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感悟:投資股票如何賺錢?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4167762投資股票如何賺錢呢?這是很常識的問題,但是股市中人未必真的全搞明白(自己就是很多年才搞明白的)。股票賺錢,一是本質上講,來自於所投資企業不斷盈利的錢;二是來自於市場重新評價的錢。由於市場先生天生具有狂躁與抑鬱的特點,並且容易交替發作,所以常常讓人容易迷惑雙眼,看不清自己究竟是從哪賺錢。
說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師巴菲特,人們稱他為股神,其實越對他理解,我越感覺他其實就是個大生意人,因為它買入股票的出發點全是在於從第一點出發,即賺企業盈利的錢。以前還有不少人曾經質疑老巴投資可口可樂,十多年沒有漲回到原來的高點,但其實老巴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因為他持有它想賺企業盈利的錢,並沒有一心想著賺市場重新評價的錢。這一點在他自己致股東的信裡是有過交待的。這是一點題外話。
股票賺錢與否,在自己看來,最低的衡量標準有三:一是投資收益應該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不然,就不如被動地去買指數基金。二是投資收益應該跑贏長期無風險利率。比如,現在最高的固定式記賬式國債利息是4.24%,如果長期跑不贏它,就不如去買國債了。三是投資收益應該長期跑贏通脹。
對於自己來講,在股市長期投資如果能夠高於上述三個標準,自己認為就OK,就是勝利啦。如果能夠達到年複合增長15%的水平,那自己認為就能夠達到大師級水準啦。
我們說,投資股票從根本上講,應該是來自於企業盈利的錢,這應該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於市場先生的豐厚獎賞當然我們不排除,甚至是歡迎,但是由於市場先生的那種臭脾氣,所以不應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有這種思想,我們還會不喜歡熊市,還會勝利歡呼牛市嗎?)。
從這種思想出發,那麼具體到一家企業究竟值得不值得投資呢?我以為首先是應該用上述三個標準進行一下衡量。比如,如果企業的分紅率已高於上述標準,而且我們也容易判斷這家企業的盈利具有穩定性、確定性的特點,那麼顯然,這家企業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了。這在一些旅遊景點公司、公用事業股票上更容易判斷(當然這類企業由於成長性不足,往往也不是上佳的投資對象,這裡僅是一種投資的思路)。
有的企業是不分紅,或者是分紅很少的,比如,有的企業正處於擴張時期,它一是利用股市再融資進行擴大再生產,二是將盈餘用於再投資,從而將不斷提升其內在價值(這是有的股票長期讓我們賺大錢的本質所在)。對於這類企業如何衡量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呢?自己認為也可以上述三個標準進行一個理論上的衡量。比如,如果這家子理論上的收益率水平(市盈率的倒數)已高於上述三個標準,而且我們經過研究也認為企業具備穩定性、確定性、盈利性(受限制盈餘少,不需要大的資本性開支,不是燒錢機器)、成長性的特點,我看就到了「扣動板機」的時刻,就應該擇機「下手」了。當然,如果是管理層有錢故意不給分紅,而且也找不到好的項目進行再投資,那說明他們誠信有點問題,另當別論。
當然,光講「乾貨」不好理解,不妨舉例說明。
2008年大熊之時,格力電器市盈率水平降至10倍以下,自己一算,理論上的收益率已達10%(最低市盈率好像是8倍)顯然已高於上述三個標準,於是自己就擇機買入,結果幾年下來,運氣地「逮住」了一個大牛股,呵呵。行文至此,看了看格力電器今天的收盤價25.31元,12年的每股收益2.47元,市盈率10.25倍,理論收益率9.76%;12年分紅10派10元(含稅),以此衡量股息率3.95%。顯然從這個標準上看,就是格力電器今後不增長了,只要它仍能夠保持這種盈利水平,也應該是一個不壞的投資標的。當然,這是建立在它必須具有穩定性、確定性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將來格力電器被競爭對手打敗了,企業經營不行了,那又得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