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柳傳志:創業者都是「奔日子」的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936.html

作者:袁建勝    來源:聯想之星

記者:聽說您一直在使用微博、微信這些很前衛的網絡工具,您已七十多歲,還對這些新事物保持興趣,這算是您的另一個「我」嗎?

柳傳志:這個比較簡單,像微信、微博,都是極為簡單的工具,憑什麼我不會?微博是瞭解社會整體狀況的一個有效渠道,但是我只看,很少寫。微信倒是很常用,我有很多個群,比如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大家經常在裡面互相交流看法,也不用一定坐下來開會,很方便。另外,我還有自己家庭的群,還有包括兄弟姐妹在內的大家庭的群,還有同學的群,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群,等等。每天看看這些就忙得不得了,這都是正常的,不能算什麼新事物。

如果說我現在還能做聯想控股的領導人,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在某些方面,還有不亞於年輕人的思維和能力,這才有資格坐在這兒工作。如果只是為了自己還有存在感,而不是對聯想這家企業有好處,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工作。

比如2000年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在工作之餘,研究關於IT產業、互聯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精力有些跟不上了,就立刻決定不做聯想集團的CEO了。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在做企業方面,領悟了一些更深刻的內涵,可以幫聯想拓展新業務,豐富新領域,就從事集團戰略和拓展業務諸如投資等方面的工作。

事實也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如果聯想集團一直沿著高科技產業這條單一的路走下去,今天可能處於一個比較危險的境地,經過集團業務的多元化,聯想控股降低了這一風險,能夠繼續發展下去。聯想和我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互相需要,如果聯想不需要我,我還堅持不走是不行的;如果還需要我,我自己卻不想幹了,那也不行。

記者:您有很多圈子,特別是4月的綠公司年會上,您還親自操刀做主持人。在不同的圈子,您是如何轉換角色的?

柳傳志:不管是在企業家,還是在其他圈子裡,我覺得自己還是有特殊價值的。我們從做實業起家,後來又涉足投資等其他領域,從中提煉和總結,怎麼把事做得更好、更紮實,我自己有比較深刻的瞭解。特別是我更喜歡的實業,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怎麼把產品做好,又通過營銷手段讓人家瞭解和接受,這裡面充滿了想像力。

聯想控股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整體上市,需要我們在幾個行業裡都要做到領先,這必須要有創新,比如聯想之星,雖然屬於投資這個領域,但是我們就想做得與眾不同。雖然我的年齡相對比較大,但有了前面的積累和發現,又保持某種活力,在守正出奇的時候,我可以出「大奇」。

回到主持人這個話題,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覺得現在很多會議和論壇,越來越流於形式,而不注重內容,比如通常要有很多重要人物出場,這樣顯得規格很高,但是內容比較散,討論不充分,問題說不清道不透。既然我要主持這個會,就要改變這些現狀,在保證內容集中、豐富的前提下,通過更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

我有想法,也有能力這麼做。

記者:您最近又提到,自己當年創辦聯想時,就是覺得日子再這麼過下去不行了,您能否具體談一談,當年是什麼讓您有這樣的想法呢?

柳傳志:我的想法就是,不願意庸庸碌碌地活著。

人通常分兩種:一種是「過日子」的人,一種是「奔日子」的人。出於自己和家庭的考慮,努力過更好的生活,實現一些目標後,按部就班過日子,享受家庭的樂趣,這是所謂「過日子」。

還有一些人,寧可冒著風險,也願意向前衝,尋求更大的人生價值,這些就是「奔日子」的人。當年我就覺得自己是「奔日子」的人,有了這個想法,再回想自己之前40年的沉默生活,就覺得更憋屈,當時的體制只要有一點縫隙,我就要堅決地鑽出來,自己創業。

記者:「奔日子」的人,通常是比較辛苦的,在做企業的過程中,您有沒有過要放棄的想法?

柳傳志:肯定辛苦,而且也有風險。我有一些大學同學,很平穩地度過一生,也都挺好。還有一些計算所的老同事,當年也是下海創業,結果卻不怎麼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就不覺得辛苦,真是這樣。你看美國的籃球運動員,身體多壯,中國籃球運動員根本沒法比,他們平時肯定做大量的肌肉訓練,吃很多苦,才有這樣的結果,但他們心裡一定很高興,願意這麼做才能練出來。做企業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為什麼不高興、不願意呢?

聯想創業時,中國還是以計劃經濟體製為主,有很多需要改革的舊制度,我們要有所突破,難免會走到紅線面前,要非常謹慎、小心,這些事讓我不高興、不願意。如果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家在基本規則下進行良性競爭,做企業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學習、思考,想出很多好辦法把企業做好,那就更好了。

記者:在您看來,和您1980年創業時相比,現在的環境有什麼不同?

柳傳志:儘管還不夠完善,但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建立了市場經濟的環境,總體來講,制度環境比過去要好。環境對創業更寬容,也就意味著個人的思想、方法的轉變就變得重要起來。在辦聯想之前,我在科研單位裡工作了十幾年,常年做技術工作,按照我原來的思維方式,肯定是辦不好企業的,從科學家轉變為企業家,需要思維方式和方法的轉變甚至突破。

我們辦聯想之星的一個重要初衷,就是幫助科技工作者瞭解科技成果如何變成產品,再銷售出去,中間需要哪些環節,每個環節又應該做什麼、誰來做、用什麼方法。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培訓,儘可能地與學員一起瞭解商業運行的規律,觸發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

記者:如果讓您對接觸過的聯想之星的學員做一個描述或者評價,那是什麼?

柳傳志:從我聽說和接觸過的一些學員來看,他們還都是屬於「奔日子」的人,有不錯的科研成果,想把它們變成產品,做一番事業。但是,做企業是一個不斷行動、思考、再行動的過程,只有好的科研成果和熱情是不夠的。

真正強的人,是經歷過挫折甚至失敗,還堅持找自己的毛病,找到真正的原因,進行研究和糾錯,兜個圈再衝上去,這樣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受到挫折就退下來,以後自然就沒有機會了。

*本文選自《聯想之星》2013年6月刊,《聯想之星》為「聯想之星」內刊,由《中國企業家》協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