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App文化,你踩準點沒?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54.html

中國有著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的幅員面積和人口,分佈著大大小小600多個城市,並且被劃分為多個等級:

一線城市可以領略都市魅力,

二線城市可以開拓視野,

三線城市有些小城文化,

四線城市有些別樣風情。

一般人是不會走遍這四類城市的,如果你有幸走過,你就會發現中國城市並非千城一面,市井處隱藏的是中國城市的多元化。

城市的多元化可以通過手機App的使用習慣來辨識。北上廣深人的手機裡必備一款導航軟件,而小城人則只將智能手機當成一款遊戲機;一二線城市的人喜歡沒事發發微信微博,三四線城市的人則不喜歡將時間浪費在移動設備上,認為這遠不如一個電話約出來聚餐來得酣暢;手機的商業用途在大城市被更廣泛地使用,而在小城市卻被主要用於聽歌視頻等娛樂方面。

關於不同城市的人使用手機還有很多不同。西班牙社會學家安帕羅·拉森曾說:「在不同的城市裡,手機賦予了靜止時間和過渡空間新的含義。」本期,我們以城市為本,通過收集不同城市青年在手機App方面的使用和消費,檢視當代中國人的生活面貌,並嘗試梳理出一些各個層面的未來趨勢。

本次《城市青年手機App使用研究》共徵集到來自全國1-4線城市,1,973名18-32歲的80、90後青年網友的意見。

 

社交、消費類App成為一線城市新寵

每個城市都有著它獨特的氣息,它滲透進我們的毛孔,貫穿進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的身上也不知不覺有了城市的App文化。

調查顯示,一線城市人群對於App的熱情遠高於二三四線城市。並且,在商品生活消費、社交通信、體育旅行、效率方面的App使用高於其他城市。其中,社交通信類App在一線城市使用率為53.8%,高出三四線城市十個百分點。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社會基礎,微信微博得以在一線城市流行也不例外。

在這裡,「忙碌」已經成為了代名詞。

我們有高工資,但是依然不夠花;

我們有車,但卻沒有地方開;

我們也有朋友,但卻沒有時間聚。

因此,微博、微信、QQ這些社交通信類App紛紛充斥進我們的手機裡,我們通過這些社交通信工具獲得同學的生活現狀,我們通過它們與熟人保持時不時地聯繫,我們通過它們與客戶、領導維繫進而促進關係。這類App也無疑例外地朝著讓內容發佈與更新更加簡單、讓交流更加方便、讓界面操作更加簡明發展。

 

而這些也足以見證,城市已經淪陷進「快時尚」的漩渦。一線城市當然是時尚的。北上廣深是中國人心頭的硃砂,時時攻破著中國人的心靈、大腦和胃。即便一線城市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北上廣深依然是當今時尚的主流。

作為國際大都市,國內外各大品牌店已經開遍中國一線城市。在這裡,我們穿著牌子、吃著牌子、坐著牌子、用著牌子,牌子代表著對生活的期望。

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生活著的人們:

9.1%使用美食佳飲類App、

10.2%使用旅行類App、

17.3%使用生活方式類App,

當然更有15.6%使用財務管理類App。

我們不能將小白領每天把GUCCI、哈根達斯、普吉島掛在嘴邊當成一種物質虛榮,因為這確實是一種生活,而且是一種很勵志的生活,儘管離現實還有段距離。「北京,我來啦!」北漂的男男女女們這樣喊道,這句話深層次裡更表達著對這種勵志生活的嚮往。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的心似乎從來不能平靜。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在一線城市,蜂擁而入的人群中不乏全國各地的面孔,而且其中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調查顯示, 導航類App在一線城市的使用率為27.8%,而在二線城市的使用率是22.6%,在三線城市是20.4%,在四線城市是19.6%。

