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別說你懂思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070.html
後天習得的還是與生俱來的?

本章將回答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基本事例,使你更好地把握本書。

克勞德是一名高中生。課堂上,英文老師正在提問:」同學們,你們昨天在家庭作業中閱讀的小故事主題是什麼?」看到沒人回答,她有點生氣:」同學們,你們根本沒在思考。動動腦子,好好想想。」

聽到這話,克勞德皺起鼻子,緊鎖眉頭,托著下巴,眼望著天花板:」思考,思考,我必須得思考。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主題,主題,什麼是故事主題呢?」他左看右看,緊抿嘴唇,然後若有所思地開始翻書,似乎在尋找著什麼。與此同時,他的腦子裡一直在重複」思考……思考……主題……」

克勞德在思考嗎?沒有!他在嘗試思考,也希望思考,但並不是在真正地思考。他的頭腦在運轉,不過是在空轉。他準備思考,卻沒有思考。

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阿加莎是一名大學生,她正坐在校園的自助餐廳裡喝清晨咖啡,同時陷入了沉思。下面是她大腦中所產生的活動:

今天事情好多啊……晚上6點鐘要見吉姆……一會兒還得開始準備學期論文……柏莎真懶,但願這學期她能注意個人衛生……我的頭髮看起來太糟了—要是能弄成瑪莎那樣就好了,既乾淨又不用經常打理……要是冬天馬上結束,我就不會這麼難受了……為什麼我的心情總是受天氣影響呢……咖啡有點兒苦,原以為這兒的很好喝呢……我要趕緊回家吃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胖了,也許慢跑能減下來點兒……

阿加莎的心理活動比克勞德的更接近於思考。思想、圖像和觀念浮動在她的腦海,並且她很用心地看著它們飄來飄去。但她的角色卻是消極的,因為她在心理活動中扮演著觀眾的角色。正如我們將要介紹的觀點(和大多數權威觀點一樣)一樣,思考並不是漫無目的地白日做夢。

什麼是思考

那麼什麼是思考呢?首先,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動,而且我們能控制它。在這裡,控制很關鍵。就像開車一樣,只有當我們握住方向盤時,我們才能開得平穩。因此,只有我們能指揮它們時,心理活動才會成為思考。

當然,就像旅行一樣,思考也各有目的。我們可能在商務旅行,也可能在漫無目的地開車穿過鄉村。與此相應,在不同的旅途中我們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會收穫不同的心情。我們在黑暗或光明中旅行,或快或慢,正確或者錯誤地轉彎,到達目的地或者是別的什麼地方,甚至突然無助地發現自己迷了路。然而,只要我們掌控了自己的思想,我們就是在思考。

這並不意味著思維必須始終是有意識的。有證據表明,在無意識中可以加入有目的的心理活動。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苦思問題無果並轉而做其他事情時,答案自己就跳出來了(第9章有更多這樣的例子)。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就可以給思考下一個更為正式的定義:思考是能夠幫助我們闡述或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瞭解慾望的所有心理活動;思考是探尋答案,是獲取意義。思考過程包括大量心理活動,其中細緻的觀察、記憶、懷疑、想像、調查、解釋、評價和判斷最為重要。通常,在我們解決問題或者做出決定時,這些活動中的若干活動是共同起作用的。例如,通過質疑、解釋和分析,我們可以確定問題或者困境,然後解決它。

很多人試圖闡明思考的性質,其中最為流行同時又飽受質疑的觀點認為思考完全是語言性的。根據這一理論,當我們思考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心中遣詞造句或默默地自言自語。但是,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不會被認為是一個思考者,因為他的思考裡包含了更多的圖像而非詞句。1當代權威人士認為思維在人們頭腦中的形式通常是言語性的,但也不盡然,就如我們會使用數學符號或者圖片而不是文字來表達某個觀點,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理解該觀點。

