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購新浪微博部分股權,只是阿里巴巴IPO前收購擴張計劃的關鍵一步。阿里急需儘快織起一張移動互聯新網絡◎ 本刊記者 王姍姍 文wangshanshan.blog.caixin.com 經過長達半年、多達46輪的談判交鋒,新浪(NASDAQ :SINA)的獨立產品微博與阿里巴巴集團的聯姻終於結成正果。 4月29日新浪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此外,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項期權,允許阿里巴巴在未來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其在微博公司稀釋攤薄後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據此,新浪微博的估值超過30 億美元,這意味著阿里巴巴要完成新浪微博的全部投資計劃,需準備的資金總體接近10億美元。 針對這筆收購,有接近阿里巴巴集團的消息人士對外透露了兩條極重要的背景信息:一是阿里巴巴目前手握50 億美元現金,收購資金充裕;二是阿里巴巴目前正對外謀求一系列的產業大收購,狩獵對象不乏如高德地圖、墨跡天氣這樣用戶量排在移動互聯網應用(APP)前十名的明星產品。 可見,新浪微博只是阿里巴巴系列收購計劃的開場,但是龐大的收購資金從哪裡來?一位知情人士于5月2日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阿里巴巴集團于4月30日達成從九家銀行獲得總計80億美元的貸款授信。此外,未來12個月內還 有另一場重大融資事件值得資本市場期待,那就是阿里巴巴將完成集團整體上市計劃。 “財大氣粗且雄心勃勃” ,一位業內人士如此形容當下的阿里巴巴。出身于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試圖以一個更加激進、複雜的形象立世。它跟騰訊和百度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長得越來越像——熱衷于龍頭位置的產業擴張且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需掌握足夠的資源,它就什麼都想做,並自認為什麼都可以做。 阿里想要移動入口 在阿里巴巴看來, “掌握移動入口”在戰略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目前僅支付寶每天發生在移動終端的業務量就超過了500萬筆,超過其日常交易筆數的15%——而在半年前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時,這一比例才10%左右。 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阿里巴巴並不滿足于僅將現有PC 端業務搬到移動互聯網上,而是希望再建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全新生態系統——這種再建並非簡單的複制,是利用投資或並購的方式,在最快時間內織起一張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網絡。 有數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給出了更有吸引力的合作條件,將新浪微博從百度的談判桌上拉到自己身邊;而阿里巴巴還很可能從和百度的競爭中勝出,增持UC瀏覽器。 阿里巴巴內部甚至算過一筆賬:騰訊目前因為擁有手機 QQ、微信、QQ 瀏覽器和 QQ 空間,在國內排名前十的APP中占據四席,其中手機 QQ和微信占第一和第二位; “阿里系”則只有淘寶、支付寶在 “十大應用”之列。 APP 前十強除上述應用,還有新浪微博、UC 瀏覽器、360手機助手和墨跡天氣。在阿里巴巴看來,新浪微博是惟一能與騰訊QQ和微信相 “媲美”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級產品——加上此前已經投資的 UC 瀏覽器,如若再與微博聯姻,則可大大增加與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分庭抗禮的砝碼。 新浪微博註冊用戶現已超過5億,日活躍用戶4600多萬,75% 的活躍用戶(即每天超過3500萬人)通過移動終端登錄,這一數字僅次于騰訊微信。但新浪花了三年時間辛苦養大微博,目前可見的只有“熱鬧”的自媒體。其嚴重的媒體屬性局限了收益途徑,目前只有有限的廣告資源及企業微博營銷收入。 而“社會化媒體”絕非阿里巴巴理想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微博——這個用10億美元換來的新入口,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新浪的開放心態。目前,阿里巴巴方面只是謹慎地對外表示,作為戰略投資方,將不會直接參與微博的日常運營。有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分析稱,未來並不排除,新浪會允許阿里巴巴連人帶技術地深入微博 “腹地” ,去展開一場浩浩蕩蕩的商業化改造。 