中國的一線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堵」城。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說,北京是首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廣州是廣泛的堵,深圳是深深的堵。中國首堵的上班族說:不要問我們在哪兒,我們不在上班,就在去上班的路上。正是如此,大家被上下班割裂開的碎片時間漸漸被手機填滿。兩個小時的交通工具上,是我們主要的娛樂時間。有的人聽音樂、有的人看電子書、有的人看新聞、有的人刷微博微信聯繫好友。不是我們不願意聚,一是沒有時間,二是真的離得太遠了。

娛樂至上的三四線城市

在傳統的觀點裡,三四線城市是相對保守的、不太開放的;但是,互聯與移動互聯改變了這一現狀。研究表明,移動互聯網正在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蔓延,移動互聯網為不同的人提供了瞭解世界的平台,減少了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人信息獲取的鴻溝。

其實,在三四線城市同樣擁有一個城市的標配,比如廣場、電影院、超市,比如耐克、青啤、肯德基,比如手機App。無論我們身處哪裡,我們也許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們擁有同一個互聯網。

調查顯示,圖書、影音、遊戲、音樂這些在一線城市流行的App在三四線城市也仍然倍受青年們青睞。而且,三四線城市更加熱衷於娛樂休閒類App,對商品消費、社交類App則略顯不足。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和保守的生活習慣,使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更加務實。如果非要穿上香奈兒、阿曼尼出去,那就顯得太另類了。我們在三四線城市,也不太追求餐廳的檔次,能夠有好的口碑就行。至於微信微博,我們也用,但能夠聯繫地範圍真的很有限。畢竟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見面再聊,畢竟大家都知道擁有「背景」和「關係」在三四線城市才是關鍵,而這些絕不可能僅僅靠微信、微博來維繫。

 

調查顯示,三四線城市相比於一線城市擁有更高的幸福指數,但是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同樣擁有一個標籤就是「迷茫」。一個小時就能環城一圈、上班時間相對穩定、休閒的時間也多起來。可是你甘願過這樣的日子嗎?甘願從今天就看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的你嗎?我想,真正願意這樣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畢竟中國是一個有夢想的國家,每個人心中一個「中國夢」。

相比於一二線城市,遊戲類App在三四線城市裡擁有更高的使用率,45.3%的三線城市青年使用遊戲類App,44.1%的四線城市青年使用遊戲類App。而在安卓市場裡,App遊戲也脫離其他類型的App成為單獨的一個類別。從憤怒的小鳥到水果忍者,再到神廟逃亡,再到保衛蘿蔔,沒有那麼高的操作要求,不需要佔用那麼多的時間,簡單而又能跟社會同步。因此,這類遊戲成為打發時間、輕休閒最好的選擇。

另外,三四線城市青年也更偏愛大眾的、廣泛的、傳統的品牌形式。如果說一線城市的青年喜歡嘗嘗鮮,那麼三四線城市更願意將大眾榜單作為時尚流行的風向標。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的青年更愛新浪微博、人人和豆瓣,而三四線城市則更愛騰訊微博、QQ空間和百度貼吧.

健康醫療教育:被忽視的App領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App,我們發現還有很多App正在被中國青年廣泛地忽視。健康、醫療和教育這三類App僅分別擁有3.7%、2.3%和6.3%的使用率。而據美國皮尤調查顯示,19%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在他們的手機中安裝了至少一個與健康有關的App。其中,運動、飲食、體重類應用佔據了健康類App列表的頂部。

據統計,在我國健康產業僅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而目前中國個人資產在6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達到270萬人,其中旅遊、養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們最關注的三項服務內容。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國內用戶也逐漸開始使用一些運動、醫療類的App,例如nike+、好大夫在線等,隨時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多地被城市人所重視。

另外,80後已經為人父母,他們既熱愛網絡又捨得給孩子投入,似乎兒童教育類App是最有市場潛力的了,然而事實並不那麼樂觀。多家從事教育類App開發的人士表示,教育類App與遊戲等熱門App相比,盈利還有很大的距離。一方面人們對這類App的認知還很有限,另一方面教育類App的市場同質化情況特別嚴重。因此,在教育類App的市場完善方面,仍需要開發者、教育工作者、市場推廣人員多方的努力,來塑造差異化、成熟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