思考的重要性

成功地分析爭議和解決問題需要事實性知識,也就是說,要熟悉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並且理解與問題有關的原則和概念。但是,事實性知識一般是我們所熟知的,然而當我們面對大量的具體案例時,對於那些全新的,特別是針對某個特殊問題專門制定的解決方法卻並不知曉。因此,專業的事實性知識本身並不能保證成功地解決問題。事實上,你可能是公認的」活百科全書」,但行動起來卻相當失敗。如果你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問題解決者,就不僅需要具備事實性知識,還需要具備縝密的思維。

要體會思考的重要性,就想想你將要面對的各種不同的情形,在這些情形下,你必須分析爭議、解決問題並做出決策。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大學專業、決定和誰結婚、信仰哪種宗教(如果需要的話)、參加哪個政黨等只是各類常見情境中的少數,而更多的則是你每天要遭遇的新挑戰,比如如何應對那些難纏的人,父母不能照顧自己時如何自處,怎麼做一個好父親,如何識別虛假廣告,怎樣使投資更明智,如何選出更英明(或最無害於國家)的政治候選人,等等。

在分析爭議、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技能方面,公司對員工的期望越來越高。在一代人之前,」科學管理」還在流行。在那個系統中,管理者負責思考,其他員工只是完成分配給他們的任務。自」質量管理」問世以來,老闆已經學會了評估員工能夠改善公司的意願和想法。近年來,這種觀點被3個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強化:知識大爆炸、通信技術革命和全球經濟的崛起。

研究能力的改善使每個領域的基礎知識都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對人們來說,掌握哪怕是單一學科的全部知識都是相當困難的。此外,由於新知識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長,全部掌握幾乎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人們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使用的基礎知識都是在中學和大學時代獲得的,而它們將在未來的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過時。

通信技術革命的效果日益顯著。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個人電腦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批的電腦硬件和軟件製造商湧現出來,沒人能在這一時代的早期想像到規模如此浩大的商品營銷。數千億美元流入這些新型的公司,如微軟、英特爾、戴爾和諸多其他網絡公司,它們結束了像IBM這樣似乎無所不能(和自滿)的企業巨頭統治的時代—對各家公司和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這種局面會造成持續的損失。即便是運行良好的組織,也會經歷財富的迅速變化,被迫精簡業務和裁員。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在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方面更有技巧的人會更少成為精簡業務的受害者,而且也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全球經濟的發展源於電視節目的衛星傳輸、前蘇聯國家的貿易開放、與其他國家商業競爭的加強和新一代貿易協定的簽署,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世界貿易組織(WTO)。迎接挑戰、抓住全球經濟帶來的機遇需要創造性和批判性思考技巧。具備這種思考技巧的員工比不具備這種思考技巧的員工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運用大腦和心智

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人員已經使我們加深了對人類思維的理解。現在我們知道思考並不是一個神秘、不可知、不可習得的活動。我們可以對思考發生的模式進行研究和比較,以確定其相對的客觀性、正確性和有效性。這種知識可以用來強化和鞏固好的思考習慣並戰勝不良的思考習慣。就如詹姆斯·莫賽爾(James Mursell)所觀察到的,」任何更好的思想在本質上是不可習得和不能被傳授的觀念只不過是一個懶惰的謬論,思維永遠青睞那些不厭其煩地考慮如何從事實際工作的人」。2

對大腦的研究為我們理解思考提供了新的見解,尤其是大腦的結構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他開始使用一種新的方式治療嚴重的癲癇患者。他切斷了患者的胼胝體(即連接大腦兩個半球皮層的橫行神經纖維束),消除了病症。這種分離方法給我們提供了瞭解每個半球功能的可能性。據我們所知,右半球主要掌管非語言、符號化和直覺反應,而左半球則掌管語言的使用、邏輯推理、分析和執行連續性任務。

這一研究的一些普及者認為,這意味著存在」左腦人」和」右腦人」,而且已經出現了一個行業,這個行業不僅幫助人們識別他們是哪種人以及(或者)會變成哪種人。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這個新生行業充其量是對數據的簡化。例如,傑爾·勒維(Jerre Levy)指出,沒有數據」能夠支持這一觀點,即正常人和裂腦人一樣,一次只使用一側腦半球」。另外,勒維認為大腦的這種結構意味著左右半球的深層次整合,胼胝體將左右半球連接在一起,促使其喚醒。3