怎麼改造微博 現在,如果用戶在PC端登錄新浪微博,拉到微博網頁的最底端,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淘寶產品的圖片推廣鏈接,這些個性化的推薦基於對新浪用戶的數據分析。而這個類似淘寶聯盟的產品,將為 新浪帶來一定的分成收益。 這一小小的改變,當然只是這筆10 億美元投資的皮毛而已,它所展示出來的重要信號是,阿里巴巴和新浪的合作很可能深入到技術研發的層面。 “當最大的社交媒體和最大的電商平台相遇時,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新浪網董事局主席兼CEO 曹國偉在個人微博賬戶對這次收購如是評價。 事實上,曹國偉一直想把微博打造成一個適用電子商務交易的社交平台,但一直沒有看到真正給力的效果。早在三年前,他曾率領新浪高管集體去阿里巴巴拜訪取經,回來後即上馬研發自已的支付工具,試圖打通微博的支付環節,但這個項目無疾而終。 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下一步馬上可以看到的合作行動:極有可能是支付寶做為支付工具與新浪微博平台的對接。 一旦由阿里巴巴為微博注入電商基因,這個社交平台在一兩年後會被變成一個怎樣的新面目?現在還很難對此做出清晰的描述。 不過,目前能看到微博的改造方向是明確的——除了強大的媒體屬性,這個社交平台亟待被賦予更多的生活和交易功能。 “無論怎麼改造,當然首先還是要維持微博現有的用戶體驗。 ”一位接近並購交易的消息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雙方對 “微博將如何改造”這一話題 所持觀點相近,一方面認為想象空間巨大,另一方面也都保持著比較謹慎的態度,底線是絕不以破壞現在微博生態為 代價。雙方目前認同的一個合作藍圖 是——“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精准營銷等領域,探索更有想象力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 。 阿里缺錢嗎? 出手微博的同時,阿里巴巴還和九家國際銀行達成了80億美元的貸款授信協議。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對財 新記者強調,這筆巨資授信對於阿里巴巴來說並非 “急需”性質,更多是出于“戰略防禦” ,一旦各種投資並購需要資金補給,阿里巴巴就“不會缺錢” 。 80億美元授信包括:一筆25億美元的三年期貸款,一筆40億美元的五年期貸款,以及一筆15億美元的三年期循環信貸安排。這筆數目不菲的授信甚至沒有要求任何實物資產抵押。 提供貸款的九家銀行分別是澳新銀行、瑞士信貸集團、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星展集團、匯豐控股、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穗實業銀行。有消息稱,這些銀行也希望在阿里巴巴日後的IPO進程中,得到深度參與的機會。 阿里巴巴幾乎在每次融資中都占據相當的主動性。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在回購股權和私有化 B2B公司前的融資中,就要求投資者在看不到財務報表的情況下 “閃電盲投” 。有謹慎的投資者對此望而卻步,當然阿里巴巴根本不缺 “熱情執著的追求者” 。 阿里巴巴此次舉債的目的是對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並籌措更多資金。在這九家財團中,除匯豐和摩根大通是新加入的機構,另外七家都曾參與過股權回購的銀團貸款項目,累計給予阿里巴巴近40億美元貸款。另外,阿里巴巴還從國開行獲得了10億美元短期貸款。 多位不願具名的阿里巴巴集團股東對財新記者證實,雖然股東方面並沒有急於套現的要求,對上市進程並不著急,但阿里巴巴自身迫于發展擴張的資金需要,對IPO 的願意反而更主動和強烈。一位股東透露,阿里巴巴曾考慮于2013年啓動 IPO,並且有可能同時登陸美股及港股市場,但這一龐大的計劃也可能拖延至2014年。 至於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估值,業界曾傳出700億- 1000億美元的 “天量數字” 。為達到這一規模,阿里巴巴的體量還需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外延式並購擴張無疑是一條捷徑。一位阿里巴巴股東對財新記者證實,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還會有一些收購。他認為,“7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應該沒有問題。 ”“雖然這幾家大公司都在意誰能首先超千億美元,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估值並不會馬上達到這麼大的規模。 ”這位股東認為,馬雲本人可能也不希望阿里巴巴的估值在IPO 階段就被熱炒到1000億美元的水準。 本刊記者于寧對此文亦有貢獻 |