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搞文]碌㞗流: 財富與地位不相稱

原文參考此

同一件事,在這博客出現多次,個案不多,但這件事確實引人入勝,我說的是崇洋媚外的大頭蔡呃緊人的事件。兩個月前,大傻仔在本欄以《下崗財經演員,不再是人渣?》為標題,解釋這個所謂文化人不可告人之處。案件證據之一,是大頭蔡多年文章中,並沒有提及他多年財技失敗的歷史,讓讀者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大傻仔手上證據顯示,由蔡東豪之身搞財技變成原復生寫財技,中間重疊兩個月。即是說,這個人一邊呃人一邊寫人。

今年,大頭蔡被一路寫衰,罵足兩個月,大頭蔡好像視而不見,準備繼續懶正義。從他的文章看,他辯駁的理據,不是着眼他有否進行搞財技呃人的行為,而是斟酌某些證據,可否成為呈堂證供的技術問題,例如搞財技呃人錢是否能翻生。大傻仔踢爆成功與否不重要,其實只在希望他自己認搞財技輸左股東過百億。

這兩個月,關於大頭蔡資料的分析大量出籠,大傻仔手上擁有即將關於他搞財技呃人的認據,也不只一單。一個搞財技佬憑自己的隱瞞和欺騙,爬上上市公司接近最高位置,這故事太有意思。據大傻仔估計,大頭蔡一九九九年擔任執董後時,薪金累計接近一億港元,我的問題是,人工過億行政總裁為何要繼續呃錢?

從大頭蔡經歷看,答案可能是,人工過億未算是富豪,重點是身在何處。大頭蔡離開長江基建的時候,地位之崇高,很難想像。那時候擔任中建電訊董事外,也和多家國企例如海爾合作,把殼股偉達燊(1169,後易名中建數碼媒體、海爾中建、海爾電器)改組成媒體旗艦,引入劉德華入股,後失敗再引得海爾注入手提電話業務,真是一橋兩呃。之後,他是創業板上市及上市委員會成員,同是某些慈善團體董事。媒體經濟崛起,他被視為財技界和媒體界的主要橋樑。以地位計算,大頭蔡算是香港較受人尊重的人之一。

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尊重程度和財富不相稱。受人尊重的人未必貪錢,大部分政治和宗教人物也不算富有,但問題是,外間不以金錢角度看待這些人。大頭蔡是商界領袖,外間人卻帶着有金錢符號眼鏡看商界領袖。

九十年代中末期,在藍籌公司這類一線上市公司工作,收入跟投資銀行相若,財技人要認真考慮加入藍籌抑或財技公司。香港上市公在近幾年期開始,財技多元化,賺錢途徑大增,財技員工收入急升,薪金和花紅如火箭上升,他們的收入開始拋離藍籌員工。十年前,兩個同是名種財技人,分別加入藍籌和財技公司,同樣在各自領域做得出色,今時身家的分別是倍數計。藍籌收入一點也不失禮,其他行業只能羨慕,只不過是財技的工資漲得厲害。

大頭蔡每日周旋在企業、政府、投行高層之中,得到很多人尊重,大頭蔡也時刻感到自己貢獻的重要,但夜闌人靜時,不禁問自己:「點解我搵錢少過這些要求我幫忙的人?」企顧明顯地在做一些舉足輕重事情,他們的意見可影響重大決定,他們受人尊重,可是,受比自己富有的人尊重,很大可能產生心理不平衡。

政治和宗教人物從其他地方得到認同,例如權力和心靈,他們身處一個不單以金錢論成敗的環境。可是,商界領袖身處花碌碌的金錢世界,歸根結底,成績表一定是錢。大頭蔡「群埋」的,是隨時可搞十億八億人仔搞個人享樂對沖基金經理、上市公司主席,大頭蔡的一億港幣人工,突然變得寒酸。心中是否富有,重點是身在何處,意思是「群埋」什麼人。

能夠進入財技界,一定是人中之龍,這些人受傳統投行訓練,接觸政商猛人,培養過人自信心。這些人離開傳統投行,不論原因是找挑戰或搵真銀,他們會發現各方不及自己水平的人,竟可比自己富有千百倍,對於一些放不下的人,這可以是一種不忿。大頭蔡事件代表一種「財富與地位不相稱」情況,容易產生令人失去理智的不忿,特別是自視甚高的「投行人」。(按:大傻仔加番句,在這兒他又作一個名詞,令人大惑不解)。

在香港,「投行人」大頭蔡最近出事,以他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做個打工皇帝,勝任有餘。然而,他選擇呃人,呃人過程中,遇到挫折,失望中或帶不忿,淪至向一個他未必看得起的年輕人罵到他傻,心中一定不好受。我在想,大頭蔡事件中,假如他的身份不是「一號財技呃錢王」,而是普通財技人,「財富與地位不相稱」情況不存在,對他在選工的抉擇有沒有影響?大傻仔認為,張化橋的文章找到答案,他無可能找到同一份這麼高人工的工作,所以見到人他會自卑的話,他會繼續呃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