威廉H.卡爾文認為,那些專門研究裂腦人的研究者(正如他自己一樣)趨向於普及」一些天文學家對占星術所保留的戒心」。他引用」行為和心理過程高於或者不同於單一腦區的貢獻」這段話作為左右腦可以整合的證據。4其他的一些研究者則著重強調這樣一個事實,那些關於」左腦人」或」右腦人」的已有研究都是在嚴重受傷或者通過手術改變的大腦上進行的,而不是在正常人的大腦上得出的結論。正如羅傑W.斯佩裡(Roger W. Sperry)在他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所提到的:」在正常情況下,大腦兩個半球是緊密聯合成一個整體進行工作的,而非一個大腦半球在工作而另一個大腦半球卻處在空閒狀態。」5

儘管普及人士有些誇張,神經生理學研究卻似乎和認知心理學家的早期認識處在同一水平上,即心理活動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產生階段和判斷階段,在解決問題和決策時這兩個階段相輔相成。高效的思考需要掌握這兩個階段中所有適當的方法。讓我們進一步檢驗每個階段,看看作為一個好的思考者如何在每個階段更有效地工作。

產生階段

這個階段和創造性思考聯繫最為緊密,大腦會產生各種關於問題和爭議的概念、不同的解決方式和可能的解決途徑或者反應。好的思考者會比差的思考者產生更多、更好的想法,他們在思考時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各樣的創造技術,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容易發現問題。具體而言,好的思考者在選擇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時,先從許多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考慮許多不同的研究方法,並且在做出判斷前產生許多想法。此外,他們更願意冒險和考慮不同尋常的想法,並且更願意使用他們的想像力。

相比之下,差的思考者往往在有限的視角(常常僅從一個很窄的視角)下看待問題,在問題發生時只採用想到的第一種解決方法,判斷每一個問題時都很迅速,並且只有少數幾個解決方法。此外,在思考中他們過於謹慎,常常不知不覺地將想法和通常的看法、熟悉和所期待的想法相契合。

判斷階段

這個階段和批判性思考聯繫最為緊密,在該階段,人們對產生的想法進行檢查和評估,並且在適當的地方予以補充完善,然後做出判斷。好的思考者通常更關注這個階段並處理得很好。他們能夠測試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重要的區分,並且在有證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而不僅僅靠自己的直覺。他們能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侷限和傾向,能仔細檢查自己思考的邏輯和解決方案的可操作性。他們能夠識別問題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對負面的結果能有一個預期,並且常常能夠完善和提煉自己的想法。

與此相反,差的思考者快速進行判斷並且不具有批判性,忽略了一些必需的證據,在形成結論時常常依靠自己的感覺。他們對自己的侷限性和傾向性常常視而不見。差的思考者對他們的盲目判斷常常自信滿滿,而忽略了他們在思考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良好的思考是一種習慣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說,一個好的思考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培養的。儘管一些事實能夠證明這一觀點,但是這句話從本質上來講是錯誤的。一些人在思考能力上比其他人有著更高的天賦,而一些人能夠更快地習得新的知識,因此,經過積累,這些人的思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比其他人發展得更好。然而,有效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習慣問題。研究證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必須進行良好的思考,我們在產生階段和判斷階段也都提到,這種特質是可以被任何人所掌握的,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獨創性是可以被習得的。最重要的是,這個結論證明了一個好的思考者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6E. 保羅·托蘭斯(E. Paul Torrance)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高創造力人群當中,70%的人智商測試得分都低於135分。7

提高思考能力的難度取決於你的習慣和態度。在此之前,如果你很少有或者沒有直接的機會對你的思考技能進行訓練,那麼你的思考可能就被一些不好的習慣和態度束縛住了。本書為你提供了一些如何進行思考的原則和方法,它將如同導師一樣能夠對你進行指導。你必須提供最重要的目標:提高思考技能的願望和學以致用的渴望。

如果一開始你認為改變思考方式和態度似乎不太可能,請想想下面這些事情,比如散步、游泳、打棒球、開車等,最初你也憂心忡忡,但很快你就學會了。不熟悉的事情似乎常常令人望而生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