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本地電視市場的新聞都集中在亞視身上。由於通訊事務管理局裁定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干預亞視日常管理及運作,除了重罰100萬元,又要求亞視下月2日前終止執行董事盛品儒職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如果亞視沒有遵從指示,通訊局甚至建議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吊銷亞視牌照。
其實,亞視的節目製作水準早已淪落至廣東省二、三線城市水平,可以說,已跌出了香港主流社會的視線以外。相對地,電視廣播(511)卻急需衝出香港,以找尋盈利增長空間;這就如睡醒了的巨人,急需找食物充飢一樣,在各方面都作出了變革,似乎希望在改變中開拓新的增長點。
根據電視廣播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止之六個月中期業績,營業額按年雖增加6%,至25.92億元,惟因工資上升及台灣業務倒退兩大因素影響,純利最終減少9%,至7.7億元,每股盈利1.76元。派息0.6元,與去年相同。公司對未來前景亦感憂慮,預期中美經濟放緩,或令下半年廣告開支受局限。
香港業務收入增加9%,至14.59億元,惟因工資調整令成本增加,致最終溢利下跌1%,至4.73億元,經營溢利率由去年的36%,下跌4個百分點,至32%。報告指出,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是投放廣告最多的客戶,流動電話及器材公司亦增加廣告開支,對公司收益產生重大貢獻,惟護膚產品公司的廣告開支僅錄得溫和增長。
台灣業務收益及溢利均錄得大幅下跌,至3.98億元及1.19億元。報告指出,台灣今年較少帶動收益的政治及競選廣告,製作娛樂節目亦令成本大增;然而,首套自製電視連續劇「飛越龍門客棧」於2013年7月首播,公司現正製作數套其他劇集,並將於不久將來可供播映。林口區製作總部的建築工程將於2014年初開始動工,顯示出台灣業務多元化可期。
海外衛星業務主要受盜播問題打擊,營業額按年下跌10%,至1.68億元,溢利更大幅下跌52%,至1900萬元。另外,公司擁有九成經濟權益的無綫收費電視,上半年因運用衛星及光纖傳送內容,致成本增加,最終錄得2500萬元淨虧損。
第二大業務——節目發行及分銷收益則升12%,至5.17億元,公司指出,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傳統市場的收益貢獻保持強勁。另一強勁增長來自中國內地,該發行業務繼續由翡翠東方經營,現正透過將節目內容分銷劃分為不同類別的新媒體發行渠道,如互聯網、IPTV及OTTTV等,以提升內容的價值及帶來更佳的整體收益。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內地對海外劇集的限制仍未獲放寬,加上經營傳統電視頻道的成本上升,電視台均不願意以高價購買輸入的劇集。因此,電視廣播除了與主要電訊營辦商就嘗試利用其平台播放TVB劇集,致力發掘流動電視市場內的分銷機會外,更已就在內地製作劇集作出重大投資,預期這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內地業務的關鍵部份。
另一關注業務是包含互聯網及myTV等流動平台的數碼媒體業務,廣告收入按年升26%,內容特許經營收入則增加34%,致整體收益錄得26%增長。總經理鄭善強表示,目前未有增收網上廣告費用的計劃,因透過myTV播放的節目已有兩個廣告,未來可新增的廣告位不大,不過用戶如透過手機App播放節目,則只得一個廣告,「手機或者會考慮再擺一個(廣告)」。至於myTV未來會否收費,鄭氏解釋,myTV已成供觀眾追看無綫過去一星期已播放劇集的平台,未來不會收費,但今年底會另外推出新的網上收費服務,付費用戶將可收看無綫逾40年的所有電視節目。
事實上,近年蘋果iTV及內地盛行的電視手指,讓觀眾可不經電腦,直接在電視機播放互聯網上的無限娛樂節目,這幾乎取締了電視的賣點。為正視互聯網的影響,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AC Nielsen近日聯同TVB公布,將採取新技術,把網上播放計入收視率,以更好地反映節目的受歡迎程度。
以《衝上雲霄2》為例,儘管大獲好評,但平均收視仍僅30點,顯著低過第一輯的33點,更遠不及往年冠軍劇集平均的35至36點收視。與此同時,據人民網報道,《衝上雲霄2》於2013年7月16日至8月20日期間在優酷及土豆的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錄得超過3.5億人次的串流收看量,不單遠勝同期所有中港劇集,更打破港劇紀錄,在在顯示傳統電視收視率不能完全反映該劇的成績。
因此,上述收視率統計改變讓廣告客戶除了可以更權威的數據,來判斷節目的總體受歡迎程度外,還可得悉傳統電視和網上平台各自的收視率,以決定不同的廣告資源投放。或許更進一步,TVB官方平台已有逾百萬用戶,內地網站觀眾更以千萬計,已是足夠大的受眾群體,TVB大可針對他們的口味,製作專在網上播放的劇集,而不必受制於本港傳統電視觀眾。
另一方面,TVB早前舉行的洲際國家盃及世青杯的廣告套餐活動,已取得的廣告收益超過1400萬元,市場反應積極。與此同時,有線寬頻訴苦式在年報發牢騷:『……本地整體電視市場形勢已出現重大變化。本地電視業內佔壓倒性的集團,以前所未有的進取態度,採取一系列部署,包括搶購頂級體育節目、搬用節目及意念、招攬人才,以首次於其收費電視建立專屬體育頻道。若不適時糾正,該市場主導者的地位必更加鞏固……』
單獨來看,電視媒體的前景普遍惡劣,但作為跨平台媒體集團的一環,則仍有可為,例如改變定位為「內容製造者」,為網絡、手機、商業等眾多平台提供內容,而不局限於家庭電視,而這正正就是TVB的未來定位。
艾薩(Isaac Sofaer)在今年4月的評論今天仍然適用:『電視廣播(TVB)成功把業務多元化,擴大帝國版圖。不過,講到進軍國內市場,還不能用成功二字來形容。TVB佔五成五股權的上海合資企業,已於去年八月獲得營業執照,藉此向內地分銷電視節目。但願,假以時日,TVB能打開中國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帶來更佳的回報!翻開年報,與2011年比較,去年除稅前核心盈利保持不變,而收費電視已「止血」,做到收支平衡,希望情況能繼續改善。另一方面,TVB手持35億元現金,是市值的一成四,十分充裕,是故有能力增加派息一成八,由每股2.2元升至2.6元;亦有「閒錢」在香港及台灣投資廣播設備,不用多說,長遠回報一定較揸住現金賺息為高。TVB的淨毛利由三成升至三成二,大概是其中一間本港上市的公司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保持耐性,靜待中國及其他市場發酵和成熟,其間,賺取這間評級值三個A公司派發的四釐半股息。』
到8月,有讀者提到,成本上升和免費電視牌照的結構性風險等等關於電視廣播的問題令人十分憂慮;艾薩回應:『試問有哪一家公司不用面對競爭和成本問題?正如我在專欄中談到,電視廣播似乎處理得比較好。至於牌照問題,它或要向香港政府繳費,我對此感到懷疑,但倘若如此,相信它會透過某些方法將所有成本轉嫁至用戶。因此,我仍然喜歡電視廣播。』
我本人也喜歡電視廣播,因為它在走正確的路;相對地,「殺價超人」繼續糾纏於本地免費電視市場,我只好祝願他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