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過去四百四十四天,是臉書(Facebook)臥薪嘗膽的苦日子,身為坐擁全球十一億五千萬用戶的社群網站龍頭,股價卻在上市後狂瀉,它飽嘗華爾街尖酸刻薄的唱衰,「噩夢」、「災難」等,都是套在它身上的形容詞。 不過,這都過去了。今年第二季財報不僅讓它收復去年五月十八日的上市價三十八‧二三美元,目前正在朝「超越自我」的目標前進。 重返榮耀,臉書如何辦到?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看這份讓華爾街驚豔的財報。首先,今年第二季營收十八億一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 四十二億五千萬元),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五三%;淨利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九億六千四百七十萬元),去年同期是虧損一億五千七百萬美元。 走過低潮,臉書終於把人氣變現金,換算下來,全球用戶平均每人營收貢獻了一‧六美元給它。 另一個讓華爾街埋單的數字,是十八億一千三百萬美元的營收中,有六億五千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六億三千萬元)來自「行動」廣告,而這個項目,去年同期是「零」。 講白話一點,「賺錢了」,是華爾街分析師願意重新給予臉書評價、調整其財務模型的原因,否則,一切免談。這道出這家號稱全球第三大「國家」的網路巨擘現實面:網路流量是虛幻,能轉換成現金流才是真實。 賣廣告,像朋友貼文置入動態文中減低反感 從虛變成實,是臉書重返榮耀的主因,而「出賣」用戶,則是它這一年發揮到淋漓盡致之處,全球每六人,就有一人被臉書出賣了。 「出賣用戶,是所有網路公司的獲利之道,Google和雅虎(Yahoo)都是。」一位行動世代的創業者指出,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難在你必須讓用戶「無感」、廣告客戶「有感」。 十一億五千萬人的喜好、上網行為,臉書都知道,它甚至比你還了解,誰是你在臉書上最好的朋友。過去,臉書沒有把這個寶庫挖深,但現在,它改變了。 「廣告直銷化」,是臉書讓一般用戶掉進「無感」的秘密。MyDress女裝購物網站在兩年前從網路起家,年銷售量有九成來自臉書上的廣告宣傳。創辦人、絕色時尚總經理林宗昱指出,現在的用戶對廣告都很敏感,廣告不能一眼就讓人看出是推銷,而是要像直銷一樣,朋友推薦比較容易成交。 把網頁側邊欄的廣告文案改得像是朋友貼文,並且巧妙的置入你的中間動態文中,且不管放在哪裡,都會顯示你有哪些朋友「按讚」。「這是一種感覺,臉書讓你看廣告就像看朋友的推薦資訊,降低反感,」林宗昱把一年的廣告預算七成集中在臉書,其他三成分散在Google和雅虎。 「不貪心」,也是臉書讓用戶看廣告於無感之中的另一秘密武器。 賣廣告,不統包推銷產品只留最好的那一個 臉書台灣廣告總代理cacaFly執行長邱繼弘說,臉書允許用戶在朋友按讚的廣告推文右上角,可以點選「我不想看到這個」,除了讓用戶感覺受尊重,不是被強迫推銷,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臉書可以蒐集更多用戶的偏好,下一次投放你會想看的廣告給你。 先照顧廣大用戶的感受,接下來,是要讓出錢的廣告主「有感」。怎麼做?「簡單化」(ads simplification),臉書北亞區總監梁幼莓說,臉書內部有一個專案正是以此命名。八月七日,她在密訪台灣客戶期間,從午餐時間抽空接受本刊專訪,這是她二○一一年從Google跳槽後,首次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暢談臉書的廣告策略。 「粉絲團、優惠券、把流量導到外站(外部網站)……現在已經刪減剩下二十七個產品。」梁幼莓說,過去臉書的產品組合很多,但這一年來,為了整合PC和手機上的介面與內容,臉書重整產品線,「如果客戶的目標只有一個,卻有好幾個產品可以達到,那就留下最好的那一個!」 經過一年驗證,臉書歸納廣告客戶為四大類:大型品牌業者、電子商務、中小企業,以及App開發者。賓士汽車(Mercedes-Benz)利用臉書廣告,成功在葡萄牙為Class A車款吸引一百五十萬的目標客群。在香港,索尼(Sony)選擇臉書為Xperia系列手機唯一的廣告曝光平台,連電視廣告都不打了。 事實上,為了賺錢,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已不是九年前那個發跡於哈佛大學,只想蒐集正妹資料的宅男工程師,而是變身成一位野心勃勃的商業人士,他要對付的不再是頻寬和速度,而是華爾街那些虎視眈眈的投資人與分析師。 也因此,臉書不再那麼酷,它甚至學起即時通訊軟體Line推出貼圖,不再以抄襲為恥,只要左手能討用戶歡心,右手能從廣告主口袋掏錢,何樂不為呢? 資本市場就是這樣,只有財報上的獲利是最實際的,夢想、創意,以及改變世界等口號,都是虛幻,這樣的箇中滋味,臉書在上市這段日子,想必已經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