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編死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103.html

我最喜歡的村上春樹小說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今天在鈦媒體開始的這個系列是「世界盡頭」。第一篇——

2008年春,洪浩從紐約回來,加盟NEWSWEEK中文刊。我們在上海中環廣場的星巴克見面,周爾方也在。交流了「出則無敵國外患」的那個主義和「有特色的」這個主義之後,話題回到本業——一個在國去國者都不能自拔的行業。

我們共同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新聞產品可以活下去,深度調查?觀點?之後的一年,討論成了爭論,茶歇飯後成了工作和職業思考的一部分,參與的同事、朋友擴展到北京、香港、紐約、東京、首爾,擴展到所有我認識的同行。我很快發現,這不是一個好問題,而更像是許多相關而因果未明的問題的混合體。於是,問題衍生為什麼樣的新聞產品會先死?哪種媒體盈利模式會崩潰?誰是替代者?未來的媒體是什麼樣子?……

正確的答案取決於正確的問題。轉型與變革時代的人不容易提出正確問題,是因為要自相矛盾,要用幾十年裡學到的一切來解構、否定這幾十年以及之前的一百多年。過程中,AP的修辭訓練、WSJ的敘事方法、NYTimes的版式風格、NEWSWEEK的編輯流程都是羈絆而非助力。直到四年後NEWSWEEK停出印刷版,我才找到第一個問題:未來媒體中最不需要的工種是什麼?

如果你是媒體人,屬於一個編輯部,正在一棟辦公樓某層一個鬧哄哄的大辦公室裡寫稿,打電話,在線搜索,看CCTV和CNN,用一個手機聽微信、另一個手機看微博,喝咖啡,發呆……,不妨閉上眼,想像經過10年、20年、30年,然後睜開眼看看周圍,記者、編輯、秘書、專欄作者、清潔工、送盒飯的,誰不在了?(不是不在這個辦公室了,而是不在媒體世界了。)

我的答案:活不到那天的,是那個被玻璃、鋁製百頁簾、硬木貼面中密度板材隔在一間獨立辦公室裡的人,門上嵌著他(她)的職位牌。

不錯,主編死了。

所以,如果你是主編(或總編輯),很遺憾,你是一個悲劇人物。你能夠為這個行業作的最大貢獻,就是儘可能放棄自己的權力,削減自己的職能,鼓勵每一個下屬嘗試沒有主編的媒體形態,配合技術部門創造不需要主編的生產流程,直到讓自己這個職位的市場價值歸零。有些相對容易的貢獻,你的理性已經在做了。比如絕不花錢買任何一份報紙,比如把同樣一篇個人寫作發給雜誌和社交媒體而只向雜誌收費,比如用多年在編輯體制中努力進步收穫的積蓄餘額,投資那些雖仍有主編職位而實權每下愈況的所謂新媒體上市公司(更好的策略應該是投資一個基本面近似卻沒有主編職位的媒體公司)。還好,至少你學會了對衝風險。

當然,這並不僅僅關乎你一個人。主編死去意味著各式各樣的編輯中心體制被連根拔起。執行主編、副主編、助理主編、部主任、副部主任、助理部主任,都不得不離開他們單獨或合用的辦公室,或比別人長半尺的桌子和高幾寸的椅子,以及照得到陽光的由專業園藝公司負責養護的室內盆栽。

主編在死去。這部分解釋了為什麼近年來和我喝咖啡的同行,在編輯體制裡位置越高越焦慮,越看不清出路,越睡不著;級別越低越平和,越看到機會,越樂觀。開始我以為是年齡影響了心態,但其實那些身居高位的朋友實不乏勇氣與智慧。現在我才明白,當人真正處於危險之中,即使他(她)不「知道」,也能強烈地「感覺」到。

未完待續。( 本系列每篇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授權鈦媒體獨家首發一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