一張弱關係網絡。

這有悖於易信熟人社交關係的定位。張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用戶也提出了類似問題,認為不經過自己確認就能被陌生人加為好友,是對自己隱私的一種侵犯。為此,易信下一步打算對朋友圈的功能做一些調整。

易信最吸引眼球的是免費電話留言和免費短信。只要你註冊了易信,就可以通過易信給任何運營商的手機號碼免費發送短信和免費的語音留言(包括固定電話)。如果對方沒有第一時間接聽,還可以繼續撥打這個來電號碼收聽和回覆留言。

張政透露,免費短信和免費電話的成本並不低。網間結算的成本大概是每條短信三分錢左右。

免費贈送流量倒是易信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是電信的天翼3G用戶,只要註冊易信,就可以獲得為期一個月的300M免費流量。在2013年年底前,如果你通過易信每月發送5次以上消息,就可以在次月獲得60M免費流量。

張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易信還在考慮出台向電信手機用戶提供易信定向流量費用的減免政策。同時,易信還在跟聯通和移動進行談判,未來有望給非電信號碼註冊的新用戶也贈送免費流量。

這讓前不久聯通和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沃卡顯得很吝嗇。此前微信與廣東聯通的合作採取的是包定向流量的做法,每月10元500M流量。

易信的進攻策略還包括以免費來拖住微信商業化的步伐。微信很多需要收費的「特權」項目,易信全部變成了免費。在首個版本中,易信提供了7組、數百個原創表情,並且全部免費。在微信中,每組原創表情收費6元;在群聊人數的限制上,微信是40人,易信則沒有人數限制。

反微信聯盟

網易的移動產品包括新聞客戶端、有道辭典、有道云筆記、云音樂、網易郵箱等,但這些產品過於分散,易信這個社交平台可以大幅提升這些產品的用戶量。現在,網易的云音樂,已經被整合到易信中來。

在2013年8月19日的易信發佈會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奇虎360總裁齊向東、京東商城首席營銷官、UC瀏覽器等互聯網大佬和高管悉數到場站台。樹敵太多的騰訊面對的不僅僅是丁磊一個對手。

一週後,京東發內部郵件宣佈,禁止員工用微信談業務,只可用易信。

丁磊的合縱連橫策略還包括打通移動IM之間的界限。「我們的心態很開放,正在跟其他移動IM洽談信息互通的問題。」張政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易信將走一條區別於微信封閉模式的開放道路,歡迎新股東進入合資公司,一起打造一個基於手機通訊的產業聯盟,攜手破除微信的壟斷地位。

但這些招數能在多大程度撼動微信,還取決於易信產品本身。

對易信來說,先通過免費的概念把對省話費和省流量有需求的一部分用戶圈過來,這一招打得很準。但難的是如何留住用戶。

但免費背後的用戶體驗並不是特別好。南方週末記者試用了幾天易信,發現如果給沒有開通易信的手機號碼發短信,成功率並不高。免費電話留言接通率比較高,但很多被叫用戶看到400開頭的電話,都以為是推銷電話而直接掛掉。免費短信也無法出現發送者的真名,只是一串數字,很容易被當做促銷廣告信息而忽略掉。

更重要的是,電信資費的趨勢是逐年下降,未來用戶可能並不在乎話費和流量。這也是飛信當年走下坡路的邏輯。中移動旗下的IM產品飛信,最大的特定是免費發短信。但前提是用戶的手機必須是處於3G網絡下的智能手機。當微信出現後,飛信對用戶的價值來說極速降低。

對於易信來說,想要在社交功能上打敗微信難度更大。微信朋友圈的背後,是QQ社交網絡的遷移。這是一張沉澱了十多年的關係網。

在小米公司旗下的移動IM米聊的運營總監李嵐看來,基於對服務人群的價值需求分析之後的差異化社交模式,是在微信陰影下活下去的可行路徑。

正如小米創始人雷軍所說的,米聊之所以成為IM界「不死的小強」,是因為米聊目前轉型成為主要服務於發燒友群體的聊天工具。

「這些發燒友除了玩機、玩系統,還玩騎行、戶外、音樂、閱讀,他們希望認識這方面的同類朋友,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剛性的需求。而這樣的需求,微信並沒有很好解決。這是很多IM的機會所在。」李嵐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實際上,這也是一些垂直社交類IM軟件能被資本市場所青睞的主要原因。比如專注於陌生人社交的陌陌。

但丁磊的意圖並不在此。他並不想另闢蹊徑、避開微信,而是要打造一個對微信足以形成威脅的產品,這不僅可以牽制微信的商業化發展,也可以將網易的其他移動產品嫁接到這個平台上。

網易的移動產品包括新聞客戶端、有道辭典、有道云筆記、云音樂、網易郵箱等,但這些產品過於分散,易信這個社交平台可以大幅提升這些產品的用戶量。現在,網易的云音樂,已經被整合到易信中來。

易信發佈之前,公司預期的是免費短信和電話留言這兩個功能使用得會非常多,沒想到用貼圖和音樂的人也超多。

「特別是音樂,這個社交功能是我們獨家的。」張政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易信的社交功能會朝著差異化方向開發。除了音樂,下一步還將納入易信的網易移動互聯網產品包括新聞、小說和郵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