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賺錢是小概率事件 張化橋

http://xueqiu.com/4035610190/23937249
林業公司:三林環球

2007年,中國經濟迅猛發展。馬來西亞的林業公司三林環球(3938.HK),乘勢殺入香港股市。在三家外國大投資銀行(匯豐、瑞信和嘉誠)的簇擁之下,隆重上市。那可是一個熱鬧非凡的IPO,萬人爭購。IPO價格最後定在每股價格2.5港元。我因為在投資銀行裡有朋友,差點獲得大量認購。但是,最後一刻,我那故意避開熱鬧的壞習慣起了點作用。我決定抽單。IPO之後,它的股價一路下滑。我躲過了一顆子彈。

可是,我一直懷有這樣一個情結:中國人需要進口很多木材。三林環球除了在馬來西亞有林場以外,還在新西蘭和南美洲的圭亞那有林場。那美麗的森林給了我無窮的想像空間。雖然我沒有去過南美洲,但是網站上的照片太美了 !我必須投資這樣的公司。等到股價跌了一半(即1.25港元)的時候,我出手了。可是,股票繼續下行到0.8港元,甚至0.5港元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既然我看好,我應該在股票更便宜時加倉啊 !可是,我沒有這個底氣。我雖然見過公司的管理層,可是,我有信心嗎?沒有。

我一直焦急地等待。終於有一天(2011年6月),我在報紙上讀到香港股民們炒日本地震後重建家園的故事。重建家園需要進口大量木材。於是,某投資銀行的分析師發表了一份熱情洋溢的報告。三林環球的股價大漲。我痛苦了2年,終於得見天日。我毫不猶豫,斬倉大吉。一個星期以後,這朵曇花也死亡了。雖然2012年,大股東把這家公司私有化了,但是,我已經完全不想再糾纏了。過去5年來股民除了辛酸的眼淚以外,什麼也沒有獲得。當一個企業業績長期不振,又不分紅,只是每年都講自己的資產如何優秀,對股民來講有何意義呢?

最近幾年,香港和大陸有幾十家(不,上百家)上市公司在世界各地收購礦山和冶煉企業。但是,最後轉化成利潤的成功者寥寥無幾。失敗者包括大公司,小公司,包括中國的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

在中國和印度對礦產需要如此巨大的情況下,為什麼上百家企業(而且是受到股票交易所監管的上市公司)在這個大浪中失敗呢?我想有如下原因:

一是騙子。買家和賣家中都有大量的騙子。2007年華北某銅礦被大股東用天價賣給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但是,買家急於買,賣家吊起來賣。賬目的誇張讓人們事後驚詫不已。可惜買家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吞。為什麼?難道把自己的愚蠢暴露在法庭上嗎?況且在急匆匆的成交過程中,買方難免留下了幾個把柄給賣方。

2007年,某中國公司收購了某印度尼西亞金礦。半年後,這個金礦神奇般地出現了「泥石流」。開採工作被延後了4年。中國公司的股東們(大小股東們)欲哭無淚。在有些礦業併購中,除了黑手黨一類的活動以外,還出現過游擊隊的騷擾。有些游擊隊跟中國企業在國內外修路、開礦和建廠時遇到的土豪劣紳的襲擊類似。有些時候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干預。這都是股民噩夢的起源。很多事情並沒有通過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披露。股民只是知道結果而已。那些驚險的細節大家只能在電影中看到。

二是經營礦業的難處。經營礦業跟經營任何生意一樣困難,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挖泥巴。從探測,到技術論證,到各種各樣的批文的獲取,再到碼頭和公路的修建……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都可能帶來巨大損失,甚至讓整個項目垮掉。所以,它們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不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三是當大家一窩蜂收購礦產的時候,價格最可能太高。這跟買股票一樣。不管多麼好的公司,如果你收購時付出的價格太高,你就等於支付了它未來40年,甚至50年或者60年的好處。那怎麼賺錢呢?

我的教訓:

1. 南美的漁業、非洲的礦山、和南洋的漁業都不是我等散戶的投資對象。留給別人吧。留給機構投資者吧。

2. 賺錢是小概率事件。虧錢是大概率事件。開礦如此,買股票可能也是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